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之道,圣學綱目:史幼波《大學》講記
- 史幼波
- 1355字
- 2019-01-03 06:17:13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里面,一個企業能夠滿足自己員工的什么需要呢?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只要這個企業不倒,只要這個企業經營得不錯,員工肯定有一個穩定的收入,這個需要是可以滿足的。第二個,安全的需要,也不是很難,企業自己有一套制度作為保證,社會也有一套社會制度來保證。現在你所在的單位都會給你上保險,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等,能夠滿足我們對安全的需要。
我們說需要層次的理論,下面兩個需要是最基本的、物質的,上面兩個需要是精神的、高級的,中間這個“歸屬需要”就比較復雜。
過去的國營單位,像我們的父輩,一生都在為單位奉獻,奉獻完了以后,退休、離休,單位也一直在“管”著,發放一筆不錯的退休金,這就是有所“歸屬”。但現在就未必,現在的很多企業能辦多久也說不清楚,社會保險的制度也未必很健全,下崗職工的心里更是沒著沒落。但是,這一切的歸屬感,都還屬于一個基本物質方面的需要,這種歸屬感也是普通的、世俗層面的需要。人真正的歸屬感從哪里來?從精神中來。人要有更高的精神需要才行。我們經常說,要回歸精神家園,我們對精神家園都有一種渴求,這種渴望、渴求就是精神的歸屬。
企業、單位能夠給人的是世俗的歸屬感,但是精神的歸屬感就很難給予。很多人在上班的時候,成天忙忙碌碌很充實,一旦退休后,很快就出現了“退休綜合征”,出現很多問題,這都是精神歸屬沒有得到滿足。精神的歸屬感確實是企業難以給予的。
從外在的需要看,企業也可以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提拔,提到中層管理或上層領導崗位,這些進入企業中層或上層的職工受到了企業成員的尊重,滿足了自尊的需要。但是,這種尊重也還是一種世俗的尊重,嚴格來說,內心的尊嚴并沒有建立起來。我的一些在企事業單位上班的朋友,他們就經常在下面說一些不好聽的話:我們的局長算什么?能當局長就是靠著“關系”硬,或者說家里有錢,打點得多,等等。看起來高高在上很有尊嚴,但在別人的心目中未必有尊嚴。這也是一個現實,現在的企事業單位,很難給予人的內心以自尊感。
那么,自我實現的要求就更高了。不要說一個企業員工了,一個企業的老板,一個成功的領導人,也未必有“自我實現”的感覺。如果有的話,當然很了不起。自我實現的需求不是物質、財富、權力這些東西能夠滿足的,它一定是精神方面的。
在我們談到的五個層次的需要里面,情感歸屬需要層次在五個層次里面是最重要的,可以說它是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之間的分界線,是物質滿足和精神需求的分界線。一個人活得好不好、自我感覺好不好,從他的歸屬感上就體現得非常明顯。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歸屬感,那么他就會淪落為低級需要的渴求者,他的一生也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而已。處于這樣需要層面的人,隨時都會擔驚受怕,生活會很糟糕。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能夠給人帶來歸屬感、安全感的企業,首先它不是一個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的的企業,而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從自己的位置上獲得滿足感和尊嚴感。
怎樣幫助一個企業,讓企業員工找到并滿足其歸屬的需要呢?在這方面,我們的國學就大有可為了。國學的出發點與上面所講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相對照,在對人的內心幫助上,它是處在哪個層次呢?那么,我要告訴大家,國學的起點,就是解決人的歸屬問題;而國學的終點,則是讓每一個人最終得以自我實現,從而滿足自己為人的最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