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七言律詩】(1)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三冊:詩集
- (清)納蘭性德
- 4334字
- 2016-11-02 22:06:11
春柳
苑外銀塘乍[1]泮[2]冰,柳眠初起鬢鬅鬙[3]。
謝娘微黛輕難學,楚女纖腰弱不勝。
裊霧縈煙枝濯濯[4],攲風困雨浪層層。
絮飛時節(jié)青春晚,綠鎖長門半夜燈。
【注】
[1]乍:剛剛開始。
[2]泮:融化。
[3]鬅鬙:頭發(fā)凌亂貌。
[4]濯濯:光亮,明朗的樣子。《晉書·王恭傳》:“恭美姿儀,入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賦得月下聽泉,得陽字
陰森松檜敞虛堂,月白泉清入戶涼。
半嶺清暉涵[1]水木,斷崖風雨濺衣裳。
濛濛碧草侵階合,噭噭[2]驚烏出岫長[3]。
興熟只應來往慣,明朝攜酒待斜陽。
【注】
[1]涵:包含。
[2]噭噭:鳥叫聲。
[3]出岫長:飛出山峰,向遠方去。岫,山峰。
通志堂成[1]
茂先[2]也住[3]渾河[4]北,車載圖書事最佳。
薄有縹緗[5]添鄴架[6],更依衡泌[7]建蕭齋[8]。
何時散帙[9]容閑坐,假日消憂未放懷。
有客但能來問字,清尊寧惜酒如淮[10]。
【注】
[1]通志堂在今北京什剎后海北沿性德的舊居之中,早已湮沒。因《通志堂經(jīng)解》最初刻于康熙十二年,那時就用此堂作為該書書名,所以建成時間應該不晚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另外徐乾學《通志堂經(jīng)解序》也有記載:“經(jīng)始于康熙癸丑(十二年),自《通志堂經(jīng)解》刊出。”
[2]茂先:才德兼?zhèn)涞那叭恕?
[3]也住:同皇上一樣也住在這里。
[4]渾河:桑干河,后改名叫永定河。
[5]縹緗:縹,淡青色。緗,淺黃色。古代常用這兩種顏色來作書套或者書袋的絲卷,所以后來代指書卷。
[6]鄴架:后世把他人的藏書稱作鄴架。
[7]衡泌:隱居的地方,或指隱居生活。泌,指泉水。
[8]蕭齋:書房。
[9]散帙:打開書卷。
[10]淮:表示酒多。
幸舉禮闈,以病未與廷試[1]
曉榻茶煙攬鬢絲,萬春園里誤春期[2]。
誰知江上題名日[3],虛擬蘭成射策[4]時。
紫陌[5]無游非隔面[6],玉階[7]有夢鎮(zhèn)[8]愁眉。
漳濱[9]強對新紅杏[10],一夜東風感舊知。
【注】
[1]此詩作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月。徐乾學《納蘭墓志銘》:“會試中式,將廷對,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禮闈,自唐朝以后在京舉行的進士的會試都歸禮部主持,所以叫禮闈或者禮部試。明朝多是在春天舉行,又稱為春闈或春試。廷試,也叫殿試,會試后到殿廷上由皇上親自發(fā)問的考試。
[2]納蘭性德已經(jīng)通過了這次會試,但卻因病沒能參加廷試,這里比喻耽誤了廷試的機會。
[3]江上提名日:即進士提名日。
[4]射策:對策。皇帝發(fā)問,考生來回答。
[5]紫陌:比喻京師。
[6]隔面:比喻考試對策相隔。
[7]玉階:金殿。
[8]鎮(zhèn):經(jīng)常。
[9]漳濱:漳河的岸邊,也指京師。
[10]新紅杏:比喻金榜題名的新科進士。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歸江南四首[1]
江楓千里送浮飔[2],玉佩[3]朝天[4]此暫辭。
黃菊承杯頻自覆,青林系馬試教騎。
朝端事業(yè)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時。
聞道至尊[5]還側(cè)席,柏梁[6]高宴待題詩。
【注】
[1]徐健庵,即徐乾學(一六三一年至一六九四年),字原一,號健庵,別號玉峰先生,曾任內(nèi)閣學士、刑部尚書等職。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縣)人。曾奉命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清會典》《明史》等,著有《澹園集》《虞浦集》《詞館集》《碧山集》等。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十日(一六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病逝。座主,科考的主考官。
[2]飔:冷風或者疾風。
[3]玉佩:古代貴族以玉為配飾,以玉來喻德。
[4]朝天:拜見帝王。
[5]至尊:皇帝。
[6]柏梁:七言古詩的一種,漢武帝元封三年在柏梁臺上與眾臣飲酒作賦,每人一句,每句用韻,后世大多仿此。
又
玉殿西頭落暗飔,回波[1]寧作望恩辭。
蛾眉[2]自是從相妬[3],駿骨[4]由來豈任騎。
白首盡為酬遇[5]日,青山真奈[6]送歸時。
嚴裝欲發(fā)頻相顧,四始重拈教詠詩。
【注】
[1]回波: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爾時”四字起,所以叫回波。后來也指舞曲。
[2]蛾眉:比喻美人,后來也比喻君子。
[3]妬:同“妒”,嫉妒。
[4]駿骨:比喻賢才。
[5]遇:知遇。
[6]真奈:怎奈。
又
不同紈扇怨涼飔,咫尺重華[1]好薦辭[2]。
衡岳雁排回日字,葛陂龍待化來騎。
斑斕[3]正好稱觴[4]暇,絲竹誰從著屐時。
弱植[5]敢忘春雨潤,一生長誦《角弓》詩。
【注】
[1]重華:指代圣主。
[2]好薦辭:好的舉薦之辭。
[3]斑斕:色彩錯雜、鮮艷燦爛的樣子。
[4]稱觴:舉起酒杯祝酒。
[5]弱植:軟弱并且難以扶持的人。
又
惆悵離筵拂面飔,幾人鸞禁[1]有宏辭。
魚因尺素殷勤剖,馬為障泥鄭重騎。
定省[2]暫應紓[3]遠望,行藏端[4]不負清時[5]。
春風好待鳴騶[6]入,不用凄涼錄別詩[7]。
【注】
[1]鸞禁:帝王的住處。
[2]定省:兒女早晚向家人問安。
[3]紓:排除。
[4]端:真的。
[5]清時:清平時代,太平盛世。
[6]鳴鄒:古代貴族進門,隨從的騎卒在前面呼喊開道。
[7]別詩:離別之詩。
即日又賦[1]
商飆[2]獵獵[3]帝城西,極目平沙草色齊。
一夜霜清林葉下,五原秋迥[4]塞鴻低。
相將綠酒浮萸菊[5],莫向黃云聽鼓鼙。
此日登高兼送遠,欲歸還聽玉驄[6]嘶。
【注】
[1]即日又賦:當天又作賦,想要表達的感情還沒有盡興。
[2]商飆:秋天的風。
[3]獵獵:風聲。
[4]迥:遠。
[5]萸菊:萸,茱萸,有香味的植物。菊,菊花。兩種都是用來泡酒的香料。
[6]玉驄:白馬。
再送施尊師歸穹窿[1]
紫府[2]追隨結(jié)愿深,曰歸行色乍骎骎[3]。
秋風落葉吹飛舄[4],夜月橫江照鼓琴。
歷劫飛沉寧有意,孤云去住亦何心。
貞元朝士[5]誰相待,桃觀重來試一尋。
【注】
[1]此詩應當作于康熙十五年秋。
[2]紫府:仙人居住的地方。
[3]骎骎:迅疾。
[4]飛舄:漫天飄揚。
[5]貞元朝士:指唐貞元年間的八司馬、劉禹錫、柳宗元等。劉禹錫《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詩云:“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劉禹錫在貞元年間擔任郎官御史,后遭讒被貶,二十多年后,以太子的賓客再入朝,感慨今昔,后來詩文中多用此典。
南海子[1]
相風[2]微動九門[3]開,南陌離宮萬柳栽。
草色橫粘下馬泊,水光平占晾鷹臺[4]。
錦韉[5]欲射波間去,玉輦疑從島上回。
自是軟紅[6]驚十丈,天教到此洗塵埃。
【注】
[1]南海子:北京南郊的南苑,在永定門外,為遼、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家獵場和花園。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和十九年(一六八〇年)農(nóng)歷二月中旬納蘭性德作為侍衛(wèi)隨皇帝到南苑,此詩應當是性德其時某次隨扈所作。
[2]相風:觀測風向的儀器。
[3]九門:古代天子有九門,即路門、應門、雉門、庫門、皋門、城門、近郊門、遠郊門、關(guān)門。
[4]晾鷹臺:位于南海子南部,皇家射獵和游玩的地方,同時也是皇帝閱兵操練的地方,所以也叫練兵臺。
[5]錦韉:此處指代馬。
[6]軟紅:原意是綿軟的塵土;后來代指塵世的繁華熱鬧。此處形容春天的落花。
扈駕西山[1]
鳳翥龍蟠[2]勢作環(huán),浮青不斷太行山。
九重殿閣[3]蔥蘢里,一氣風云吐納間。
熊虎自當馳道[4]伏,蛟螭長捧御書閑。
黃圖[5]此日論形勝,慚愧頻[6]叨侍從班。
【注】
[1]西山,在北京西郊的豐臺區(qū),為太行山的支脈。由詩意來看,此詩的寫作時間應當在草木茂盛的時節(jié)。
[2]鳳翥龍蟠:形容西山之勢猶如鳳凰飛舞,蛟龍盤踞一般。
[3]九重殿閣:天子的宮殿。
[4]馳道:天子所用的道路。
[5]黃圖:本是書名,此處引申為皇帝與臣子之意。
[6]頻:多次。
擬冬日景忠山應制[1]
岧峣[2]鐵鳳[3]鎖琳宮[4],親侍鸞輿[5]度碧空。
圣主[6]豈因崇象教[7],宸游[8]直自接鴻濛[9]。
遠山雪有一峰白,別浦楓余幾樹紅。
天意不教常肅殺,佇看宇宙遍春風。
【注】
[1]景忠山在今河北省遷安縣的西北,灤河附近。據(jù)《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十月二十日皇帝曾登山游覽,此詩應當是性德在那時所作。
[2]岧峣:山勢高俊的樣子。
[3]鐵鳳:山勢如鳳凰展翅。
[4]琳宮:仙人所住的宮,也指道觀、殿堂。
[5]鸞輿:皇帝的車駕。
[6]圣主:康熙皇帝。
[7]象教:佛教。釋迦牟尼佛離世,各大弟子十分羨慕,刻木成佛,用其形象教人,所以稱佛教為象教。
[8]宸游:帝王的巡游。
[9]鴻濛:宇宙沒形成時的混沌之狀,這里指九天之上。
秋夜
庾亮[1]南樓發(fā)興同[2],稍聞疏響起梧桐。
蘋風涼暈初弦月,草露秋歸滿院蟲。
燈火有情添夜課,文章無效悔前功。
相思此際江邊客,夾岸蒹葭聽不窮[3]。
【注】
[1]庾亮:東晉大臣,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曾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2]發(fā)興同:秋夜同庾亮賞月的興致相同。
[3]夾岸蒹葭聽不窮:蒹,荻,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剛開始長的蘆葦。此句指秋風吹蘆荻的蕭索之聲充斥著兩岸。
中元前一夕[1]枕上偶成
酒醒池亭耿[2]不眠,帳紋漠漠隔輕煙。
溪風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漸滿弦。
殘夢遠經(jīng)吹角戍[3],明河[4]長亙[5]搗衣天。
哀蛩[6]餞曉[7]渾多事,也似嚴更[8]古驛邊。
【注】
[1]中元前一夕:農(nóng)歷的七月十四日。
[2]耿:靠著枕頭而睡。或說心情不安。
[3]角戍:戍邊的號角。
[4]明河:銀河。
[5]亙:橫貫。
[6]蛩:蝗蟲,俗稱“蚱蜢”,也指蟋蟀。
[7]餞曉:送走月色,迎接天亮。
[8]嚴更:警夜行的更鼓。
凈業(yè)寺[1]
紅樓高聳碧池深,荷芰生涼豁遠襟。
湖色靜涵孤剎[2]影,花香暗入定僧心[3]。
經(jīng)翻佛藏[4]研朱莢[5],地賜朝家[6]布紫金[7]。
下馬長堤一吟望,梵鐘雜送海潮音。
【注】
[1]凈業(yè)寺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初期重修。《嘯亭雜錄》有記載:“成親王府在凈業(yè)湖北岸,系明珠宅。”由此可知,凈業(yè)寺在凈業(yè)湖畔,離納蘭性德家很近。
[2]剎:本來是佛塔頂上的裝飾,叫做相輪,后來多指佛塔或者佛寺。
[3]定僧心:將混亂的俗世念頭去除,以平靜安定的內(nèi)心取代。
[4]佛藏:佛教經(jīng)書的總稱。
[5]莢:書簡。
[6]朝家:朝廷或者國家。
[7]布紫金:布,布施。向貧民布散錢財。
垂絲海棠
天孫[1]剪綺系赪[2]絲,似睡微醒困不支。
曉露冷勻新茜靨[3],春煙晴暈淡胭脂。
櫻桃對面羞酣態(tài),棠棣[4]相窺妬艷姿。
惟有粉垣[5]斜日色,愛扶紅影弄參差。
【注】
[1]天孫:星名,織女星。
[2]赪:淺紅色。
[3]茜靨:暈紅的臉龐。
[4]棠棣:俗稱棣棠,黃色花,春末開,初夏熟。
[5]垣:墻。
杏花
不是心傷艷蕊梢,依稀扶醉過花朝。
枕函宿粉勻無跡,病頰微紅淡欲消。
羯鼓[1]催開春艷艷,早鶯啼破雨飄飄。
竹籬村店年時會,想得當壚[2]爾許嬌。
【注】
[1]羯鼓:一種樂器。兩面蒙著公羊的皮,腰部細,所以叫羯鼓。南北朝時期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盛行于唐開元、天寶年間。
[2]當壚:也作當盧,即賣酒。壚,放置酒壇的土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