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秒懂你體內的濕氣

如何判斷體內有沒有濕氣?必須要大夫來判斷嗎?答案是不用!判斷濕氣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我一說,你一定會秒懂!

“三看”判濕邪

在之前出版的圖書里,我反復給讀者強調濕邪的危害,有些讀者牢牢記住了判斷濕邪的要素,有些讀者看過就忘了,有緣和我見面后總會一臉不好意思地說,哎呀武大夫,您說的濕邪,我覺得我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您還是再和我說說什么是濕邪吧。

作為看病救人的大夫,為患者解惑是當仁不讓的職責。而我在這么多年的診療過程中發現,因為濕邪導致患病的患者比例越來越高。我也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有一些自診常識和養生知識,防病于未然,這才是每個大夫最基本的職責所在。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我認為以下三條就是讀者自診體內是否有濕邪的最好辦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么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么難受。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黏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后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古代醫家說“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柔軟的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杏林釋義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

因心開竅于舌,故舌為心之苗。心有病變,可從舌反映出來。如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舌糜爛。心血瘀阻,則舌質紫暗或有瘀斑。外候指外露的征候。脾在體內,病變是看不到的,而通過觀察舌頭就能分辨脾的生理和病理狀況。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大家可以每天早晨刷牙后對著鏡子觀察一下,看看自己的舌苔,自己對號入座。即便一時分不清楚也沒有太大的關系,看看自己的舌苔每天的變化,再對照自己的身體狀態,總會有所領悟的。

關于濕的自我判斷,經過多年的臨床診斷,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

很多人總是告訴我,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里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干不凈的感覺,但如果用力吐痰,也只有一點,痰并不多。這是濕的典型特征。

第二,看早上起來的時候,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

如果早起時小腿肚子感到酸了,則很有可能是體內有濕,需要引起注意了。

古語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簡直就是個口香糖,黏上誰就甩不掉了,而且不光是甩不掉,還會成倍地加重病患,這個罪魁禍首對人體的殺傷力是相當大的。

杏林釋義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身體哪怕有很嚴重的寒癥也容易治好,但哪怕只有一點濕氣也很難治療。濕邪性黏膩渾濁,一旦進入人體,就如同油揉進了面里,難以去除。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濕邪性黏膩重濁,濕氣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以下,造成膀胱腫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癥。濕氣在體內排不出來,會導致很多慢性病、惡性病,甚至會導致一些怪病發生,如吃土塊、磚頭、墻皮、生米等異物,這是身體濕邪很重的表現了。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濕邪玩起捉迷藏來,真是太難捉到了。

為什么現代人的病那么復雜,那么難治?

這幾年很多來看病的患者不停地抱怨:“武大夫,您說為什么我的病就是治不好啊?”“為什么我得好多種病啊?”患者急切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病是一個過程,不可能瞬間見效。至于患者的這些“為什么”,我想無非就是因為現代人的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

為什么以前僅僅盛行于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菜的特點就是辛辣,川菜里邊辣椒、花椒那都是多多地放,越多越好!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的人們才需要用重辣來化解體內的濕氣。而現在,全國很多地方的人們體內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人體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來咱就溫之,熱來咱就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濕呢?那就有點難辦了,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著這個敵人越狡猾,越難對付。

特別是前邊說過,濕無孔不入。濕邪傷人時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比如冬天,如果僅僅是氣候干燥,就算很冷,我們也都還能接受,但如果又冷又濕,人就很難受了。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熬,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更重,寒邪傷人更狠。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又好像夏季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艷陽高照、氣候干燥的時候來得舒服。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慢性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所以濕邪真的是讓我們身體變得糟糕的罪魁禍首啊。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是我們養生祛病的首要任務。把體內“躲貓貓”的濕邪驅逐出去,我們健康的身體才會像風箏一樣展翅高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贵溪市| 清远市| 黔西| 二手房| 宁夏| 顺义区| 宾川县| 郧西县| 长治市| 万安县| 白河县| 福建省| 西安市| 锦州市| 鹤庆县| 伊金霍洛旗| 临沧市| 稷山县| 弥勒县| 定兴县| 澄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富宁县| 宁波市| 安陆市| 克什克腾旗| 仲巴县| 新沂市| 茂名市| 师宗县| 黄平县| 南木林县| 中卫市| 富平县| 芒康县| 原阳县| 肥东县| 隆回县| 如东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