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七言律詩】(2)

馬上墻頭往往迎,一枝低亞[1]帽檐橫。

畫橋壓浦知何處,紅袖招人綽有情。

深巷月斜留蝶宿,小池煙曉拂奩輕。

秋千索下春才半,暗數(shù)流光到賣餳[2]。

【注】

[1]亞:樹的枝椏。

[2]餳:麥芽或谷芽制成的糖。

吹罷江梅才幾日,一枝閑淡又斜暉。

寒禁花信[1]愆期易,病減春游好事稀。

池面留脂嬌獨絕,樓頭聽雨夢相違。

社錢掠得茅庵去,也勝前村買醉歸。

【注】

[1]花信:從小寒到谷雨,一百二十天,八個節(jié)氣,我國古代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nèi)開花的植物中,選一種花期最準的植物作代表,為一種花信,并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

婷婷誰伴度春宵,點染疏枝淺色嬌。

丁字簾前香夢斷,粉光亭外薄寒消。

移來片月如梅影,從此東風到柳條。

花似去年人憶別,賣花消息絕無憀[1]。

【注】

[1]憀:悲切。

一段柔情百媚生,妬他流水去無聲。

凝妝似解登垣望,薄怒何當破笑迎。

繡戶紅云烘壁帶,畫梁殘照泊檐旌。

曲江好在花千樹,憔悴誰知浪[1]得生。

【注】

[1]浪:妄加。

上巳清明[1]

悵望天涯[2]令節(jié)同,酒懷詩思兩匆匆。

流杯[3]亭榭鳴鳩雨,近水人家插柳風。

芳草何心長自綠,桃花無賴只能紅。

踏青祓禊[4]相將去,牢記歸途此日逢。

【注】

[1]古代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因此叫上巳。曹魏之后,這個節(jié)日改定為三月三日。過去的習俗,于此日在水邊洗去污垢,祭祀祖先。魏晉以后便在這個節(jié)日進行水邊宴會、春天郊游。然而有時還是以三月上旬為巳日,不一定是三月三日。清明,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春分后,谷雨前。清明按過去的習俗有踏青掃墓等活動。此時上巳與清明趕到了一起。

[2]天涯:此處指在江南的顧梁汾。

[3]流杯:古代的習俗,上巳節(jié)日,在水邊宴會,把酒杯放到水上,順流而下,停在誰面前,那人便取杯飲酒。

[4]祓禊:古代的習俗,上巳節(jié)日,在水邊洗去污垢,稱作祓禊。

綠陰

春雨春風洗故枝,殘紅落盡碧參差。

煙光薄處蜂猶覓,日影添來馬不知。

匝地[1]重陰迷別徑,卷簾濃翠潤枯棋[2]。

亂蟬轉眼柴門路,又見先生坦腹時。

【注】

[1]匝地:滿地。匝,環(huán)繞。

[2]枯棋:木質(zhì)的棋子。

雨后

宿雨蘆村暑乍清,歸云[1]天外一峰晴。

蟬嘶柳陌多相應,燕踏琴弦別作聲。

白日旋消高枕[2]過,秋風又向亂砧[3]生。

傷心咫尺江干路[4],擬著漁簑計未成。

【注】

[1]歸云:雨停云散。

[2]高枕:無所憂慮。

[3]亂砧:把衣服放在石砧上用棒子打擊的嘈雜聲。

[4]江干路:泛指江邊的道路。

湯泉應制四首[1]

清時禮樂萃朝端,次第郊原引玉鑾。

河岳千年歸帶礪[2],寢園[3]三月拜衣冠。

便從畿甸親民隱,更啟神泉示從官。

非獨炎靈[4]鐘坎德,恩波深處不知寒。

【注】

[1]湯泉,此處指的是馬蘭峪溫泉,康熙皇帝曾多次來到此地,由詩中的“寢園三月拜衣冠”可知,此首詩應當于康熙二十年三月所作。應制詩,起自唐、宋,封建時代官僚奉旨所作、所和的詩。唐代后大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內(nèi)容多為歌頌功德,少數(shù)的也表達一些對皇帝的盼望。

[2]帶礪:也作帶厲,比喻長久。

[3]寢園:陵園,天子的墓穴。

[4]炎靈:炎帝神農(nóng)氏。

六龍[1]初駐浴蘭天,碧瓦朱旗共一川。

潤逼仙桃紅自舞,醉酣人柳[2]綠猶眠。

吹成暖律回[3]燕谷,散作熏風入舜弦。

最是垂衣[4]深圣德,不須詞筆頌甘泉[5]。

【注】

[1]六龍:古代皇帝的車駕有六馬,馬八尺稱為龍,所以六龍即為皇帝車駕的代稱。

[2]人柳:樹名,檉柳。李商隱《江之嫣賦》有記載:“豈如河畔牛星,隔歲祗聞一過。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

[3]回:回旋,回蕩。

[4]垂衣:稱頌皇帝拱手垂衣,無為而治。

[5]甘泉:漢朝有甘泉宮,武帝經(jīng)常來此避暑,接見各個侯王及外國客。

魚鱗[1]雁齒[2]鏡[3]中開,濺沫為霖[4]遍九垓。

不用劫灰[5]求仿佛[6],便從天漢象昭回[7]。

桑壇法駕[8]乘春轉,鶴禁[9]仙鑣[10]問寢來。

遙祝海隅同帝澤,年年長聽屬車[11]雷。

【注】

[1]魚鱗:水的波紋。

[2]雁齒:比喻排列整齊的事物,因為橋的臺階排列很整齊,所以常常用來比喻橋。

[3]鏡:比喻水面好像鏡子一般。

[4]濺沫為霖:傳說龍吐出的沫為霖,比喻皇帝廣施恩德。

[5]劫灰:漢武帝開鑿昆明池底部,有很多黑灰,高僧稱它為劫灰。此處指長安的昆明池。

[6]求仿佛:求與昆明池相類似。

[7]象昭回:星辰的光輝回轉。

[8]桑壇法駕:皇帝的車駕。

[9]鶴禁:天子所住的地方。

[10]仙鑣:皇宮。

[11]屬車:皇帝出行時候的侍從車。

身向咸池[1]傍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鋪[2]照日初涵影,玉甃[3]生煙別作香。

地接蓬萊[4]通御氣,波翻豆蔻[5]散朝涼。

微臣幸屬賡歌[6]日,愿借如川獻壽觴[7]。

【注】

[1]咸池:古人認為西方王母娘娘有很多年輕漂亮的侍女,咸池是這些仙女沐浴的地方。此處比喻湯泉。

[2]金鋪:門上用金裝飾的鋪子。

[3]玉甃:院子里面的井。

[4]蓬萊:海上的仙島。

[5]豆蔻: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可入藥,有香味。

[6]賡歌:作歌以回答。

[7]壽觴:祝壽用的酒杯。

喜吳漢槎歸自關外,次座主徐先生韻[1]

才人今喜入榆關[2],回首秋笳冰雪間。

玄菟[3]漫聞多白雁,黃塵空自老朱顏。

星沉渤海無人見,楓落吳江[4]有夢還。

不信歸來真半百,虎頭[5]每語淚潺湲。

【注】

[1]吳兆騫(一六三一年至一六八四年),字漢槎,江南才子。“座主徐先生”即徐乾學。漢槎被顧貞觀、徐乾學和性德等人所救,在康熙二十年十月,從寧古塔戍地返回京,此詩應當作于其時(或其后)。

[2]榆關:今天的山海關。

[3]玄菟:古郡名,漢武帝所置。后來泛指邊塞要地。

[4]吳江:吳漢槎的家鄉(xiāng)。

[5]虎頭:即虎頭牌,清朝衙門的門首掛著虎頭牌,寫著“禁止閑人擅入”等字。因為吳漢槎遭受官衙之害二十余年,所以用“虎頭”比喻壓迫勢力。

興京陪祭福陵[1]

龍盤鳳翥氣佳哉,東指齋宮[2]御輦來。

影入松楸仙仗遠,香升俎豆[3]曉云開。

盛儀備處千官肅,神貺[4]承時萬馬回。

豹尾叨陪[5]須獻頌,小臣慚愧展微才。

【注】

[1]此首詩題系刊登錯誤。在盛京(今沈陽市)的是福陵,而在興京(今遼寧省新賓縣西)的是永陵。此詩題應為《盛京陪祭福陵》或《興京陪祭永陵》。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六日(一六八二年四月十三日)跟隨皇帝祭福陵,十一日(四月十八日)又祭永陵。而兩地相距甚遠,此詩當是寫其中之一。

[2]齋宮:皇帝行祭天地大典前的齋戒的地方。

[3]俎豆:俎和豆,舊時祭祀、饗宴所用的裝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也泛指各種禮器,后引申為尊敬祭奉的意思。

[4]神貺:神靈的恩賜。

[5]叨陪:擔任陪侍。

山海關[1]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2]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涌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旄[3]。

【注】

[1]山海關位于河北秦皇島市東北部,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而詩中結語“待陪巡幸”,可以看出不是隨皇帝出行時所作。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秋奉命“覘梭龍”到東北去,這首詩有可能是于此行中經(jīng)過山海關時所作。

[2]盧龍:位于山海關西,是古代的戰(zhàn)場。

[3]星旄:皇帝的儀仗。

古北口[1]

亂山如戟擁孤城,一線人爭鳥道行。

地險東西分障塞,云開南北望神京。

新圖已入三關[2]志,往事休論十路兵。

都護[3]近來長不調(diào),年年烽火報升平。

【注】

[1]古北口位于北京市密云縣東北的古北口鎮(zhèn),長城的重要關口,地勢險峻。由詩意可知,應是平定三藩(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及收復臺灣(二十二年閏六月)后所作,具體時間待考。

[2]三關:此處指地勢險要。

[3]都護:官名,戍守邊關的將士。

扈蹕霸州[1]

霸山重鎮(zhèn)奠神京,鸞輅[2]春游淑景明。

萬派銀濤沖古岸,四圍玉甃[3]護嚴城。

花承暖日迎來騎,柳帶新膏綰去旌。

八砦[4]雄圖今更固,行隨賞樂勝蓬瀛。

【注】

[1]霸州,位于今河北省霸縣。此詩系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隨康熙皇帝出巡經(jīng)過此地時所作。

[2]鸞輅:皇帝所坐的車。

[3]玉甃:此處形容城墻好像井壁一樣堅實光滑。

[4]八砦:現(xiàn)在作八寨,地名。此處指八方的外藩。

泰山[1]

靈符作鎮(zhèn)敞天門[2],群岳稱宗秩望尊。

三觀峰高擎日月,五株松偃老乾坤。

雕甍[3]貝闕[4]神宮[5]壯,碧蘚蒼崖古碣存。

遠眺齊州[6]煙九點,不知身在白云根。

【注】

[1]康熙二十三年九月,納蘭性德隨皇帝南巡,在十月初十日(一六八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及十月十一日(一六八四年十一月十七日)連登泰山,此詩應當是那時或之后所作。

[2]天門:泰山頂上的天門。

[3]甍:屋脊。

[4]闕:門觀。

[5]神宮:此指碧霞的君祠。碧霞君,傳說是東岳大帝的女兒。

[6]齊州:此指中國的九州。

病中過錫山[1]

潤州[2]山盡路漫漫,天入蓉湖漾碧瀾。

彩鹢風檣連塔影,飛鴻云陣度峰巒。

泉烹綠茗徐蠲渴[3],酒泛青瓷漸卻寒。

久愛虎頭三絕譽,今來仍向畫中看。

【注】

[1]錫山,在江蘇無錫惠山的東部。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三日)隨皇帝南巡到無錫,第二天游惠山,此詩應當是那時或之后所作。

[2]潤州:古地名,今天的鎮(zhèn)江,隋朝時置此州,到宋朝時改名為鎮(zhèn)江府。

[3]蠲渴:解渴。蠲,去除。

棹女[1]紅妝映茜衣,吳歌清切傍斜暉。

林花刺眼篷窗入,藥裹[2]關心蠟屐[3]違。

藕蕩波光思澹永,碧山嵐氣望霏微。

細莎斜竹吟還倦,繡嶺停云有夢依。

【注】

[1]棹女:劃船的女人。

[2]藥裹:藥包。

[3]蠟屐:用蠟來涂飾木鞋做裝飾。

曲阜[1]

萬騎新過五父衢[2],玉鑾停御璧池初。

弦歌疑尚聞興闋[3],荊棘[4]還看自剪除。

秘笈[5]琳瑯懷里玉,寶光騰躍壁中書。

小臣久已瞻麟角[6],何幸趨承俎豆余。

【注】

[1]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秋天納蘭性德隨皇帝南巡,從江南返京的途中到曲阜祭祀孔廟。此詩應當是那時所作。

[2]五父衢:古代的道路名。舊址在今山東曲阜縣的東南。

[3]興闋:作歌。

[4]荊棘:比喻苦難。

[5]秘笈:收藏珍貴稀缺之書的箱子。

[6]麟角:本用來比喻稀世的珍寶。此處指孔子的遺跡。

題《竹爐新詠》卷[1]并序

惠山聽松庵竹茶爐歲久損壞,甲子[2]秋,梁汾仿舊制復為之,置積書巖中,諸名士作詩以紀其事。是冬,余適得一卷,題曰《竹爐新詠》,則明時王舍人孟端、李相國西涯詩畫并在,實聽松故物也。喜以歸梁汾,即名其巖居曰新詠堂。因次原韻。

爐成卷得事天然,乞與幽居置坐邊。

恰映芙蓉亭下月,重披斑竹嶺頭煙。

畫如董巨[3]真高士,詩在成弘[4]極盛年。

相約過[5]君同展看,淡交終始似山泉。

【注】

[1]此詩作于康熙二十三年農(nóng)歷十二月(一六八五年初)。

[2]甲子:康熙二十三年。

[3]董巨:南唐畫家董源、五代宋畫家巨然,并稱為“董巨”。

[4]成弘:明成化、弘治年(一四五五至一五零五年),是明代的盛世之年。

[5]過:經(jīng)過其門,順便去看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望谟县| 江北区| 灵台县| 池州市| 阳信县| 无锡市| 调兵山市| 东台市| 张家口市| 尼勒克县| 玉溪市| 亳州市| 平遥县| 马鞍山市| 清镇市| 会宁县| 宜良县| 增城市| 泾源县| 常州市| 宜兴市| 建德市| 衡阳县| 石棉县| 丰城市| 泊头市| 河北省| 抚宁县| 固安县| 景泰县| 汉寿县| 龙胜| 宣化县| 宣恩县| 克拉玛依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七台河市| 邵阳县| 陕西省|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