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之道,圣學綱目:史幼波《大學》講記
- 史幼波
- 2081字
- 2019-01-03 06:17:14
長盛不衰“三家店”
上面,我們說了這么多國學的特點,說明它對我們個人、家庭、企業乃至國家社會,都非常重要。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一下國學的基本知識。
國學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呢?有一個“中華國學百部書目”列了很多篇目。從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到《詩經》、《楚辭》,還有《智囊》、《漢書》、《后漢書》等等。這么多,所以現在有人也說點風涼話,說國學是個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裝。但是,從我們書院講學的傳統來說,國學也是要分主次的。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在國學里可以分清楚。我們一個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國學經典都學完,都學得很精通。所以,我們要有所鑒別,國學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學、盡快要學的,次要一點的,是我們不必太急,甚至可以不學習的。下面就給大家作詳細一點的介紹。
國學的主干,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不出儒、釋、道這三家的學問,過去又稱之為“三家店”。這“三家店”里的東西,又以儒家的學問為主。儒家的學問是以孔子、孟子等古代圣賢為代表,所以又稱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讓我們要面對我們的社會生活,讓我們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在社會生活當中去鍛煉自己的身心,去體會自己的天賦使命,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明白我們人生的意義。所以儒家講究入世,體現的是人的社會性,強調的也是人的社會性。
但是,一個人除了是社會人以外,同樣是天地之間自然產生的生命,與其他生命、其他物種一樣,也是天地所生、天地所養,同時具有與萬物平等的“自然性”。把人的自然性說得最透徹,思想最完整、最清晰的學問,是在道家經典里面。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等古代的隱士高人。在道家的經典著作里,就有我們大家熟知的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后面還有列子,當然他受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如老子和莊子。所以道家學問主要是以老莊并稱。老莊之學的內容,主要是揭示人的自然性。我們作為社會人,投入了社會,認認真真地做很多事情,可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去休閑旅游呢?有的人喜歡自駕游,非要到沒人的地方去,要跑到西藏、跑到海南,去沐浴陽光,為什么?這也是我們內心的一種需求。當我們每個人的社會性變得非常嚴重的時候,大家每天忙忙碌碌,歷經艱難,辛苦工作,時間一長,人天性中的另一面需要就會變得很強烈,那就是對自然的需求。這時候,大家就會想到去調理一下,放松一下,去呼吸山野間的新鮮空氣,把城市之中的疲勞辛苦統統放下。所以,人必須將自然性和社會性統一起來,那么人的精神、人的內心才可能找到平衡,才能很平穩地走下去。
下面我們來講講何為“釋”。釋,指的就是佛家?,F在一聽到佛家,很多人就會誤會,以為就是到廟里去求神拜佛、燒香磕頭,實際上這是后人的誤解。佛教不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真的愿意去鉆研佛學的精神,你就會發現佛教的特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對人精神的認識是非常精妙、非常精辟的?,F在西方的心理學,很多人要找佛教的經典來閱讀,尤其是佛教的“唯識學”,它把人的精神層面分析得很仔細。在對人的精神教化方面的分析,佛家的學問是儒家和道家難以匹敵的。雖然佛學是一個外來學說、外來文化,產生于古代印度,而儒家和道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但是自佛教于漢代傳到中國以來,尤其到了唐代,它已經完全融入中國文化里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是我們國學的三大基石之一,所以是“儒、釋、道”并稱,反而在印度,在產生了佛教的地方,在伊斯蘭教文化東進之后,佛教就衰落乃至滅絕了。
現在要學佛教的,必須到中國來,只有中國才保存了全部佛教的經典,保存了佛家思想的精髓?,F在印度的佛教在逐漸恢復,但都是近代以來從中國過去的僧侶、喇嘛或學者們,在那里建立的一些寺廟和學修機構。
上面說了儒、釋、道三家的學問是我們國學的主干,那么國學的枝葉是什么呢?我們看這本書后面,列了非常多、非常復雜的經典書目,我們簡單歸納一下,國學的枝葉就是除儒家、道家以外的“諸子百家”。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說,諸子百家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儒家和道家也包含在諸子百家中。我們這里把儒、道兩家提出來,那么其他的代表性學術就包括很多了,比如以孫武、孫臏為代表的兵家,有《孫子兵法》一書傳世;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也有《墨子》一書傳世;法家,以韓非子、商鞅等人為代表;農家,專門研究農業農技的,把研究農業提高到社會思想的程度;其他的還有“陰陽家”,專門搞陰陽五行學說的;縱橫家,比如張儀、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在諸侯之間縱橫游說,建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一個新秩序??傊T子百家還包括很多很多,其間的學問,需要專業知識才能夠深入了解,我們只需要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就行了。
從歷史的經驗來說,為什么最后是儒、釋、道三家統領了中國文化呢?我們看不管是歷朝歷代,不管誰當皇帝,大家最終都要認“儒釋道”的賬。因為它中間確實是包含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點明了生而為人所必須面對的最普遍、最根本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至于其他諸子百家的東西,后來也逐漸融入到了儒釋道這三家學問之中,諸子百家也只是作為專門的學問研究。所以,真正成為普及的國學基礎,還是“儒釋道”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