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均調,和平是也。精神之和平,乃長壽之基礎。精神之不和平,實短命之主因。怒歟、悲歟、喪膽歟,如是種種,皆使精神失調,吾人生命之大敵也。彼碩學、大哲、高僧,其人恒抱樂天主義,多致長壽,即原于精神之平靜也。故欲長壽者,亦努力修養,不破壞此精神之均調而已。又若知情意三者之發達及活動,亦必加意修養。使得均調。若怒、若悲、若喪膽,每經一度,輒朘削吾人生命一次。所宜時時猛省,書諸紳而勿忘也。
健康不老之基礎,在精神與身體,同時得其調和。夫身體各器官之調和發達及活動,即生命之所托,失此則生命喪矣。
抑吾人之身體各器官,賴公有之血液以養之。血液之量,固非無限。有時一器官之需用驟多,則他器官必形缺乏。故若一器官特別發達,則調和均衡,即為破壞。此則所占血液恒過度,而彼則恒苦其不足,愈久愈失調。是時身體各器官,因欲得血液故而互相生存競爭,儼如人類之社會生活。常相競相閱,而欲多得貨幣也。故身體各器官,因欲多得血液而互相競爭,只一二器官得遂其發達。致使人身全體,愈形其不調。卒至某器官因有缺損,而喪失其生命。是又與社會之富者益富貧者益貧,因貧富懸隔之甚,社會遂至滅亡,無以異也。此中關系研究之實有余味焉。
一、在保持神經系統及神級系統以外諸器官間之調和
此若能保持,則精神作用與身體活動間之調和,亦能保持。而所謂健全之精神,宿于健全之身體者,可見諸實事矣。蓋保此調和,則一方面期身體各器官之健全發達,同時常為精神的活動,供給新鮮之精神營養素,乃為極要之事。就人間事實,比較觀之,彼夫不為精神的活動者,恒有早衰之象。蓋即缺此調和,不能得精神的營養素之故。更有年老之人,隱居退休,停止心身之活動,忽焉物化者,亦此理也。然則欲期長壽,而預防早老者,宜留意于此,努力為精神的活動。世人恒謂身體尚健康,即能長命者,是大誤也。要之不老長壽之基礎,尤貴精神的活動常使身體諸器官,與大腦之發達相調和。雖在老年,而此精神的活動,不可或缺也。
二、在保持內臟諸器官及筋骨之調和
世人于此,誤解者不少。例如,運動固足以強健身體,而世有以為僅僅筋骨之運動,即足達長壽之目的者。或有指筋骨發達之人,而謂彼體格良好,即能健康不老者,皆由此誤解所致也。世所稱體育家,大率多陷此謬見。
筋骨之發達,若比內臟諸器官過度之時,則血液因被筋骨一部,所占獨多。而內臟諸器官,發達不能滿足,遂形缺損,其結果必致短縮生命。是故希望健康不老者,于內臟諸器官之健全發達,不可不留意焉。大抵筋骨之發達與否,為肉眼所易見,故人多注意。而內臟之發達與否,為肉眼所不易見,故人多忽之。于是不知不覺之間,破壞均調。內臟一部受損,至于喪失生命而莫識其由,良足悲矣。
三、保持內臟諸器官相互之調和與筋骨諸器官相互之調和
于此宜特加注意者,即各器官之調和,應循其自然,而不宜背乎自然。例如牛之大腦,雖對于其身體他部為小,似有不調和之狀,然實此種動物自然的調和也。又如牛胃此于其他內臟諸器官,則異常發達,驟見亦有不調和之狀,而自其生活狀態考之,則絕非不調和也。于人類亦有然。其消化器,比于其他內臟諸器官,殊形發達是即其生存上自然的調和,故其發達及健全,必須留意維持之。又如人類之肺臟,肺尖部發達不完全,陷于薄弱,肺葉部則發達完全,驟見亦似不調和。而細考之,則人類之生活狀態,其肺尖部固不必十分發育,則亦可為自然的調和也。如以人力強使發育,則為背乎自然,破其調和矣。今日通行之胸式深呼吸運動,對于此點,正為背自然之健康法,其結果頗為可危。
(編者注)深呼吸法,久為衛生家所公認。于治肺疾,尤有大效。美島氏謂為背自然之健康法,蓋專指胸式者言之。然其言人類生活狀態,肺尖部不必十分發育。亦未有確鑿根據,讀者勿以辭害意可也。
如是則調和云者,亦不可不精細考察,以順應于自然。若為違背自然之調和,轉有害于心身之健康。
四、活動之調和
吾人心身之健康,與其活動之如何有密切之關系,已如前述。因是,其心身之活動,及各器官之活動,當保其相互之調和,為極要之事。然活動必有一定之休息,其調和始能保。假如有人活動而無片刻之休息,即為不調和之甚。是知活動與休息,一張一弛亦不能不互保其調和也。故人類之各器官,于活動反面,皆各有一定之休息。即大腦及筋骨諸器官,因睡眠而得休息。心臟每一運動,成一定時之休息。肺臟亦每一呼吸,成一定時之休息。若胃腸之內,積有食物及廢殘物之類,使片刻不休,必常為不調和之活動。故保持此胃腸之自然的調和,于健康長壽上,乃為第一要義。如上所述,調和均衡,為心身健康長壽之基礎,蓋彰彰矣。故欲望心身之健康不老,第一不可不修養此自然的調和。然其方法,在精神、肉體兩方面有效者至多。而肉體的方法之最簡易而效果最大者,則在實行廢止朝食主義及正呼吸腹力增進法。
第一節 廢止朝食二食主義之根據
二食主義之根據,在避食物過度之害。廢止朝食之根據,則以廢止朝食而行二食主義,乃于生理上為最合也。數年前,美國人多有行此廢止朝食主義者。即在日本,近來實行此主義之人,亦以漸而多。彼國衛生家,有繼續實行十余年,得種種利益,能保全心身之健康,并獲得其他副利益者,故此主義乃盛行焉。
(編者注)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不吃早餐是有害的,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月經不調、盆腔炎及等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所以一般健康人群不必照此說。
第二節 過食與健康長壽
過食與健康長壽,乃絕對之仇敵也。何則?飲食過度之時,第一,使消化器過勞,致此器自體陷于衰弱,害及身體各器官之調和。卒至消化器生缺損而死。第二,消化器因積蓄食物過多,時間過長,故一方面常奪取他器官之血液,而害某調和。又一方面精力消耗過甚,減少生活力,其結果必致短命。第三,過食之時,消化困難,食物必久滯腸管,經時既多。大腸內遂起諸種細菌作用,發酵而腐敗,生有毒氣體及毒液。此有毒物質,自腸壁吸收于血液內,首害及神經系統,次害及身體各器官,而為短縮生命之大原因焉。故防止此毒素之發生及其吸收,實為不老長壽之基礎。學者研究其方法以發表之者頗多。如有名之美幾尼古夫博士,其一人也。
美幾尼古夫氏曰:
大腸中經久停積之殘廢物,能生有害身體之發酵,乃細菌所棲之巢窟也。吾人之智識,對此問題,雖未敢言充足,然寄生腸內之菌類,或繁殖于身體組織之內,或產出有毒之分泌物,以致傷害健康,則不可掩之事實也。
腸內之細菌及其毒素,蔓延傷害全身,殆無可疑。由此推之,則消化器官中,堆積細菌之量愈多,則縮短壽命而為毒害之源,亦愈擴大。可斷言也,過食之第四害。一方面增加血液過量,有害調和。他方面則血液中吸收過量之養分,以刺激身體之無用各器官,妄事消費生活力,而為短縮壽命之一大原因。
[注一]妄事消耗生活力,無論如何,總為早老短命之大原因。故希望不老長壽者,于此生活力,必用諸正常,而常節嗇其精神,使有余不盡焉。
[注二]動物身體之血液,絕似社會之貨幣及其他財物。身體之各器官,互相競爭,各欲多得血液。社會之各個人,亦互相競爭,各欲多得財物,其狀態正同。又血液之量,過少或過多之際,則身體各器官并精神狀態必有諸種變象,惹起混亂。亦恰如社會因貨幣及其他財物,過少或過多,而惹起諸種之恐慌。同一情狀,此中關系,至有味也。
如上所述,過食者,不老長壽之大敵也。故古來言養生者,首戒過食。今舉其格言如次:
(一)不多食。(見《論語》)
(二)體欲常勞,食欲常少。(三國時封君達語)
(三)人間自世界初創,食量已定。貪速食盡,故難期永久生存。(土耳其古語)
(四)谷食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谷食,其人瘦而壽延。養性之術,常使谷氣少,則病不生。(楊泉《物理論》)
凡此訓誡過食之害,皆自古昔經驗而來,實有真理存乎其間。無論我國及東西洋之古訓,無論仙術與長命術,但觀其首戒,恒在過食。則過食為長壽不老之大敵,固確無疑矣。
(編者注)本章所寫節食的內容對肥胖、“三高”人群不無裨益,此類人群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練習。
第三節 多食主義與不老長壽
世之持健康論者及醫家,恒有主張多取食物,而以十分營養為健康長壽之基礎者。驟聞之,似頗合于生理學。何則?吾人唯賴營養充足,而能維持生活。故多取食物十分吸收營養素,恰如人之積極進步然。彼缺少衛生智識者,聞此說而不細察,自易起信仰而奉行之,不知轉以是促其壽命也。今舉多食主義十分營養主義之謬誤及有害于不老長壽之理由,詳述于次。
一、多食主義者,乃過食主義也
夫曰多食主義,細審之,實即過食主義耳。多食之人,意謂努力加餐,即能健康長壽。故無論何時,務勉食多物,不計分量,而至晚為尤甚。食后胃滿腹脹,若不多為運動,則恒致不能寢。是人不但一夕為然,且無晝無夕,每食皆然。其每度分量過多,使胃充滿。而在充滿之際,強為運動,以使消化。于是胃乃次第擴張,每次非過食,即覺不適。食后非強為運動,則必甚苦。不知運動者,系吾人生活自然之結果。若強使運動,其結果究足令吾人生活與否,則不可知矣。然則因強使消化過量之食物,而每食后不能不多運動,顯系強制胃部,為違背自然之動作也。調和既破壞,而不老長壽之最要條件,因以虧缺,則為害已立見。況更有其他之大理由哉。
二、多食主義可懼之害
(一)實行多食主義者,肥滿無氣力
多食主義者,營養十二分之謂也。凡吾人之心身,得十分之營養素,同時而生殘廢物,必速排除之于體外。然因多食主義,取得十二分之營養素時,其日日消費于生活者,必多所剩余。此剩余之營養素,化為脂肪,而積滯于身體之組織中,增加體量,遂至肥滿。脂肪既增加,必減殺活動而無氣力。活動力既缺乏,則脂肪愈益增,而身體愈益肥,精神愈益萎縮。如此現象,非可懼者耶。
(二)多食主義者,發生毒素而被吸收
因多食之故,腹中充滿食物,致使不消化性之含氮氣物,存在腸內過多。此物腐敗于腸內,即發生毒素,為血液所吸收,有害于神經及筋肉,久而延及全體。此其禍害,于多食肉類者尤甚。蓋肉類中所有之含氨氣物(蛋白質)比他種蛋白質,易于腐敗。因此發生毒素亦多。且肉類中更含有尿素、尿酸等之毒素故也。
是等毒素,由肝腎二臟等之動作,能排除于體外,自不待言。唯因其分量之多,必殘留于體內。此殘留者,即使神經筋肉等衰弱,延及于肝腎,亦足妨害其機能。且在肝腎二臟,既因排除此毒素,而過量工作即心臟亦為是故。而努力跳動,肺臟亦為是故。而多營呼吸焉,又如胃因不消化故而起發酵,致有疲勞諸現象。全部內臟器官,因毒素直接之害。與排除毒素過度之用力,咸致疲弱,而各害其機能。因此與生活最有關系之血液循環,亦生障礙。身體及精神既無氣力,活動為之缺乏,體量增加,脂肪滯積而肥滿,則氣力愈益消減,恰如互為因果。于是內臟諸器官與筋肉皮膚,其間既失調和,所謂不老長壽之基礎已破。終至不幸而短命矣。
(三)多食主義者,空費精力之謂也
從多食主義所得十二分之營養素,必于心身各部予以刺激,強使為背乎自然的活動,此活動非生活上所必要。適足空費精力,而為短縮生命之遠因。又因多食主義,其食物之殘廢物既多,則必消化之、排除之。或排除其所發生之毒素,于是胃腸之活動,為之過量。而肝、腎、心、肺諸器官,亦成被其牽制而為背自然之活動。豈非空費精力之甚者歟。其在胃腸,為此多食主義故,空耗精力尤大。是多食主義,適使吾人貴重之胃腸,化為制糞器而短縮其生命。可懼孰甚于斯。愿世人之速自猛省也。
三、肥滿與不老長壽
肥滿者,在多食主義中,系多食肉類之結果,已如前述。然肥滿之人,驟見之,似覺膚革充盈,無疾而可延壽命。故不明長壽學之原理者,頗艷羨之希望之。往往謀諸醫者,以求肥滿。遂陷于多食主義,此缺乏長壽智識之深可慮也。
殊不知以肥滿為無病,實屬大誤。蓋肥滿正為一種疾病(醫學上稱輕者曰肥滿癥,甚者曰肥胖癥)。且為最難治療,此則大可憂也。一罹此病,雖經名醫治療,不易獲愈。乃本人既不自覺為病,家族友朋,又皆從而稱譽之,世人亦且從而艷羨之。于是本人愈益任性多食。愈益肥滿,則愈增其病。卒成可悲可憐之體質,而不可救藥矣。
又常情以肥滿者為能長命,亦屬大誤。若系肥滿,則第一,使血管壁為脂肪化,而失其彈力,起血管硬化癥,卒至破裂。彼可畏之腦出血及腦出血(卒中)癥,即由于此。而患者多為肥滿之人,近今醫藥治療,于此癥尚甚困難,是多食主義之可慮者也。
第二,使心臟衰弱,此由脂肪堆積于心臟故。肥滿者偶有運動,便覺心悸亢進。其運動困難,脈息短促不整,及心音低微,乃心臟衰弱之證據。又肥滿者缺乏活動性亦原因于此。
第三,肥滿之可懼者,終必釀成不治之癥。如并發之糖尿病、腎萎縮之重病,是也。
夫然,肥滿者必終于短命可知。彼信為可得長命,而自鳴得意,且見羨于他人者,實可憐之甚也。世之持多食主義者,其亦可以反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