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成長企業組織與文化創新
- 陳春花 趙曙明
- 1620字
- 2019-01-05 06:05:35
組織及結構
組織
組織一詞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一種活動,其二是指一種實體。在這里,基于研究的需要,我們選擇使用它的后一種含義,把組織視為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體。與世界上存在著的許許多多實體不同,組織實體是由人構成的,組織實體是人的群體。
由人構成的群體不一定都是組織。人的群體分成組織群體與非組織群體兩種。這兩種群體的劃分標準在不同情況下會有所不同。一般地說,組織群體區別于非組織群體的特征主要有四個。
共同目標。組織是為實現某種目標而被建立起來的,一群非組織的個人難以實現該目標。在非組織群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但沒有全體成員要實現的共同目標。非組織群體成員的活動也常常具有相關性,由于缺乏共同目標,他們不能構成一個組織群體,甚至他們的作用還會相互抵消。組織群體的目標是一個體系,總目標被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目標,每個部門乃至每個人都有特定的目標,這些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織就是一個目標體系。
分工協作。組織的效能之所以大于一群分散的個人的效能,是因為組織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專門任務,組織中存在著專業分工。專業分工有利于操作過程的標準化、簡單化;它必須以協作為前提。分工和協作是同步的,分工越細越需要協作。組織就是一個分工協作體系。
權力鏈條。權力是隨著組織的產生而產生的。任何組織內部都有自己特定的權力結構,存在著一條自上而下的指揮鏈條。組織中經常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而組織的目標要求意見必須統一。指揮鏈條維持著組織的運作秩序。組織就是一個權力體系。
信息網絡。組織是通過信息聯系起來的一個整體,信息流動才能使組織正常運轉。信息在組織內部縱向流動,表現為上級向下級布置工作、傳達指示和下級向上級匯報決策執行情況、請示工作等;信息在組織內部橫向流動,表現為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情況、協調行動;信息在組織內外流動,使組織與外界聯系起來,適應于環境,作用于環境。沒有信息流動,就不成為組織。組織就是一個信息網絡。
因此,“組織”與“群體”不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群體包含著組織,組織是群體的一部分。當然,組織是群體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組織就是一個具有共同目標、分工協作、權力鏈條和信息網絡的人類群體。
組織結構
關于這個問題,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論述,如:
“組織結構是組織內部各有機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或形式,它涉及管理幅度的確定、層次的劃分、機構的設置、管理權限和責任的分配方式與認定,管理職能的劃分和各層次、單位之間的聯系溝通方式等問題。”
“組織結構就是一個組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所確定的關系形式,或者說,是一個組織內容要素的排列組合方式。”
“組織設計是企業全體職工為實現企業目標,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務范圍、責任、權力方面所形成的結構體系。”
……
從國內外學者對組織結構的研究來看,雖然仍有許多不同的評論,但是大多數學者都同意如下這樣的觀點。
從具體分析和研究的角度來看,組織結構應包括三個核心的內容,即組織結構的復雜性、規范性及集權性與分權性。組織結構中的復雜性是指組織結構內各要素之間的差異性,它包括組織內的專業分工程度、垂直領導的層級數以及組織內人員及各部門地區分布情況等;組織結構中的規范性是指一個組織內的紀律、規章制度、工作程序、生產過程及產品標準化程度等;組織結構中的集權性與分權性是指組織內的決策權力的集中與分散程度。
從組織功能角度看,組織的任務是對組織運行中的各項活動做出決策和實施決策,例如,合理配置組織資源,尋求組織運行效率的不斷提高,協調組織與環境的關系等,最終實現組織維持生存和合理發展之目的。要實現這些任務,組織必須具備決策、信息和動力基本功能,而組織這些功能必然要由組織結構予以支撐,相應地,組織結構應由決策結構、信息結構和動力結構三部分構成。決策結構主要由兩項要素構成,即決策權的來源和決策權的分配;信息結構是由收集、傳遞、處理、貯存及分析信息的機制和渠道構成;動力結構,指決策者能夠借以貫徹自己決策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