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大金融: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革命
- 紀海 蔡余杰
- 2205字
- 2019-01-04 21:04:02
2.2 互聯網金融+眾籌
2.2.1 從籌的特點、起源及發展
(1)眾籌的特點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眾籌在近幾年迅速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具體運營上,眾籌具有高創意、多樣性、大眾化的特點(如圖2-3)。

圖2-3 眾籌的三個主要特點
高創意:眾籌平臺上一般都是創新性的項目,發起人必須將自己的創意通過設計圖、成品、策劃案等形式在平臺上進行完整的展示,才有可能通過平臺的審核,從而順利上線。單純的一個想法或者一個概念根本沒有上線的機會。
多樣性:眾籌平臺上的項目多種多樣,包括科技、藝術、電影、音樂、漫畫、新聞、視頻游戲等各種類別。
大眾化:眾籌項目的投資者多是草根一族,而不是專業的投資機構,這也是眾籌與傳統投資模式的最大區別。按照法律關系及其回報形式的不同,眾籌可以分為三個種類:基于捐贈行為的眾籌、基于購買行為的眾籌和基于投資行為的眾籌,后者包括債權性質的眾籌和股權性質的眾籌,人們平時所說的眾籌,一般指的是股權性質的眾籌,就是以股權作為回報的眾籌。
(2)眾籌的發展情況
自從2009年第一家眾籌平臺Kickstarter在美國創建以后,眾籌就開始迅速發展,并逐漸蔓延到全球。2009年,全球眾籌融資額達到5.3億美元,2012年快速上升至27億美元,2013年繼續增長至51億美元,2014年將近1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突破960億。
從地區分布來看,眾籌項目更多的集中在歐美地區。2012年,北美和歐洲貢獻了全球眾籌融資總額的95%,僅北美地區就貢獻了16億美元,在眾籌融資總額中占據了接近60%的比例;2013年,亞洲地區的眾籌市場開始迅速發展,歐美地區的眾籌融資金額下降到90%,未來,亞洲地區所占的比例有望繼續上升(圖2-4)。
從募資形式來看,52%的融資金額通過購買模式,44%通過借貸模式,通過股權模式募集的資金僅占4%。隨著政策環境的開放,未來,股權模式所占的比例很可能會增長。
從單個眾籌項目的融資規模來看,眾籌主要集中于10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規模項目”,尤其是50萬美元左右的社區項目。2012年之前,Kickstarter沒有一個項目的籌資金額超過100萬美元。美國的一家智能手表制造商曾在Kickstarter發起一個眾籌項目,最終籌得1030萬美元,超過其目標融資額100倍,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一筆眾籌融資。

圖2-4 眾籌項目全球區域分布
從2009年至2014年,全球股權眾籌平臺的數量以114%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其中美國擁有活躍股權眾籌投資平臺的數目最多,在全球活躍眾籌融資平臺中占比超過40%。
雖然眾籌市場上有眾多的平臺,而且運營模式大同小異,但是從具體的項目類型和運營方式來看,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3)kickst ar t er
2009年創建于紐約的Kickstarter是全球成立最早、發展最快、覆蓋范圍最大的眾籌平臺,可以算是眾籌行業的創始者,是整個眾籌行業的行業標桿,也是所有眾籌網站仰望和學習的對象。該平臺擁有79名員工,570萬用戶,為10萬多個創意項目籌集了10億美元資金,成功率達到43.99%。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Kickstarter對感興趁的項目進行投資,但只有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創意持有者才能發起眾籌項目。
Kickstarter將眾籌項目分為藝術、漫畫、舞蹈、設計、時尚、影視、食物、音樂、游戲、攝影、出版、技術和喜劇13個種類,每個種類下面又分為更細的小類,其中影視、音樂和游戲類別的項目運營情況最好,融資總額占據了整個平臺的一半以上。
對每一個項目的發起,Kickstarter都有一套嚴格的流程。首先,發起人確定具體的融資目標,包括截止時間和最低融資額等,然后,對此感興趣的投資者做出投資承諾,在項目截止期限之前,如果投資金額達到最低融資目標,那么項目就融資成功,投資者通過亞馬遜支付承諾的金額,產品生產出來后,項目發起人向投資者提供產品作為回報,反之,項目融資失敗,發起人不會獲得任何資金。
每個項目融資成功之后,Kickstarter收取融資金額的5%作為傭金,以這種方式,Kickstarter早在2011年就實現了盈利。
(4)天使匯
2011年在北京上線的天使匯是中國最大的股權眾籌平臺,截至2013年年底,共登記項目7000多個,成功獲得融資的項目100多個,融資規模達3億多元。2014年,天使匯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到2015年初,平臺登記的項目已經將近3萬個,2000多位經過認證的投資人幫助300多個項目成功完成30億元的融資。滴滴打車、黃太吉煎餅和萌寵360等比較火的應用都是在這個平臺得到的首輪融資。
與其他眾籌平臺相比,天使匯起點較高,它的投資人多半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和天使投資人,而不是普通的社會大眾,而且單筆投資額度高達10萬元。實際上,天使匯還是走的傳統投資的路子,只是將創新項目和投資人都匯聚到了同一個眾籌平臺。天使匯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還以線下見面會和合作伙伴推薦項目的方式促進創投雙方的合作。
在具體的投資操作上,天使匯采用的是天使投資特有的“領投+跟投”模式,即由一個實力雄厚的投資人提供融資目標的5%~50%進行領投,其他投資人隨后跟投,項目運作成功之后,領投人獲得5%~20%的利益分成。
在項目融資的整個過程中,領投人要對項目進行詳盡的調查,幫助創業者完善創業計劃書,確定估值、融資額、最低單筆投資額、投資者席位數和投資條款,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資金和人脈協助項目路演,幫助項目落實跟投。
在盈利模式上,天使匯設置了靈活的收費方式,在項目融資成功之后,收取5%的融資額作為傭金;另外,天使匯還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公司的股權登記、股權管理、變更、增資、員工持股計劃等多方面的服務,通過服務費的收取實現盈利;天使匯還可以幫助投資者設立有限合伙企業,提供標準化的法律文本和便捷的管理系統,從中收取5%的利益分成。
2.2.2 國內眾籌模式的四種類型
眾籌,即大眾籌資,是借助互聯網發布籌款項目并向眾人募集資金的新型籌資方式。眾籌使創業者、企業家可以獲得啟動資金實現夢想,同時也降低了交易成本;眾籌為投資人和資金需求者提供了直接聯系的機會,節約了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等中間環節所帶來的成本,使資金籌集更加高效。眾籌一般分為捐贈眾籌、產品眾籌、借款眾籌、股權眾籌四種類型。
(1)捐贈眾籌
捐贈眾籌是一種無所謂資金回報的眾籌方式,指投資者向公司或個人進行無償捐助。信徒們向寺廟捐香火錢,應該是捐贈眾籌最古老的形式了。就現代社會而言,一些免費軟件、開源軟件所提供的“捐贈”鏈接可以說是較早出現的捐贈眾籌形式。
(2)產品眾籌
又稱回報眾籌,即投資人對項目或公司投資以獲得其項目所生產的產品(實物或服務)。產品眾籌一般是預售類的眾籌項目,如電影眾籌的電影票、硬件眾籌開發的智能產品等。
(3)借款眾籌
又稱債權眾籌,即投資人根據出資多少獲得債權并在到期之后獲得本金和利息。借款眾籌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P2P貸款模式,投資人在P2P借貸平臺上進行投資并獲得一定比例的債權,并在未來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
(4)股權眾籌
所謂股權眾籌就是投資人在投資之后獲得一定比例的股權,以股東身份獲取投資回報。投資者在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時申購股票實際上就是股權眾籌的表現形式,只是由于市場公開、投資人眾多以及涉及的資金量巨大受到極其嚴格的監管。
2.2.3 眾籌模式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2014年3月,聯合光伏集團在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為建設一個太陽能電站籌資1000萬元,投資人認購份額為10萬人民幣/份,每人最多一份,預計年收益率在6%左右。另外,該電站運營期為20年。
該項目采用了股權眾籌方式,平臺認證投資人可以通過指定的律師事務所辦理相關手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投資金額交由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資金托管。眾籌網負責資金籌集、認購人資格審核、協議文件簽署,協助并負貴向用戶推廣這種模式,國電光伏將全程負責電站的施工建設。一個月內,這個項目得到66名投資者的支持,預約金額1060萬元。
這個項目的成功,標志著國內眾籌模式已經進入新能源領域。雖然眾籌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與挑戰,比如政策法規的限制、眾籌的發展方向以及平臺盈利模式等。
(1)法律政策的不確定性
法律風險是眾籌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由于眾籌是面向公眾的一種集資模式,很容易招來“非法集資”的嫌疑。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凡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或者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給付回報,向社會公眾及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都被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法行為的判定有一些明確的界定要素,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眾籌平臺要嚴格避開這些界定標準,比如投資方是否是特定的對象、是否進行了宣傳推介以及人數是否超過200人,等等。
除此之外,我國的產權制度極不完善,而眾籌是一種以產權權益劃分為基礎的籌資模式,所以這也限制了眾籌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淡薄,也極大限制了國內眾籌的發展,很多創意項目因擔心被山寨而不敢出現在眾籌平臺。
由于眾籌行為本身會涉及公眾利益,所以短時間內政策以及監管力度很難放開,以至于很多眾籌平臺抬高了投資人門檻,逐漸脫離眾籌的本質。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未來,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2)眾籌模式發展方向尚不明確
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眾籌模式的發展方向尚不明確,很多眾籌平臺采用了實物和服務的眾籌模式,比如Kickstarter;還有一些會員式眾籌平臺,以提供會員服務為報酬,本質上與前一種一樣;而真正的股權類融資平臺所占比例很小。
實物和服務類眾籌模式投資者眾,投資金額較小,眾籌項目主要聚集在游戲、科技、設計領域,投資者是來自這些領域的發燒友,投資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個人興趣,而不是為了獲取回報,這也就決定了該類投資的延續性和專業性較差,一般只停留在把創意變成產品的階段,很難有后續運營。而且,很多項目之所以選擇在眾籌平臺發起,除了融資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推廣宣傳。
相對而言,股權類融資平臺更為專業和成熟,這類平臺的投資者大多是專業的投資機構或者個人,平臺發布的項目比較成熟,成功率更高,項目后期一般以SPV的形式進行運作。但是,這種模式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項目流失率高,如何將好的項目留在眾籌平臺,是這類平臺努力的主要方向。
在傳統的股權投資行業,最終融資成功的項目,差不多有一半直接被投資人鎖定,不會在公開市場上出現;在公開市場出現的項目,又有大半通過創業者的人脈、投融資對接會、活躍的FA等方式解決投資;再剩下的項目,投資人拿不準會不會賺錢、應不應該投資,才會在眾籌平臺上出現,以“領投+跟投”模式來完成融資。
(3)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國外眾籌平臺一般會選擇向融資成功的項目收取5%~10%的傭金,以此實現盈利。但在國內,收取傭金以后就很難吸引到好的項目,而且由于眾籌金額普遍較小,即便收取傭金也難以盈利,所以國內眾籌網站普遍采用免費模式,大都處于虧損狀態。
收取傭金這條路行不通,眾籌平臺還可以尋找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與初創期的創業項目合作,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為其提供相應的專業金融服務,通過這種方式,眾籌平臺逐漸發展成初創企業孵化器。在整合資源的前提下,通過商業模式的突破來為優秀產品和企業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對于垂直化的眾籌平臺,還可以根據各個項目的特點,在項目之外尋求收益,比如在娛樂項目之外進行衍生品運作,嘗試在未來權益方面進行分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