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保健醫教你療小疾養天年
- 劉曉鴻
- 1009字
- 2019-01-04 16:16:55
六、不寐
不寐,亦稱“失眠”“不得眠”或“不得臥”,是由陽不入陰所引起的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不寐的證情輕重不一,輕者入寐困難,寐后容易醒,醒后不能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由于睡眠時間不夠、深度不足,人體不能及時消除疲勞、恢復體能而致病。
不寐的病位在心,與肝膽、脾胃及腎臟關系密切。
現代醫學中,不寐(“失眠”)一證,既可單獨出現,也可伴有頭昏、腦脹、健忘、遺精、月經不調、食欲不振及更年期綜合征等。
◆ 靜養叩齒冥心神
端坐式(或盤膝坐式),頭部端正,腰部、脊背挺直,頸部、肩部放松,雙目微閉,調息寧神。兩手交叉,抱住頸部后面,低頭用力下壓,下壓時兩肘盡力向內靠攏。然后慢慢抬頭、仰頭,兩肘盡力向外擴撐。如此靠攏、擴撐36次。
接著叩齒36次(即下篇中的“擊天罄”)。
◆ 握固沖拳托天舉
端坐式(或盤膝式),靜心寧神,排除雜念,兩手慢慢握固變拳,置于左右腰兩側,然后交替左右平行擊出(微微似用力非用力),拳心向下,左右各36次。
再以拳變掌,左右兩手交替仰掌上舉,如托舉重物狀,左右各36次。
◆ 鼓漱咽津通血脈
端坐式(或盤膝式),調息寧神,排除雜念,雙手拇指按住耳根下部的翳風穴(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后緣間凹陷處),其余四指按住左右太陽穴(頭部的經外奇穴,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稍稍用力按揉36次。隨后用雙手拇指、食指稍稍用力點按后腦的風府(人體督脈之穴位,在頸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風池(足少陽膽經之穴位,在頸后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啞門(人體督脈之穴位,在頸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第1頸椎下)、天柱(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在頸部大筋即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處)四穴各36次。再用雙手拇指點按左右腕部的神門穴(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位于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此時配合深呼吸各做36次。
最后,鼓漱咽津(即下篇中的“飲天河”),以津液漱口,分三次徐徐咽下。如此可灌溉五臟,調和血脈,濡養精氣,滋潤機體。
以上功法,能有效地治療神經系統的神經衰弱,或循環系統的高血壓、心臟病引起的失眠,或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失眠(即“不寐”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