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序二(1)

[法國]讓·米【4】

徐和瑾 譯

1921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在給保羅·莫朗的短篇小說集《溫柔的儲存》撰寫的序言中灑脫地宣稱,他更為迫切的工作是完成他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為一位已經成名、不需要別人作序的作家撰寫序言”。這句話我們用在他身上更加合適。現在,他早已名揚天下,對《追憶似水年華》評論的數量,也遠遠超過這部作品的篇幅。

與其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對作品的說明和解釋,不如請他們直接閱讀作品,讓他們自己來領略這部作品的豐富多彩,并根據作者的建議,逐漸讀出其中的魅力,這樣是否更加有益?這種方法肯定最為恰當。然而,這對許多人來說依然困難,原因是時光流逝,文化環境已經改變;這種方法似乎供happy few【5】(幸運的少數人)使用,他們對書中描寫的時代和社會了如指掌,了解藝術和文學的通史,讀懂書中的和諧復合句不成問題。普魯斯特這位作家被人廣為引述,但大家對他卻知之甚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公眾很少閱讀他的作品,他們不知道書中對歷史和文學的眾多影射,也難以理解有些復雜的分析。因此,最近出版的那些版本往往加上眾多注釋、校勘。但在闡明細節問題的同時,今天還必須對這部作品提出更為普遍的問題,了解作家想要說出的主要問題,他想對我們現在的情況說些什么,以及他當時也許并未想到的問題。

因此,應該從哪一方面來涉及《追憶似水年華》?它是對一種社會的描繪,是一部心理小說、自傳體小說、教育小說,是一部關于文學的著作,是一部象征主義作品,還是對同性戀的辯護?如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它依次是這樣的作品,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普魯斯特把它們盡善盡美地結合在一起,并把這部作品比作《一千零一夜》:作品以威脅人們的死亡為背景,這死亡每天都應避免,猶如蘇丹新娘山魯佐德所做的那樣,他對我們講述一個美妙而又復雜的故事,這故事不是把我們帶到巴格達的條條小街或是撒馬爾罕【6】的宮殿,而是把我們從一個法國村莊的一座座花園帶到海水浴療養地一家旅館的條條走廊,從威尼斯的運河帶到夜巴黎的陰暗街道,中間還有巴黎歌劇院的腳燈和貴族的沙龍。他讓我們尾隨一位主人公—敘述者,此人先是設法滿足其贊嘆的欲望,然后去發現生活的真相和意義。他請我們跟他一起參與不斷更新的盛會,即感覺、智力和風格的盛會,并跟他一起痛苦和失望;我們可以說,他就像那位講故事的蘇丹新娘,“成功地鉆研了哲學、醫學、歷史和美術”;他不斷在敘述中加上美學或心理學評論,或是他感覺的表述。由于敘述的只是一個故事,包含著眾多相互關聯的層次,并朝著一個已宣布的結尾發展,因此,他對我們發出邀請,并非只是用幾頁的篇幅讓我們得到消遣,而是讓我們長時間跟他的小說待在一起,讓我們受其熏陶。

我們的版本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國立圖書館購得普魯斯特寫在練習簿上的大量手稿,并讓研究者參閱,新版本大量出版,其質量都比以前的版本有明顯的提高。弗拉馬里翁出版社的十卷本自1984年起陸續出版(首先出版《女囚》,是因為這部作品著作權期滿的問題十分復雜),文本盡量做到準確無誤,校勘時,特別在校勘作者身后出版的最后三卷時,校閱了練習簿手稿和打字稿,必要時查看作者修改的校樣。我們希望這三卷的標點符號和文字編排能盡量符合普魯斯特的原意。他加的標點符號比以前的版本要少得多,而那些版本之所以這樣,是為了使文本符合學校中教授的語法規則。他依據的是慣用的語速,是用語調的轉變而不是用停頓把句子的各個部分區分開來。同樣,他不喜歡把他很長的和諧復合句分隔開來,因為他覺得這些句子必須這樣長,他也不愿經常分段,把他的敘述弄得支離破碎;他的敘述主要使用插敘的變化,中間的間隔很長。另外,他要求——但從一開始起就未能如愿以償—把對話之間的空白部分去除,以便使“話語更好地置于連貫的文本之中”。結果是文體風格極其協調一致,巨大的語流把事實、話語和思想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漫長的獨白,讀者將會在其中復原聲調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文體風格極為現代。

這套書的每一卷都附有袖珍本所允許的詳盡而又嶄新的資料。注釋對許多涉及歷史、文明、作品產生和文字移動(因為普魯斯特經常把一些文字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有時從一卷移到另一卷,或者到很晚才加上評論、離題話和提請注意)的問題作了確切的說明。另外,每卷還有引言、附錄資料、對作品評價的簡短材料、內容提要和作者生平年表,但篇幅不多,以免喧賓奪主,影響正文的閱讀。我們必須考慮到,二十多年來,對普魯斯特及其作品的了解進步神速。這種進步,我們尤其要歸功于幾部巨著,它們往往是集體撰寫,如《普魯斯特書信集》,菲利普·科爾布編纂(普隆出版社,共21卷,1970—1993年),然后是《普魯斯特書信選集》,附有未曾發表的信件,弗朗索瓦·勒里什編纂(普隆出版社,2004年);《普魯斯特書信總索引》,吉川一義主編(京都大學出版社,1998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傳》,讓—伊夫·塔迪埃撰寫(伽里瑪出版社,1996年);《馬塞爾·普魯斯特辭典》這部巨作,阿尼克·布亞蓋和布里昂·G.羅杰主編(斯拉特金出版社,2004年);《普魯斯特的作品并未完成》,納塔莉·莫里亞克·迪耶爾著(尚皮翁出版社,2005年);2008年開始整理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練習簿手稿1至75號,每本練習簿印兩卷,一卷是手稿影印本,另一卷整理成印刷文字【7】。另外有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和論著,內容主要涉及時間、互文本、諷刺、宗教詞匯的使用,還有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文學志向的故事

小說的敘述者是一位成年人,除了“斯萬之戀”之外,他都用第一人稱來講述自己的生活。他講的主要是他文學志向的故事,這志向在童年時代產生,因他忙于社交生活和愛情生活而變得淡薄,后來又逐漸確定下來。對外界幾件大事的影射,使我們能大致確定這故事發生的時間:小說主人公大約出生在1880年,經歷了第三共和國初期、德雷福斯案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最后決定寫一部以他的回憶為基礎的小說,時間大約在1919年。

下面是這部作品各卷的主要內容。

《在斯萬家這邊》“貢布雷”:敘述者回想起過去的歲月,他當時很早睡覺,患有失眠癥,就回憶起他在一生中住過的各個房間,然后回憶起他整個一生。這樣,他想起童年時代在貢布雷度假,想起他睡覺時的“悲劇”,想起幻燈機映射的圖像,斯萬先生的來訪,請母親晚上來抱吻他的無法忘卻的場景。然后出現他成年后的一件往事,即小馬德萊娜蛋糕的事,這蛋糕的味道,通過無意識記憶,使過去在貢布雷的事全部展現出來:這村莊及其居民,家庭和社會的習俗,在斯萬家這邊或在蓋爾芒特那邊的散步,植有英國山楂樹的斜坡,他在那里首次見到吉爾貝特·斯萬,樊特伊小姐參與的一個同性戀場景,蓋爾芒特公爵夫人的出現,主人公寫的關于馬丹維爾兩座鐘樓的第一頁文字。他在回憶這些往事之后,在早上醒來。

“斯萬之戀”:敘述者在貢布雷認識斯萬之前好多年,斯萬這位跟貴族交往密切的上流社會人士,在巴黎被引薦到維爾迪蘭夫婦這個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社交圈子里,引薦者是半上流社會女子奧黛特·德·克雷西,她是維爾迪蘭家的常客,而斯萬則愛上了她。在維爾迪蘭家以及后來在圣歐韋爾特侯爵夫人府,斯萬聽到樊特伊的一首奏鳴曲,這奏鳴曲后來成為他們愛情的“國歌”。但奧黛特看來青睞于德·福什維爾先生,斯萬就感到嫉妒。他被排除出維爾迪蘭夫婦的小宗派。他逐漸擺脫這個愛情。

“地方的名稱:名稱”:敘述者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時代,講述他旅行的夢想,以及他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旁公園里玩耍的情況。他當時愛上了吉爾貝特·斯萬。

《在花季少女倩影下》“在斯萬夫人周圍”(這一章本應是《在斯萬家這邊》的結尾,但因第一卷過長而被刪去):主人公結識賣弄學問的大使諾普瓦,觀看了貝爾瑪演出的《淮德拉》,跟作家貝戈特共進午餐,但這三位都因不同的原因使他感到失望。吉爾貝特對他的追求感到厭煩,而在這時,斯萬夫人(即過去在“斯萬之戀”中的奧黛特)對他敞開自己的沙龍。他不再喜歡吉爾貝特這個姑娘。

“地方的名稱:地方”:兩年以后,他跟外婆一起去巴爾貝克的海水浴療養地度假。他在海濱大旅館的房間受到思想上的折磨。他外婆遇到她以前在寄宿學校的老同學維爾帕里齊侯爵夫人,他們應邀跟侯爵夫人一起乘馬車去兜風。他跟侯爵夫人的侄孫、當軍官的羅貝爾·德·圣盧交了朋友,也認識了羅貝爾的舅舅夏呂斯男爵這個怪人。他結識畫家埃爾斯蒂爾,畫家在畫室里接待了他,并向他介紹自己的畫作。通過畫家,他認識了前來度假的“一小幫”姑娘,其中一個名叫阿爾貝蒂娜,像運動員,樣子傲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應邀去她的房間,想抱吻她,但未能如愿。

《蓋爾芒特那邊(一)》:主人公的家搬到巴黎的一個套間,套間與蓋爾芒特公爵的公館相鄰。年輕的主人公熱情想象這貴族家族的姓氏的秘密。他晚上在巴黎歌劇院看戲時見到公爵夫人,夫人對他嫵媚一笑。他立刻愛上了夫人。他上午散步時無法接近她,就決定采用迂回的戰略,去東錫埃爾看望他的朋友圣盧,即公爵夫人的外甥,此時圣盧在那里的部隊駐防;他想通過圣盧的關系得到蓋爾芒特府的邀請。他在跟外婆通了令人不安的電話后回到巴黎,看到外婆病了。他認識了圣盧的情婦,即演員拉結,而實際上,他以前曾在一家打炮屋里見到過她。他出席德·維爾帕里齊夫人的“下午聚會”,首次進入上流社會社交界;德·夏呂斯先生提出要指導他的生活。有一天,他在香榭麗舍大街跟外婆一起散步時,外婆突然發病。

《蓋爾芒特那邊(二)》:外婆患病,不久去世。阿爾貝蒂娜在巴黎看望主人公:她有了很大變化,不再拒絕他跟她接吻并撫摸她。不久之后,圣盧休假回來,帶主人公去飯館,遇到他那些年輕的貴族朋友。他最終接到想往已久的邀請,去出席蓋爾芒特公爵夫人府舉辦的晚宴。主人公在那里遇到上流社會人士,聽到公爵夫人的玩笑和公爵的俏皮話,但晚宴結束時,他對社交界感到失望,雖說他已成為主人的一位密友。晚宴后,他前往德·夏呂斯先生家,以轉述晚宴的情況,但他跟男爵不歡而散。不久之后,他目睹德·蓋爾芒特先生和夫人跟斯萬最后一次見面的情況,斯萬對公爵和公爵夫人說,他已身患重病,不久將離開人世,但他們對此無動于衷。

《所多瑪和蛾摩拉(一)》(原先發表在《蓋爾芒特那邊(二)》的結尾):敘述者回憶他發現德·夏呂斯先生是同性戀,跟過去做背心的裁縫朱皮安是戀人。對這場景用很長的篇幅進行描寫。在雄辯家那樣的評論中,把同性戀的地位跟猶太人作了比較。

《所多瑪和蛾摩拉(二)》:蓋爾芒特王妃也邀請主人公參加晚會。好幾位有名望的客人不愿把他這個青年介紹給親王,但德·布雷奧泰先生做了此事。這次晚會使他被上流社會社交界完全接受;他從此接到各個沙龍的邀請。他第二次在巴爾貝克逗留。在旅館的房間里,他突然痛苦地回想起(“心靈的間歇”)已經去世的外婆。他再次見到阿爾貝蒂娜,并跟她一起在周圍地區游玩,但她的行為讓人摸不著頭腦,使他感到嫉妒。他們遇到夏呂斯,見他在追求一個名叫莫雷爾的軍樂隊年輕軍人。他們去拜訪維爾迪蘭夫婦,維爾迪蘭夫婦在拉斯珀利埃爾的花園住宅里接待許多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其中有德·夏呂斯先生、科塔爾大夫和布里肖教授。主人公對阿爾貝蒂娜感到厭倦,想跟她一刀兩斷。但是,在乘當地的小火車從拉斯珀利埃爾回去時,她跟他談起樊特伊小姐及其女友,猶如談到兩位好友。他再次感到嫉妒:他說服這個姑娘跟他一起回到巴黎,并對他母親宣稱,他決定娶阿爾貝蒂娜為妻。

《所多瑪和蛾摩拉(三)》(第一部):《女囚》: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阿爾貝蒂娜住在主人公在巴黎的寓所,他監視著她,同時又送給她許多禮物;但她在他身邊,使他感到不舒服,因為她妨礙他工作,而她一旦想要出去,或仿佛在想念其他人,他就感到嫉妒。這時得知貝戈特在看畫展時去世的消息,后來得知斯萬去世。主人公獨自前往維爾迪蘭夫婦家,去聽夏呂斯男爵為莫雷爾組織的音樂會,男爵對待客人的態度,如同真正的主人。他聽到夏呂斯和布里肖長時間以淵博的知識談論同性戀。對樊特伊的七重奏進行解釋,這部作品使主人公深受感動,并因此得知生活因藝術而改觀。音樂會后,維爾迪蘭先生和夫人唆使莫雷爾跟男爵反目,男爵灰溜溜地走了。主人公回家后,阿爾貝蒂娜對他發脾氣;從此,他們在生活中不斷爭吵,又不斷重歸于好。他想跟她分手,但當他準備這樣做時,她已不辭而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长岭县| 新丰县| 长沙县| 黔西| 临海市| 康定县| 海晏县| 绍兴市| 深圳市| 囊谦县| 嵊泗县| 宣武区| 四子王旗| 浏阳市| 寿宁县| 微山县| 毕节市| 高雄县| 海兴县| 马关县| 托克逊县| 石楼县| 罗城| 凤冈县| 革吉县| 仁怀市| 乾安县| 日喀则市| 项城市| 丰城市| 正蓝旗| 盐津县| 义马市| 漠河县| 新兴县| 娱乐| 紫金县| 乃东县| 山西省|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