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基本味變奏技巧(2)

  • 調味圣經
  • 牛國平
  • 4672字
  • 2016-07-05 11:00:59

四、調荔枝味汁,入口酸回甜

這種味汁也是以醬油、白糖和醋為主調配而成的,多用于焦熘菜的澆汁。如荔枝兔圓、荔枝肉等。

主要調味品:蒜米,蔥花,醬油,鹽,白糖,醋,料酒,香油,色拉油等。

具體調制方法:炒鍋上火,放底油燒熱,炸香蒜米、蔥花,摻清水,加醬油、鹽、白糖、醋、料酒等調成酸甜味,淋入濕粉汁,加適量香油和熱油爆汁即成。

注意事項:

荔枝味汁色澤與糖醋味汁相同,但其口味有別:“荔枝味”的咸味應比“糖醋味”的略重,甜味應比“糖醋味”的略少,而自身的酸味又應略大于甜味。故調配時要把握好醋、糖、鹽三者的比例關系。糖的用量不要超過醋,這樣才能體現酸甜味。如果比例不當,就會變成糖醋味;由于醋的揮發性大,可以在起鍋前補加醋,以保持各味之間的協調;味汁的底味不要過重,鹽和醬油的用量不要多,只起基本味的作用。

五、抓炒菜味汁,咸中透酸甜

這種味汁是制作“抓炒菜”專用的一種調味方法,是以醬油、白糖、醋和鹽等為主調配而成的一種輕酸、微甜、咸鮮的醬汁,這就是行業中所說的“三致口”。如抓炒魚、抓炒魚片、抓炒豆腐、抓炒腰花等都是代表菜例。

主要調味品:以150克主料計,白糖30克,香醋15克,鮮湯,適量的醬油、蔥花、姜米、蒜米、鹽、味精、香油、色拉油、水淀粉。

具體調制方法:先用鮮湯、醬油、白糖、醋、鹽、味精等在一小碗內調成酸、甜、咸三致口;接著往鍋內放色拉油燒熱,下蔥花、姜米、蒜米炸香,倒入兌好的碗汁,燒沸后用水淀粉勾濃芡,淋香油,再加20克熱油,使汁爆起呈棉花泡狀時即好。

注意事項:

白糖、醋、鹽(包括帶咸味的醬油等)的比例要準,使口味保證達到三致口,即甜、酸、咸各占整個口味的1/3。注意:不是所用調味料的量各占1/3。以醬油為主色調,成品呈褐紅色。醬油用量一定要適度,放得少了,色澤欠佳;放得多了,色澤發黑。調味汁出鍋前,應加入適量的熱油爆汁。這樣做可使芡汁明亮,成菜后有光澤,香氣四溢。

第五節 咸酸味型

調配姜醋汁,咸酸香爽口

姜醋汁廣泛運用于冷菜中,取材于姜汁、醋等調料,具有姜汁味濃郁,咸鮮酸香,開胃爽口的特點,常見菜例有姜汁蕓豆、姜汁藕片、姜汁菠菜等。

主要調味品:老姜、醋、鮮湯、味精、鹽、白醬油、香油等。

具體調制方法:選用老姜洗干凈,搗蓉,再兌入水,去渣,過濾,取濃姜汁,先用少許鮮湯稀釋,并調勻,隨即加入白醬油、鹽、醋、味精、香油等調勻即可。

注意事項:

調制時,要在咸味的基礎上突出姜汁味,重用姜汁和醋。故姜汁需用濃郁的為好,定要選用老姜;醋不要用散裝醋,要用瓶裝的老陳醋和保寧醋,但是量要合適,不要搶味。味精增鮮,香油增香,鹽定咸味,均應適可而止。

第六節 怪味型

怪味味道怪,七味俱呈現

怪味,是以芝麻醬、花椒粉、紅油、白糖、醋、醬油等為主,加蔥姜、香油等調配而成,具有色澤紅潤,酸甜麻辣鮮兼有的特點。要想七味呈現,有以下訣竅:

芝麻醬要先用醬油澥散稀釋后再加入其他調料。否則,芝麻醬不易調散調勻,從而影響味汁的風味特色。

紅油和花椒面的用量,可根據個人的口味愛好做增減。但不能沒有這兩種調味料,否則將失去怪味的特殊風味。

要掌握好白糖、醋和鹽(包括醬油)的投放順序和比例。應先加鹽(包括醬油),后加白糖,再加醋。其投放比例以各味均有為佳。

所調制的味汁要濃稠,這樣味汁才會粘在原料上,達到增味的效果。為了使其味汁濃稠,要多用醬油少用鹽。多用醬油還能增加味汁的香味。

第七節 香辣味型

一、調紅油味汁,色紅味香辣

紅油味汁,是用紅油辣椒、紅醬油等調制而成,具有色澤紅亮,咸鮮辣香,略帶甜味的特點,用于涼菜的調味。如:紅油肉絲、紅油魚片、紅油肚片等。

主要調味品:紅油辣椒、紅醬油、白糖、味精、香油等。

具體調制方法是:先將紅醬油、白糖調溶化之后,品嘗一下,咸中帶甜,再加入紅油、味精、香油調勻即可。

注意事項:

紅油辣椒,要用上等的辣椒面和植物油煉好,才能體現香辣色鮮的品質,才能突出紅油風味。紅油最好現做現用,其用量以滿足食者需要為度;白糖不宜過多,以入口略有感受為好;紅醬油輔助紅油提色,要選用新鮮質量好的。如無紅醬油,可用瓶裝醬油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后代替。調配時,還可適當加入少許芝麻末增香,加入少許蒜蓉,增加紅油的味道。

二、孜然香辣味,依菜而運用

這種香辣味是用孜然和辣椒面為主調制而成,具有咸辣可口,孜然味濃、香氣濃郁的特點,適用于炸、炒、烤等烹調方法。如烤羊肉串、孜然雞心、孜然羊肉等。

主要調味品:孜然、辣椒面、鹽、味精、料酒、色拉油。

具體調制方法:在烤制的菜肴中,往往是邊烤邊撒各種調料;而炸制的菜肴,則在炸制前先用鹽、味精、料酒等腌制,再穿成串,撒上孜然和辣椒面炸制;炒制時往往先把原料煸或炸一下,再放底油,把孜然炒一下,放入主料,加上其他調料,翻炒均勻即可。

注意事項:

鹽和味精主調咸鮮味,咸鮮味要滿足口味需要。辣椒面定辣味,孜然調香味。在咸鮮味的基礎上,突出辣味和孜然香味。辣味要根據辣椒面的辣度投放,辣椒面不宜過粗,過粗則不易黏附于原料上。

三、咖喱味香辣,熱油炒過好

這種香辣味主要是用咖喱,輔加辣椒、洋蔥、胡椒粉等調配而成的,具有色澤黃亮,鮮香帶辣,咖喱味濃的特點,用于炒、爆、熘、燒菜之中,如咖喱雞絲、咖喱魚絲、咖喱牛肉餅、咖喱肉丸、咖喱魚塊、咖喱雞腿、咖喱鴨頭等。

主要調味品:咖喱粉(或咖喱醬)、干辣椒、洋蔥、姜、蒜、料酒、鹽、味精、咖喱油、香油、色拉油、水淀粉等。

具體調制方法:先把洋蔥剝皮,切成碎末;干辣椒切短節。炒鍋上火,放色拉油燒熱,投入洋蔥碎、姜、蒜片炒出香味,再下咖喱粉(或咖喱醬)炒出味,倒入加工好的原料,并加鹽、味精、料酒調味,炒勻,淋香油(或咖喱油)即成;或在炒好醬料后,摻適量湯水,納主料并加調料,待燒入味,勾芡,淋香油(或咖喱油)即成。

注意事項:

咖喱粉,或咖喱醬,用量要大,必須用熱底油煸炒透,起到提色、增香味濃,才可突出咖喱味。

鹽定基礎味,味精提鮮,干辣椒增強辣味,用量均要適可而止。

胡椒、料酒、姜、蒜、洋蔥除異味,減膩,增香,提味,不可不加,但也以少用為妙,以免減弱咖喱的辣味。

出鍋時如覺咖喱味不濃,可改香油為咖喱油,也可兩者并用。

四、熱菜香辣味,根據烹法調

這種香辣味是用辣椒或辣醬為主要辣味來源,輔加蔥、姜、蒜、鹽、味精、醬油、白糖等調配而成,具有色澤美觀,咸鮮香辣的特點。是家庭中最經常用到的一種調味方法。如辣土豆片、辣炒油菜、辣燒雞翅、辣燒素三鮮、熘辣味魚條、蒸辣味滑雞等。

主要調味品:干辣椒、辣椒醬、蔥、姜、蒜、醬油、鹽、味精、料酒、白糖、水淀粉、香油、辣椒油、色拉油等。

具體調制方法:先把干辣椒、蔥、姜、蒜分別洗凈,根據菜品需要切成末、片、絲等形狀;辣椒醬剁細。炒鍋上火,放適量底油燒熱,下入蔥、姜、蒜和干辣椒炸出香味后,再下辣椒醬炒出紅油,即可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如炒、熘、爆類香辣菜,就直接倒入主輔料,并加調料炒入味,出鍋;如是燒、燉、熬、燴等菜品,就應在炒好醬料后,烹入料酒,摻適量湯水,納主料,并加醬油、鹽、味精等調好口味,待料燒熟入味,勾芡出鍋;如是做蒸菜,就把炒好的醬料與原料合勻,并進行調味,然后上籠蒸至合乎要求即可。

調制關鍵及注意事項:

干辣椒和辣椒醬,都必須先用熱油炒出紅油,再下其他原料,這樣香辣味才濃。醬油有調色和調咸味的雙重功能,應先加入調好色后,再加鹽增添咸味。所用辣椒的用量可根據個人口味多放或少加,微辣、中辣、特辣都行。如特喜歡辣味,在出鍋時淋入適量的紅油,以增色助辣。

第八節 純甜味型

一、涼菜純甜味,拌腌菜常用

主要調味品:白糖。

具體調制方法:把改好刀的原料與白糖拌勻直接裝盤,或腌一會后裝盤;或把原料裝在盤中后,再撒上白糖即可。

注意事項:

1.根據原料的數量施加白糖的用量,做到甜而不膩。

2.質硬不易入味的原料如藕片,加入白糖后就需腌一會再裝盤;質軟易入味的原料如西紅柿,與白糖拌勻后便可裝盤。

3.加入一點點鹽,味道會更好。

二、拔絲菜調味,熬糖是關鍵

主要調味品:白糖。

具體調制方法:把白糖放在有少量油的鍋內,加清水,然后用中火炒至色淡黃,且能出絲時倒入炸好的原料,裹勻糖漿即可。

注意事項:

1.要掌握好白糖的用量,過少,裹不住原料,不僅影響出絲效果,而且甜度也不夠。以500克主料計,白糖150克,清水50克、色拉油10克。

2.炒糖時切忌火旺。一般用中小火炒制,當大白色泡沫落后、中間又泛起些許小魚眼泡且色澤淡黃時,是最佳下料的時機。

三、掛霜菜甜味,熱制后涼吃

主要調味品:白糖。

具體調制方法:凈炒鍋上中火,放入白糖和清水,用手勺不停地推炒,見白糖起大白色泡沫落后,糖液由稀變稠時,倒入炸好的原料快速顛翻,裹勻糖漿,出鍋拔拉開,晾冷即成;也可掛勻糖漿后,再滾粘上一層白糖。

注意事項:

1.要掌握好糖與水的比例,一般是1:1。如糖多水少,糖漿過稠,難以裹勻原料表面;若水多糖少。糖漿太稀,口感不佳。

2.白糖與主料的比例要適應。如糖少主料多,則裹不勻原料,影響掛霜的效果。其大致比例是1:2:5。也就是500克主料需用200克白糖。

3.如需滾粘白糖,一定要趁熱進行。若晾冷后,則粘不上白糖了。

4.炒制時用火切忌過旺,以免糖汁過火,使成菜達不到潔白如霜的特點。

四、湯羹菜調味,甜香而不膩

這種純甜味的調制是以白糖為主要調味料,同原料煮制而成,具有湯汁透明,清甜利口的特點。

主要調味品:以1000克湯水,500克主料計,大約用白糖(或冰糖)50~100克,鹽少許,水淀粉。

具體調制方法:不銹鋼鍋上火,摻清水燒開后,納加工好的主料,調入白糖或冰糖、少許鹽,將原料煮至合乎要求時,勾芡或不勾芡,即成。

注意事項:

1.可單用白糖或冰糖。用量一定要掌握好。成菜中白糖不宜放得過多,否則容易讓人反胃。

2.用糖調味時也可放一點點鹽,以襯托突出甜味,但鹽的用量以嘗不出咸味為度。

3.在用白糖調味的基礎上,可添加鮮牛奶、煉乳、椰奶等制成品,以豐富成品的口味。

五、蜜汁菜甜味,色澤潔白好

這種純甜味的調制是以白糖、蜂蜜為主,加水熬制而成,具有色澤潔白,味道香甜、蜂蜜味濃郁的特點。

主要調味品:以500克主料計,白糖100克,蜂蜜25克,清水150克,水淀粉。

具體調制方法:將凈不銹鋼鍋上火,放入清水、白糖和蜂蜜,用中火熬至有黏性時,勾入少許水淀粉,推勻,澆在炸、蒸好的原料上便成;也可把原料直接放在對好的蜜汁中燉制入味成菜。

注意事項:

1.用料比例掌握好。

2.主料本身含甜味,或原料在初步加熱時已用糖進行了調味處理,在調蜜汁時就要少加些白糖;反之,就多加些白糖。即使沒有蜂蜜,也湊合。

第九節 咸鮮味型

一、溫拌菜肴時,調味有訣竅

溫拌是拌菜的一種方法,即是原料加熱預熟后,保持一定的溫度,加入各種調味料拌制而成,如溫拌腰絲就是典型的菜例。要想做好這類菜品,必須掌握以下訣竅:

1.原料需有一定的溫度,并且拌制的手法要快,防止菜肴變涼。拌制時可先將各種調味料在碗里兌勻,再將原料迅速制熟,撈出后略微控干水分,便趁熱放入調味料拌勻成菜。若使用呈液體的調味料,如醬油、醋、魚露等,則可把它燙熱或燒熱后再使用。

2.拌好的菜肴在上桌前,可淋上少量熱油,油溫控制在三四成左右,其目的是增加菜肴的溫度和使菜肴更加滋潤。

二、煨菜咸鮮味,調制講時間

煨菜著重于原料本身特有的鮮味,調料用得很少,除了清除腥味的蔥、姜、料酒外,一般只加點鹽,有的只加些味精。但加味精的目的,不是取其鮮味,而是借以助鮮,用量也很少。如用多了,不能突出原料本身的鮮味。在用鹽時,也不能加入過早。因為鹽有滲透壓的作用,若加得過早,不但使主料的膠質不易析出,影響湯汁的濃度,而且也使主料發硬,不易酥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山东| 宁晋县| 诸城市| 怀宁县| 平江县| 宜阳县| 铜山县| 通道| 青铜峡市| 中山市| 安庆市| 福海县| 普宁市| 库伦旗| 玉树县| 铅山县| 新疆| 商都县| 梅河口市| 犍为县| 孝义市| 凤山县| 玉门市| 文安县| 惠州市| 班玛县| 合作市| 乐清市| 炎陵县| 华宁县| 泽普县| 安阳县| 淮滨县| 耿马| 黄大仙区| 广德县| 宿迁市| 塔河县| 临泉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