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最新章節
- 第11章 阿米巴式的事業觀——怎樣正視自己的事業
- 第10章 利他主義的慧根——怎樣確定為人處世的方式
- 第9章 和魂洋才的禪道——怎樣優化自己的人生格局
- 第8章 完美主義的執念——怎樣錘煉自己的精神意志
- 第7章 持續即力的遵戒——怎樣砥礪自己的核心力量
- 第6章 因善結緣的德業——怎樣升華自己的思維境界
第1章 前言
我們大多數人眼中的哲學大多是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而哲學家在普通人眼里,也總是那些餓著肚子胡言亂語的怪人。但是,許多人在依靠主觀意識為哲學下定義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哲學的真正含義。哲學代表著熱愛智慧、追求真理,是一門能夠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這樣說或許太過泛泛,有人不禁會問:“哲學家可以做什么?”哲學家是活躍在精神世界的人物,似乎與這個物質世界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關系。但是當他們走出精神領域,實實在在地做一番事業,甚至在商海中馳騁,經營管理企業,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作為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傳奇。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稱贊稻盛和夫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作為用哲學理念管理企業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是全球第一位??恐@些哲學理念,稻盛和夫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京瓷集團和第二電信電話公司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創造了一個商界傳奇。
稻盛和夫學習哲學理念,并使之與自身的企業經營理念相結合,以此構成了自己獨到的經營哲學。馳騁于世界商海的數以萬計的追夢者都在追隨這位偉大的企業家,1983年創立的“盛和塾”,學友數量已經上萬,在稻盛和夫指導下走出來的杰出企業家和創業家也不計其數。
哲學代表著真理,代表著智慧,是我們進行任何活動都無法摒棄的學問。稻盛和夫常說,先做人,后做事。這是他的人生理念,這一理念也被他應用到了企業管理當中。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源于佛教的熏陶,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因此,人生所有的活動包括工作,都是一種修行?!胺鸬馈薄吧痰馈笨此破叫袩o交集,稻盛和夫卻把它們走成了一條直線。用修行的心去工作,這是一種人格的歷練。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當中,存在著很多淺顯易懂的道理,這些道理多數都被我們忽略了,但稻盛和夫卻把它們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僅他自己遵循著,整個京瓷的員工也都在全力信奉。人往高處走,人生道路就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在稻盛和夫的精進之路中,他一直秉承的是以下道理:
第一,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就是努力,我們之所以要拼命努力,是因為在自然界中,只要是活著的生命,他們都在拼命生存。努力的過程往往是很痛苦的,想要讓自己輕松起來,不要那么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喜歡上自己正在為之努力的事情,只要做到這樣,再苦再累也將樂此不疲。
第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在人格的歷練過程中,謙虛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論身處怎樣的人生位置,都應該保持一種謙虛的心態。人所處的位置越高,就越容易產生高傲的情緒,這時候應該告誡自己秉承“謙虛”二字,要知道,謙虛謹慎往往是成功的墊腳石。
第三,學會每天自我反省。
為人處世,我們無法每時每刻都保持面面俱到,所以,自我反省就尤為重要。在反省的過程中,靈魂也在進一步提升,人格的磨礪也是得益于這個過程。當你竭盡全力去做手頭上的事情,再加上自我反省的心態,你就可以磨煉出更為純凈的靈魂。
第四,生命是偉大的,活著,就要感謝。
稻盛和夫說:“對一切,都要說謝謝。要長存一顆感恩之心,即便是違心說謊,也要說一聲‘謝謝’。因為這樣的一句‘謝謝’總是會讓說者舒心,聽者愉悅?!鄙埔馔菚魅镜?,心存感恩,善意就會傳遞下去。
第五,積行善,思利他。
“積善之家有余慶”,贈人玫瑰,總會手有余香。善因有善果,常存善念,多行善事,心中多為他人著想,總能獲得相應的福報。
第六,忘卻感性的煩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與其怨天尤人,渾渾噩噩,不如振作起來,把虛耗的精力放在接下來的行動中去。遇事,我們是該反思,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得出一個可以作為前車之鑒的案例,并掌握好解決之法,以此來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而不是沉浸在后悔、自責和哀怨中難以自拔。
哲學教育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那么,怎樣才是高尚的活法呢?稻盛和夫給出了“不可燃人”“可燃人”“自燃人”三種類型的人。稻盛和夫認為,自燃人具備自我燃燒的品格,信奉因善結緣的德業,秉承行善利他的思想,懂得自我燃燒并且感染周邊人的活法,便是一種高尚。
經營人生,有時候需要一股闖勁。稻盛和夫說:“要拿出一種以頭拱地的勁頭來!”這是對“地頭力”的形象解說。在“地頭力”的思想中,若要解決問題,我們應當學會從現場找尋答案。在問題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不妨把思維簡單化,從源頭出發,或者利用逆向思維去打破常規。在這個過程中要培養堅毅的品格,用不斷積累的人生經驗去砥礪自己的核心力量。
在大多數人眼里,哲學家或許都有一些偏執。他們的很多行為或許為世人所不解,但是他們心中卻總擺著一桿高傲的秤。他們或許追求極致,或許苛求完美,雖然有時難以置信,但是結果卻總是令人嘆為觀止。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偏執較真、追求完美的人,而若是沒有這一份執念,也就沒有今天的京瓷和第二電信電話。
65歲,稻盛和夫身患胃癌,所幸手術非常成功。世人原本以為康復之后的稻盛和夫會在迅猛發展的京瓷集團趁熱打鐵,但他卻出乎意料地遁入空門,成了一名佛家的修行者。用稻盛和夫自己的話說:“是時候凈化一下自己的靈魂了。”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個人生軌跡,就像是游走在“佛道”與“商道”的稻盛和夫,他能夠在這兩段軌跡當中行走得游刃有余,得益于其人生哲學從中協調并推進發展。
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更要關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要先經營好人生,才能去經營企業。走近稻盛和夫,體驗別樣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