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附編(3)
- 因是子靜坐養生經
- 蔣維喬
- 4901字
- 2016-11-02 21:53:24
如上所述,肥滿實為可畏之病癥。既彰彰矣,故欲不老長壽,且立于社會而努力奮斗者,須注意勿罹是病。其要義首在勿陷于多食。不幸罹此,則宜以大決心,實行次之治療法。
第一,宜速改良常食,避多脂肪之肉食,采取植物主食主義。
第二,宜速實行少食主義(廢止朝食二食主義)。
第三,勉為適度之運動及戶外生活。
第四節 二食主義與少食主義
二食主義者廣義之少食主義,即對于多食主義而為少食主義是也。然世人通稱之少食主義,恒指一日中朝晝晚三餐,每度減少其分量而已。其理想以每度食量,僅至腹量八分為限。此古來我國及日本醫家、儒家、宗教家之間,多倡此主義,奉以為健康法、修養法及不老長壽法者也。然此主義,因有以下之缺點,故實際之效果,遜于二食主義焉。
一、缺點之一
三食少食主義,比于二食主義,實行為難。人類者,欲望甚強之動物也,而于食物尤甚。無論何人,每逢食,必使其腹十分飽滿,雖至九分八厘,亦不肯停止,比比然也。況近來科學進步,烹飪法與之俱進,人工巧妙,多為背自然之烹調。一則刺激味覺,使興奮而多食。二則強盛舌之感覺,使因嗜好而忘胃之食欲。不知不覺間,致陷于過食。故在普通人,欲其每食能確至腹量八分而止,勢所不能。蓋彼自以為腹量止于八分,而實際腹已十分充滿也。通常所謂腹飽滿者,其實系胃之自然充滿,非真正之腹飽滿。而在腹量已至十二分時,其充滿之食物,實已逾于胃之自然消化能力二倍至三倍矣。此其結果,實因舌之嗜欲,為巧妙之烹飪法所欺也。故每食腹量止于八分,唯意志極強之人,或能行之,常人決難實行。充類言之,真正三食皆八分量主義,可謂理想的難事,不能施諸實際也。
二、缺點之二
三食少食主義,有致營養不足及胃萎縮癥之危險。每食之際,常以腹量八分為念,或且只及腹量六分五分而止。斯時即能致營養不足,大有害于健康。又因每食常限于腹量八分以下,胃部無十分活動之機會,因害及胃筋之發達,必漸至于萎縮。何則?凡身體各器官,宜使適度活動、適度休息,而后得保完全之發達及健康。若常使其活動過少,即于發達及健康為有害也。又因常存腹量八分之意想,從精神作用而影響于身體,亦能致胃之活動力衰弱,漸次萎縮焉。此等實例,多數所認,不可不深為注意。
三、缺點之三
三食少食主義,有使胃無十分休養時間之弊。十分活動,十分休養,乃發達心身,保全健康上不可動搖之真理原則也。故于胃部既使之十分活動,又與以十分休養之時間,為極要之事。從生理學家言,食物消化之時間,由食品之性質、烹調之方法、胃之健否等,而不能一定。普通之人,大概在四時半以內,即可將許多食品,消化終了。故宜有休養之時間。每食前后相距,至少必隔六時間,否則有害。若一日三食,從理論上之計算,則每餐須費時間三十分,而食時前后相距,當有七時半,然是不過理論上之計算,實際則由晝夜之長短、職業之性質種類、家庭之事情等,決不能依此而行也。是以普通之人,每食前后之間,僅四時間乃至五時間,不能予胃以十分休養,致使胃臟疲勞,消費力過大,害其健康,背于不老長壽之理法焉。
以上所述,三食少食主義,缺點頗多。而能去此缺點,排除多食主義之大害,順應于長壽不老之原則者,則廢止朝食二食主義也。
附:食之次數
我國人日食之次數
我國人每日設食: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日食三次者,晨八時至九時為朝餐,十二時為午餐,午后六時至七時為晚餐。朝餐恒用粥與點心,午餐較豐,肉類居多。晚餐較為清淡。而日長之時,中等以上之人家,又有于午后三四時進點心者,其點心用糕餅等物。日食二次者,朝餐約在十時前后,晚餐則在五時前后。朝餐多肉類晚餐亦較清淡。而午后二時亦進點心,多用餅面及茶。至富貴之家,遲起晏寢,有食四次而在半夜猶進食者,則為閑食之習慣而非普通之風俗矣。
外國人日食之次數
甲、東洋
(1)日本人普通日食三次。田舍節儉之處,亦有日食二次者。至于日長之時,有小晝飯,夜永之時,有夜食。是皆臨時所設,非恒例也。
(2)朝鮮人普通日設二食。夏日長時,亦往往有加晝食者。
(3)印度設食,大概為午前及晚間兩次。上流者供以諸種之副食物,而下流人家,則不過享受粗糙之雜飯而已。
乙、西洋
(1)英吉利:歐美之風。有朝食、小餐、午餐、晚餐四種。雖在平常家庭,亦復如是。通例婚姻舞蹈等事。有來客之際,尤為豐盛朝餐乃四季皆宜之食物。近來其時刻漸遲,雖在午后,猶稱朝餐,名實不相符矣。小餐則恒稱為唐突朝餐,妨害午餐者。通常最簡單而無儀式,唯可視為一種間食耳。午餐不問其為晝為夜,總為最完美之設食,又稱食中之主君。多于是時招致賓客,具山海之珍味。其食器食桌之精雅、食堂之裝飾、主客之服裝、饗宴之禮法等。比于平素,極嚴肅而復雜。晚餐在諸國為最重要之設食,然近來因午餐益重,其值漸減。而行于夜會舞蹈會之后焉。
(2)合眾國:設食之時,通常為三次。朝食七時、晝食正午、晚食五時是也。而晝食肴膳豐多,亦同于他國。
(3)法蘭西:設食之數,為二次或三次。集家族于一桌,同時食之為常。既食之后,則有喜為談謔之風。
(4)德意志:今就其中等社會之設食言之。朝食自八時至九時,為咖啡、牛乳、面包、牛酪等物,設置簡單。有時益以半熟之雞卵。晝食自一時乃至二時,為菜湯、魚類、肉類、糕點、果品、咖啡等,最富于滋養之物。晚食自七時至八時,為火腿、冷牛肉、干酪等,皆冷食也。
(5)俄羅斯之設食:朝十時、晝二時、晚八時為普通。亦有高貴之俄人,十一時始睡起而飲茶,二時方畢朝食,四時再飲茶,八時晚餐,十時三次飲茶,十二時夜食。亦云奇矣。
第五節 二食主義與廢止朝食主義二食主義
有廢止朝食、廢止晝食,二者之別,無論何者,皆適合乎少食主義,而于排除多食之害,為有效也。如前說,多病之故,大概由過食以后,有不消化之殘廢物,停滯腸管,發生毒素,為血液所吸收而起。故每日使此不消化殘廢物不存留,而食物之分量,正適應于身體之需要,乃不老長壽之秘訣也。近來德國學者,盛主張長壽之原因,在于健胃腸之說,益可信此理由之確鑿矣。然每日使此不消化物不存留,攝取食物能分量適當,初非容易之事。在三食少食主義,最為困難不如二食主義之易行,前已詳之。然則全然廢止晝食主義,及全然廢止朝食主義,何者合于生理學,而適于不老長壽之理法耶?試以時間為立腳點而考之。則廢止晝食,似若合理,然有生理學上不可動搖之理由如次,則終不能不令人贊成廢止朝食也。
一、理由之一
經一夜睡眠,早晨興起時,胃之內面,有一種黏液,被覆其間。此際若投食物于胃中,則食物之表面,必為此黏液所包被。而既經包被之食物,胃液不易浸入,于是消化困難,生活力之空費可知矣。
二、理由之二
經一夜睡眠至早晨時,胃腸之消化器,尚未為十分之活動。此際若送入食物,予以刺激,強使動作,則為背乎自然,既背于生活力經濟主義又違反不老長壽之自然理法。
三、理由之三
經一夜睡眠后,身體各器官,尚在未清費營養物之際。加以昨晚之食物消化吸收于血液之中,含有營養分甚多,此際雖不吸收養料,亦可使心身十分活動不覺勢力來源之不足。是故雖全廢朝食,于心身活動上,初無何等障害也。
四、理由之四
經一夜睡眠而起之早晨,身體之活力充實,即神經及筋肉之力,皆達于最高度之時也。故以為此際不進食物,必不能活動,且慮其疲乏者,殆可謂全無其事,方且能勝長時間之動作焉。反之廢除晝食,則午后三四時頃,早覺血液中營養分之不足,心身呈疲勞之象,必致消耗其生活力,而背于不老長壽之自然理法,不待言矣。
五、理由之五
朝起時,心身之活力,正達于最高度,故此際必宜十分活動,即一日中最適于活動,且其活動結果最偉大之時也。若此際設無關緊要之朝食,既空費貴重之時間,又因消化食物,奪去多量血液,減殺心身之活動,使生活力有空費之虞。豈非大愚之方法哉!即此一端而論,則朝食者,可謂形式上、實質上,皆不適于長壽之理法也。
[注]長壽有形式與實質兩種。所謂形式的長壽,必曰達于幾歲,方為長壽。務以年齡之多為優。世人所通稱者,即此形式的長壽也。
所謂實質的長壽,系指活動時間之久長言之。故在形式的,其壽雖止于六十,然若每日之活動時間甚長,則其人每與八十歲之形式的長壽者,或與其以上之長壽者,為同樣之事業,未可知也。
如是,則廢止朝食二食主義,優于廢止晝食二食主義。其理由甚足。世有因職業之性質不受時間限制之人,自朝起為四五時之活動,午前十時朝食,午后五時乃至六時為曉食。如我國北方習俗之日食二次者,頗與廢止朝食二食主義之理想為合。然是方法,非普通人所能適。(如從事農業勞動之人此方法為良。)故廢止朝食二食主義,規定如下時間,為最適當。
第六節 廢止朝食二食主義與早寢早起
早寢早起乃不老長壽不可缺之要件也。世有百歲老人,殆無不努力于早寢早起者。觀此則早寢早起之有益于不老長壽亦明矣。然此事實行頗為困難。意志堅強修養積久之人,固宜能之。而普通之人,率多半途中止,不能繼續。唯實行廢止朝食二食主義者,必首能早寢,次日即能早起矣。其理由何在?蓋實行廢止朝食者,頭腦分外明晰而富于活動性,體力強健而優于勞動力,自朝至晚,毋庸休息。心身既愉快活潑,于是晚食既畢,血液集注于胃腸,初不覺晝間之疲勞,而愉快活動之頭腦,乃起適當之貧血而催睡焉。故登床之后,無有煩悶及不眠等癥,直即熟睡。而翌晨必能早起,亦自然之結果也。
不眠之癥,在心身健康上,極有大害,且又至苦。曾罹此病者,固不知之。且醫藥不易治療。然若能勉行廢止朝食二食主義,則一二月之中,必有大效,而免其苦厄。讀者盡確信斯說,而勇敢實行之歟。
諺云:早寢早起,為健康及成功之母。誠哉斯言。早起時呼吸新鮮空氣,心身活動愉快,至于莫可言喻。茍一次領略其味,即不能忘矣。況因廢止朝食二食主義之實行,頭腦既極明晰,身體亦富于勞動力,其早起時之狀態,尤為生氣遠出者耶。如是而猶謂心身之健康不加增,事業之成功難期者,絕無是理。蓋古來成大功業之人,從無有習為晏寢,待日高而后起床者。世有欲知早寢早起之愉快,期望健康及成功者,盍速為廢止朝食主義之實行家乎。
第七節 廢止朝食二食主義副次之利益
實行廢止朝食二食主義,其主要之利益,在心身健康及不老長壽,已如前述。然實行此主義時,其副次之利益甚多,今舉其要者說明之。
一、遇食恒覺甘美有味
飲食為吾人每日生活中,最愉快之事,固無人有異議也。故臨食時,無不冀得甘美之食物。然因生活上之情形及身體之關系等,輒有對食不甘者。而如久坐執業之人每日對食,不甘尤甚。或嫌材料之不合,或怪烹飪之失調,苦狀百出。其結果有致家庭之失和者。然若實行廢止朝食二食主義,則因胃腸健康,食欲奮興,于食物材料之適否,烹調之巧拙,可勿苛求。任在何時,咸有甘美之味,而能愉快以畢食矣。其結果精神亦愉悅,家庭亦和平。所謂活動者,即平和愉快之生涯。一方面使財力余裕,他方面更造不老長壽之因,是已。重言以明之,即每食能臻于甘美愉快之境。既享人生之最大快樂又樹不老長壽之基礎為不可忘也。
注:余患胃擴張病十余年,往往未食則腹饑,臨食則不甘,至以為苦。自實行廢止朝食后,對食甘美,胃病十去其五六矣。
二、能耐勞苦
廢止朝食二食主義,若多年實行,則有不可思議之奇效。在身體、精神兩方面,均能耐難堪之勞苦。其原因如何,尚不能盡明。要之心身之健康,已臻堅實之結果,可推而知也。此等事實,僅憑傳聞,無論何人,皆難深信。唯經實行者,自己親歷之,始若可驚,繼而益信,此則多數實行家共同之經驗也。
三、能耐空腹
廢止朝食,則將以為自朝至午,必不堪空腹之苦,此人之恒情也。然其事實乃大相反,人若繼續實行此主義,必漸次能耐空腹,有出于意外者,例如有循例朝食者及實行此主義者二人,一同處理事務,則前者將近正午,已覺空腹。若至午后二時,不得食物則覺難耐,治事時必顯露不能措手之狀。然實行廢止朝食者,則于此時,若有全忘晝食之狀,猶能精細以處事也。讀者疑吾言乎,則試起而實行之,繼續一年,可以見矣。且此能耐空腹者,不但精神的勞動之人能之,即肉體的勞動之人亦同此狀況也。
注:余素主節食,故實行廢止朝食后,只第一月中,每日上午十時前,略覺空腹難耐。蓋因胃中習于充滿食物,其初覺空腹者,乃神經性作用,非真饑餓也。其后反覺胃部松動暢快。偶有一日,因事務所羈,至午后二時,方得晝食,亦未覺空腹之難堪,而治事之精神則如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