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展望一:自主人格更為堅挺(1)

悲愴的“兩院院士”:或進醫院或進法院

勝者,往往是剩者;反之亦然。

改革開放一晃30余載,其間既慷慨激昂,又不乏悲壯,粉墨登場者前赴后繼,在歷史和現實的夾縫中踟躕前行。如今,從厚重的歷史和嚴酷的現實中走出來的人們,似乎已成為各自命運的主宰者,名字被列進各種榮譽或財富排行榜,以英雄凱旋般的姿態接受眾人的頂禮膜拜。

然而,光鮮亮麗只是給世人看的,其無限風光背后沉淀著千般辛酸與忐忑。在磨難面前,民營企業無論強弱,都需要在中國崎嶇的營商之路上艱難跋涉。所謂成王敗寇,不外乎誰堅持到最后,成為“剩者”。

中國的民營企業,其承受壓力的強度超出常人想象,因過勞或過失而早夭者眾多,因此常自嘲為“兩院院士”:要么犧牲健康進醫院,要么犧牲自由進法院。2010年,美國咨詢公司GrantThornton拿出的一份調查稱,有76%的中國大陸商業領導人感覺有壓力,而這一數值在瑞典只有23%。

如果說民營企業的壓力大只是形而上的問題,無色也無味,那么一旦具體化,其最極端的形式莫過于前赴后繼的自殺記錄。公開資料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1200多名民營企業家因自我難以擺脫的心理障礙而走上自絕之路。

僅2008年,我們就看到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死亡名單”:

2008年1月15日晚,惠州陳江一臺資企業女老板因生意上兩次受騙,加上公司經營不善等原因,欠下70余家供應商共計300多萬元的債務。接近年關,供應商紛紛上門討債,她不堪壓力服藥自殺未遂。

2008年5月24日,51歲的景德鎮市信義房地產開發集團董事長邵和諧在家中上吊自殺。這個曾開發了陶瓷大世界、陶藝山莊等著名樓盤的房產大佬,個人資產曾高達1.2億元,卻被高利貸逼上絕路。

2008年7月19日,永嘉甌北的浙江云光泵閥制造有限公司老板朱吉光,為葉姓朋友擔保1000多萬元的高利貸,因不堪“債主”輪番逼債,在樂清一家賓館服毒自殺。

2008年8月12日,位于蘭溪的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亞津在辦公室自殺身亡。這家創建于1989年的企業,曾一度名列全國中成藥50強企業,但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轟然倒下。

……

或許,你會質疑這些最終傷逝的民營企業家竟然大都是弱者。他們由于在商業的優勝劣汰中處于劣勢,于是生存底線陡然變弱,壓力之大不言而喻。事實上,即使那些在這個偉大的轉型時代“起身最早,活得最久,事業曾經或正做得生龍活虎”的企業家們,也沒有如釋重負,他們還在進行冒險游戲,背負重重壓力,輾轉于更長久活下去的路上。

隨便截取一個時間斷面,如2007年,那些在人前似乎享盡風光的民營企業家,亦承受著各種各樣的煎熬。這一年,人們對國情大背景的描述堪稱大紅大紫,《新聞周刊》國際版總編輯法瑞克·扎卡利亞在《未來屬于中國嗎?》一文中用堅定的口氣稱,“中國的崛起不再是一個預言,它已經是一個事實。”然而,即使在這個被稱作“大國崛起”的熱烈年份,其中有關民營企業家的素描基本上都是蹙眉以及轉身后的落寞,包括那些被社會輿論熱捧的商界名家,也有著各自輾轉反側的失眠時分。

這一年,TCL的李東生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在2005年定下的18個月實現并購盈利的豪情壯志已化為泡影。盡管他在過去的幾年里使出渾身解數,但最終的結局不無慘烈。2006年,他被《福布斯》中文版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差老板”。不肯輕易認錯的他,在2007年黯然關閉歐洲工廠。他期待著鷹一般的重生,“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后,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再度過30年的歲月?!?

2007年,聯想的柳傳志同樣憂慮重重。聯想并購IBM的業務比預期要順利得多,新公司的業務也逐漸走上正軌,但他依然不安,認為中國企業缺乏獨特的管理思想與商業文化。其實,更多的憂慮還在后面。聯想的企業品質是令人敬仰的,它率先躋身“世界500強”榜單頗具史詩意義,但氣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虧損告急,致使柳傳志不得不重新復出力挽狂瀾,其用語不無悲壯:“聯想是我的命?!边@似乎告訴人們,個人英雄主義的烙印無法抹去,創業先驅的地位與作用在中國企業遠未成熟的特定階段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最優秀的中國企業,來自制度建設的支撐力量還遠非強大到固若金湯。

2007年,華為的任正非迎接其20年創業史紀念,這個創業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復員軍人,已經帶領華為披荊斬棘,以商業“狼性”示人。他的孤傲及過人,從深圳總部展廳中不掛一張高層領導接見的照片、不擺一塊獎牌和榮譽證章的細節中可見一斑。他是超凡脫俗的!不過,他也是憂心忡忡的。華為有超過2.5萬名員工致力于研發,卻仍然沒有一項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性產品。華為進入了“高原缺氧區”,呼吸沉重,但迎面而來的異國面孔則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把戰火燒到家門口。

李東生、柳傳志、任正非,乃至更多優秀的人,他們在大眾的印象中都是躊躇滿志和意氣風發的,然而一個轉身,也會伴隨一聲嘆息。

民營企業家為什么壓力大?或許,我們可以從民營企業生存的宏觀環境以及民營企業家自身的商業基因演變中找到緣由。

首先,“摸著石頭過河”的制度開放不可能一下子“開放”出自主人格。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時不過是宏觀政策導向的試驗場,走走、停停、看看,甚至還會驟然變更。脫胎于草根的民營企業大多站在風險第一線,反復突破舊政策,又反復“違規”,于是上演了無數悲劇。產權保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證明一手創造的企業是屬于自己的,民營企業家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智慧,不過最后的結局也未必皆大歡喜。再遠大的夢想,在遭遇制度障礙時,也有可能淪為失敗與挫折。

其次,民間資本對權力和政治的依附取向。中國人對政治的把握敏感且脆弱,形形色色的各種特權并沒有消失殆盡,以或明或暗的形式在中國的商業版圖上蓄意游走。為了獲得更多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不少民營企業不得不依附政治,與權力若隱若現地捆綁在一起。

再次,因草根出身而獲得的資源支持寥寥。背靠國家政策和資源大樹的國有資本,以及帶著“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意識優勢光環的跨國資本前后夾擊,逼宮民間資本。那些試圖突圍的民營企業往往冒險于灰色地帶,恍若在薄冰上跳舞,命運多舛,難免有不幸者跌入深淵。

當然,中國民營企業自身特殊的商業氣質,也種下了壓力過大的種子。雖不無勇于突破制度藩籬的氣質表現,比如韌性、勇敢、熱烈、激情以及理想,但這還遠遠不夠。在技術、管理以及企業家精神方面仍有諸多不足,成為制約其順利做強做大的短板,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折戟沉沙。

不難發現,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天都要面對異常兇猛的陌生面孔,而已有的經驗做法正在過時,需要重新尋找到達彼岸的路徑。每一步走來,都是艱辛。

不過,更應該看到,導致民營企業家壓力大的種種途徑,正蜿蜒通向“光明頂”。倘若政策傾斜的天平不能慢慢扶正、良性商業環境不能名正言順,中國民營企業即使有三頭六臂,恐怕也只能胎死腹中,又哪來未來的氣象萬千?

詩人顧城在《我耕耘》中,曾給人們留下了一條充滿光明的預言:

風太大了,

風,

在我身后,

一片灰砂,

染黃了雪白的云層。

我播下了心,

它會萌芽嗎?

會,完全可能!

大凡新生事物,都有極強的生命力,因為一切貌似強大的、滯后的舊事物,正在并終將被顛覆。

“傻子瓜子”:經典的案例創新

1979年,安徽蕪湖那個只會寫5個字(“年廣久”與“同乙”)、自稱是“傻子”的小商販,給中國的經濟學界出了一道天大的難題。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7歲在街頭巷尾撿煙頭、9歲做學徒經商、十幾歲就接手父親的水果攤、1963年因“投機倒把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的“傻子”,竟然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蕩開陣陣漣漪!

1964年,年廣久為維持生計,炒起了瓜子。他偷學來的手藝派上了用場,炒出來的瓜子一咬三瓣,滿口清香,于是慢慢“炒”出了名。而且,他賣瓜子是連賣帶送,“別人買一袋瓜子后,總會問這夠秤嗎,我就抓起一大把遞到他手上!”薄利多銷策略招徠了大量顧客,他成了顧客眼中的“傻子”。年廣久的父親曾被街坊稱為傻子,他從小也有“小傻子”的綽號,所以將自己的瓜子美其名曰“傻子瓜子”。

“傻子瓜子”招牌一掛,高峰時店門口兩排隊伍長100多米。年廣久為此定下了店規:獨生子女買兩斤瓜子不排隊,新婚男女買十斤瓜子不排隊,軍人不排隊……獨辟蹊徑的店規,更讓人們覺得這個“傻子瓜子”不一般,前來買瓜子的人絡繹不絕,一天可賣出兩三千斤。生意如此紅火,年廣久縱使生出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于是請來無業青年做幫工,之后越來越多,竟達12個,“傻子”出的難題也就在于此。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劃分了小業主與資本家的界限,即在當時(19世紀中葉),小業主雇傭工人8人以下,一般是與工人一起干活的,而一旦超過8人,便是占有工人剩余價值的資本家。年廣久的幫工竟達12個,那就不是普通的個體經濟,而是資本主義經濟,有剝削之嫌了。于是,諸如“‘傻子瓜子’是剝削分子”的流言就在安徽上下傳開,有的甚至“主張動他”。而年廣久卻“你吵你的,我炒我的”,悶聲發大財,把“傻子瓜子”做得風生水起。到1982年雇工105人,日產瓜子9000公斤,利潤已過百萬元大關。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年廣久劃到資本家的行列。1979年,經濟改革剛剛鑿出第一道光,很多人都在觀望?!吧底印庇赂业剡~出第一步,如果“槍打出頭鳥”,還有多少人愿意試水?況且,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就被數字“8”卡了殼?難道所有的工廠人數都必須按此控制?實踐不能被限制在理論的教條中,改革更需要變通。1982年,鄧小平給這場塵埃未定的爭論劃上了句號,“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边@句話,勝過多少以案例教學為典型特征的MBA、EM-BA教科書呢?對于混沌初開的中國大地,是再及時不過的具有導向意義的經典案例。年廣久得到了最堅定的支持,他也因鄧小平的提及而在中國改革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盡管直到1987年私營企業的工人人數才取消了限制,但鄧小平的一席話為民營企業破土而出播撒了燦爛陽光。

被稱作“傻子”的年廣久就這樣以獨有的“傻?!?,懵懂而勇敢地跨過了一道讓無數經濟學家焦頭爛額的門檻——姓“資”還是姓“社”。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這樣的制度跨越還很多。曾經僵化得讓民營企業無所適從的體制,正日益變得溫潤起來。而如今,當相關政策條文已接連出臺卻見效甚微、頗需“動真格”的關鍵時期,廣大民營企業翹首以盼的或許正是“傻子瓜子”這類經典的具有洞天開地之力的案例創新!

起步于“小人物”的底層摸索

任何對未來的預測,無不基于對歷史和現實的推論。當我們嘗試推測未來民營企業到底具備多大的自由空間時,同樣是以歷史和現實作為原點的。

中國的創富路徑是先搞底層摸索,然后政府承認并逐步推進。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段沸騰歲月的激揚故事,從一個個“小人物”的探路開始,由此匯成一股潮流、一種趨勢,甚至形成一種格局,左右著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

然而,在這個由“小人物”騰挪轉移形成的試驗場中,第一個“擅自作主”違背當時政策或者積極響應定位模糊的政策時,就得承擔變革風險。盡管從尋常百姓到廟堂之高,都受累于貧窮,都急于改變一窮二白的窘境,但意識形態卻異常頑固,不時竄出來“理直氣壯”地指責最初的弱勢叛逆者——民營企業家。

比如,在東南沿海的著名集鎮浙江路橋,幾個干部檢查農業生產,路過個體戶蔡繼澤家,看見他正在家里加工小五金,就向上級舉報。蔡家由此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冒尖戶”,結果生產小五金的所有原料、工具和設備被搬走,臥房里的衣櫥、寫字臺、衣箱等被砸開,現金被沒收。

又如,當年還是教師的嚴介和,利用閑暇時間,邊騎自行車到周邊窯廠聯系銷售業務,邊組織同村青年收購蘆葦編織草簾子,一個月能賺幾十元。由此,他成為淮安有名的“萬元戶”,但同時也變成當地管理部門眼中典型的“資本主義”,并最終取締了他的家庭作坊。

不過,社會的車輪總會滾滾向前。僵局不斷被打破,以往不能正大光明地發財致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些力圖擺脫貧窮、實現創富夢想的邊緣角色,正逐漸向中國的經濟與政治舞臺中心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新密市| 长垣县| 谷城县| 天祝| 平邑县| 伊通| 曲沃县| 道孚县| 镇原县| 伊宁县| 大洼县| 榆树市| 高邮市| 连城县| 治县。| 浦江县| 沅陵县| 贡嘎县| 马山县| 台山市| 惠东县| 商丘市| 南汇区| 南投县| 麻江县| 新余市| 葫芦岛市| 商南县| 武邑县| 昭通市| 辽阳县| 邵东县| 航空| 京山县| 贵德县| 大安市| 若尔盖县| 牙克石市| 广饶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