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發現甲肝患者要及時報告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應及時做好徹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鐘;家具、物體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患者的糞便要用漂白粉或生石灰進行攪拌后放2小時倒掉;患者使用的便器要專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時后再洗刷;患者和身邊的人應做到飯前、便后用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兩分鐘。
丙型肝炎感染的預防
(1)采取教育和宣傳手段,禁止賣淫嫖娼,禁止注射毒品。
(2)盡量減少輸血,不到必要時刻不要輸血。輸血時盡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職業賣血者的血。
(3)提高血液制品的質量。血液制品是臨床治療的重要制劑,通過血液制劑導致丙肝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引起HCV經血液傳播的主要致病因素。
(4)對供血者嚴格的全面篩選。在需要輸血時,患者并沒有選擇余地,醫源性預防應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對供血者的篩選,查肝功能、丙肝抗原和抗體。陽性者不能成為供血者。同時鼓勵無償獻血。
(5)避免在接受治療時引起HCV傳播。凡輸液、注射、穿刺等均有可能傳播HCV,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禁止注射器反復使用的現象,保證一人一針一管。
肝癌有哪些預防措施
(1)母嬰垂直傳遞以及0~5歲患乙型肝炎,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永久存在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發區和有條件的城市,新生兒和易感人群都要接種乙肝疫苗。
(2)避免糧食霉變、嚴格衛生管理、嚴禁食入黃曲霉毒素B(AFB)。除去或清洗霉變糧食,高發區應減少玉米、花生的攝入,提倡飲用綠茶,以避免AFB引發肝癌。
(3)改善水質,注意飲水衛生。特別是高發區和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農村宜飲用活水、井水,城市最好改用污染少的水源為自來水。
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有10年病史者。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或丙肝病毒血清標記物陽性的肝硬化。
(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或丙肝病毒血清標記物陽性的慢性肝炎40歲以上男性患者。
(4)近親家族中有肝癌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或丙肝病毒血清標記物陽性的男性患者。
肝癌的一級預防是什么?
一級預防是指以預防癌癥的發生為目標,而不是通過治療來消除癌癥。預防的方法可通過行政命令和法律條文嚴格規定,以保護個人和社會免遭危害;也可在電臺、電視、報刊等廣泛宣傳癌癥危害,推廣癌癥防治知識,使公眾正確認識癌癥,樹立癌癥可防可治的觀念,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肝癌的二級預防是什么
二級預防是在癌癥最初期,尤其是在癌癥前期階段運用特殊的檢查方法(如宮頸脫落細胞學、乳房查體、X線檢查)將其發現,并給予及時治療,以控制它的發展。這樣,不僅能降低治療費用、避免發展成晚期癌癥,還能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發現的最主要方法是防癌普查。另外,還推薦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自我檢查。
肝癌的三級預防是什么
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或康復預防。是以防止病情惡化、避免殘疾為目標。通過多學科綜合診斷和治療的方法,正確選擇合理的診療方案,為能夠治愈的患者提供根治性治療,為已無法治愈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療和臨終治療,以消除患者痛苦、恢復體力、延長生命時間、改善生活質量。
目前醫學專家提出了預防肝癌的七字方針:管水、管糧、防肝炎。
(1)管水。在我國的肝癌高發區,飲用溝塘水的居民肝癌病死率最高、飲用河水的次之、飲用深井水的最低,所以飲用水污染和肝癌的病死率有關。
(2)管糧。霉變食品中含有能導致肝癌的黃曲霉素。一般情況下,這種真菌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等糧食作物。黃曲霉素有很多成分,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的致癌作用最強。
(3)防肝炎。病毒性肝炎與肝癌有關系的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3種。我國肝癌患者中約90%有乙型肝炎因素。預防肝炎應從給嬰兒接種乙肝疫苗開始,從而降低肝炎的發病率。患了肝炎應該積極治療,防止演變成慢性肝炎。如果患了慢性肝炎應該合理治療、禁止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同時應戒酒,以減少患肝硬化和肝癌的機會。
早發現、早治療,擊退肝癌不是夢
肝癌的介入治療是什么
介入療法是目前對無法手術切除肝癌患者最有效、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通常將導管置于肝動脈,通過灌注大劑量化學抗癌藥,使到達肝癌組織內的藥物濃度比普通周圍靜脈給藥或口服給藥時高出10~30倍,對腫瘤的殺傷力強,藥物不良反應也少。
如果肝癌較局限、肝功能正常、肝硬化不嚴重者,就以手術切除為首選。就肝功能異常,可先用中醫藥或西藥進行保肝治療,等肝功能恢復以后再考慮手術。
手術切除后,如果切緣有殘癌,應考慮術后的放射治療或動脈內化療。對于血管內有癌栓患者,術后可用中醫藥治療、免疫治療,也可采取肝動脈內化療、全身化療。若術后切緣殘癌陰性、門靜脈內未見癌栓者,術后可采用中醫藥或生物治療法等,以提高遠期療效。
對肝功能正常的中期肝癌,爭取做根治性切除。如果術前估計無法切除,也可進行經肝動脈栓塞劑治療、局部放射治療、生物治療或中醫藥治療,等腫瘤縮小以后再爭取手術切除。
對手術難度較大或不能手術、肝功能正常、肝硬化不嚴重者,如肝癌局限,大小為8~10厘米,可采用放射治療。放射治療過程中,應同時配合服用中藥或瘤內注射無水乙醇,也可進行肝動脈栓塞劑治療。
如果肝癌呈多發性,也可考慮放射治療或介入治療結合放射治療。
對于肝癌病灶呈彌漫型患者,可考慮全身化學藥物治療。如果雌激素受體陽性,也可考慮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療或應用生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
肝癌伴腹腔積液、黃疸、遠處轉移等情況時,稱為晚期肝癌。
對肝癌伴腹腔積液的患者,可使用中藥或西藥利尿劑治療,腹腔積液消退以后,根據肝內腫瘤情況,仍可按上述方法進行治療。
肝癌伴黃疸者,如果為肝門區腫塊壓迫所導致阻塞性黃疸,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療或局部瘤內注射、介入治療,內支架或外引流治療若非黃疸者,可用中醫藥治療、保肝治療。
晚期肝癌發生轉移,可采用放射治療、藥物化療、生物治療或放射性核素治療。
對于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有癌栓者,可嘗試使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法。通常不采用肝動脈栓塞,可用生物治療或中醫藥治療。
專家指出,肝癌從早期出現癌變到出現典型自覺癥狀,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但這一階段的肝癌很少有癥狀出現,對病人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也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很難在早期階段發現,而早期肝癌則是治療的最佳階段。
發現早期肝癌并不是特別困難,定期進行檢查就是早期發現的一個有效途徑。患有慢性肝炎的病人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是肝臟發生癌變的高危人群,建議這些人群最好能每3個月或者半年到醫院進行一次檢查。通過B超以及肝癌標志物甲胎球蛋白(AFP)檢查,大部分癌變病人可以在早期階段內被發現,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愈的目的。
肝臟移植,時機很重要
目前,治療各期肝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肝癌的特點是肝臟多發病灶,局部切除復發率高、復發快。而肝臟移植不但能有效地治愈肝癌,還能徹底治愈患者肝硬化和肝炎,去除肝癌發生的原因,這是其他治療方法所達不到的效果,所以,早期肝癌的治療首選肝臟移植。
肝癌患者手術治療時機的選擇十分的重要,直接關系到移植手術后患者的長期存活率。因肝臟移植手術屬于“大手術”,加之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使得許多肝癌患者哪怕發現及時,也不愿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他們寧可采用其他一些方法,直到什么辦法也沒有了,才迫不得已地選擇肝移植。但是,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肝臟移植手術的最好時機,徹底治愈的概率就小了。所以說,進行肝臟移植越早,肝癌的復發率越小;移植越晚,復發率則越高。晚期肝癌術后復發率較高,不建議采用肝臟移植手術。
傳統肝臟部分切除手術一直是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但肝癌的總體手術切除率僅有20%左右,術后總體生存率也一直不高,其5年生存率介于13%~46%之間。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且多合并肝硬化,而對于即使能夠手術切除的腫瘤,由于擔心殘余肝功能不足也不能過多切除腫瘤周圍組織。此外,肝癌屬于多中心生長的腫瘤,所以,術后早期容易在肝內復發,無法實現根治。
雖然大部分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在接受肝臟移植后,能獲得一定時間的生存和較好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目前供體短缺,移植界不得不制定嚴格選擇標準來保證供體給予。那些愈后相對較好的肝癌患者,經研究證實,小肝癌、偶發癌移植后的存活率與良性病變相似。
不容忽視的術后護理
肝臟移植手術的順利完成,只意味著完成了整個肝臟移植的日常生活中過程的一半,術后的治療,對于是否能取得最后成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而術后也要經過很多“關卡”,比如,有些病人會出現排斥反應、感染等并發癥。病人要按照醫生的安排定期復查,一般情況下,術后一個月,病人可以康復進行正常飲食、正常生活等;3個月后,可以恢復工作、參加體育運動。
術后,一定要注意再保護肝臟。喝酒對肝臟的損傷很大,如果病人繼續喝酒會損害新的肝臟。此外,在日常飲食方面,五谷雜糧就可保障所需營養,不宜經常食用人參、冬蟲夏草等補品以防止增加排斥反應的風險。
中醫藥治療肝癌的方法和作用機制
經過科研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醫藥治療肝癌的作用機制得到初步闡明: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通過調節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發揮抗腫瘤功效;影響物質代謝,抑制腫瘤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分化,促進凋亡;阻止癌細胞黏附、穿越血管內皮細胞及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從而抗轉移。
中醫藥治療肝癌的療效不可盲目照搬照抄西醫實體瘤的療效標準,而應側重于對臨床受益反應及改善機體生存質量、證候積分等的評估。中醫藥的長處在于從整體著手,通過“平衡陰陽”、恢復機體“內穩態”來達到治病目的。中醫藥在穩定和減少病灶、減少浸潤轉移、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療效,其療效特點能夠使患者“較長期地帶瘤生存”。
中藥調理對肝癌切除術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復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降低復發和轉移機會。中醫藥能夠減輕介入治療所致的介入后綜合征癥狀。有學者還開展了中藥針劑的介入治療研究,初步療效觀察令人鼓舞。此外,中醫藥尚可用于對肝癌并發癥的治療,如消退并控制癌性腹水、輕癌性疼痛、防止消化道出血。
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系統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肝癌治療療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原則上對I期肝癌首選手術切除,其次為放療、局部注射藥物,并長期服中藥預防復發、轉移。Ⅱ期肝癌手術切除、介入治療、放療、局部注射藥物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同時給予中醫藥以延緩病情進展。Ⅲ期肝癌手術切除、介入治療、放療、化療等意義相對較小,中醫藥治療、支持治療占據重要地位。
中醫歷來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中藥能夠阻止或延長肝炎病毒整合到宿主細胞而誘生癌變這一過程,逆轉或阻止肝纖維化、肝硬化,穩定或縮小大結節,從而預防或延緩癌變的發生。
中醫如何治療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在辨氣血陰陽虛實,針對不同的證型分別以清熱利濕,疏肝健脾,滋養肝腎,活血化瘀,溫補脾腎為原則。具體的處方用藥要考慮以下五種情況:
(1)濕熱中阻
臨床表現為:脅脹脘悶,惡心厭油,納呆,身目發黃而色澤鮮明,尿黃,口粘口苦,大便黏滯臭穢或先干后溏,渴欲飲水或飲而不多,肢體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黃膩,脈象弦數或弦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用:茵陳蒿湯加減。茵陳15~30克,梔子10~15克,大黃5~10克,金錢草15~30克,板藍根10~15克,黃芩10~15克,蒲公英15~30克,虎杖10~15克,銀花10~15克,車前子、車前草各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
(2)肝郁脾虛
臨床表現為:脅肋脹滿疼痛,胸悶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納食減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脹,午后尤重,少氣懶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進食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淡苔白,脈沉弦。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健脾和中解毒。
方用:逍遙散合四君子湯加減。柴胡10~15克,當歸10~15克,白芍10~15克,茯苓10~15克,白術10~15克,甘草5~10克,丹參10~20克,枳殼10~15克,虎杖10~15克,銀花10~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3)肝腎陰虛
臨床表現為:右脅隱痛,勞累尤重或有灼熱感,頭暈耳鳴,兩目干澀,口燥咽干,失眠多夢,潮熱或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鼻齒衄,女子經少經閉,舌體瘦質紅少津或有裂紋,苔少,脈細數無力。
治法:養血柔肝,滋陰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