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夢者:迪士尼如何點亮神奇的創意
- (美)馬蒂·斯克拉(Marty Sklar)
- 4字
- 2019-01-05 02:12:28
推薦序一
狂人領袖
雷·布雷德伯里
美國科幻小說大師
《火星紀事》作者
加利福尼亞州的格蘭岱爾市矗立著一幢毫不起眼的大樓,看上去跟召開了數千場拖沓冗長的午后董事會會議的普通辦公大樓并無二致,但那里是迪士尼幻想工程的藝術家們的聚集地,他們在那里不斷成長,迸發出無限創意。一到圣誕節和復活節,樓里就會熙熙攘攘擠滿身著各種奇裝異服的人們,到處可見人們親手包裝的各種禮物。
到了萬圣節,那里又會變成一座幽靈制造廠:通靈板召喚著魔鬼和骷髏;冰封著古怪面具的鏡子四處游蕩著告訴人們他們“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飛龍瑪琳菲森龐大的身軀盤踞在室外停車場上空。
誰掌管著這間“瘋人院”?1939年被迪士尼派去索邦大學(Sorbonne,巴黎大學的前身)深造的約翰·亨奇(John Hench),他簡直就是華特·迪士尼的翻版。年逾八十的約翰一邊和人們聊著天,一邊揮灑自如地勾畫著草圖和動物。
馬蒂·斯克拉則是這群“瘋子”最冷靜的領袖,他讓狂魔亂舞的幻想工程師鎖定目標,勇往直前。馬蒂進入公司時只有21歲,那時他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以下簡稱UCLA)學生報《布倫日報》(The Daily Bruin)的一名編輯。36年前,迪士尼給了這個毫無經驗、未經培訓的記者一個機會,讓他在迪士尼樂園開業前一個月擔起編輯迪士尼樂園報紙的重任,馬蒂對此念念不忘。現在,他秉承華特的理念,讓年輕人有機會在幻想工程接受挑戰,快速提升。
我前面也提到了,除了這兩位賢才,迪士尼幻想工程還把眾多風度翩翩、不可思議的擊球高手招至麾下,但他們打出的不是一個個高爾夫球,而是一顆顆思想炸彈。
人物一:托尼·巴克斯特(Tony Baxter),他建造了一個重力火車(gravity-fall train)的實用模型,然而業余時間卻到迪士尼樂園里賣爆米花。這個立體模型成了他最生動的名片,為他贏得了給幻想工程建造巨雷山鐵路(Big Thunder Mountain Railroad),讓列車在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山中軌道上呼嘯而過的重任。很快,歐洲迪士尼樂園也要建造一條類似的鐵路,這個新神奇王國的主設計師還是托尼·巴克斯特。
人物二:哈珀·戈夫(Harper Goff),他熱衷收集鐵路模型。華特在倫敦一家鐵路模型玩具店邂逅了戈夫,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業余機車迷才有的那種專注。戈夫參與了冒險樂園密林探險之旅(Adventureland Jungle Cruise)的草圖設計,確保迪士尼樂園的機車能準點運行。
崛起的新星:湯姆·謝爾曼(Tome Scherman),一個癡迷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年輕人。他悄悄地把自己在好萊塢的公寓改造得和《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尼摩船長的房間一模一樣,墻上裝著舷窗,屋里安著潛望鏡,還放著貝殼電話。不知底細的女房東有一天突然闖進來,被驚得目瞪口呆,不僅趕走了他,還拆掉了他精心打造的潛水艇。謝爾曼最終也來到了迪士尼幻想工程,在那里,他再現了故事中的“鸚鵡螺號”潛艇(Nautilus),還憑借想象建造了儒勒·凡爾納神奇新世界(Jules Verne Discover World)。
迪士尼就是這樣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而斯克拉和亨奇就是這個影響深遠的巨型歷史資料存儲庫的保管員,他們掌管著這個生動的博物館、這個重現世界的世博園。
可以這么說,文藝復興并沒有消失,它只是藏身到了幻想工程中。只有在睡美人的城堡里,在亞瑟王棲身的皮埃爾豐城堡的角樓上,在瘋狂的路德維希國王建造的高塔上,在子爵城堡的火把里,你才能找到它的身影。人們把搜尋到的點點滴滴匯集到格蘭岱爾的外景地,讓它們在這里蓬勃發展,然后裝上卡車,沿著高速公路運送到東部的阿納海姆、南部的奧蘭多,甚至乘坐飛機跨越海洋送達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