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容樂觀的“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分析報告”
《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分析報告》指出,在接受訪問的中國居民代表中,有8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健康問題,但對科學的健康管理不是十分了解。大部分人認為,平時多留意,健康基本不會有問題。殊不知,健康管理不但要科學,還要趁早!別再讓身邊的環境害了你!
中國居民的健康“慘”狀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基本達到小康了,健康怎么還會亮紅燈——這是絕大多數現代人的疑問,也是他們的困惑。70%以上的人不知道應該如何管理我們的健康,只有不到20% 的人健康基本達標——從這份沉甸甸的《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分析報告》中不難看出,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人還處在“臨健康慘狀而不憂”的階段。
當然,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無法保證每天都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甚至明知道健康正在一點點遠離自己,卻也只能先無奈地加班賺錢。更有甚者,既想擁抱健康多一點,又不肯花心思去經營健康,于是盲目地跟風跑步、鍛煉,結果適得其反。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動了我們的健康?管理健康有那么難嗎?
2014年3月11日我國VITARENEO健康管理中心發布了一組數據,如下表:

有朋友會說,中國將近14億人口,上面這點人數算什么?如果這都沒有嚇到你,那么繼續來看:在中國,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死于癌癥;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死于糖尿病;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據統計,目前在我國一線城市的職場人群,亞健康比例高達70%。有將近60 %的人處于過勞等亞健康狀態。尤其是都市里的白領女性更容易受到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婦科病的威脅,而男性則更多地面臨過勞、癌癥和粹死等問題。
不信看看以下這些我們曾經在電視屏幕里較為熟悉的面孔。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2011~2012年短短十九個月的時間內,知名企業的老總紛紛離世。例如,有德爾惠股份創始人兼原董事長丁明亮、興民鋼圈董事長王嘉民、成都百事通總經理李學軍、百視通C00吳征等12位髙管,均因病辭世。一份份殘酷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居民的健康現狀已然令人堪憂!
所謂健康,知易行難
每每和朋友們聊起健康的話題,很多人都會說:“誰不關心健康?我或多或少都會了解一些健康知識,但若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就難了。”
“喂,有空你每年去做1次健康體檢吧? ”——“知道啦!可有時忙起來就忘了。”
“喂,每天吃飯,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最好不超過6克哦! ”——“知道啦,可太淡了總覺得沒滋味,再放點吧! ”
“喂,成年人每天應該進行累計相當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運動!你做到了嗎? ”——“知道啦,可是每天下班太累了,有時間還不如多睡會兒,哪兒有心思出去運動。”
……
說到底,現代人健康丟失,最大的元兇還是自己。與其把生命和健康交給醫生,不如把健康交給自己來管理。我國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在一次采訪時表示:“現在有些人已經習慣了不舒服找醫生,但其實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正確的健康運動和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的。與其生病了打針吃藥,不如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不生病。”
我國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人才發展報告》中顯示,在我國,70%的知識分子有過勞死的危險,如果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我們還不注意管理自己的健康。那么,在不遠的將來,70%的人中,將有一半以上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英國一項研究證實:85%的藥品對疾病是無效的。而在我國,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藥物的不良反應。正所謂預防大于治療。美國的《保健事物》雜志報告指出,在世界范圍內,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中國的肥胖人口將達到3.25億。在未來20年還會成倍增長。該雜志還指出,腰圍增長一英寸(2.54厘米),身體里的血管就會增長4英里,這預示著一個人患癌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8倍!
對此,我們必須改變意識,開始管理健康,未雨綢繆!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我們在享受著現代都市里的種種誘惑的同時,也別忘了擁抱健康。因為唯有健康才是最后真正屬于你的財富。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財富理應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而我們能為了追求它而遭遇一場健康浩劫。
“亞健康”離你有多遠?
亞健康是指非健康、非疾病的一種臨界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是經常出現精神不振、沒有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差的情況。如果這種狀態得不到改善,就很容易引發疾病。
在沒有生病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健康。一旦生了病,有多少悔恨也為時已晚。千萬不要覺得上面那些數據報告中不包括你,“亞健康”就離你還遠。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疾病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健康也需要一點點積累。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
健康還是亞健康,測一測就知道!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新健康理念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生理健康;第二,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有如下幾條標準:
1.視力好、反應快、眼瞼沒有炎癥;
2.牙齦顏色正常、不出血,牙齒沒有殘缺、清潔無痛感;
3.頭發光澤、烏黑、無頭屑;
4.步調輕松有力,皮膚有彈性,少許肌肉;
5.精力充沛,不無端煩躁、疲憊,不亂發脾氣;
6.睡眠質量高、善于參加運動;
7.做事態度積極,樂觀、不挑剔;
8.免疫力強,對感冒等傳染性疾病有抵抗力;
9.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站在實際角度看待、處理問題;
10.為人豁達、開朗,能包容他人,自我控制,有較好的人際關系網絡。
上述標準,如有7 ~ 8條符合,說明你是一個很健康的人,否則,你已經離“亞健康”的族群不遠了!
在現代,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但80% 以上做完這一測試的人都會發現,原來自己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健康標準。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了亞健康?

哪些人容易處于“亞健康”行列?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防治亞健康呢?

你每天吃的不是“美食”而是“毒食”
近幾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接連不斷。地溝油、蘇丹紅、毒奶粉、痩肉精、毒大米……無不充斥著當今食品市場,一不留神,可能就中了食物的毒。
醫學研究表明,人類70%的慢性病都是不經意間吃出來的。然而,這種潛在威脅是可以預防和提早發現的。你可以活到120歲!除非你自己不想管理自己的健康!
2005年,相關部門在我國將近20個省事幾十家企業食品檢測中,發現了 “蘇丹紅”致癌物,它能在短時間內破壞人體的腎功能和肝功能;
2006年,名為“孔雀石綠”的致癌物侵襲了大部分水產品食品市場;
2007年,在全國大部分食品市場檢測到了與人們每日相伴的大米中含有過量的銅;
2008年,三鹿奶粉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大批次的奶粉檢測出了對嬰幼兒有害的三聚氰胺;
2010年,全國多家大大小小的餐館被查出使用“地溝油”,并且其使用數量驚人;
2011年,著名的雙匯火腿爆出含有瘦肉精這樣的丑聞……
“民以食為天”,安全都談不上,何談健康?當然,今天我不是為了在此揭露眾人皆知的食品安全丑聞,而是為了喚起大家的危機意識——你每天吃的可能不是“美食”而是“毒食”。
所謂“毒食”,通常是指停留在食物上的各種化學劑和毒素,帶有化學劑和毒素的食品危害幾何?
輕則影響智力發育,重則致癌!
近幾年,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有毒食品不少,例如,玉米面的饅頭,由于廉價、營養而廣受普通居民歡迎,可以將其列為日常主食。毫無疑問,玉米饅頭應該是黃色的,但如果這黃色是染上去的,你還敢吃嗎?它還會有營養嗎?其實,這種饅頭是化學劑和毒素合成的“杰作”,不但毫無營養可言,還會損害身體健康。影響青少年智力發育,即使是成年人長期食用也有誘發癌癥的可能。
常見的化學制劑和毒素有哪些?

但似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與這些化學劑和毒素相遇,如何才能拯救自己呢?

1.多吃菌類、豆類、海藻類、蔬果類食物可以幫助體內排毒
菌類食物具有清潔血液,增強免疫力,解除體內毒素的功效,例如,蘑菇、香菇、黑木耳等,均可作為解毒、排污的佳品長期食用;而豆類食品,例如紅豆湯、綠豆湯等,亦可以幫助排泄,清除體內毒素;紫菜、海帶等海藻類的食物能有效對付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并促進新陳代謝,使之迅速排出體外;新鮮的蔬果汁也是身體的“清道夫”,值得注意的是,務必攝人新鮮的蔬果汁才利于人體吸收、消化,從而將毒素溶解、排出。
2.學會鑒別含有過量化學劑和毒素的食品,盡早遠離危害
鑒別食物中是否含有化學劑和毒素并非只有專家才能做到,以玉米面為例,其原材料玉米是粗糧的一種,所以,真正由玉米粉制成的食品,無論是手感還是口感,都比較粗糙。但市場上有不少外焦里嫩,細膩、圓滑的玉米饅頭,雖然看上去很討人喜歡,但實質上,這樣“完美”的玉米饅頭很有可能是經過化學劑與毒素合成一番的結果。所以,知道了食物的原材料,也可以推測出其制成品是否是原汁原味的了。
3.遠離快餐
國民經濟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經濟、文化、娛樂,方方面面無不體現一個“快”字。其中也包括“快餐”。
現如今,快餐幾乎成了令所有學生族和上班族頭疼的問題。食堂、餐廳里可供選擇的菜少之又少,油脂含量奇高無比,吃多了會膩,吃少了就跟不上營養。久而久之,學生族和上班族們也習慣了這樣的“快文化”,開始不把吃飯當一回事,去食堂、餐廳也變成了 “例行公事”。快餐因為“快”,其制作流程必然危機四伏,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商家將“毒素”帶到快餐里。所以,我們平時應該盡量少吃快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時加班至深夜,有時趕著和客戶談判。就算放假,有時也舍不得休息。往往不是快餐逼我們選擇它們,而是我們主動選擇了快餐。既然一定要選,那就要科學合理地選擇,不妨遵從以下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