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息怒,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做從容的自己
  • 師永濤
  • 12975字
  • 2017-04-11 16:42:48

生氣是根導火索

佛說:

經常生氣的是蠢才,偶爾生氣的是庸才,從不生氣的是圣人,不去生氣的是智者。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案例,說是一位父親,在單位受到上司的批評,回來后把氣撒在兒子身上,不由分說指著兒子臭罵一通,兒子心里很委屈,就朝著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貓莫名其妙挨踢后,叫了一聲躥出家門,跑到了馬路上。一輛汽車駛來,看到前方忽然躥出一只貓,急打方向盤,撞倒了路邊的小孩子。

這就是著名的“踢貓效應”,它所表現的就是人發脾氣產生的怒氣,會隨著社會關系鏈條傳遞。從地位高的人傳向地位低的人,從強者傳向弱者,最后無處發泄的弱小,就成了無辜的犧牲品。所以說,生氣的這根導火索一旦點燃,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就會隨之傳播開,波及的范圍往往不僅僅是當事人,還會牽連到周邊的其他人。

這一天,咖啡館里來了位客人,坐下后要了一杯紅茶。

過了一會兒,只聽這位客人怒氣沖沖地叫道:“小姐,快過來,你們的牛奶是壞的?!?

侍應小姐趕忙過來查看,客人繼續說道:“你們的店是怎么開的?你看這牛奶,把我的紅茶都給破壞了,趕快給我換一杯!”

“真不好意思,我馬上給您換。”侍應小姐溫柔地笑笑,回去又端了一杯紅茶過來,和前一杯一樣,碟邊配有新鮮牛奶和檸檬。放下后紅茶后,她輕輕地對客人說了一句:“我想我忘了給您建議,檸檬和牛奶不能一起放入紅茶,會造成紅茶結塊的,對不起?!?

客人聽了,臉一下子紅了,他匆忙喝完紅茶,就結賬離開了咖啡館。旁邊的其他服務生看到這一切,就問這位侍應小姐:“明明是他不懂裝懂,還那么粗魯,你怎么不拆穿他呢?”

侍應小姐還是溫柔地笑著:“正是因為他粗魯,我才要用婉轉的方式對待他。如果我據理力爭,他丟了面子,肯定更生氣,這樣勢必會產生爭執,不但客人不愉快,也影響了咱們的生意,不是嗎?”同事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侍應小姐采用理直氣和的方式解決問題,既制止了客人怒氣的蔓延,也增加了其他客人對咖啡館的好感。她的行為,如一泓碧波,恰到好處的澆熄了客人差點要點燃的情緒導火索。因為以柔克剛,更勝于以牙還牙。

要避免怒氣引發的嚴重后果,就要首先做到遇事自己不生氣。因為人在發怒的同時,理智思考的能力也在降低,思維容易被盲目性所控制。面對問題的時候,生氣會讓人失去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有些人往往因為一時的盛怒,將簡單的問題擴大化,以至于付出高昂的代價。比如工作中與客戶發生沖突,暴躁的態度不僅會讓自己損失一個生意機會,更有可能在領導心里留下負面印象,別人也會由此對和你合作產生疑慮。一時的怒氣所帶的嚴重損失,往往是事后無法彌補的。

每個人心里都隱藏著憤怒,但不管是從身體健康,還是從工作生活上來說,生氣的確都是百害無一利的事情。意識到生氣所帶來的危害,我們就要從心底警惕自己的怒氣。每當意識到自己要生氣發火的時候,就把它當作分析和控制自我的一次鍛煉機會。一方面冷靜研究事態,尋求解決方法;一方面讓自己的怒氣熄滅,讓理智作決定。而在日常生活中,從細微處入手,從身邊事開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培養一顆豁達樂觀的心靈,才是真正做到不生氣的根本。

小脾氣毀壞大健康

佛說: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黃帝內經》上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F代醫學的研究也表明,生氣雖然是一種情緒,但長期生氣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一方面來說,經常生氣會讓人情緒不好,思維與記憶力下降;另一方面,愛生氣的人臉上容易長色斑,腦細胞衰老比不愛生氣的人明顯加快。而且當人生氣時,身體內的機能會處于混亂狀態,長此以往,疾病自己就找上門兒了。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動不動就“使小性兒”、生悶氣,所以正值妙齡的她就香消玉殞,空留悲嘆在人間?!度龂鴷r演義》中的司徒王朗,更是因為諸葛亮一番義正言辭的聲討,使他羞憤難當,當場氣死馬下。可見生氣對人體健康有多大損害。

張琴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一直以來,各項業務都很出色,深受老板器重。正當她覺得自己升職有望時,單位里又進來一位比她年輕漂亮的女同事,不但活潑聰慧,而且做事非常有效率,來到不久,就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可。張琴漸漸感覺有些受到冷落,但又知道自己一時難以超過這位新同事,就很是煩悶。

張琴心里的嫉妒和焦慮,又不好意思講給其他朋友或者同事聽,只好向老公傾訴。但是老公工作也很忙,常常敷衍她幾句就算了,搞得張琴更是悶悶不樂。久而久之,張琴不僅覺得生活乏味,還感覺到身體常常不舒服。尤其是一側乳房,時不時地脹痛難忍,用手摸摸,里面似乎有腫塊一樣的東西。

張琴趕忙去醫院檢查,得知自己患的是乳腺小葉增生。醫生問了張琴的情況,語重心長地說:“你這病,就是因為生悶氣得來的,要想好起來,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要再生悶氣了?!?

張琴的例子其實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很多人一旦被無謂的煩惱所纏繞,就將怨恨與煩悶留在自己心里,不懂得自我調節,只會生氣,不會“解氣”。久而久之,悶氣發酵成疾病,這不是一種自我折磨嗎?

還有些退休的老人,閑來無事聚到一起打個撲克下個棋什么的,本來只是圖個開心,可就有些老人為一步棋或者一張牌爭個面紅耳赤,大動肝火,為此導致血壓升高,差點危及生命。生這種閑氣,值得嗎?

生氣不但是一種不愉快的情感,更是一種消極的、具有破壞性的心境。中醫認為怒傷肝,憤怒使人胸悶、脹痛。不愉快的情緒長時間積累在體內,會讓人的內分泌系統失調,產生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毛病。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和冠心病等更嚴重的病癥。所以有位外國作家說:“為小事經常生氣的人是會短命的。”反過來說,心胸開闊的人一定會長壽。因為他們不愛生氣,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罹患疾病的風險,所以才會健康常駐。

想想生氣讓人付出的健康代價,就會知道生氣不但沒有必要,更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生活中都應該做到盡量少生氣,或者不生氣。要想做到不生氣,前提是要在生活中保持豁達樂觀的態度,養成遇事少鉆牛角尖,多往寬處想的習慣。遇到煩心事時,能夠選擇一些放松自己的方式,比如聽聽音樂,練練瑜伽,或者到郊外風景秀麗的地方走一走,再煩悶的心情都會化解掉。

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很多突發狀況,也許我們不能控制事件的結果,但一定可以選擇對待事件的態度:不與小人計較,不在小事上生氣,保持從容大度的心境。千萬莫讓小脾氣毀壞了大健康!

沒有人欠你什么

佛說: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在生活中,難免會經常遇見些讓人不舒服的事情,或者不順心的情景,有些人一到這個時候,就會生氣,甚至把不舒服和不順心的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似乎這樣就能減輕些心理上的難受。

但是仔細想想,生氣的原因真的是別人造成的嗎?你一味地生氣,就能改變事件的結果嗎?即使別人對你生氣,只要你能保持釋然,那氣自然也就影響不了你。

有這樣一個婦人,她生性暴躁,遇見不順心的事就發火,但是發火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長此以往,和鄰居、朋友的關系都搞得很僵。

婦人知道生氣不好,但又改不了自己的脾氣,她很想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婦人聽說后山上廟里有位大師很有智慧,就去找他求助。

婦人趕到廟里的時候,在廟門口正好遇見這位老和尚,她趕忙上前施禮說:“大師,我怎么總是生氣呢?您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

大師笑而不答,示意婦人跟他向前走,到了一個小柴房的門口,說:“女施主,請進。”婦人很奇怪,但是依然按老和尚的指示進了柴房。剛進去,只聽哐當一聲,老和尚從外邊把門給關上了。婦人大急,趕快去拉門,沒想到老和尚又在門上面加了把鎖。婦人大怒,破口大罵:“你到底想干嘛?我好心來求教,你個死和尚,干嗎把我關在里面啊?”

門外的老和尚已經走遠了,根本沒人搭理她。

罵了一陣,婦人見沒有人理會,又開始了哀求,可是老和尚在門口來回走了很多趟,依然對她不理不睬。直到婦人累了,自己收聲沉默,大師才來到門外,問:“現在你還生氣嗎?”

婦人趕快回答:“當然,我生我自己的氣,氣自己來這個鬼地方受罪?!?

“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么能夠原諒別人呢?”大師轉身離去。

又過了一段時間,大師又回來問了同樣的問題:“你現在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眿D人回答說。

“為什又不生氣了?”

“我生氣也改變不了現在被鎖在這里的狀況,你還是放了我吧?!眿D人垂頭喪氣。

“你不是沒有氣,是把氣壓在心底,一旦爆發,將更嚴重?!贝髱熣f完又離開了。

當大師第三次來到被鎖的柴房門前時,婦人不等他問,趕快說:“我現在不生氣了,原因是不值得氣了。”

“你知道衡量值得與不值得,說明氣根還在心里?!贝髱熉冻鑫⑿?,但依然沒有開門。

當大師第四次站在柴門外時,婦人問:“大師,何為氣呢?”

老和尚揚手把茶杯里的茶潑在地上,而后開了柴門,但是一句話也沒說。婦人思索良久,叩謝離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氣并不是別人傷害了我們,而是我們不愿意從自身找原因,一味讓情緒燒昏頭腦。靜下心仔細想想,沒有人欠你什么,也許生氣的源頭,首先來自自己。如果遇到事情就生氣,把罪責一味推到他人身上,非但于事無補,反而氣會越來越盛,甚至能燒毀自己。

佛說,煩由心生。生氣雖然是每個人的自然情緒反應,但它是一種有害的情緒。生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問題越積越多。一時的火氣通常讓事件變得更復雜,傷害了別人,也對自己無益。

我們可以觀察下現實生活中不愛生氣的人,會發現這些人都有共同特點:接人待物均彬彬有禮,客觀對待問題,不會有別人總是欠自己的想法,更不會遇到煩惱便把原因歸結在他人身上,這是一種有修養有涵養的生活方式。

生氣時,我們如果能靜下心來反思下讓我們自己生氣的事件,就會發現多數并不是因為別人而起,而往往是我們自身修養不夠。

靜坐常思自己過,煩事莫推他人身。提升自身修養,擴大自身氣量,是擁有快樂人生的基本。

生氣是對自己的懲罰

佛說:

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

面對令自己生氣的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表現。有些人暴跳如雷,大動肝火;有些人則一笑了之,并不動氣。到底哪種更高明呢?

德國哲學家康德有句至理名言:“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弊屑毾胂?,通常讓我們生氣的事兒都是因為別人而起,但是我們自己卻氣得不行,甚至有時還會摔打身邊的器物出氣。這樣一來,豈不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有比這更愚蠢的事兒嗎?

有個寺廟里的方丈,最喜歡蘭花的清雅,講經禮佛之余,在廟里種了不同品種的蘭花。開花的季節,香氣繚繞,常常有諸多的香客來觀賞。

方丈對這些蘭花照顧的很是精心,外出講經的時候,就囑咐小和尚來照管。其中一架蘭花非常名貴,他就一再叮囑小和尚切莫大意。

方丈走后,小和尚依言每天對蘭花澆水施肥,尤其是那架名貴的蘭花,唯恐出一點紕漏。可是越緊張越出事。有一天小和尚在照管這架蘭花時,不小心跌了一跤,整個蘭花架倒地,花盆碎成一片。

小和尚忙收拾倒地的花架,可是來不及了,花從盆子里跌出來散落在地上,部分嬌嫩的蘭花都已經摔壞。小和尚想起師父臨走前的囑咐,非常的自責和害怕。剩下的幾天里,他吃不香睡不著,戰戰兢兢地等著師父回來責罵自己。

師父回來后,小和尚心驚膽戰地對方丈講了自己打碎蘭花花盆的經過,并向方丈賠罪。

方丈看著淚流滿面的小和尚,并沒有責罵他,反而和顏悅色地安慰起了小和尚。

小和尚吃驚地問:“師父,要知道那可是您最心愛的蘭花呀,我摔壞了它們,你應該很生氣才對,怎么不責罵我呢?”

方丈笑笑,說:“我種蘭花是喜它清雅,用它供佛,可不是為了生氣呀。”

小和尚做錯了事兒,導致方丈的蘭花被摔壞,如果換一個人,面對心愛之物被損壞,肯定會大發雷霆。但是這樣做,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嗎?生氣只會傷身傷肝,徒增煩惱而已。

方丈并沒有生氣,而是選擇寬容與諒解。能做到這一點,說明方丈一定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豁達的胸襟。

有一位退休在家的老先生,習慣每天早上讀報,可是每次打開報紙不久,就會氣得吹胡子瞪眼,或者拍桌子打板凳。因為報紙上很多事情總是讓他看不順眼,但是又忍不住不看。時間久了,老人的家人一看到他拿起報紙,就躲得遠遠的,尤其是孩子們,誰都不愿意和他親近。而且由于經常生氣,他的身體健康也出現了問題。

如果這位退休老人能像那位養蘭花的方丈一樣,對生活樂觀豁達,那么報紙上這些與己無關的小事,一定不會讓他動那么大氣了。別人犯了錯誤的確應該受到懲罰,但是你對他大發雷霆并無濟于事。而且既然錯誤是別人犯的,那么你干嘛要生氣呢?

面對別人犯的錯誤,我們要做到不發怒,不生氣,前提是必須有樂觀、積極和豁達健康的生活態度。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不但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享受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要素。

面對批評,生氣會讓人失去進步的機會

佛說:

感謝所有批評你的人吧,因為他們指出了你的缺點和不足,寧可傷你一時,不愿害你一世!

俗話說:“忠言逆耳”,批評的話一般都不好聽,所以沒有人喜歡聽到批評。但是從小到大,哪個人不經歷無數次的批評呢。小時候一旦做錯了事,會受到家長的批評;上學的時候,功課沒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上班后,工作如果不盡心就會受到領導的批評。

有的人一聽到批評就火冒三丈,認為是別人故意找茬,不尊重自己,不給自己留面子。但是換個角度看,那些批評,對我們何嘗不是一種負責呢。別人批評我們,是因為我們孺子可教,也是因為我們還有進步空間,能夠聽得進去批評,就能夠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地完善自己。如果一聽見批評就生氣,甚至大發雷霆,那么最后當更大的錯誤出現時,我們就只有發出“怎么當初沒有人提醒我”這樣的感嘆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個著名的律師叫喬治·羅納,因為戰爭的原因,他從維也納淪落到瑞典。在這里他無依無靠,首要的事情是先要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喬治除了律師這個本行外,還懂得好幾國外語,他覺得如果在進出口公司謀個職位還是沒有問題的,就試著把自己的求職信分別給幾家公司投了過去。

很快,喬治就收到了這些公司的回信,他們婉轉地告訴喬治,由于戰爭的原因,自己公司并不需要招聘新的職員,但是會把喬治的簡歷資料留下,一旦有需要,就通知他。

只有一家進出口公司沒有這么客氣,他們的回信寫道:“你根本沒有任何進出口公司的工作經驗,而且這封信里的瑞典文漏洞百出,我們就是雇人,也不會雇傭你這樣的人!”

喬治看到信后非常氣憤,先不說自己曾經是著名的律師,曾經業績輝煌,就說這瑞典文,又不是自己的母語,即使出現語法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呀。想到此,喬治真想回信痛罵一下這個傲慢的公司。

可轉念又一想,就因為自己并不是真的精通瑞典文,所以就有可能出了很多自己并不知道的大問題。想找一份工作,勢必要加強學習才行,幸好這家公司指出了自己的問題,我應該感謝他們才是。

想到此,喬治提筆寫了一封回信。他寫道:“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回復我的應聘信件。您作為這個行業的領頭者,發現我對貴公司的業務不熟,以及在語言文法上的不少問題,并且能親自為我指出來,這令我很慚愧。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相關業務與瑞典文,希望有一天能寫出一封沒有錯誤的求職信寄給您。”

信寄走后幾天,令喬治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對方通知喬治到公司去面談,因為喬治的謙虛與認真,他們決定錄用喬治了。

如果當初喬治回應一封更加尖刻的信,表面上看是為自己出了一口氣,但是也一定與這個寶貴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了。就是因為喬治不但控制了自己的怒火,而且認識到:別人指出自己錯誤的同時,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改正缺點完善自我的機會。所以他面對批評沒有發火,反而發出了感謝的回信,出乎意料地贏得了本來已經失去的工作。

我們面對批評時,也要向喬治學習,心平氣和地反思別人批評的內容。

面對批評時,如果像喬治一樣,心平氣和,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問題,或者哪方面做得不夠好,所以才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如果有這些問題的話,就虛心接受人家的批評,并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樣你不就進步了嗎?所以,不要對批評產生怨氣,反而應該對批評折磨自己的人抱有感謝之心,感謝他們讓我們的缺點與不足暴露出來,從而有助于我們自身的提高與改善。由此,我們才會在人生道路上不斷進步,逐漸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生氣損害你的魅力

佛說:

把脾氣使出來,叫能力;把生氣收回去,叫魅力。

人都有七情六欲,生氣是其中的一種。著名文學家梁實秋老先生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發怒的時候,最難看?!笨刹皇敲矗采鷼獾娜耍彀蛷埖么蟠蟮模巧虆s變得低低的。一番生氣下來,既不能解決問題,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百害無一利。

生氣會令人變丑,失去原來的魅力,無論平日多么漂亮大方一個人,一旦生氣,不知不覺就會變得面目扭曲,由往日的可愛轉變為可憎。更為嚴重的是,“怒傷肝憂傷肺”,生氣還有可能為某些疾病埋下隱患。

田甜是電視臺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人如其名,長得甜美可愛,說話溫柔大方,深受很多人喜愛。她的節目常常邀請小朋友來做嘉賓,小朋友們不但喜歡她的節目,更是崇拜和信賴她這個人,都叫她“甜姐姐”。

有一天,她邀請了一個小嘉賓來做節目,因為順道去接這位小朋友繞了路,加上堵車,等他們趕到電視臺時,離直播只有5分鐘時間了。

田甜匆忙帶著小朋友往直播室趕,到了門口,卻被警衛攔了下來。

“請出示嘉賓證?!本l禮貌地說。

田甜這才發現自己忘了給小朋友開嘉賓證,但一看時間,這個時候也真的來不及了。田甜急得不行,一時想不出其他辦法,只好向警衛解釋,可是警衛一點也不給她面子,不管田甜怎么說,他只是面無表情的兩個字:“不行!”

田甜又氣又急,警衛又不是不認識自己,這么認真干嘛,這不是純粹跟自己過不去嗎?

節目直播的時間已經到了,因為主持人和嘉賓的缺席,演變成了播出事故。田甜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死板的警衛造成的,想想播出事故即將給自己帶來的后果,田甜臉色大變。

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腳踢向旁邊的小桌子,并順手把上面的東西掃在了地上,繼而又抓著自己的頭發,怒不可遏的樣子把旁邊的小嘉賓嚇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事情過后一周多,田甜收到一封信,是那天上節目的小嘉賓寫的。她在信上說:“甜姐姐,你一直是我心中最甜美可愛的姐姐。在我看來,你是一個永遠都不會發怒的人,可那天你居然生氣了,而且,你生氣的樣子好可怕啊,一點都不像從前我心里的甜姐姐了……”

田甜看完信,剎那間紅了臉。

田甜想起自己當天的表現,她的憤怒雖然事出有因,但是生氣導致她的情緒失控,除了告訴大家她修養不好外,解決了什么問題呢?而且由于失控,當時她還摔壞了臺里的公共物品,加重了播出事故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她素日那個甜美可愛的形象就因為怒氣被破壞殆盡了,在別人心里由一個美麗的天使,變成了面目可憎的惡魔。

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有時候女性所面對的壓力甚至比男性還要多,加上生理構造的不同,女性更容易焦慮和生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看起來溫柔似水的女性變成了一點就著的“炸藥包”。

有人說,女性天生具有敏感特質,生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會生氣的女人像白開水,索然無味。的確,偶爾生個小氣,不失女性的可愛,但是不合時宜的生氣或者動輒就大動肝火,不但讓女性失去了優雅,更沒有一點可愛而言。

俗語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不管男性女性,人在生氣的時候,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僅損害了原有的內在修養和外在魅力,還可能做出一些讓人追悔莫及的事情來。如果在動氣的當口,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怒火暫時平靜下來,反而更利于事情的解決。而且,能夠恰當控制情緒的人,不但阻止了魅力的流失,還能為自己增添自控的魅力呢。

發怒之前喊聲停

佛說:

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胸中的自己,不輕易發怒,勝于勇士。

有句俗語叫:“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闭f的是人在發怒的時候,容易被膨脹的情緒給沖昏頭腦,從而做出一些平日不可能做出的行為,導致后悔莫及的后果。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的人看到別人在公共場合抽煙或者大聲喧嘩,就去指責。恰好遇見對方也是個火大的人,吵著吵著動起手,最后他把對方打了個頭破血流。原本只是一句道歉就能解決的小事,鬧到了對簿公堂;本來是別人理虧,最后落個要自己負責任和賠償的后果。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因為一些小的矛盾,產生沖動,失去理智,從而釀成慘禍的事件屢見不鮮。如果我們都能在發怒之前,用恰當的理智對自身進行適當的控制,那么,很多悲劇一定會被改寫。

有一位禪師,有一天剛走出寺廟,就被一位壯漢迎面撞到。禪師的眼鏡掉落了下來,摔成了碎片??墒亲菜膲褲h非但沒有賠禮道歉,反而怒氣沖沖地說:“你這個老頭,干嘛走路不長眼睛啊?”

禪師寬容地笑笑,說:“對不起,是我不好。”

壯漢沒想到禪師這么回答,反而一下子愣住,疑問道:“我撞了你,你怎么不發怒,還對我道歉?”

禪師說:“為什么要發怒呢?發怒又不能讓摔碎的眼鏡復原。而且一旦我發怒,咱們勢必要爭斗,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造成了新的業障,所以,我不發怒?!?

壯漢聽了,若有所思。

半個月后,禪師收到一封信,還有一些香火錢。他打開一看,寫信的人自稱是前些日子撞自己的那位壯漢,他在信上感謝禪師救了自己一命,所以特奉上香火錢,一部分賠償自己撞壞的禪師的眼鏡,一部分供奉佛祖,為自己消除業障。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壯漢是個脾氣暴躁的人,他常常覺得自己生活百般不順,苦悶之余,就在家里對老婆孩子非打即罵,大家都很怕他。

那天他撞倒禪師后回家,忽然看到老婆在跟一個陌生男人說話,他以為肯定是老婆背叛了自己,一怒之下就跑到廚房拿起了菜刀,準備砍死這對狗男女。那男人看到舉起菜刀的壯漢,嚇得眼鏡都掉到地上摔碎了。就在那個時候,壯漢忽然想起剛才撞壞的禪師眼鏡,同時也想起了他的一番話,于是收起了手里的菜刀。而此時,他嚇壞的老婆才趕忙出來解釋,原來這個男人來自壯漢的家鄉,受壯漢家里人所托,因壯漢老父親患上重病,有些藥家中配不到,要他在這里抓幾服讓鄉人捎回去。

壯漢一聽,才知道自己差點犯下大錯。所以他對禪師倍加感謝,從那以后,他漸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逐步改掉了暴躁易怒的毛病,生活也隨之漸漸順心起來。

怒火雖小,一旦燃燒起來,就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但是在生活里遇見讓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時,誰都難免會產生氣憤的情緒。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自己的怒氣,并且要不斷提醒自己:“發怒并不能解決問題,要想解決問題,就首先要冷靜下來?!蓖艘徊胶i熖炜?,當你平靜下來,頭腦不被怒火所控制時,既避免了出現不可收拾的后果,更有可能幫助你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對策。

能在關鍵的時候克制住自己,不但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能力和智慧。宋人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币粋€有遠大志向的人,一定是能夠控制住自己怒氣的人,忍別人所不能忍,方能受別人所不能受。

發怒之前喊聲停,等于為自己的情緒加了一個“制動器”,當我們能管住自己的怒火時,也就等于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寧靜和諧的內在空間,和寬容大度的外在環境。

放低自己,少生閑氣

佛說:

能下人,故其心虛;其心虛,故所廣??;所廣取,故其人愈高。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愛生氣,原因卻不是別人老惹到他,而是他總能從人家身上找到氣來生。同事升職,他氣領導用人不察,覺得自己更有資格得到那個職位;朋友買新房,他嫉妒人家運氣好,不像自己整天從頭忙到尾,掙錢卻比自己多??傊?,但凡別人有好事,他總能從中找出讓自己生氣的地方,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都對他敬而遠之。

其實這樣的人并非有什么壞心眼兒,而是他總認為自己有比別人強的地方,處處都要占上風,一旦落了下風,就會抓心撓肝不自在。不但讓自己充滿怨氣不舒服,也讓別人在與他相處時處處感到別扭。其實想想,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如果意識不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而總是抱持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看待別人,指責這個抱怨那個,生活怎么會有開心快樂可言?

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因為屢建戰功,對大唐基業穩固作出很大的貢獻,唐代宗就把他的兒子郭暖封為駙馬,將昇平公主許配給了郭曖。

昇平公主雖然嫁給了郭曖,但卻一直放不下金枝玉葉的架子,處處擺著公主的排場。

有一天郭家家宴,本來該郭子儀坐的首位,卻被昇平公主給坐了,郭曖看到后,非常的惱火。晚上回到寢宮,不由得指責昇平公主不講禮節,公主哪里受過這種氣,兩人為此發生爭執。郭曖惱火之余,抬手打了昇平公主一個耳光,而且還不依不饒地說:“要不是我們郭家,你們能一直穩坐這個江山嗎?你不要以為自己是公主,就可以不把我父親放在眼里!”

挨打受氣的升平公主哭著回皇宮找父親告狀,想要父親好好教訓下不知天高地厚的駙馬。可沒想到唐代宗只是輕描淡寫地安慰她了幾句,還說:“郭曖說得沒錯,沒有郭家的功勞,就沒有我們李家的江山。你不應該端著公主的架子,而是應該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不能仗著自己是公主就任性蠻橫,更不能用娘家的權勢壓人?!睍N平公主無奈,只得又回到了郭家。

郭子儀知道這個事情后,生怕唐代宗生氣怪罪下來,連忙綁了兒子郭曖到皇宮,親自謝罪。唐代宗笑著為郭曖松了綁,并且對郭子儀說:“這不過是夫妻間斗氣的小事兒,何必這么認真呢?從兒女這兒論,咱倆只是親家,不是君臣。”說罷,送郭子儀父子回去了。

唐代宗貴為天子,都知道放下至尊無比的架子,充當和事老,和平化解風波,讓煩惱消于無形。那么生活中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總是用高高在上的眼光打量別人呢?

有的人,總是認為他人就應該處處低于自己,一旦有些許超越自己的地方就無法忍受。把別人的進步看成是對自己的諷刺,把別人的收獲看成對自己無能的嘲弄。為此常常生悶氣或者抱怨不休,其實根源不在別人,就在于自己的心沒有放低放平。

放低自己,并不意味著怯懦或者退卻,而是換了一種態度來對待世事。因為放低自己,才能用平心靜氣的態度看問題,也才能真正看到他人身上的優點,認清楚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到讓自我進步提高的空間,同時也為自己營造出了和諧的人際關系。

學會放低自己,就等于放開了做人的度量,如果能做到在語言上讓人幾句,在做事上讓人幾分,在財物上讓人幾點,你就會發現原本處處感覺狹隘的空間,頓時變寬敞了。

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想自己受到尊重,先尊重別人。當你放低自己,就等于抬高了他人,別人自然會加倍還禮于你。有尊有敬,你來我往,怎么還會有閑氣生呢?

生氣關乎脾氣,息怒關乎修養

佛說:

氣度狹小就被逆境馴服,寬宏大量則足以把逆境克服。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

有些愛生氣的人總是喜歡強調:我生氣主要是因為別人氣到我,根本不是我想生氣。雖然他們也知道生氣不好,但是這樣的想法卻在心里埋下另一個不好的念頭,那就是總是要別人為自己的痛苦負責。

可是認真想一下,真的就是他人帶給你的氣生嗎?你生氣,是不是你內心本來就隱藏著怒氣呢?如果對方站在你的位置上,他是不是一樣的動怒生氣?說不定,別人根本就沒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

憤怒是每個人內心里都隱藏著的一種情緒,可為什么遇見事情的時候,有些人生氣有些人卻很冷靜呢?就是因為冷靜的人懂得去關照自己的憤怒,生氣的人卻只會縱容自己的情緒,遇見痛苦時,只想趕快轉嫁到別人身上;冷靜的人在生活中處處培養自己的修養,愛生氣的人卻只會放任自己的脾氣。

有一對老夫婦,他們膝下只有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卻在二十幾歲就得病死了。老夫婦晚年喪子,悲痛欲絕。因為他們舍不得兒子,火化后也不安葬他,而是放在自己家供桌上,整日對著他痛哭不已,希望有朝一日兒子能夠顯靈,回來看他們。

日子過去了很久,老夫婦還是沉浸在喪子的悲痛中,沒有心思正常生活。親戚們來看望,也無心招待。有些親戚也會勸告他們,人死不能復生,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但是老夫婦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把勸告的人趕跑。久而久之,他們倆甚至根本不能看到別人在自己眼前高興,認為是對自己悲痛的諷刺??吹絼e人開心自己就生氣,久而久之,身體虛弱得不行。

夫婦倆親戚家有個孩子,年齡和他們死去的兒子差不多,這個年輕人也曾經與夫婦的兒子一同玩耍,雖然他也為夫婦的兒子早逝感到悲傷,但他更難過的是夫婦倆的執迷不悟,只顧悲傷和憤怒,無心生活。

有一天,他來到老夫婦家,進門就大哭,說自己養了很多年的狗死了,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只死去的小狗來。他又從口袋里拿出一塊肉,邊哭邊往狗嘴里喂。但是狗已經死了,怎么吃呢?他不停地把肉從狗嘴里塞進去,可是肉又掉出來。

老夫婦見狀,勸告他說:“傻孩子,狗已經死了,怎么能吃你喂的肉呢?”

年輕人說:“是啊,可是你們每天還不是期待著兒子回來嗎?”

夫婦倆忽然就醒悟了,回想這一段時間來,他們不但因為悲傷忘記了正常生活,還因為憤怒讓身邊的親戚朋友多么難堪難過??!

俗話說,世事多變,人生無常!如果常常因為突如其來的變化而陷入悲痛或者憤怒的情緒中難以自拔,那人生豈不是一片無盡的黑暗?沉浸在自己憤怒里不懂收斂的人,其實很可憐,因為他本身是無助和茫然的。但是這種憤怒不但給自己帶來了傷害,也同時傷害到了身邊人。生氣百害無一利。

要知道,一個不愛生氣的人,通常有一個豁達樂觀的心態。知道順應生活的自然,放下應該放下的過去,正視正在發生的現實。所以說,想不生氣,就要從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涵養,在身邊小事上鍛煉自己的氣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從而讓自己有個寬闊達觀的心胸。

做到了這些,也就有了少生氣或者快速消氣的能力,從而有了一個心平氣和的生活態度,快樂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了。

找對息怒的妙法

佛說:

人如果能控制怒氣,就什么都不會失去。

有一首歌唱道,相愛沒有那么容易,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的確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雖然脾氣的好壞沒有絕對之分,但有一種脾氣是大家都不歡迎的,那就是怒氣。動不動就怒不可遏,在戀愛中,會讓對方離你越來越遠;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也會讓你失去與別人傾心交流的機會。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件事情都動怒,那么勢必會讓我們的情緒終日陷入低迷與沉重的負面狀態,甚至讓人對生活產生悲觀失望的念頭。但是總有些人,遇見天大的事情都能保持平靜,因為他們各自都有息怒的妙法。

美國有一位長壽老人叫約翰·史密斯,在接受記者采訪他的長壽秘訣時回答只有三個字:“不生氣?!?

記者好奇地問他怎么能做到不生氣。

約翰·史密斯笑笑說:“天氣陰晴我控制不了,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我選擇不生氣,所以我會在生氣到來之前逃掉。”

可見,當壞情緒到來的時候,只要你不習慣性地沉浸進去,完全有能力躲開或者淡化它,換句話說,好心情,壞心情,全看自己如何選擇。

沃斯是個脾氣很不好的小孩子,常常動不動就發怒。在他八歲生日的那天,他的父親送他了一塊手表,并對他說:“下次再想生氣的時候,看著表,默數30秒?!?

沃斯照做了,等他再想生氣的時候,就拿出表等30秒,他發現30秒之后,自己的怒氣竟然漸漸消失了,時間長了,他的脾氣也慢慢沒那么急躁了。

遇到讓人發怒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強迫性地讓自己冷靜一段時間,迅速考慮下事件的來龍去脈再采取行動,一定會比怒火中燒所帶來的沖動魯莽更能解決問題。

所以,人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息怒妙法。

首先,常發怒的人應該從自身檢查下讓自己生氣的原因。找到并消除生氣的“內因”,也就生不起氣了。

比如有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生氣,或者聽到別人批評自己就生氣。這樣的人,先要在心里明確的是:自己并不是一個永不犯錯的人,也不是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比別人高明。與人交往時,時刻提醒自己虛懷若谷,多看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在與人發生沖突時,做到合理性讓步,那么不但能阻止怒氣的揮發,也會因為寬容贏得對方的好感或者尊重,自然天下太平。

其次,遇事要學會平心靜氣?!笆紫冉档吐曇?,繼而放慢語速,最后胸部挺直”——這是心理學家提出的關于平心靜氣的三項原則,在意識到怒氣即將來臨時,有意識放低自己的聲音,讓語速緩慢下來,可以緩解沖動的情緒。而當人激動的時候,不自覺會將身體前傾貼近對方,如果能夠將身體收回并挺直,就能起到淡化當時緊張氣氛的作用。

另外,在遇見讓自己生悶氣的事情的時候,要懂得排解,不要悶在心里。找一個知心朋友傾訴,或者去進行一場激烈運動,發泄下心里的不快,這些都不失為排解郁悶的好辦法。學會轉移怒氣,它就不會一直跟著你了。

我們不可能選擇自己每天要面對的事情,但是一定可以選擇面對怒氣時的態度。找對息怒的妙法,就等于選擇了充滿歡樂與溫馨的生活。因為,愛發怒的人的世界充滿了硝煙與戰爭,心平氣和的人生活滿是鳥語花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乌鲁木齐市| 沭阳县| 汨罗市| 舒兰市| 察隅县| 长丰县| 环江| 沈丘县| 和静县| 乌拉特前旗| 隆子县| 龙井市| 扎囊县| 汉沽区| 郎溪县| 洱源县| 南部县| 邳州市| 河西区| 漯河市| 聂拉木县| 湟中县| 平泉县| 东明县| 资中县| 甘孜县| 日喀则市| 玉溪市| 曲水县| 南部县| 自治县| 沙田区| 科技| 普兰县| 张家港市| 大宁县| 太白县| 枣庄市| 启东市|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