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于決斷
很多時候,在牌局的關鍵時刻,我們總會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出哪一張牌,害怕這個,害怕那個,到頭來失去了出牌的機會。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路,讓那些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當有人問亞歷山大是如何征服世界時,他回答說,他只是毫不遲疑地去做這件事。
那些總是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人肯定是個性軟弱、沒有生氣的人,他們不敢決定任何一件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大的問題;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往往推遲重大的決定,有時甚至無動于衷。
優柔寡斷會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和判斷力,并大大浪費個人的精力。試圖面面俱到、萬事平衡的人作出的無益而瑣碎的分析,是抓不住事物本質的。決策最好是決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作出之后就要用所有的力量去執行。
人生充滿了選擇。不管是讀書、創業或婚姻,我們總要在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做一個“賭注式”的決斷。對于我們所選擇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也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機會難得,想再回頭重新來過是絕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決斷是各種考驗的交集。
其實,上天并未特別照顧那些抓住機會之神的幸運者,只不過是他們一再對問題苦思對策,并毫不猶豫地去做了,因而獲得了機會之神的青睞。
拿破侖在緊急情況下總是立即抓住自己認為最明智的做法,而犧牲了其他所有可能的計劃和目標,因為他從不允許其他的計劃和目標來不斷地擾亂自己的思維和行動。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勇敢決斷的力量。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立即選擇最明智的做法和計劃,而放棄其他所有可能的行動方案。
決斷并非一意孤行的“盲斷”,也非逞一時之快的“妄斷”,更非一手遮天的“專斷”。決斷除了要有客觀的事實根據、出眾的預見性眼光外,同時更要有決心與魄力。
莎士比亞說:“我記得,當愷撒說‘做這個’時,就意味著事情已經做了。”
英國著名女作家喬治·艾略特則這樣判斷一個人:“等到事情有了確定的結果才肯做事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做成大事。”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畢業于名牌大學,畢業時,有人建議他去炒股,他曾很積極地想去辦股東卡,但是后來他想:這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還是等一陣再說吧。之后又有人建議他去夜校兼職當老師,他高興了半天,但是又一想,一節課才掙那么點錢,沒有什么意思,就又放棄了。他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卻一直碌碌無為。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就是想到了就立馬去做的勇氣。
快速的決策和異常的膽略使許多成功人士渡過了危機和難關,而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只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對于想成功的人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他們的敵人。它可能在其他傷害他、阻撓他、限制他的情況之前,就已使他處于無法自拔的境地中。
不要再等待、再猶豫,絕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應該開始。要逼迫自己訓練一種遇事果斷堅定、迅速決策的能力,對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猶豫不決。
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的決斷,其實只有很少部分需要反復推敲,進行全方位的權衡和考慮。而對于大部分事情,在作決定的時候都要做到:一旦打定主意,就絕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回頭考慮、準備后退的余地。只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這樣做既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同時也能得到他人的信賴。決策果斷的人,在作決定時難免會發生錯誤,但是他因為自信,再加上以后經驗、閱歷的增加,會彌補一些錯誤決策可能帶來的損失。他們要比那些簡直不敢開始工作,做事處處猶豫、時時小心的人強得多。
我們在人生的牌局上出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猶猶豫豫的習慣,要果斷一些,這樣才有贏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