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賈寶玉品茶櫳翠庵 劉老嫗醉臥怡紅院

《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

我跟很多朋友提過,《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像今天要講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幾個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是來自鄉下,不識字,有點粗粗笨笨的劉姥姥;一個是十四歲,在貴族家庭長大,養尊處優的賈寶玉;還有一個是出身世家,因為家道沒落而養成孤僻個性的妙玉。透過三個人在一起產生的人性之間的互動跟關系,使我們有了一種反省與領悟。

我們讀小說有時候會問:讀它對我有什么好處?我喜歡哪一個人?誰可以做我的范本?這樣的角度可能都不是《紅樓夢》要提供的。我覺得《紅樓夢》真正能提供的,是讓我們看到劉姥姥、寶玉、妙玉各自背負著的生命里要完成的東西。

妙玉在這個小說里出現的次數并不多,她是十二金釵之一,一個出家的女孩子。我們知道她有潔癖,愛干凈到不得了的程度,大家都不敢靠近她。她又是一個高傲得不得了的女孩子,連林黛玉都被她批評,我們覺得林黛玉在《紅樓夢》里面已經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卻覺得林黛玉對喝茶和音樂的品位還不夠。可是今天我們看到,妙玉這么一個品位很高、潔癖非常的女孩子,要受一個苦,這個苦就是劉姥姥要來她的櫳翠庵喝茶。

我想平時妙玉是根本不會讓劉姥姥這種人去她廟里的,可今天是賈母帶了劉姥姥來,妙玉不能拒絕。妙玉等于是賈家供養的出家人,給她一個廟,讓她在這里修行。我覺得《紅樓夢》最發人深省的就是:一個人最堅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過就是如此。妙玉這么愛干凈,偏偏來了一個臟兮兮的老太太,她要怎么辦?當然我們也會反省:修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覺得第四十一回作者完全在寫佛經,你會發現修行是你覺得不可褻瀆的東西忽然被褻瀆了,而那個褻瀆恐怕是修行的開始。我進入中年以后,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我愛美,當我看到那個美被蹂躪跟糟蹋,我還堅持、還相信,它才對我有意義。如果我那么容易放棄,我就知道我的修行其實還不夠。

后來尼姑把劉姥姥用過的成化窯的杯子拿進來,妙玉就吩咐把它丟掉,大家知道成化窯是多么珍貴的東西,可是因為這個鄉下老太太用了她的杯子,妙玉覺得惡心,就不想再要了。我相信真正的潔癖并不是干不干凈的問題,而是心靈上不能容納東西了。

妙玉這一場戲,常常被提及,林語堂在好多場合講到《紅樓夢》,說他最不喜歡的人就是妙玉,他覺得妙玉實在太過分了。可是我看到這一段,不覺得我會不喜歡妙玉,因為我要借這段去反省,是不是我心里也有一個妙玉?我要提醒自己,當我愛一個美的東西時,一定不要忽略,沒有任何美或是高貴的東西比人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作者是在講“寬容”。

林語堂何等聰明,可他還是有分別心,他認為妙玉對劉姥姥的態度不好。可是我覺得作者在這里要寫的是妙玉的苦,妙玉最后走進一個大悲劇,被匪徒強暴,就是說我們背負的東西,也是最放不開的部分,到最后讓你領悟的剛好就是這些東西。

刻意的安排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是賈母帶劉姥姥去櫳翠庵喝茶;另一件是劉姥姥因為喝醉了酒,誤入寶玉的房間。大家感覺一下,如果寶玉真的是曹雪芹,他是故意讓劉姥姥到他的房間去撒野的,他大概還很高興劉姥姥來這里撒了一回野。我過去一直以為,“修行”就是當我心里不靜,我就一個人跑到山上的廟里住一個月,其實那個修行現在回想起來很簡單。艱難的修行是看到你最愛的東西被侮辱、被糟蹋,看到很多讓你心痛的部分后,你還可以重新去“整理”。寶玉那么愛美,房間里全是精致繡花的幕幔和各種奇香異草,普通人一步都不敢踏進去,可竟然來了一個劉姥姥在里面又吐又拉,弄得一屋子臭氣。我相信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修行”。

寶玉對生命品格的要求,必須經過一個被踐踏的過程,他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們年輕時很難懂這個,所以第一次看到那個成化窯的小杯子,會覺得好可惜。那時候還是珍惜杯子,慢慢才懂得作者的深意。所以我想這一段其實寫得非常巧妙。第四十一回也是《紅樓夢》一個重要的轉折。為什么要讓劉姥姥進怡紅院寶玉的房間?為什么要讓劉姥姥進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我覺得這都是刻意的安排。

你會發現,如果劉姥姥沒有來到這兩個地方,我們對它真正的美和缺陷就不會了解,因為美好和缺陷都應該被注意。櫳翠庵是所有人走過都不敢進去的所在。五十回里有一段,天降大雪,櫳翠庵墻頭開出最美的紅梅花,可沒人敢進去跟妙玉要一枝梅花,因為妙玉講話很難聽,如果你稍微講錯話就被她諷刺,一輩子都不舒服,所以沒有人敢去招惹她。可是我們知道妙玉喜歡寶玉,寶玉去求紅梅花,妙玉就送了他一大枝。

從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妙玉在人生當中有著非常明顯的選擇——她喜歡的跟她不喜歡的,她的分別相是最大的,而她剛好又是一個最應該修分別相的出家人。《金剛經》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信妙玉一天可能讀很多次,可是劉姥姥用過的一個杯子她都不要,這個分別相何其嚴重。

所以作者是不是在寫佛經,我想大家馬上就懂了。真正的修行并不在語言上,而在行動中。我們讀經文其實很容易,從十幾歲開始讀《金剛經》,那些字都會背了,可是常常在提醒自己能做到多少?“無壽者相”是說所謂的早夭跟長壽并沒有什么差別。講得這么簡單,可是我記得母親臨終的時候,我抱著她念這一段,忽然覺得自己怎么還放不下,不是明明告訴你“無壽者相”了嗎?所以我相信重要的哲學是需要你在一生當中去深深體會的。

我沒有想到,竟然要用母親身體的痛與臨終的痛來讓我懂這句話。可是沒有這件事,我真的讀不懂。也正因為如此,我會提醒自己其實所知有限。因為以前覺得自己好棒啊,十幾歲的時候班上哪有人在讀《金剛經》,所以好得意。《金剛經》哪里是要你得意的?《金剛經》怎么可能是讓你得意的?所以等到母親臨終的時候才會讀懂那一句,它其實是在等待那一個時刻。我相信,這才是真正在閱讀上有一個很大的、被充滿的感覺,而那個充滿的感覺是一個好的哲學或者好的文學跟隨著你的一生一直在做反省,在做不同程度的領悟。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我們下面來讀文字的部分:“話說劉姥姥兩只手比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聽了哄堂大笑起來,于是吃過門杯。”“門杯”是行酒令的時候,每人面前擺一杯酒,輸了就要喝掉。我覺得劉姥姥聰明極了,就是民間常說的“傻人有傻福”的那種。憨憨的,可其實憨里有一種福氣,憨里也有一種通達。所以在這樣一個大場面里,她很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從賈母到用人都在她有趣的逗笑中開心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忽然覺得好像來了一個跟他們完全不同調性的生命。這個開心也讓我們感覺到賈家雖身處山珍海味的富貴,其實有一種苦悶。

這種開心有點像古老故事的那個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拿著撥浪鼓在地上滾啊、鬧啊,引父母發笑。因為父母親年紀大了,什么也吃不動,最好的衣服對他們來說,反而是累贅。所以有時候我們常常搞不清孝順的本質,可是老萊子卻發現,原來父母希望他還是小孩子。

我讀到這個故事很感動,我們今天總覺得孝順就是給父母一個我們“想當然”的東西,就像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里那個在東京做醫生發達的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一生在鄉下很窮苦,就請他們到東京來玩。可他每天要看病人,沒有時間陪他們。最后他就把父母送去參加最貴的旅行團。那個團里剛好都是年輕人,在那邊彈吉他,爸爸媽媽一個晚上都睡不著覺,痛苦得不得了。母親還沒過世以前,我每次看到這個電影,就覺得不安,會趕快回去陪她一下。你以為孝順是把東西、錢都給安排好了,可她不過是要你陪他一下而已,我們卻忽略了。所以《東京物語》的結局我記得好清楚,母親臨終的時候,兒子不在身邊,這變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我覺得《紅樓夢》跟這一類重要的電影或文學一樣,其實在講生命本身。敘述的事件雖然好看、好玩,卻都是一個幻影。《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夢幻、泡影、露、電,這六樣東西都是視覺的、外在的、閃光間一剎那的,并不是真實的。有時候你會覺得《紅樓夢》好棒,里面有這么精致的茄鲞這道菜,可《紅樓夢》真正的偉大并不在這里。就是那個茄鲞做得再好,它真的就是夢幻泡影。而曹雪芹了不起的是,他可以把夢幻、泡影、露、電經營到讓你把假的當真。《紅樓夢》每一頁翻開都有一個“賈”字,他一直告訴你,其實都是假的,可是我們一直以假為真,沒辦法領悟。

所以《紅樓夢》應該用這樣的方法去讀,就是里面的菜也好吃、茶也好喝,可都是夢幻泡影。不要忘記作者是家族敗落后寫這本小說的,他真正要講的是,再著迷的東西,有一天都要放手。所以四十一回真的非常重要,因為一定要在這些地方上演這樣的戲,其實是一個開示。

王熙鳳戲弄劉姥姥

劉姥姥吃過門杯,又逗笑道:“實告說罷,我的手腳子粗笨,又喝醉了酒,仔細失手打了這瓷杯。”你看,劉姥姥說她的手腳很笨。

我看到這一段就在反省,我這一生中有沒有跟別人說過“我很笨”,或者“我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你會發現劉姥姥在講這些話的時候,非常自在。可《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好,林黛玉也好,任何一個人在別人面前展現一點點的笨,她們都可能一個月不舒服。林黛玉的苦、薛寶釵的苦,就在于她們一生都沒有機會說自己笨,因為她們受的教育、她們的品位、她們所有對美的這些愛好,其實都沒有一個讓她們放下來的機會。可是忽然碰到了劉姥姥,這些人都會笑劉姥姥,覺得她像個大蠢牛一樣。所以我覺得劉姥姥也許是來這里開示的,就像濟公出現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是修行的人。《紅樓夢》里最喜歡講癩頭和尚、跛足道人那種看起來很不完整的生命,反而可能是在修行。它同時又是一種對比,就是這些富貴人家用的器具,這些規矩謹嚴的部分,會不會反而是生命的累贅。相比之下,劉姥姥就沒有這種東西。她說,小心我失手打了這杯子,“有木頭杯取了來,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眾人聽了,又笑起來。

鳳姐一直想捉弄劉姥姥,逗賈母和大家開心,就笑著說:“果然要木頭的,我就取了來,可有一件先說下,這木頭的可比不得瓷的,那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方使得。”這有點像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劉姥姥聽了,心下掂掇道:‘我方才不過是趣話取笑兒,誰知他果然竟有。’”“掂掇”就表示劉姥姥也不是笨蛋,她心里盤算,王熙鳳是不是要害我。然后又想:“我時常村莊上縉紳大家子也赴過席,金杯、銀杯倒都見過,從來沒見有木頭的。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使的木碗子,不過誆我多吃兩碗。別管他,橫豎這酒蜜水兒似的,多喝點子也不怕。”她不知道這種甜酒,后勁是很大的。想了想說:“取了來再商量。”

于是鳳姐跟豐兒說:“去到前面里間屋,書架上有十個竹根套杯取來。”豐兒剛要去,鴛鴦笑著說:“我知道你這十個杯還小些。況且你才說是木頭的,這會子又拿了竹根的來,倒不好看。不如把我們那里的黃楊木根整摳的十個大套杯拿來,灌她十下子。”意思是這套竹根的比較小,而那套木頭的更大。鳳姐兒笑道:“更好了。”注意這里鳳姐跟鴛鴦的對話,暗示了賈府三百口人所用器物之繁雜,而真正熟悉這些的,一個是王熙鳳,一個是鴛鴦。因為鴛鴦是賈母的貼身丫頭,賈母當年管家的時候,是鴛鴦幫著在管。雖然現在賈母退休了,由鳳姐在管,可鴛鴦非常清楚家里都有什么東西。

杯子取來后,劉姥姥一看,又驚又喜,“驚的是一連十個,挨次大小分下來的”。有十個杯子,從大到小,大的有小盆子那么大;最小的那個大概有她們手里拿的杯子大。“喜的是”,這些杯子外面都刻了非常漂亮的山水、樹木、人物,“雕鏤奇絕”,而且每一個上面還有草書的題款。我想大家去臺北故宮應該看得到這一類器皿,比如黃楊木雕的赤壁圖,上面刻有很多精致的人物風景。注意一下這是誰在看?是不識字的劉姥姥在看,所以看到的是:“一色山水樹木人物,并有草字圖記。”如果是林黛玉在看,可能就會念出上面刻了什么。所以《紅樓夢》最精彩的一點,就是寫到哪個人,作者就變成那個人,以那個人的眼睛看這個世界。

劉姥姥忙說:“拿了那小的來就是了,怎么這么些個?”鳳姐笑道:“這個杯沒有喝一個的理。”鳳姐要整她了,就說不能只喝一杯,一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劉姥姥嚇得說:“這可不敢。好姑奶奶,竟饒了我罷。”

賈母、薛姨媽、王夫人這時候說話了:“不可多吃了,只吃這頭一杯罷。”畢竟劉姥姥是上了年紀的人。劉姥姥說:“阿彌陀佛!我還使小杯吃罷。把這大杯收著,我帶了家去,慢慢吃罷。”注意劉姥姥的聰明,所以她走的時候帶了好幾車的東西回家。我覺得劉姥姥的聰明里也有本性的反應,因為她真的好奇,也想多要一點,這個過程里她會有一種快樂。可是對于賈府來講,東西太多了,沒有一點點擁有的快樂,有時候給出去反而是快樂。所以我們看到人生的快樂與不快樂,大概很難以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去看。有的人得到是快樂,有的人給出去是快樂,并沒有絕對的部分。所以生命的領悟應該是知道自己現在是要“得”,還是要“舍”?光這兩個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這個“充實”其實不容易理解,有時候它是指你擁有越來越多的東西。比如吃飽了,也叫充實。可是大家知道有時候吃到噎,是非常難過的,你真的恨不得掏出來。古羅馬的貴族,吃飽飯以后,就有專門的人幫他掏喉嚨。然后他可以把所有的東西吐出來,感覺好舒服,這也是一種“充實”。因為這時候他需要充實的不是食物,而是空氣。所以我覺得“充實”有一部分是指物質,有一部分是指心靈,心靈上的充實甚至更難。

如果劉姥姥不來賈府,我們可能還看不到這類問題。

茄鲞

賈母發話了,鴛鴦只好命人滿斟了一大杯,“劉姥姥兩手捧著喝干”。注意“捧著”這個動作,因為杯子太大,一只手沒有辦法拿住。“喝干”,就是一大杯灌了下去,所以等下就要完蛋了。賈母囑咐說:“慢些吃,不要嗆了。”因為她與劉姥姥是同齡人,所以會有一種同情。

薛姨媽趕忙叫鳳姐揀一些菜給劉姥姥吃,不要讓她空腹喝,因為空腹喝更容易醉。賈母笑著說:“你把茄鲞揀些喂他。”“茄鲞”的“鲞”比較難寫,所以有些版本已經寫成別的字了。“鲞”有一點菜卷的意思,就是把菜剁碎了,混合進各種材料,不太容易認出它原來的樣子。鳳姐就夾了一些茄鲞,喂到劉姥姥的口中。鳳姐平時大概不會喂人家吃飯的,她有一點討好賈母的意思,然后說:“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著說:“別哄我!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這里寫得非常精彩,就是這個鄉下人每天都吃茄子,可她不相信這是茄子。

與《紅樓夢》寫作者同時代的畫家石濤畫過一幅畫,這幅畫現在被賣到美國去了,上面就畫了幾個茄子。畫上的題詞也非常有趣,意思是說他去菜市場買了一堆茄子回來,鄰居七嘴八舌告訴他,你要加醬、加油、加什么來做,它才好吃。石濤就說,我才不聽這些人的,我就喜歡生茄子那種強烈、生猛的味道。

畫上的題詞和這里的茄鲞有一點類似,就是賈家的富貴把茄子變得沒有了茄子的味道;而其實劉姥姥吃的茄子,才是最原味的。我相信今天我們開車開好久到郊外,就是為了嘗剛摘下來的茄子味兒。一到禮拜天,陽明山、阿里山上都是這樣找野菜吃的人,因為他們發現都市里已經不容易吃到那個真正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味道。你如果看到劉姥姥羨慕茄鲞,那只是看到了《紅樓夢》的一部分;其實《紅樓夢》里大部分的人,都羨慕劉姥姥能吃到剛摘下來的茄子。所以作者其實在寫事物的兩面,就是生命也許是一種互相的學習,或者是某種互換。

劉姥姥不相信茄子怎么跑出這個味道來了,她說,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罷了”。眾人笑說:“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這半日。姑奶奶你再喂我些,讓我細嚼嚼。”鄉下老太太的天真跑出來了。鳳姐又夾了一些放入她口中,劉姥姥嚼了半天,笑著說:“雖有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什么方法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說:“這也不難。”

好,下面就是紅樓宴中這道菜的菜譜,現在你去上海,好幾家餐館都有這道茄鲞。其實老實跟你們說:不好吃。最可怕的是旁邊還有一個蠟像的林黛玉看著你吃,你就更感到恐怖。也許這種真正有品位的東西,還是想象一下比較好。

茄鲞的做法

王熙鳳和劉姥姥說:“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注意這個形容——“新茄包兒”,就是春天剛剛長出來的新茄子。茄子長久了以后,會變長、變卷,里面還有很多籽;可是新茄子是圓的,很嫩。“把皮和瓤子去盡,只要凈肉,切成頭發細的絲兒,曬干了,拿一只肥母雞,靠出老湯來。”這個“靠”不是燉、不是燜、也不是烤,而是用最小最小的火,不放水靠出雞湯來,就好像讓那個雞出汗一樣。靠出來的那一點點雞汁,就是最原味、最濃的雞汁。我們自己在家做雞湯,用很小的火燉出來的味道,跟餐廳里大火煮出來的味道已經很不一樣。而“靠”幾乎是不放水的,所以可想它的珍貴,這也是“靠”這種烹調方法現在很少人用的原因。其實有一些料理是有文化的,珍貴的并不是那道菜,而是那個烹制方法,因為它能夠把一個物料里的精華味道提取出來。

然后“把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就是把這個老母雞靠出來的原汁,用蒸的方法再蒸進頭發細的茄絲當中。第一,這個湯汁不多,第二,必須是茄子絲切到非常細,這樣那個老母雞的鮮味才能蒸入茄子中。蒸好了以后,不是馬上就可以吃了,而是拿出來曬,曬完了再蒸,蒸完了再曬,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你可以想象有多麻煩。這樣做出來的東西,還不能吃,而是把它封在瓷壇子里。古代不用我們現在的保鮮膜,是用蠟來封嚴。夾出來也不是立刻吃,還要用炒過的雞瓜子拌著吃。“雞瓜子”是什么?就是用手撕出來的雞小腿部分的腱子肉。因為常常活動,所以那塊肉的彈性最好。

大家看《紅樓夢》,最著迷的常常是這個部分;可是我很希望你們能慢慢體會我前面講到的夢幻泡影的部分。就是所有這些東西對作者來講,真的像個夢一樣,那個味覺在口腔里還在,好像很真實,可是又像假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就是你的某些記憶、你跟一個與你最親密的人身體接觸的感覺,有一天它會不見。那個感覺就是《紅樓夢》要講的,它要告訴你非常真實的東西,可是它已經成為過往,找不回來了。這部小說真正迷人的地方是在這里。所以你看到那個茄鲞怎么好吃,然后很多人去做,這只是看到《紅樓夢》的一半。還有一個要領悟的就是它再好吃,其實也找不回來了,那個美跟遺憾之間的關系,在第四十一回全部體現了。

驚心動魄的對比

鳳姐把茄鲞的做法講完,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你可以看到鄉下人聽到富貴人家做菜的方法后的那個表情。然后說:“我的佛祖!倒得十幾只雞兒來配他,怪道好吃!”一面說笑,一面慢慢喝完了酒,然后開始“細玩”那個杯子。鳳姐就笑著說:“還不足興,再吃一杯罷。”劉姥姥趕忙說:“了不得了,那就醉死了。我因為愛這樣兒,虧他怎么作來著。”就是這杯子怎么能雕得這么漂亮。鴛鴦說:“酒也吃完了,這到底是什么木的?”想要考考劉姥姥。劉姥姥說:“怨不得姑娘不認得的。你們在金門繡戶的,如何認得木頭!”意思是你們在富貴人家長大,門是黃金的,上面掛的簾子都是錦繡,怎么會認得木頭?

注意下面這段話,作者如果無心作對比,不會這么寫:“我們成日家和樹林子作街坊,困了枕著他睡,乏了靠著他坐,荒年間餓了還吃他。”大家都聽說過荒年剝樹皮來吃,但劉姥姥在這樣歡樂的場合講出這樣一段話,會讓人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作者為什么講完茄鲞后,忽然說到荒年的時候吃木頭?他是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兩面。大家不要忘記劉姥姥為什么可以進大觀園,因為他們有一個祖先曾跟王家結過親。他們也曾經富貴過,可到了劉姥姥不過三代,她竟然落難到這個樣子。

她說:“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認得的。讓我認一認他。”我覺得這句話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劉姥姥說,我要認一認這木頭。一面說,一面仔細端詳了半天。然后說:“你們這樣人家斷沒有賤東西,那容易得的木頭,你們也不收著了。我掂著這杯體沉,斷乎不是杉木的……”你看,劉姥姥是靠掂重量來判斷這木頭到底是什么的。木頭有的輕,有的重,像沉香木,就是在水里會沉下去的。她第一個判斷說不是杉木的,因為杉木很輕。

臺灣有很多杉木,比如柳杉,我家里最早裝潢用的就是柳杉,因為很希望用臺灣的木頭,可是一年以后全部被白蟻蛀了。后來別人告訴我,因為它太松,松所以就輕,大概是因為熱帶它長得快。楠木、櫸木這一類木頭就比較重和實。我后來換了柚木,柚木是比較緊的一種木頭,它也就比較重。

劉姥姥的第二個判斷是:“一定是黃松的。”眾人聽了,就哄堂大笑起來。事實上是黃楊木的,她還是沒有認出來。當然,黃楊木太珍貴,是專門供皇家跟貴族做細雕的木頭,劉姥姥根本沒有見過,所以也無從判斷。作者也許是想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知識其實都會受他經驗的限制。

穿林渡水藕香榭

接下來就要開始去聽音樂了。“只見一個婆子走來,請問賈母,說:‘女孩子們都到了藕香榭了。請老太太的示下,就演罷,還是等一會子?’”大家還記不記得上一回的時候,賈母聽見有音樂傳進來,就問是不是外面有人結婚,大家跟賈母解釋說,我們家離街那么遠,怎么可能聽到外面的聲音。是我們家養的十二個唱昆曲的女孩子在練習。賈母說:既然她們練習,何不叫她們唱給我們聽?我們可以一面喝酒吃東西,一面聽戲。所以就把這十二個女孩子請到了藕香榭。

“榭”是一種四面沒有門窗的建筑,通常建在水邊,是專門用來聽戲的,因為音樂透過水的傳達,效果最好。所以我跟很多朋友推薦,如果想聽戲,可以去林家花園,那里的戲臺就是四面環水。

賈母笑道:“可是倒忘了他們了,就叫他們演罷。”所以你看,富貴到最后,常常是忘東忘西,因為東西太多了。也許有些人聽一次戲,一輩子都忘不掉,可賈母是每天都可以聽戲,所以她明明已經叫人準備好,十二個女孩子都在那邊等了,她卻忘了。那個婆子答應著去了,“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簧并發”。“簫管”就是簫跟笛,“笙”是一種葫蘆瓜曬干后,在中空的部分插上很多竹管或蘆管,然后利用長短音來調音,里面有簧片,可以振動發音的。所以一聽就知道,演奏的是昆曲。

仔細看作者對音樂的描寫:“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渡水而來,自然令人神怡心曠。”寶玉聽到音樂后,就忍不住想喝酒了,拿起壺來自己倒了一杯,一飲而盡。“復又斟上,才要飲,只見王夫人也要飲,命人換暖酒來,寶玉連忙將自己的杯捧了過來,送到王夫人的口邊,王夫人便就手內吃了兩口”。

我們一再提到,寶玉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孩子。我想我十四歲的時候,一定只管自己喝,哪會想到媽媽也想喝。這不是好壞的問題,是說你有沒有多余的心思想到別人。所以寶玉在《紅樓夢》里被眾人疼愛,是因為他常常關心到每一個人。“王夫人便就手內吃了兩口”,她沒有接這個酒杯,而是就著寶玉的手喝了兩口,你可以想象一下那個親子之間的畫面。“一時暖酒來了,寶玉仍歸舊坐。”

王夫人接下來提著暖酒壺走下席來,要給賈母斟酒。“眾人皆出了席,薛姨媽也立起來。賈母忙命李紈、鳳姐二人接過壺來:‘讓你姑媽坐下,大家才方便。’王夫人聽如此說,方將壺遞與鳳姐,自己歸座。”這里是在講禮數,因為賈母在座,所以王夫人要先給她斟酒;而王夫人一站起來,旁邊人都要站起來,因為王夫人相對他們是長輩。

“賈母笑道:‘大家吃上兩杯,今日著實有趣。’說著拿杯讓薛姨媽。”這個“讓”有敬酒的意思。又對湘云、寶釵說:“你兩個多吃一杯。你林妹妹雖不會吃,也別饒他。”你看,賈母這一天多開心,很重要的原因是劉姥姥在這里,有一個同齡的老人家,而且既有趣,又會逗笑,所以她自己就先干了。湘云、寶釵、黛玉也都把酒干了,連黛玉平常不太喝酒的,也都喝了。

賈母當解說員的快樂

“當下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喜的手舞足蹈起來。”這下就更好玩了,你平時讓一個老太太跳舞可能也不容易,因為有一點喝醉了,很興奮,所以她就手舞足蹈起來。大概也只有鄉下人,沒有那么多禮教的約束,喝了酒以后,就徹底放開了。寶玉走下席來,笑著跟黛玉說:“你瞧瞧劉姥姥的樣子。”黛玉笑著說:“當日舜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史書上記載,堯舜時代因為是太平盛世,所以一演奏音樂,所有的動物都跟著起舞。這里黛玉有點在嘲笑劉姥姥,是說現在不過是一頭牛在跳舞而已。把眾人都逗笑了。

“須臾樂止,薛姨媽出席笑道:‘大家的酒想也都有了,且出去散散再坐罷。’”賈母也正想散散步,于是大家就離了席,隨著賈母一起游玩。賈母“遂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與他這是什么樹,這是什么花,這是什么石。劉姥姥一一的領會”。

這也許是《紅樓夢》里很少有人注意的片段,我讀《紅樓夢》久了以后,常常會停在這些地方。這兩人本是一生都不可能對話的:一個是四代富貴的貴夫人,一個是鄉下做苦工的老太太。你會琢磨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一段,這個平日養尊處優、被所有人奉承的賈母,會跟一個鄉下老太太說這是什么石頭,那是什么樹,這是什么花,都變成大觀園的解說員了。可我卻覺得這里面有一種快樂。記不記得劉姥姥第一次見賈母的時候,賈母問她多大年紀,身體好不好,劉姥姥說還好。然后賈母就嘆了一口氣說:你比我大那么多,身體還這么健朗,每天還下田。劉姥姥說:這是因為你命好,可以不用下田勞動。賈母就感嘆道:什么命好,根本就是老廢物了。

其實說自己是老廢物,今天聽起來蠻悲哀的。因為生活優裕安逸,到最后生命中就少了自己可以用力的部分,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廢物。所以劉姥姥今天是給了賈母一個機會,讓她不再是廢物。賈母跟劉姥姥這兩個老太太之間的關系,是我很喜歡看的一部分。兩個人完全是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成長環境,可她們的交流跟溝通讓你感覺到生命可以超越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背景,可以變成這么好的朋友,這對賈母的生命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鼓勵。我覺得這是《紅樓夢》里非常有趣的部分,可是常常被人忽略。

我們看到這種老人家之間的語言,其實沒有什么富不富貴或貧不貧賤的問題,她們就是共同在面對生命最后的歲月。富貴的晚年跟貧賤的晚年,好像也沒有那么大的差別,到底賈母是圓滿,還是劉姥姥才是圓滿,我想今天這個問題也可以打一個大問號。我常在想,是希望自己的晚年像賈母那樣躺著,很多人幫你捶腿,還是像劉姥姥一樣健步如飛到處亂跑,這其實就是我們到底在人生里羨慕什么、向往什么的問題。

賈母跟劉姥姥講了很多,劉姥姥也都領會了,然后跟賈母說:“誰知城里的不但人尊貴,連雀兒也是尊貴的。偏這雀兒到了你們這里,他也變俊了,也會說話了。”大家都不明白她在講什么,就問她:“怎么雀兒變俊了,會說話?”劉姥姥說:“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綠毛紅嘴的是鸚哥兒,我是認得的。那籠子里老鴰子怎么又長出鳳頭來,也會說話呢!”她說的其實是八哥,她形容八哥是烏鴉長出了鳳頭。眾人聽了又都笑起來。

由點心引出的思考

“一時,只見丫頭們來請用點心。賈母道:‘吃了兩杯酒,也就不餓了。也罷,就拿了這里來,大伙兒隨便吃些。’”丫環們聽說,走去抬了兩張高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是兩樣蒸食:一樣是藕粉桂糖糕”,在藕粉里加了桂花和糖做成的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就是加了松子和鵝油做出來的面食。“那盒內是兩樣炸的,一樣是只有一寸來大的小餃兒。”這個有點像我們今天的蝦餃。賈母問是什么餡的,婆子們回說是螃蟹餡的。賈母皺了一下眉頭說:“這會子膩膩的,誰吃這個!”再看另一樣,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賈母也不喜歡吃。

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好或絕對不好的。對于劉姥姥來講,螃蟹餡的餃子,大概她一輩子聽都沒聽過,她覺得是山珍海味。可對賈母來講,她皺了一下眉頭,覺得這個時候誰要吃這個,太膩。

再來看劉姥姥的反應:“劉姥姥因見那小面果子都玲瓏剔透,各式各樣。”這些形容都是來自一個鄉下老太太,她覺得吃的東西怎么能做得這么小巧,這么精致,而且每個花樣都不一樣。

一般來講,生活如果只是為了溫飽,是可以非常簡單的。可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物質生活的富裕,就會開始講究。我們怎樣在劉姥姥的生活跟賈母的生活間找到一個平衡,也許是一種生命的智慧。這個生命的智慧是說,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向往很多精致的東西,那個時候讀《紅樓夢》,我們會對那種富貴有一種向往。可慢慢吃到很多東西以后,就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夠了,然后寧可去爬山,走很遠的路去吃白水煮番薯湯。這里面就有一種平衡。

劉姥姥“因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著說:“我們鄉里最巧的姐兒們,拿剪子也不能鉸出這么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這是劉姥姥的真心話,她很想吃,可又覺得這么漂亮,有些舍不得吃。她說要不我“包些家去帶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大家都笑了。賈母說:“等你家去時,我送你一瓷壇子。你先趁熱兒吃這個罷。”所以你可以看到,劉姥姥每一步,都有東西要帶回家的。

“別人揀各人愛吃的吃了一兩點就罷了;劉姥姥原不曾吃過這些東西,且都作的小巧,不顯堆盤的,他和板兒每樣吃了些,就去了半盤子。”“不顯堆盤”就是看起來也不多。“剩的,鳳姐又命人攢了兩盤子并一個攢盒,拿與文官等吃。”

佛手跟柚子的隱喻

“忽見奶子抱了大姐兒來”,大姐兒就是王熙鳳的女兒巧姐,這個時候還沒取名。巧姐手上抱了一個大柚子,看見板兒拿著個佛手,就想要板兒手上的佛手。丫頭們也哄她去拿,“大姐等不得,便哭了”。王熙鳳的女兒大概平時比較受嬌寵,想要什么,別人就給她什么。可板兒也是一個小孩子,就不給她,她就哭了。“眾人忙把柚子與了板兒,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了”。

這段描寫似乎很不經意,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種小孩子之間的爭奪,我們成人其實也有。就是我們擁有的那個東西已經很好了,可還是偏想要別人的東西。從這里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因為大家寵愛巧姐,覺得巧姐是不能受委屈的,所以她想要的東西,就一定幫她得到。我后來讀到這一段就在想,跟我們一樣,巧姐在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有東西是要不到的。讓一個孩子知道有些東西是得不到的,我相信也是一種學習。

《紅樓夢》讀過很多遍后,看到這一段,你會很有感觸,就是這兩個小孩子哪里想得到他們此后的因果。在賈家家敗人亡以后,巧姐兒剛好是板兒他們家救濟的。在西方美術史中,達?芬奇一直在畫一幅畫,就是《巖窟圣母》,畫的是圣母的兒子耶穌和施洗約翰。在盧浮宮就存有兩幅,大英博物館也有。我們知道耶穌后來被釘在十字架上,施洗約翰因為莎樂美被砍頭,各自有各自的命運。而在達?芬奇的這幅畫中,耶穌還是一個嬰兒,施洗約翰也只是一個小孩,兩人天真爛漫地彼此對視、微笑。我想達?芬奇的寓意可能是:人在那樣的狀態下,不知道后面有什么東西在等他,這其實有一點東方哲學的意味。所以巧姐和板兒的這段看起來有點像小孩子在玩,可是你會感覺到其中隱喻著某些東西。

大家吃完了點心,賈母又說要帶劉姥姥去櫳翠庵。注意下面這場戲,劉姥姥要去妙玉修行的地方,這對妙玉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妙玉的分別相

好,大家來細看這一場戲:“妙玉忙接了進去”,因為賈母到了,妙玉不敢怠慢;她也不可能站在廟門口說:我不要這個鄉下老太太進來。“至院中,只見花木繁盛”,賈母笑著說:“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的修理,比他處的越發好看了。”這里好像要借賈母的口特別提醒我們,櫳翠庵是一個修行的地方。等一下我們就會看到這個修行的人,是不是真的在修行。“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東禪堂是妙玉打坐修禪的地方。“妙玉笑往里讓。賈母說:‘我們才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在這里坐坐罷,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是了。’”過去的人覺得,喝了酒、吃了肉,不能到廟里去,因為會沖撞了菩薩,因為菩薩是禁酒、禁肉的。

“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就是看這個修行的人,怎么面對供養你的大戶人家。“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這個雕漆小茶盤外面是海棠花的形狀,上面的花紋是云紋和龍紋襯托著壽字,中間還鑲著金。“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鐘,奉與賈母”。“鐘”是一種茶杯,底下有一個茶托,上面有一個蓋子。喝的時候一只手拿著茶托,用另一只手的兩個指頭夾著茶蓋上的紐,稍微打開一點,剛好可以擋住茶葉,又不會讓茶氣跑掉。我們常常看到上一輩人穿著旗袍,在喝這種茶鐘,你會感覺到他那種姿態里有一個記憶。“成窯”就是成化窯,明朝成化年間的五彩瓷器,是最講究的,先用釉料畫出非常細的花卉草蟲,然后再描上金。所以現在的國際拍賣市場上,成化瓷器都是貴得不得了。有人叫它“成化斗彩”,也有人稱它“成化五彩”,“斗彩”是有點爭奇斗艷的意思。

這時我們已經感覺道:天啊!這個妙玉是這樣修行的。賈母也不是好惹的,一眼看出妙玉的講究,說:“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是安徽出產的一種非常名貴的綠茶。我們現在去別人家做客,哪有說我不喝六安茶的,好像要整別人一樣。妙玉笑著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老君眉”是一種焙得比較熟的茶,賈母大概覺得綠茶比較傷胃。“老君眉”還有形容這個茶葉像老人眉毛的意思。你看在這個對話里,妙玉和賈母都有一種講究,劉姥姥在旁邊根本聽不懂,這就顯出了一種文化上的落差。

“賈母接了,又問是什么水。”這才是真懂喝茶,我們現在喝茶大概不會問人家這是什么水。妙玉說:“是舊年蠲的雨水。”“蠲”這個字有除去、澄清的意思,就是經過澄清的舊年的雨水,民間又叫“無根水”。“賈母便吃了半盞”,然后笑著遞給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這個動作好自然,可是其實并不容易,因為賈母是一個如此富貴的人,用的又是如此講究的茶杯,所以我覺得賈母這是在修行。

你看看劉姥姥的反應:“劉姥姥接來一口吃盡。”鄉下人哪懂什么品茶,口渴了喝就是了。然后笑著說:“好是好,就只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淡”是給品位很細致的人品的,她把這當成是鄉下的茶,多熬一熬,最好熬一大桶放在路邊,給人解渴那樣。說得“賈母、眾人都笑起來”。

再看其他人,“都是一色瓜皮青描金的官窯新瓷蓋碗”。我們知道宋代五大名窯是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其中的“官窯”是南宋朝廷專設的御用瓷窯,在杭州附近的山上開的新窯口,由官方親自指導。現在杭州專門成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大家如果去杭州的話,可以參觀一下那個博物館,做得非常好。我也曾去過,是走在玻璃上,看底下遺址的狀況,還有幾個成品,可以輔助了解當年的官窯。官方的東西有時候會比較炫耀,但因為南宋有很高的文化,所以雖是官窯,卻非常淡雅,有一種文人氣質在里面。這種官窯非常珍貴,南宋以后就制作得很少了。到清代就有了仿官窯,而且里面加了描金,真正的南宋官窯是沒有描金的。“瓜皮青”是一種淡淡的綠,有點像甜瓜皮的淡青色;“新瓷蓋碗”指的就是清朝仿官窯。

倒了茶之后,“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注意,下面是最重要的一段。妙玉雖然很尊敬賈母,可她還是覺得賈母的品位跟她不一樣;真正有品位的就是寶釵和黛玉兩個人,所以妙玉拉她們去別處喝。你看,妙玉的分別相到了這個程度,不要說她看不起劉姥姥;其實在她心里,連賈母也看不起。所以等一下會看到,賈母喝的是舊年存下來的雨水,而黛玉她們喝的是梅花上掃下來的雪融化的水,這里全都在講妙玉的分別相。她心里可能覺得,這些東西給賈母她們喝,有些糟蹋了,她要給懂的人喝。

我覺得她這么想并沒有錯,品位本來就是如此。假如你碰到一個知音,真正懂那個音樂,懂那個茶,你會有一種快樂。可我同時想講的是,修行到最后,就是要碰到這個東西:當你最珍惜的東西被糟蹋、踐踏的時候,你要怎么去修行。

妙玉的講究與寶玉的世法平等

下面這段很有趣:“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妙玉沒有請寶玉,可是他看到了,覺得她們一定要干什么,所以也跟了來。“只見妙玉讓他二人在耳房內”,就是旁邊的一個小房間,“寶釵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這里面也有隱喻,黛玉坐在妙玉日常打坐修行的蒲團上,她大概也要修這個行。“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來。”你看妙玉多么看得起這兩個人,親自扇火煮水。

寶玉剛開始在偷看,后來就走了進來,笑著說:“偏你們吃梯己茶呢。”“梯己”就是“體己”,我們現在也這么說。三個人笑著說:“你又趕了來作什么?這里并沒你吃的。”就有點故意逗他。妙玉剛要去取杯子,“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道婆就是與妙玉一起修行的尼姑,她把剛才賈母、劉姥姥等人喝過的茶杯要收進來。“妙玉忙將那成窯杯命道婆:‘不用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臟不要了。”所以這一回全部在講妙玉的潔癖,一層一層的潔癖。

“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耳,杯上鐫著‘【分+瓜】瓟斝’三個隸字。”“【分+瓜】”跟“瓟”都是瓜,“斝”這種器物有一點像爵,不過爵是酒杯,上面有一個流口;斝是溫酒的,沒有流口。【分+瓜】瓟斝等于是用瓷器仿古代青銅器斝的形狀制成瓜狀的茶杯,你看,妙玉玩古董玩到了什么程度。上面除了“【分+瓜】瓟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小真字”就是楷書,“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賞于秘府’一行小字”。你看這個東西多了得,王愷收藏過,蘇東坡賞鑒過,現在拿到蘇富比去拍賣,價格也是嚇死人。“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

“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喬+皿】’。”大家知道篆書相比隸書、楷書,曲線比較圓潤,所以用“垂珠”來形容。“【喬+皿】”是一種器皿,“點犀”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以前人們認為犀牛角里那越來越細的空間,是有靈性的。“妙玉斟了一【喬+皿】與黛玉。”

你可以看到兩個人喝茶的器具都講究到如此程度,比那個成化窯的杯子還要講究。這種東西妙玉根本不會拿出去,只給有品位的寶釵跟黛玉用。然后“仍將前番自己常常吃茶的那只綠玉斗斟與寶玉”,妙玉用自己的杯子倒茶給寶玉。很多學者在這一段大做文章,認為這是對妙玉的諷刺。我倒覺得這是對妙玉的同情,妙玉真正要修行的,恰好就是這個部分。

寶玉就跟她開玩笑說:“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寶玉表面是在逗她,但其實有點醒她的意思:你不是修行人嗎?佛教不是說世法平等嗎?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都是一樣,你為什么還有這么大的分別心?妙玉說:“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個俗器來呢。”

你從這話可以聽得出,妙玉有多么自負。她的孤僻也源于她的自負。寶玉趕忙笑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里,把這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這當然是寶玉安慰妙玉的話。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寶玉這句話其實還是在開示妙玉:出家人不是應該把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嗎?可你似乎還是有很大的分別心。

“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八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的湘妃竹根的一個大海來。”還有一個東西是妙玉更得意的,就是一只用整個竹根雕的大海碗。大家知道竹子根部的節很密,所以有一百二十節很密很密的根。“海”是古代的一種酒器,因形狀似碗,所以也叫“大海碗”。她說:“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么?”有點在調侃寶玉。寶玉喜得忙道:“吃的了。”妙玉笑著說:“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所以你看,妙玉諷刺人是脫口即出的,可寶玉很少諷刺人,他總在講“世法平等”。

品位是一個無底洞

妙玉諷刺寶玉,說得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于是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的吃了,果覺輕清無比,贊賞不已”。容器雖大,可她只倒了一小杯。注意“輕清”這個詞,就是最好的茶品起來感覺卻像沒有。劉姥姥為什么喝不出來,就是因為太淡。

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茶是托他兩個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能給你吃的。”人就是這么奇怪,心里有愛又不能面對的時候,他會講反話。妙玉嘴上這么說,其實心里最盼望的,是給寶玉喝。寶玉笑著說:“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寶玉很聰明,當然不會點破。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

注意下面這段,黛玉被認為是《紅樓夢》里品位最高的女孩子,結果卻被妙玉諷刺了。我們前面說過,《紅樓夢》里用“玉”這個字做名字的只有四個人:寶玉、黛玉、妙玉,還有一個蔣玉菡。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玉”這個名字在《紅樓夢》里有特別的意義。這里我們看到,三個“玉”遇到了一起,妙玉諷刺完寶玉,現在又要諷刺黛玉了。

黛玉問:“這水也是舊年的雨水么?”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大概從來沒有人說黛玉是俗人,可妙玉竟然說她是個大俗人,連水都嘗不出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某一種品位上,人是可以這么孤僻的,就覺得別人怎么都聽不懂這么好的音樂,看不懂這么好的文學。

妙玉說:“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玄墓山”在蘇州,現在還在,山上原本種了很多梅花,如今也許已經被破壞得蠻厲害了,因為很多人讀了《紅樓夢》,都往那邊跑,都想收梅花上的雪。大概梅花開放的時候,落在上面的雪,會帶有梅花花蕊的香味。她說“共得了那鬼臉青的花瓷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鬼臉青”是一種深藍色釉彩的瓷器,過去的人認為,人死的時候,臉會發青、發藍,所以把那種藍釉叫鬼臉青。

我們不要忘了妙玉是一個家道衰敗、落難的小姐,竟然帶著一甕雪水到處走。因為她到賈家的時間并不長,大觀園蓋好不過一年多,蓋好之后她才住進來。五年來她就帶著這甕雪水跑來跑去,平時就埋在樹根底下,因為怕水會變質。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品位是那么迷人,可品位又是這么苦。她幸好還有一個黛玉可以罵,因為她跟黛玉講了之后,黛玉大概就能覺出這個水真的很好;可是劉姥姥你罵她一百次,她還是品不出這個水跟其他水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火爆氣不盡,如何吃得?”這個我們真的很難領悟,我們喝慣了高雄的水,很難了解水怎么會有火爆氣。而且她剛才給外面人喝的,就是那個隔年蠲的雨水。可見,品位是一個永遠比不完的東西;比到最后,大概就會有一種大徹大悟。妙玉可以嘲笑黛玉是一個大俗人,當然也有人可以嘲笑妙玉說,你也夠俗的。所以品位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如何追求品位,同時又調侃品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敢多話”,黛玉那么聰明、嘴巴那么伶俐的人,都不敢說話了,“亦不敢多坐,吃過茶,便約寶釵走了出來”。雖然妙玉對黛玉、寶釵另眼相待,但這個地方還是讓每一個人都怕,不敢多做停留;雖然高雅,但不溫暖。

寶玉對妙玉的開示

“寶玉也隨出來”,要開示妙玉了。他賠笑跟妙玉說:“那茶杯雖然臟了,白撂了豈不可惜?”寶玉指的是那個成化窯的茶杯;“撂”就是扔了。“依我說,不如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

注意寶玉的菩薩心腸,他一方面疼惜那個杯子,一方面疼惜劉姥姥,可我覺得他真正疼惜的還是妙玉。我們很多人讀不懂寶玉這個十四歲的男孩在這里講的話,因為其中包含了好幾重關照。可你看妙玉是怎么回答的:“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看,妙玉心里有一種恨,那個恨你很難解釋。好像那個杯子如果妙玉用過,劉姥姥又用了,妙玉的品格就都不對了。

我有時候讀到這一段會很害怕,不曉得我們的人性怎么會發展出這樣一種東西來。所以我覺得寶玉跟妙玉的這段對話真是驚人。寶玉完全是一副菩薩心腸,可妙玉還在加強她的分別心。雖然最后同意把杯子給劉姥姥,可還在說:“只是我可不親自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注意“快拿了去罷”,她覺得那個東西已經臟到讓她心里不舒服了。這讓我們覺得,妙玉的修行,真的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寶玉笑著說:“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都臟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寶玉還是了不起,他可以理解,以妙玉這樣的身份,當然不想跟劉姥姥有任何往來。可真正的修行不應該怕臟;最臟的地方,最是應該去的,禪宗公案最后講的就是這個東西。我們看這一句:“只交與我就是了。”要知道,寶玉也是一個貴公子,他為什么不覺得臟?他為什么可以去做這件事呢?

妙玉讓人把杯子拿來交給寶玉,寶玉接了,又說:“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幺兒來,河內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我覺得寶玉的這番話其實有一種擔待在里面。他看到妙玉的苦,同時又體諒她的苦,覺得幫她把地洗一洗,能讓她心里舒服一點。

可是從頭到尾,妙玉沒有一點反省。妙玉說:“這正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來,只擱在山門外頭墻根下,別進門來。”櫳翠庵是一個什么地方?這是一個修行的所在。我們一直覺得修行的地方是最干凈的,可修行的地方有沒有可能是最臟的?我覺得這才是作者想講的東西。真正的臟其實在心里,并不在地上,洗是洗不掉的,是要修行的。

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妙玉

“寶玉道:‘自然。’說著,便袖了那杯出來,便遞與賈母房中的一個小丫頭子拿著,說‘明日劉姥姥家去時,給他帶去罷。’”身為一個富家公子,寶玉每天就在忙這些小事。可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把每一個生命安排到它對的位置上去。“交代明白,賈母已經出來,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

大家再感受一下這句:“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這一句,把妙玉那種個性的孤傲跟內心的孤獨、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我覺得一個人會把門關起來,是因為心里面很苦。所以這個門絕對不是一個山門,而是心靈之門。你知道蚌殼那么硬,是因為它里面太軟,太容易受傷。

所以這一段我們完全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妙玉家世沒落以后,所遭遇的白眼跟侮辱大概非常多,為了避免受傷,她寧可養成一個硬殼來保護自己。因為富貴過,再受到人世間的冷眼,是最痛苦的,最后也許會變成一種“不是你們不要理我,是我根本不要理你們”的孤傲狀態。其實,我們心里都可能有妙玉的部分,我們也都可能因為某種傷害而把自己關起來,妙玉只不過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作者借妙玉開示完之后,下面就要借牌坊來開示了。“且說賈母因覺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了薛姨媽去吃酒,自己便往稻香村來歇息。”“這里薛姨媽也就辭了出去。王夫人打發文官等出去,將攢盒散與眾丫環、婆子吃去,自己便也乘空歇著,隨便歪在方才賈母坐的榻上,命一個小丫頭放下簾子來,又命他捶著腿,吩咐人道:‘老太太那邊醒了,你們就來叫我。’”王夫人最重要的職責就是伺候賈母。“說著就歪著睡著了,于是眾人方散出來。”

“寶玉、湘云等看著丫環們將攢盒擱在山石上,也有坐在山石上的,也有坐在草地下的,也有靠著樹的,也有傍著水的,倒也十分熱鬧。一時又見鴛鴦來了,要帶著劉姥姥各處去逛,眾人也都跟著取笑。一時來至‘省親別墅’的牌坊底下。”

牌坊的隱喻

大家還記得嗎?這個牌坊是賈家的大女兒賈元春嫁到皇宮后回來省親時立的一個牌坊。這個牌坊是有隱喻的:它是賈家榮華富貴到了極致的時候,皇帝賜的牌坊;寶玉在夢中見到的“太虛幻境”的牌坊,跟這個牌坊是一樣的。所以它一出現,就喻示著某種領悟。它是最高權力與富貴的象征,可等會兒劉姥姥一到這里,就想上大號。我覺得作者完全是在開這個家族的玩笑,好像在說富貴又怎么樣,沒人敢冒犯的東西,總會有人來冒犯,而這個冒犯者往往讓我們意想不到。

到了“省親別墅”的牌坊下,劉姥姥說:“哎呦!這里還有個大廟呢!”說著,便趴下磕頭。因為她沒見過牌坊,以為是個大廟。眾人笑彎了腰。劉姥姥道:“笑什么?這牌坊上的字我都認得。我們那里這樣廟宇最多,都是這樣的牌坊,那字就是這廟的名字。”大家就問:“你認得這是什么廟?”劉姥姥抬頭指著那個字說:“這不是‘玉皇寶殿’四字?”其實她是在隨便亂講。我們知道上面寫的是“省親別墅”,賈寶玉做夢時看到的是“太虛幻境”,所以這四個字其實怎么換,都無所謂。

“眾人笑的拍手打掌,還要拿他取笑時,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中衣。眾人又是笑,又忙喝他:‘這里使不得!’”皇帝賜的匾下面,怎么可以解手!你可以看到,作者絕對不是無緣無故安排這一段的,這里面有一種極大的悲哀。當這個家族敗落之后,作者想起那些當年不能碰、不能冒犯的東西,忽然覺得其實有什么不能冒犯的?

劉姥姥要在那邊上廁所,大家都緊張得不得了,“忙命人帶了他東北角上去了”。帶她去的婆子指給她地方,“便樂得走開去歇息”,所以劉姥姥一會兒才會迷路。“劉姥姥因喝了些酒,他的脾氣不與黃酒相宜,且又吃了許多油膩飲食”,因為從生理上來講,鄉下人平常吃的是米面,連菜都很少吃,油就更少了,所以劉姥姥的脾胃就不舒服了。“因發渴多喝了幾杯茶,不免通瀉起來,蹲了半日方完”。年邁的人蹲久了,加上剛出廁所,被風一吹,“只覺得眼花頭眩,辨不出路徑”。

好,這是一個謎!這個謎是說,當一個人迷路的時候,他就會走到他應該去的地方。所以這個迷路,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因為迷路,她就走到怡紅院去了。

劉姥姥“回頭一望,皆是樹木山石、樓臺亭榭,都不知那一處是往那一路去的了,只得順著一條石子路慢慢的走來。乃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著門,找了半日,忽見一帶竹籬。劉姥姥心中自忖:‘這里也有扁豆架子。’”注意這還是從鄉下老太太的角度在寫,大觀園里的竹籬是花障,種花的時候,為了讓花藤攀援上去的;可劉姥姥還以為是鄉下人種扁豆搭的竹架子。

“一面想,一面順著花障去了,來到了一個月洞門進去。只見迎面忽有一帶水池,只有五、六尺寬,石頭砌岸,里面碧清的水流往那邊去了,上面一塊白石橫架在上面。劉姥姥便踱過石來,順著石子甬路走去,轉了兩個彎子,只見有一房門,于是進了房門。”我們看,這全是以劉姥姥的眼睛在看大觀園,所以所有的匾額、對聯都沒有描寫,因為她不認字。可是記不記得,賈蕓這種讀書人進來的時候,就會讀匾額上的這些字。

進了房門,“只見迎面一個女孩兒,滿面含笑迎了出來”。劉姥姥這時有些醉了,所以看到的東西似真似假。這正是《紅樓夢》一直要講的東西:好像是假的,卻是真的;好像是真的,又是假的。劉姥姥笑著說:“姑娘們把我丟下了,要我碰頭到這里來。”見那個女孩子不答應,劉姥姥就走上前,要拉她的手,結果“咕咚”一聲撞到了板壁上。其實那是畫在板壁上的一個女孩子,畫得太逼真,劉姥姥誤以為是真人了。

有很多學美術史的人研究過,結論是這是西洋畫家繪制的凹凸面。因為這種畫加了光影,使用了三度空間的透視法,所以畫出來的人像是立體的,跟國畫不同。

“細瞧瞧,原來是一幅畫兒。劉姥姥自忖道:‘原來畫兒有這樣活凸出來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用手去摸,卻是一色平的,點頭嘆了兩聲。一轉身,方得了一個小門,門上掛著蔥綠撒花軟簾。”劉姥姥掀了蔥綠底色上有小碎花的簾子走進去,抬頭一看,“只見四面墻壁玲瓏剔透,琴劍瓶爐皆貼在墻上”。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寶玉的房間,因為他的房間架子上有琴、劍、瓶、爐這些擺設。“錦籠紗罩,金彩珠光”,把劉姥姥眼睛都晃花了,沒有辦法看清細節,“連地下踏的磚,皆是碧綠鑿花,竟越發把眼花了”。我們知道過去講究的人家鋪的是有點像唐三彩的地磚,上面有凹凸的雕花。“找門出去,那里有門?”劉姥姥出不去了。

寶玉的門與妙玉的門

“左一架書,右一架屏。剛從屏后得了一門,才要出去,只見他親家母也從外面進來。”劉姥姥好不容易找到個門,以為總算可以出去了,忽然看到她親家母了。你看,作者寫小說真是寫到驚人。他完全沒告訴我們,那邊有個鏡子。劉姥姥就有些奇怪,趕忙問:“親家母!你想是見我這幾日沒家去,你找我來了。那一位姑娘帶你進來的?”劉姥姥的那個反應被生動地描繪出來。“只見親家只是笑,不答言。劉姥姥笑道:‘你好沒見世面,見這園子里的花好,你就沒死活戴了一頭。’”大家還記不記得上一回,王熙鳳要打扮劉姥姥,故意把花插了她一頭?她現在就在自我解嘲。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知道是自己,才有機會嘲笑和批評;如果知道是自己,大概就不會嘲笑和批評了。

“只見他親家只是笑,不答言”,劉姥姥忽然想起:“常聽見大富貴人家有一種穿衣鏡,這別是我在鏡子里頭罷。”這種感覺我們現在很難想象,因為我們常常在鏡子里看自己;古時候那種大的穿衣鏡本來就少,劉姥姥更是從沒見過鏡子,所以她完全無從判斷。“想畢用手一摸,再細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將這鏡子嵌在中間。”心里便想:“這已經攔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想,一面用手去摸。“這鏡子原是西洋機括,可以開合。”就是說這個鏡子有一個彈性的機關。“不意劉姥姥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劉姥姥又驚又喜,便邁步出去。”外間是寶玉的書房,鏡子后面是寶玉的臥房。所以相對于書房是出去,而相對于臥房就是進去。

妙玉的門是打不開的,寶玉的門是可以打開的;客人一走妙玉立刻就把門關上,寶玉的門你隨便一碰就開了,而且是劉姥姥碰開的,所以你看作者一直在隱喻。劉姥姥邁步出去,“忽見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帳。他此時又帶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一屁股”這個詞用得極好,你會覺得那個粗魯,剛好在調侃眼前的精致。但如果你的心靈之門打開了,平常認為被糟蹋、被侮辱、被褻瀆的部分,大概也會覺得無所謂了。“只說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便前仰后合的,矇眬著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喝醉了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一倒身就睡著了。

“外面眾人等他不見,板兒見沒了他姥姥,急的哭了。眾人都笑道:‘別是掉在茅廁坑里了?快叫人去瞧瞧。’因命兩個婆子去找,婆子去了,回來說沒有。眾人各處搜尋不見。”這里很好玩,就是她們怎么找都不會找到怡紅院去,因為沒有人敢進那個地方。“襲人度其道路:‘定是他醉了,迷了路,順著這一條路往我們后院子里去了。’”襲人就很聰明,猜想她一定是走迷了,然后順著路,往怡紅院去了,于是趕緊回去看。“進了怡紅院便叫人,誰知那幾個看屋子的小丫頭偷空玩去了”,都不在家。這顯然給了劉姥姥進去的機會。所有這些巧合,大概也就是一個因果吧。

到底什么是“臟”?

“襲人一直進了房門,轉過集錦槅子”,就是那個擺放“琴劍瓶爐”的架子,“就聽的鼾聲如雷。忙進來,只聞得酒屁臭氣滿屋”。小時候看到這一段覺得寶玉的房間好慘,怎么會被糟蹋到這樣子。現在越看越開心,覺得好像寶玉的房間一定要這樣被折騰一次,他才有生命力。其實我覺得這里有作者驚人的一種安排,真正值得反省跟思考的部分,可能都隱藏在這里。

再一看,“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那個睡覺的姿態也形容得很有趣。襲人慌忙走上前來將她推醒。劉姥姥從夢中驚醒,睜眼看見襲人,連忙爬起來說:“姑娘,我失錯了!”你能體會那種感受嗎?她做了大錯事,非常自責,連忙看有沒有弄臟床。幸好“并沒弄臟了床”。“臟”這個字又出現了,或許在她看來,吐得滿床都是才叫臟。她不知道,她只是用了一下妙玉的杯子,已經被人家嫌臟。“一面說,一面用手去撣”。

襲人怕驚動了別人,被寶玉知道,“忙將當地大鼎內,貯了三四把百合香,仍舊蓋上頂”。寶玉房間總是點著香,永遠有香味。又悄悄地笑著說:“不相干,有我呢。你只說是你醉了,在外頭山子石上打了個盹兒。你隨我出來。”

你可以看到襲人也是好心腸的人,沒有把事情鬧出來。所有這些都在對比妙玉為什么那么苦,事情其實是可以這樣處理的。“劉姥姥滿口答應,跟了襲人,出至小丫頭們房中,命他坐了;又與他兩碗茶吃,劉姥姥方覺得酒醒了”,然后問襲人:“這是那位小姐的繡房,這樣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宮里一樣。”襲人笑著說:“這個是寶二爺的臥室。”劉姥姥嚇得不敢作聲。然后襲人帶她從前門出去,見了眾人,說是在草地上睡著了,“眾人都不理會,也就罷了”。

我覺得如果把這一回當作一個短篇小說來看,你會發現作者的安排其實非常驚人。我一直想寫一篇散文,題目就叫《臟》。你可以看到在這一回中,妙玉覺得那個杯子臟,后來覺得地臟,要去洗地;以及劉姥姥覺得沒有弄“臟”寶玉的床。那到底什么是“臟”?所以我們可以把《紅樓夢》中這些部分當成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哲學來看。

這一回中,劉姥姥穿針引線,帶出了這個富貴家族各自要修行的重點。如果不是劉姥姥來,我們大概看不出他們各自需要修行什么。很有趣,有時候我讀完《紅樓夢》,會想把書合起來,到好久沒有去的黃昏夜市去買菜,然后跟賣菜的人聊著聊著,就開始知道要怎樣修行了,因為太久沒有接觸這些人,太久沒有聽到他們口中的語言。我一直覺得《紅樓夢》給我的影響,其實不再是書本身,而在于它讓我可以回到生活這么大的一個世界里去,讓我向眾生學習修行。所以如果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劉姥姥也許是菩薩,因為菩薩常常化身到人間去,大家都認不出來。我們知道民間有一個魚籃觀音,就在菜場賣魚,大家都不知道她是來度化人間的觀音。我覺得第四十一回也是在講這個東西,就是妙玉、劉姥姥,到底誰在度化誰?到底怎么去修行?這些問題其實在這一回表現得非常非常完整,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可以多讀一下第四十一回。

品牌:愛智達人
上架時間:2018-11-29 11:45:53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數字版權由愛智達人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平顺县| 错那县| 三河市| 黄大仙区| 东山县| 横山县| 新丰县| 广东省| 广宗县| 莱西市| 辰溪县| 济阳县| 天气| 正阳县| 米脂县| 安徽省| 大港区| 彭水| 大理市| 新竹县| 交城县| 白朗县| 秦皇岛市| 汾西县| 仙居县| 潮安县| 永福县| 类乌齐县| 洛川县| 千阳县| 阿图什市| 神农架林区| 无极县| 甘洛县| 滨州市| 额尔古纳市| 镇宁| 连城县| 白河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