第2章 完美的人際關系從主動交流開始——如何贏得他人的喜愛
- 交際心理學
- 馬甲
- 9370字
- 2017-09-20 14:04:48
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跟以往完全不一樣,沒有主動社交的能力是不行的。社交是需要勇氣的。主動的你,才是最終的贏家。
你不去結交別人,誰會主動理你
生活中,有這么一號人物,除非有事,否則從來不給別人打電話,也不發短信,更不會主動和別人聊天。主動聯系別人,真的很難嗎?
不愿意主動聯系別人,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毛病,或者說是困擾。可是,這樣的人常常被別人諷刺為“高冷”,問題真的有這么嚴重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自己之所以不愿意主動與別人聯系,很多時候是因為害怕自己的一腔熱情被別人澆了冷水。假如你邀請別人逛街、看電影,一次,別人不去,兩次之后,你就不會再邀請別人了。因為你不想承擔別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給你帶來的失望。假如你想找個人傾訴或是遇到麻煩需要找人幫忙,可是還沒等你開口,對方就說自己在忙,盡管你能理解別人真的很忙,可是你那脆弱的小心臟卻會傷得不輕。
其實,別人也不是故意冷落你,可能是因為你過于敏感了。一旦被人拒絕,你往往會告誡自己不要動不動就給別人打電話、添麻煩,有問題要自己解決。雖然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很值得贊賞,但是久而久之,你主動聯系別人的沖動就會被漸漸磨滅。
有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主動聯系別人是件很有風險的事。當你好不容易聯系上好久不見的一位老同學,卻發現彼此之間出現了斷層。比如,你聊到某打車軟件在大城市如何受歡迎,對方卻聞所未聞;你好不容易聯系上一個老朋友,結果兩人都無話可說,費勁地找話題、說廢話,氣氛簡直尷尬得要死;你熱情洋溢地給別人發消息,“最近怎么樣啊”,收到的回復卻只有“嗯”或“啊”,你可能會想這不明擺著不想和自己說話,下次就更不想主動聯系別人了……
話說回來,在上學時,不管我們和同學的關系有多好,但是畢業之后就各奔東西了,天南海北,生活不再有交集,再次見面時,除了寒暄之外,再也說不出其他的話,有些生活瑣事也只能自己消化。于是,我們往往會覺得盡管自己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可是交情卻越來越淺,好像跟每個認識的人都很熟,但是還沒有到跟對方分享自己喜怒哀樂的地步。當然,也有一種情況,萬一別人確實很忙,正在忙著處理工作或是家庭瑣事,這種時候,他哪有時間和心思向你報告近況啊。
不過,也有一種人,就想做一個隱形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們只想安靜地過自己的生活,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動向,也不想了解別人的生活。他們對外界的人和事都沒有興趣,只是追尋自己認為的美好。在他們看來,生活中除了吃、喝、睡,任何事都是多余的。這種人覺得與其與別人聯系,還不如窩在被窩里看一部電影來得自在。他們其實是懶得與別人溝通,懶得與別人交際,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會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但不要忘記一點:情感是需要聯系的,關系也是需要維護的。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從來都不缺少朋友,我們缺少的或許是一種勇氣。既然如此,那么何不把你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花在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交際上?當然,如果你覺得一個人也很好,就用空閑時間來做更有意義的事——看書,學習一些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豐富自己的生活,追求更寬的視野。
請從開場第一分鐘推銷自己
當你與陌生人見面時,在短短一分鐘內,彼此都默默地在心里為對方打了一個分數。然而,你卻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去留下第一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你進行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場商業會談之前,你一定會做一些精心的準備。比如,弄清自己赴會的對象以及會談的目的,借助社交網絡了解對方的所有情況。當然,還包括你確保自己一定會按時到場。
在這里,我們想提醒的一點是:你在進入會談室的一瞬間,諸如自我介紹、握手、互遞名片等這些在一分鐘內完成的事情,實際上才是建構良好社交商務關系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決勝第一印象”,所以請把握好開場的一分鐘。
通俗來講,第一印象就是你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會帶來多少影響力。無論是在職業生涯、日常生活,還是在私人戀情中,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無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會影響到別人對你的信賴度。
一項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判斷你是否可信,其實就在那0.1秒。也就是說,當你第一次遇見某個人的時候,即使你還沒有開口說話或者雙方尚未握手,對方就已經對你的可信任度有了評價。
所以,當你與別人交流時,你不要以過于謙恭、驚慌等負面情緒開場,而要以充分的自信武裝自己,從而讓自己以一種得體的、令人輕松的方式出現在任何場合。
通常,在多數社交活動開始時,雙方都會進行自我介紹,以此來互相認識。為此,你可以通過記筆記或者重復對方名字的做法來加強記憶。在接下來的互動中,你若是能夠輕松地叫出對方的稱謂,則不僅能體現你對對方的尊重,而且能為自己加分。
在開啟一段全新的人際關系之前,有一種禮儀,不用說話就能顯示出熱情、友好的待人之道,若是應用得當,則能進一步增強別人對你的信賴感。它就是彼此見面時最為普通的禮儀——握手。一個友好的握手能幫助你建立積極的第一印象,特別是在商業交流中,因為握手能讓你看起來更加平易近人,幫你樹立一種持久的正面印象。而且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握手還能夠減少因為誤解而帶來的消極影響。
與人交談時,我們常常會強調要與對方有眼神交流。一個充滿魅力的眼神,不僅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自信,還能很好地促進人際交往的發展。相反,如果和你談話的那個家伙一直在東張西望,想必你一定會覺得好尷尬,好想立馬逃跑。最好的辦法是與每一個人都進行眼神的交流,但應該點到為止、真摯專注。
說到名片交換,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在你遞送或是接受名片的那一瞬間,它就可能把你出賣了,這無疑是在提醒我們要會用名片。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在會面剛一開始時就迫不及待地跟人交換名片,否則,很容易給對方留下你僅僅是來談生意的印象。
總之,你要記住,在人際交往的關鍵時間段,你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充分地表現自己。就算你跑到了交際對象的地盤,那里依然是你的舞臺;哪怕你的薪水只是那些跟你握手的人的1/10,也要將自己最真實、最自信的一面展現出來。
瞬間叫出對方的名字更討人喜歡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記住自己遇到的人的名字,但是你一定遭遇過想不起熟人名字的尷尬場面。其實,只要掌握一些技能,你就可以輕松地成為一名記憶高手。
毫無疑問,交朋友的第一步便是記住并使用那個人的名字。你要明白,每個人都無比重視自己的名字,因為每個人的名字對自己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被記住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榮譽。戴爾·卡內基就曾說:“一個人的名字,對那個人來說,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動聽的語言。”記住別人的名字,無論是在社交場合還是在職場,都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是一種禮儀,還是一項每個人都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社交技能。
關于這一點,業務員班頓拉的見解非常獨到,他說:“我只服務1000個客戶,因為再多名字我也記不過來。這1000個人,我都能非常清楚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從事什么職業,有什么喜好,我只需要服務好他們就夠了。”
所以,當他所在的行業不再景氣時,他的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他有1000個忠實的可以稱之為朋友的客戶。記住別人的名字,是一種非常容易拉近距離的交往方式,因為你不單單是記住了一個人,更是把一份尊重和美好存在了對方的心里。
可以說,記住對方的名字是打開人脈橋梁的關鍵一步,但是對一些人來說,記住別人的名字卻總是很困難,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個輕松記住對方名字的技巧——5秒記憶法,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第1秒:專注于對方的自我介紹
想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第一步便是專注于對方的自我介紹,對那個人產生一個清晰的印象。當某人被介紹給你時,你需要全神貫注地聽,并真正對他產生興趣,真心實意地想要去記住對方。
第2秒:認真地傾聽對方的名字
與人見面時,我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上,卻忽略了聆聽對方在說什么。其實,這樣只會使對方對你的印象變差。此時,你的腦海只需要想一件事——名字。
第3秒:大聲重復對方的姓名
重復的次數足夠多,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記住。當某人被介紹給你時,你就要立刻將對方的名字重復一遍,比如說:“布萊妮女士,你好。”
如果對方的名字比較難記,你可以多重復幾遍。但是如果你沒有聽清對方的名字,就應該誠懇地說:“很抱歉,我沒聽清。能否勞駕您再說一遍?”請記住,當你在談論一個人的名字時,無論對方是誰,都會非常樂意回答你。當然,在聽的同時,別忘了用目光給予對方適當的回應。
第4秒:記住對方的名字
牢牢記住一個人名字的最佳方式,就是將那個名字給你的印象同你所見到的真實印象聯系起來。比如,如果對方的名字和你所知道的某些詞語或是你認識的朋友的名字有著相似之處,就趕快將這個相似點記下來。
第5秒:在交談中提及對方的名字
若有可能,當你與對方交談時,不妨將那個名字用上幾遍,但千萬別過頭,或是看起來很假。比如,當你同新認識的人告別時,可以將對方的名字再重復一遍,說:“幸會,布萊妮女士。”
當然,如果對方的名字真的非常特別,你也可以一邊聽一邊把對方的名字寫下來。
初次見面,說好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在與人交談中,無論在什么場合,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與他人說好第一句話,更是一種關系到能否打破初次交往心理障礙的重要技巧。
當你第一次與陌生人見面的時候,你通常是怎么開始交流的呢?打個招呼?可是,然后呢?這是很多人在交新朋友時遇到的最大困惑。還有人會說,自己本身就不擅長社交,沒聊幾句就把自己和對方弄得很尷尬。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社交都是很重要的,而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與人打交道的過程。有時,第一句話往往就能決定你與別人交談的深度,一句悅耳動聽的開場白很可能就會使談話雙方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相反,一句不中聽的話,很可能會破壞談話氣氛,讓你失去結交朋友的機會。
說好第一句話,就像掘井時選定的第一個地點,打好了、打準了,話題才會源源而來,長談、深談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交往才會繼續下去。因為人與人第一次交往時給彼此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其實就是“首因效應”在起作用。在社交活動中,說好第一句話,對交談的成功往往有著直接影響。
田中義一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日本政治家,他非常善于營造溫馨的交際環境,進而取得預期的交際效果。
有一次,他到北海道進行政治訪問,有位穿著考究看來很像當地知名人士的男子在歡迎的隊列中向他表示問候。
田中義一急忙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這位男子的雙手,十分熱情地說道:“啊,您辛苦了。令尊還好嗎?”那個男子感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田中義一此次的政治訪問,也因此大獲成功。
事后,田中義一的部屬對他當時的舉動十分不解,忍不住問道:“那位男子是誰?”田中義一的回答卻出人意料:“我怎么知道,但誰都有父親吧!”
故事中這位政治家的交際成功,在于他選擇了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在男子心中迅速建立起了親情意識,使男子覺得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從而在心理上對他產生了認同感。無疑,這位政治家用最樸實的第一句話深深打動了男子,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同樣的尊重與好感。
比如,當你身處異地,走進一家餐廳準備用餐時,卻發現餐廳的人很多,已經沒有單獨的空桌,你只好走到一位女客人的餐桌旁,這時,你禮貌地問了一句:“你好,我能坐在這里嗎?”如果對方點了點頭,你就要禮貌地回復一句:“謝謝,打擾了。”
假如你想驅散獨在異鄉的孤獨感,想和人家聊聊天,不妨說一句:“一看你點的菜,就知道你一定是來自天府之國,對嗎?”這時,如果事實確實如此,對方肯定會為他鄉遇故知而感到高興,欣然地點點頭。如果對方屬于開朗活潑的人,說不準還會跟你聊上幾句:“你真是好眼力,那你又是哪里人啊?”就這樣,你和眼前這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邊吃邊聊,一來二去,竟然成了好朋友。
人生無處不相逢。與陌生人交談根本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完全不必過于緊張、拘謹,只要主動熱情地與他們聊天,努力尋找雙方的共同點就可以了。
初次見面,說好第一句話可以說非常關鍵,好的開場白能使你贏得對方的好感,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雙方從陌生到熟悉,也就一步之遙。這就要求我們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語,即使做不到口吐蓮花,至少也要讓別人聽了舒服、開心,這樣才算把話說好了。若是處理不好第一句話,則陌生人永遠都是陌生人,無法成為朋友、知己。
當然,說好第一句話,并不只限于與陌生人的交往,怎樣與朋友、親人說好第一句話,尤其是在你與朋友、親人之間出現一些矛盾的時候,能否順利化解矛盾,第一句話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要仔細思考,言語里多融入一些關愛與包容,這樣一來,即使有再深的矛盾,也會因為愛而化解。
聊天時,要學會投其所好
為人處事的時候,要多用心去感受,多用大腦去說話,而不是用心情去說話,這樣做不僅能使你在人際交往中暢通無阻,而且能為你帶來工作上的好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面對陌生人時,盡管心里很愿意和對方建立一種融洽的關系,也小心翼翼地和對方搭話,但是無論你說什么,對方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不愿和你有更多的交流。
遇到這種情況難免會讓人覺得尷尬、沮喪,也許你會埋怨對方:怎么這么不給面子?也許你會自責: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其實,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彼此之間肯定都會存有戒備和疏遠心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主動交流更有成效,和陌生人有進一步的溝通,就要想辦法激發對方的談話欲望,聊些讓對方覺得開心的事情,做到投其所好。
美婭是一位心理專欄的資深作家。一次,她與某出版社的主編在出書條件方面進行交涉時,雖然努力嘗試找出令雙方都滿意的條件,但是一直無法達成一致,稿件進度一拖再拖。
由于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談,雙方都感到十分疲倦,于是,美婭主動約出版社的主編在一家咖啡館見面。
主編喜歡打網球,美婭也同樣喜歡,當坐下來時,美婭先開口說道:“上個周末,我到網球館打球,可是很不順。”話一說完,美婭就觀察對方的反應。
不出所料,主編馬上興致勃勃地問:“你也喜歡打網球嗎?”
美婭說:“我其實并不擅長,但是很喜歡,只要有時間就去打。”
主編興奮地說:“哈哈!其實我也蠻喜歡這個運動,幾天不摸球手就癢癢!”
兩個人一談到感興趣的話題,情緒就越來越高漲,不知不覺,雙方還約定下次一起去打球。令美婭欣喜的是,幾天后,雙方便簽訂了合同,而且基本上都是按照美婭所希望的條件訂立的。
在人際交往中,投其所好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技巧,雖然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行為過于簡單粗暴,甚至無異于拍馬屁,但是不可忽略的是,這一技巧十分有效。
不過,如果只是簡單地附和他人的想法、觀點,或是裝作和對方有同樣的喜好,則也許在短時間內能夠有所收獲,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功利性的附和不但容易讓人失去自我,而且一旦被人揭穿,還可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負面影響。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老板是個球迷,恰好你也有此愛好,那么工作閑暇在一起時,勢必會經常談論足球,甚至相談甚歡。但是假如你的老板是C羅的忠實粉絲,而你恰恰討厭C羅,如果你違背自己的本意,刻意迎合老板的話,就有些問題了。一來,你的內心肯定會覺得別扭;二來,若是今后無意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則老板肯定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夠真誠,這樣你在老板心里的印象就會大幅減分。
在人際關系中,之所以不能以違背本心的態度投其所好,是因為人際關系并不是一時一刻的事,而是長久的交流。而且投其所好也并非單純的附和,而是必須在對的時間、場合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當然,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到徹底了解對方的個性喜好,這樣才能一拍即合。
人在社會中,便是社會人,難免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為此,在說話之前,應先想一想:這樣說會不會讓別人感到快樂或是樂于接受呢?如果你多用心去感受,多引導別人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例如,他的事業、他擅長的運動等,就會使對方產生一種親切感。即使你的話不多,你的談話也會被認為是成功的。
讓人接得下去的話題,才不會GAME OVER
當我們巧妙地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時,一次愉快的交談便開始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時,心里總會七上八下,不知該怎樣打開話匣子。雖然心里非常清楚毫無拘束地與人結識,能擴大我們的朋友圈子,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害怕和陌生人接觸。
其實,不知道如何開口、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這些都是一般人的通病。比如,在求職面試時,我們拼命地想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卻緊張得結結巴巴,不知所云;在聚會上,我們總是想不出什么風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話可說。
在交際場合,為了盡快消除生疏感,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建立融洽的關系,選擇一個適當的話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且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能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往往可以使談話者更積極,從而迅速打破尷尬局面,拉近交談雙方的距離。
有一些人在與陌生人交往時,總是能很快找到話題,并獲得對方的積極回應,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這樣一個人。那么,他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1931年,富蘭克林·羅斯福正在準備參加第二年的總統競選,當時很多人都非常看好這位年輕人。但是,競選初始,羅斯福卻并不順利,雖然很多人都認識他,但是他卻不認識那些人。
在一次宴會上,羅斯福發現,雖然很多人都跟他打了招呼,他也禮節性地回應了他們,但是那些人的表情卻很冷漠,絲毫看不出對他有什么好感。
羅斯福心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得盡快想出一個可以接近自己不認識的人并能同他們搭話的主意。于是,他悄悄地對一位坐在自己身旁的博士說:“我很想認識這些人,但又對他們不是很了解,您能給我說說他們的大概情況嗎?”
這位博士對參加宴會的人都很了解,又是羅斯福要好的朋友,所以他干脆地答應了,把那些人的情況一一講給羅斯福聽。
不出一個鐘頭,羅斯福就對宴會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愛好,曾從事過什么職業,又做了什么事情,等等,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了。
正是因為羅斯福懂得說話的技巧,所以,他與別人談話時,總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羅斯福也成了他們的新朋友。
確實,在這個強調人脈關系和社交技巧的時代,迅速與陌生人找到共同的話題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場合,經常需要跟那些平時幾乎沒有多少交流、不怎么感興趣的人交談,話題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了,沒有話題,冷場、尷尬隨時都可能發生。
那么,在與人交談時,我們應該找一些什么話題呢?其實,找話題也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可用,下面我就逐一介紹給大家。
關于天氣、季節的話題
無論什么情景,交談的雙方聊一聊天氣狀況,絕對可行,不僅簡單、方便,還容易逐漸引出一些更加自然而無傷大雅的話題。
關于興趣、愛好的話題
如果對方是女性,則可以聊聊美容或健康等話題;如果對方是男性,則可以談論籃球等體育運動。不過,如果雙方是第一次見面,大多數人還不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談論這個話題就要慎重了。
關于旅行的話題
為了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可以聊一聊自己最近去過的某個旅游景點,或是詢問對方是否去過某地,當然,也可以向對方推薦某個旅游城市。這樣便可以使話題的涉及面更廣,再也不會擔心冷場了。
關于健康的話題
現代人都很注重身體健康,為此你可以跟對方談談自己的養生經,或是最近嘗試過的減肥運動,等等,這樣可以讓雙方都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談話氛圍也會變得很輕松愉悅。
關于服裝的話題
服裝這個話題,無論是對男人還是對女人而言,都是一個不會冷場的話題。為此,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贊美對方的服裝搭配及身上的飾物。如果正值轉季,可以聊的話題就更多了,比如說,“又要開始穿冬天的衣服了”或者“已經不用穿大衣了”,等等。
關于飲食的話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所以飲食是一個十分容易聊起來的話題。談話時,可以談談口碑很好的一家餐館,或者當下的時蔬,或者最近吃過的一些美食等。
關于住所的話題
可以詢問對方的住處,也可以告訴對方自己住在哪里,這樣就可以引出更多的話題,比如地段、交通、周圍景點等。如果不熟悉對方的住處,可以請對方介紹一下,通常對方會興致勃勃地為你介紹他住的周圍的一切。
總之,一個好的話題總是可以迅速打開局面,讓對方愿意慢慢敞開他的心扉,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些人特別擔心說錯話會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其實不必多慮,記住,你們只是在聊天,又不是在討論世界的未來,放輕松就好。
用微笑對待別人,想不熱絡都難
很多時候,傳達感情,單單會說還不夠。我們對他人微微一笑是在傳達這樣一種信息:我是個容易親近的人。同時,微笑還表示你可以接受對方,無論他是誰。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項最簡單但卻很有效的溝通技巧——微笑。微笑,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交際語言,不但能很快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且能傳情達意。生活中,沒有什么東西能比一個燦爛的微笑更能提升你的個人魅力、更能打動人心的了。
一名求職者到一家新公司應聘,看到公司設施簡陋,辦公環境不夠體面,頓時愁容滿面,提不起精神。這家公司的老板看到這位求職者的表情,也失去了繼續交談的興趣。
而另一位求職者從進入辦公室到離開辦公室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他還對公司的老板說:“我如果能來這里工作,心里會非常高興,也一定會努力工作的。”老板聽了,對他產生了好感,很快面試就通過了。
當你對別人抱以真誠的微笑時,你其實是在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很高興認識你,我們的合作會很愉快。要知道,人類向來有投射他人情緒的傾向,如果你微笑,則對方多半也會對你報以微笑。當對方和你產生共情時,他自然會體會到你的快樂,從而更愿意接近你。
拿破侖·希爾曾說:“真誠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鈕,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因為它在告訴對方‘我喜歡你,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同時也在說‘我認為你也會喜歡我的’。”
微笑能有效地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可以說,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通行證,真誠的微笑可以讓他人信任我們并愿意與我們共事。試想一下,如果一位陌生人正對著你微笑,你是不是很樂意接近他?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張“苦瓜臉”,肯定會對這種人敬而遠之。
很多時候,微笑不僅僅是一種面部表情,更是一種超脫的魅力,它熱情、友善,又被賦予信任和支持,給人輕松和樂觀的印象,因此,一個面帶微笑的人無疑會永遠受人歡迎。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跟蹤記錄了三位畢業生之后四十年的生活境況。結果發現,在畢業照上笑得最開心的學生,四十年后依然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而那位在畢業照上沒有微笑的學生,日子始終過得辛酸波折。
可以說,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就是微笑,最動人的表情也是微笑。與人交往時,請時刻保持你的微笑,它不僅能給對方留下美好難忘的印象,還能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最重要的是,微笑不需要任何成本,卻能收到很大的利益。
不僅如此,微笑還可以有效化解交往中的矛盾。我們與朋友或是同事相處時,難免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是冷眼以對,還是泰然處之?這往往取決于當事者的態度。你若大度,則對方也會對你寬容;你若耿耿于懷,則雙方勢必難以和好如初。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即便雙方有多么深的矛盾,只要微笑面對,就能夠化解。
人際交往難免會產生隔閡,微笑就具有化干戈為玉帛的作用。它雖然不是犀利的語言,卻比任何語言都更加有力,就像溫暖的春風一般,可以化解嚴冬的冰凍。不過,也許你已經注意到,并非每個人都會還你一個微笑。但是你始終不要忘記:你微笑,世界就對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