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懷瑾先生有關《孟子》一書的系列講座,共有七篇,其中五篇皆已先后出版,《孟子旁通》《孟子與公孫丑》《孟子與離婁》《孟子與萬章》以及《孟子與盡心篇》。尚有《滕文公》與《告子》兩篇,現合并一書印行,完成全部《孟子》講述出版。
為什么兩篇合并為一呢?原因是《滕文公》一篇的講記,大部分已遺失,只有小部分記錄稿尚存。先生本擬有機會補講,但始終未能如愿。
二〇一一年春,《滕文公》篇部分殘稿整理完畢,并念給先生校定。本篇雖僅足萬余字,但在孟子一生教化過程中,卻顯示出這位滕文公,是一個遵守孟子師教的一等學生。
有關《告子》篇,內容包括甚廣,諸如人性的問題,人格人品的問題,君子與小人的問題,財與禮的問題,以及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修養問題等。基本上,這些問題都屬于內學的范疇,也就是所謂的內圣外王的內圣之學。
本篇中有許多詞句,后來皆成為人們慣用的典故,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人貴自立”,“舍生取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等。而最經典的一句則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話,自古以來就經常被人引用,以鼓勵身陷艱困中奮斗的人士。
特別要指出的是,孟子在本篇所講的“禮”,以及做人的進退之道,在世風日下的今日世界,也許是家庭和學校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告子》這一篇,于整理完畢后,因為先生眼疾之故,難于親閱,改由牟煉用念讀的辦法,請師審定。遺憾的是,只完成四分之一就停止了,那是先生辭世前的五月。
物轉星移,又是一年多的日子過去了,無奈之余,只能重加仔細檢查文稿,期盼能無大過。現趁出版之際,特別說明實情經過,并請各方不吝指正,為禱為幸。
劉雨虹記,二〇一四年夏于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