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四十八小時
常到臺北公干,今日去,明日返。這不到二十四小時內,工作時間除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酒店的選擇,很奇怪地,名牌大集團經營酒店,沒什么人愿意到臺北開,不過那些沒個性的,不住也罷。我喜歡的還是“西華”(SHERWOOD),房間不多,很舒適,連李安也覺得不錯,常入住。最重要的是它設有噴水沖廁,這是許多美國五星酒店不懂得的服務。
臺北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一一一號
+8862-2718-1188
放下行李,到餐廳去,有以下幾家可以推薦。
“三分俗氣”:賣的是浙江菜,有禁臠的頭盤,豬腳燉海參的主菜,紅燒牛肉也做得出色。聽了我的介紹去的朋友,沒有一個說不好吃。
臺北縣永和市國光路 49巷 8號
+8862-2231-1103
“欣葉”:最地道的臺灣菜,像蚋仔、菜脯蛋、煎豬肝、炒米粉等等,價格便宜,水平有所保證,但得去這家老店。忠孝店和一〇一大樓店的分店,走高級路線,臺菜變成不三不四的混合菜,千萬不能走進去。
臺北雙城街三十四號
+8862-2596-3255
“真的好”:高級海鮮餐廳,但價錢實在,不會宰客人,魚蝦蟹可以在水缸中選擇。看不到的是一種叫“花跳”的咸淡水彈涂魚,肉幼細得不得了,用姜絲來煮湯,甜美異常,不能錯過。蔬菜可叫澎湖絲瓜,好吃得不能相信,但價高,和海鮮相同。他們包的粽子,也非買回來當手信不可。
臺北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222號
+8862-2771-3000
“度小月”:本店開在臺南,但臺北這一家分店的規模和水平都和本店一樣好,當然先來一碗擔仔面,不喜面可叫米粉,然后來碗貢丸湯。季節恰逢青竹節時可來一碟沙律,筍甜得比梨還好吃,這家人也把臺南美食搬過來,可叫鹽烤虱目魚、黃金蝦卷、蝦仁肉圓、蚵仔酥等,好吃得很。
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二一六巷八弄十二號
+8862-2773-1244
以上這幾家都在臺北開業已久,如果你想找新的,那么到“上引水產”去吧。
這是一間開在“濱江市場”旁邊的食肆,面積大得不得了,可以說集中海鮮超市、觀光漁港、日式料理、戶外燒烤和火鍋店的包圍式經營。香港的觀光客觸覺敏銳,到了那里,就可以聽到很多人在說廣東話。
有一區專門給你選購游水海鮮,鱈場蟹、毛蟹由北海道運來,客人買了,拿到店里,就幫你煮熟,把成品拿到四處角落設有“立吞” (TACHINOMI)站,就可以站著吃。吃完走人,不知要比餐廳便宜多少。
這是一個模仿筑地魚市場的構思,但原意近于紐約的“EATALY”,請了誠品書店的計劃者來建筑成一個新穎的飲食天地。
臺灣人對日本文化有深厚的迷戀,但對日本字也只是一知半解,那種站著吃的叫成“立吞”,是種錯誤。“立吞”設在日本的街邊售酒處,“吞”(NOMI)只宜作“喝”,而不是吃的。“立食 ”(TACHIKUI),才是正解。也許臺灣人也不在意這些,將錯就錯吧。
在這里,我也看到很多人買一盒盒的海膽,大叫抵食。他們不知,買到的只是俄國出產的,而不是北海道的馬糞海膽,也不必掃他們的興了。真正高級的日本料理,可得在香港吃,這不能和臺灣人辯論,一談起來就得打架,還是偷笑好。
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 410巷 2弄 18號
+8862-2508-1268
在臺北,當然還可以到臺北故宮博物館,或者去三越百貨公司,但我的二十四小時,還是集中在吃、吃、吃。
到了半夜,我愛去一家叫“高家莊”的餐廳,打著招牌賣米苔目,說是像我們銀針粉或老鼠粉,其實是像瀨粉居多,但我志在吃這家人的鹵大腸和其他內臟食物。沒有一個地方的人做內臟做得比臺灣人更出色,他們把內臟文化發揚到極點了。到這里,吃一碟他們的鹵大腸,就知道我說些什么。
臺北中山區林森北路二七九號
+8862-2567-8012
再睡不著的話,有二十四小時經營的“無名子”。這里的臺灣小菜至少有一兩百種,你想到什么就有什么,還可以叫他們清炒蔬菜,奉送一鍋番薯粥給你,包君滿意。
臺北市復興南路二段一三〇號
+8862-2784-6735
早上醒來,我最愛吃“切仔面”。從前我在酒店附近的小巷就可找到,當今已少人做,得特地去找,在北區迪化街有一家叫“賣面炎仔”的最為精彩。“切仔面”的面,并非字面上的切字,而是來自淥面時“切、切、切”的聲音。叫一碗干面,有韭菜豆芽,還淋上帶肉臊的辣醬和甜醬,配的小菜有煙熏鯊魚,靠近肚邊的肉充滿骨膠原,又肥又美。豬肝是用針筒把醬油打入血管再蒸出來的,幼細得不得了。來碗豬腰湯,不怕膽固醇的話來碗豬腦的,大呼過癮。
臺北市大同區安西路一〇六號
+8862-2557-7087
在附近迪化街舊區內,還可以找到專做貢丸的“明華貢丸店”和賣豬肉紙的手信店“江記華隆商行”。
吃完,我雖不是教徒,也到拜關公的“云子宮”一趟,感染臺灣人的信仰氣氛。接著乘酒店車到機場,華航的商務艙什么牛肉面、肉臊飯都有。更好吃的,是他們的煨番薯,甜到漏蜜,不容錯過。機上小睡一個鐘,到達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