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棄暗投明,只是為了活下去(4)
- 民企教父沈萬三5:終極一戰
- 李蒙
- 4159字
- 2017-03-22 15:00:23
說著,沈萬三細心觀察著劉基,他一出手就拿出五萬兩銀子,是想對劉基行賄,他才不相信關于劉基的種種傳說。不過,他也害怕劉基是范文杰那種油鹽不進的腐儒,就用了一種很隱晦的方式把這筆銀子交到劉基手里,而且聲言是“供應先生”。劉基如果想據為己有,留下就好。如果不想,也免去了自己行賄的嫌疑。因為他的話說得模棱兩可,可以理解為自己為應天朱家政權提供金源,也可以理解為給劉基私人的好處。
劉基不客氣地接過銀票,自己揶揄自己道:“我這半輩子還沒有見過這么多銀票呢,今兒算是開眼嘍。”沈萬三看不出他是想把銀票據為己有,還是怎樣,正要再說什么,忽然外面跑進來一個書吏,一邊喘氣一邊說:“先生,丞相來了。”
劉基有些意外,隨即對沈萬三道:“沈老弟,我家丞相要來了,我看你還是……”沈萬三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領會了他的意思,道:“我先告辭,等先生有空了,再來聆聽先生的教誨。”劉基搖搖手,道:“不用,委屈老弟去后堂暫且躲一下。”說著,他帶著沈萬三進了后堂,把沈萬三安排好了,走了出來。
這時候,朱元璋已經邁著大步走了進來,他面色陰沉,看到劉基,說道:“先生,連日來的軍報對咱們很是不利,我看陳友諒這次想孤注一擲!”劉基趕緊道:“這是不言而喻的,莫不是又有什么新的軍情,不然主公為何親自來我這兒?”朱元璋現在并沒有脫離小明王的管轄,雖然實質上已經獨立,但名義上還是“丞相”。不過,他的幕僚們私下里都心照不宣地稱呼他為主公,這表明在他們心中,朱元璋才是唯一的主人,那個天子小明王不過是傀儡罷了。
朱元璋和幾個將軍、謀士平時都像朋友一樣相處,沒有什么禮數規矩,不打招呼就來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我又和徐達、李善長他們商量了一番,越來越覺得這次大戰不同以往,就現在的軍情看,我方勝算不大……陳友諒有安慶、九江、武昌三處重鎮,占地廣闊,僅水軍就十倍于我,又趕造巨艦百余艘,且還在四處征集軍艦,我看此戰兇險!”朱元璋的聲音里充滿憂慮。
劉基沉思了一會兒,道:“主公,眼下還應安撫好張士誠,以免兩面受敵。陳友諒雖然船多人多,我們只要做好萬分的準備,也不是沒有勝算。”
朱元璋這幾日看軍報看得是心神不寧,今天忽然來劉基這里也是心血來潮,原本就不指望能一次商量出一個克敵制勝的辦法來,就無可奈何地站起來,說道:“我不打攪你辦公事了,走了。”劉基趕緊起身,躬身相送,道:“送主公。”
朱元璋走了,劉基把沈萬三請出來,兩人又談了幾句。沈萬三看劉基有心事似的,時不時有下屬送來各種公文,不好在這里耽誤他時間,就道:“劉先生公務繁忙,我先告辭,錢糧交割的事,還望先生派人來。”劉基道:“這個好說,我這就派人。”
沈萬三獨自一人出來,和郭如意會合,然后回到了住處。丁掌柜正在那里等著他,看到他回來了,先觀察了一下沈萬三的臉色,就猜到事情辦得很順利,笑著問:“東家,事兒辦得可好?”沈萬三笑道:“好,比原先想的要好。”他嘴上這么說,心里卻一直犯嘀咕,在劉基那里,他聽到了朱元璋和劉基的對話,從那一番對話里,他聽出,朱元璋對擊敗陳友諒似乎并沒有信心,心想:“還好我兩頭都押寶了,不管誰輸誰贏,我都能說得上話。”然后他開始想,劉基會不會私吞自己的銀子,正想著,丁掌柜小聲問:“東家,您說這劉基劉伯溫,真的是神人?他怎么就知道您來應天府了呢?”
沈萬三神神秘秘地道:“老丁呀,你也有六十多了,什么神人不神人的,我就不信有什么神人,我就信人心。有人心就有銀子,不管他是販夫走卒,還是公侯將相,都喜歡銀子,喜歡銀子,他們就得喜歡我……”
>;>;>;改旗易幟
一封來自漢王陳友諒的親筆信,擺在了張士誠的桌案上,他正半躺半坐地閉目養神,一群幕僚散坐在下面,各自猜測,替主人愁思著辦法,“不如回一封信給他,答應和他合兵一處,一舉滅了朱元璋。”說這句話的人極有分量,他是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這么多年來,因為身體原因,他已經很少參政了,自己的地盤也交由幾個兒子管理。
“此議大妙,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替士德將軍報仇。”參軍黃敬夫道,和他同為一黨的呂珍、蔡彥文、葉德新等人都點頭稱贊。他們贊同這一提議,一是真心覺得和陳友諒合作是一步好棋,另外首先贊成這一意見的是張士信,他們只是隨聲附和,就算日后出了事,他們的責任也小了許多。這么多年來,當年這些滿腹抱負一心要闖一番事業的名士們,都磨去了棱角,只想著自己的前程和富貴了。
潘元紹此時也坐在這里,他不能不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和陳友諒合兵一處,共同對付朱元璋,對他來說,這件事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答應陳友諒的請求,好處明擺著的。
在元朝朝廷里做過小官,后來又投靠張士誠的陳基卻有不同看法。他現在已和徐義一樣,成為張士誠的左膀右臂,官拜右丞。不過,他平時多在幕后,掌管著文官選拔考試等事務,至于軍政則很少參與。“依列位說,那滅了朱元璋之后,又應當如何?”陳基問。徐義剛剛就想說話,但是又不好公開和張士信唱反調,這時候聽陳基領頭發話,他就點點頭,道:“陳老說得是,陳友諒的為人如何,不用我說列位都清楚。殺舊主倪文俊,假借勤王之名,又殺徐壽輝自立為王。此等人毫無信義可言,一旦同其聯手,殺掉朱元璋,接下來恐怕就是對付咱們了。”
“那我們就真的受降,歸順蒙古韃子?我心里是不服氣!”潘元紹一臉的不快。徐義道:“駙馬爺,我們只是名義上歸附。這樣一來,既可借助蒙古韃子的力量自保,也能讓陳友諒和朱元璋他們廝殺,我們坐山觀虎斗。等他們兩敗俱傷,就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到時候重樹大旗還不是一眨眼的事兒。”
張士誠開口了,他輕聲說:“畢竟徐先生和陳先生說的是正道,陳友諒的為人我清楚,這條狗正臉是笑臉,轉臉就敢咬你一口。歸降蒙古韃子的主意不變,但是,陳友諒那里也不能開罪。徐先生,勞煩你去寫一封回書,告訴陳友諒,我會全力配合他攻打朱元璋。先敷衍著,等真的打起來,我派兵去裝裝樣子,說不定能趁亂多占些地盤。”說到這里,他停了停,又道,“給韃子的降書也得準備,不能耽擱。”
說完,張士誠又想起了什么:“把朱元璋派來的那個楊憲給放了,眼下以大局為重,說不定還能迷惑一下應天那邊。”
蒙元江浙行省右丞相達識帖睦邇,收到了張士誠的乞降信,簡直是喜從天降。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直夢寐以求想要剿滅的“張匪政權”居然主動投降了,這可是脫脫幾十萬大軍都沒能辦成的事情。他馬上上報朝廷,同時虛報各種功勞,說自己怎么派人對張士誠曉以大義,怎么宣揚天朝盛威,張士誠這才決定洗心革面,送來乞降書。
大都里的貴族權貴們,看到達識帖睦邇的奏報,也是驚喜莫名。此時已經當權的哈麻,首先看到了奏報,他暗暗責怪達識帖睦邇不會辦事,這么大的功勞怎么不提自己一句,虧得自己一直把他當心腹。不過,這份功勞他是一定要沾的,于是又偽造了另外一份奏報,說達識帖睦邇是在自己的授意下勸降張士誠的,然后拖了一天,才把奏報送到皇帝手里。
自然,這件事情在朝廷里引起了軒然大波,為患多年的“匪患”居然有了解局的跡象,滿朝文武紛紛稱頌皇帝英明神武,同時贊頌哈麻的功勞。很快,朝廷的封賞就到了,達識帖睦邇陪著大都來的官員進了蘇州城,封張士誠為太尉,他手下的官員都封了相應的官職。張士誠表面上感激涕零,背地里卻做著自己的打算,遲遲不肯遣散自己的軍隊,同時,他還向達識帖睦邇提議,為了防備朱元璋襲擾蘇州,朝廷應該派一些兵馬給他。
昏聵的達識帖睦邇居然滿口答應,真的給朝廷上書,結果被精明的哈麻一頓臭罵,但是,張士誠的武裝保住了,并且在偷偷地壯大。為了迷惑朝廷,張士誠竭力巴結達識帖睦邇,沒多久兩人就成了私交很好的密友。
此時,沈萬三已經悄悄回到了蘇州。本來,他打算先回老家的。但是,蘇州的時局太出乎他的意料了,短短的時間內,張士誠居然真的改旗易幟,歸順了蒙元,他不能不先打探一下蘇州的局勢。
一回到蘇州,他就去了自己的水富巷。下人們趕緊準備,沈萬三一邊往里走一邊道:“最近都有什么人來?”負責打理水富巷的管事,一邊跟著走,一邊道:“最近誠王改旗了,城里多了許多蒙古人,還有,駙馬爺也來過幾回,都是來玩的。對了,陸德源陸爺來過,說有事找您。”
這時,沈萬三已經來到屋里,下人們趕緊端上了茶水和各色點心。沈萬三喝了一口茶,說道:“去把老徐叫過來。”站在一旁的郭如意道:“東家,這時候叫駙馬爺來方便嗎?畢竟,這幾天風頭不對,也不知道駙馬爺敢不敢出來。”
沈萬三一笑,道:“你能想到這些,就說明你長見識了。不過,看得還是不透,天塌下來,也攔不住他潘元紹。”沈萬三說得不錯,把老徐派去之后,不到半個時辰,潘元紹就來了。
不過,讓沈萬三更感興趣的是他的話:“你恐怕也看出來了吧?咱們誠王雖然現在是什么狗屁太尉,那也不過是改個名字而已,以前什么樣兒,現在還什么樣兒。如今,天下大勢紛紛,沒有一個了局,我們也只能靜觀其變,而后坐收漁利。”
這和沈萬三原先的想法一樣,那他就沒什么奇怪的了,看來張士誠還是按照那天在張士德葬禮上說的方針來做的,這表明還沒有什么自己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他在蘇州停留了幾天,囑咐各處管事掌柜,對蒙古人要客氣,不要生出事端來,然后就去拜訪了鄒先生,求教進退之道。鄒先生微微閉著眼睛,對著他,說:“如今這局勢,你還是躲吧,退回老家住個一年半載,等勝負分了,再出來不遲。在蘇州張士誠讓你出錢,你敢不出?日后得天下的人如果不是張士誠,這就是你的短處,躲吧,這是三十六計中最妙的一計。”
沈萬三早就有這個想法,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非要問問鄒先生之后,才敢下決心,不然總覺得不自信。這次應天之行讓他明白,朱元璋也沒有能戰勝陳友諒的把握,那么,這幾方勢力勢必要斗出個勝負來,不管誰輸誰贏,自己都應該先采取觀望的態度。反正不管是陳友諒還是朱元璋,他都搭上了線,不管誰勝,自己都有退路。唯一要擔心的是,不能被這些人知道自己腳踏幾只船。
他準備回老家,他把烏蘭戈密找來,笑道:“烏蘭先生,我要勞你的大駕嘍。”烏蘭戈密道:“何事?我現在是你的伙計,東主有什么吩咐,自管說。”
沈萬三笑道:“我可不敢把你當伙計。我想讓你去協助沈貴打理海外的生意,你也知道,他不是那塊料,一個人照顧不過來。蘇州這邊,有老掌柜在,水富巷那邊你也不用管了。”
烏蘭戈密笑道:“你看看我這吃喝了幾年,都胖了。行,我就去泉州那邊,替你管著,東主有吩咐,我自然是不敢不答應。”沈萬三親自把烏蘭戈密送上船之后,才離開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