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目標:卓越態度的起點
選定積極的目標,你的人生領先一大步
目標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針。做事找準目標,做起事來才能夠有效率,才能在起跑線上就領先他人一步。有目標的人是在為效率、為美好的結果而忙,沒有目標的人只會越忙越亂。
在《愛麗絲漫游仙境》中,小愛麗絲問小貓咪:“請你告訴我,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咪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哪我都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么你走哪條路都可以。”貓咪回答道。
“這……那么,只要能到達某個地方就可以了。”愛麗絲補充道。
“親愛的愛麗絲,只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會到達那里的。”
現實中,像愛麗絲那樣去哪里都無所謂的大有人在。他們看似努力地工作,勤奮地學習,卻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更談不上人生規劃了。他們機械地生活,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卻永遠也忙不到點子上——由于缺乏目標,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無用的事情上去了,結果南轅北轍,越努力離目標距離越遠。
汽車大王福特從小就在頭腦中構想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用來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農場做助手,但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機械師。于是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別人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機械師培訓,隨后他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究蒸汽機,試圖實現他的夢想,但沒有成功。隨后他又投入汽油機研究上來,每天都夢想制造一輛汽車。他的創意被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愛迪生邀請他到底特律公司擔任工程師。經過10年努力,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車引擎。
福特比別人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比別人先為自己設立了人生的目標,并且為之不懈努力。
邁克爾在從商以前曾是一家酒店的服務生,替客人搬行李、擦車。有一天,一輛豪華的勞斯萊斯轎車停在酒店門口,車主吩咐道:“把車洗洗。”邁克爾那時剛剛中學畢業,從未見過這么漂亮的車子,不免有幾分驚喜。他邊洗邊欣賞這輛車,擦完后,忍不住拉開車門,想上去享受一番。這時,正巧領班走了出來。“你在干什么?”領班訓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你這種人一輩子也不配坐勞斯萊斯!”受辱的邁克爾從此發誓:“我不但要坐上勞斯萊斯,還要擁有自己的勞斯萊斯!”這成了他人生的奮斗目標。許多年以后,當他事業有成時,果然買了一部勞斯萊斯轎車。
如果邁克爾也像領班一樣認定自己的命運,那么,也許今天他還在替人擦車、搬行李,最多做一個領班。想想看,預先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何等重要啊!
目標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有了目標,我們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悅而不是避免痛苦上;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
人們生活的動機往往來自于兩樣東西:不是要遠離痛苦就是追求歡愉,目標可以讓我們把心思緊系在追求歡愉上,而缺乏目標則會讓我們專注于避免痛苦。同時,目標甚至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忍受痛苦。
有一次,一個學生疑惑地問一位學者:“什么東西能讓一個人的痛苦減半呢?”
這位學者告訴他的學生可以讓痛苦減半的東西是——目標。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嗯,我想想該怎么說……好!想象一個人肚子痛,會每幾分鐘就來一次劇烈的疼痛,痛到會忍不住呻吟起來,這時你有什么感覺?”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象。”
“如果疼痛越來越嚴重,而且間隔得越來越短,你有什么感覺?你會緊張還是興奮?”
“這是什么問題,痛得要死怎么可能還興奮得起來!”
“不,這是懷孕的女人!這女人忍受著痛苦,她知道最后她會生下一個孩子來。在這種情況下,這女人甚至可能還期待痛苦越來越頻繁,因為她知道陣痛越頻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
“這種疼痛的背后含有具體意義的目標,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已經有個目標在那兒,你就更能忍受達到目標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無疑問,當時我因為有了活下去的目標,所以使我更有韌性,否則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
心中有目標的人在達到一個目標后,會接著設定下一個新目標,再度接受挑戰,完成這個目標。過去的夢想實現后,又抱著新的夢想,向更大、更能專心投入的目標努力邁進。
一個人心中有精彩的目標,便會對生活、工作和獲得成功永遠能感受到相同的喜悅,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精力充沛,日新月異地昂首向前,不論在任何時刻都不會喪失熱忱和創造力。無疑,這樣的人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
成功就是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前進
有則幽默故事講: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于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里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里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來的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笑過之后,聰明的你應該很快就能明白,要想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確定一個既定的目標,這樣才不會對前途迷失方向。那些盲目生活、左沖右撞的人往往不會取得成功。那么,是不是確定目標后就可以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呢?恐怕我們還要停下來矯正一下自己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目標不至于偏離軌道,時刻對目標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
“瞧這兒,”一個農場主對他新來的幫手湯米說,“你這種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這樣彎曲的犁溝中,玉米會長得很混亂。你應該讓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邊的某樣東西,然后以它為目標,朝它前進。大門旁邊的那頭奶牛正好對著我們,現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地中,然后對準它,你就能犁出一條筆直的犁溝了。”
“好的,先生。”
10分鐘以后,當農場主回來時,他看見犁痕彎彎曲曲地遍布整塊田地。
“停住!停在那兒!”
“先生,”湯米說,“我絕對是按照你告訴我的在做,我筆直地朝那頭奶牛走去,可是它卻老是在動。”
因為目標總是在變動,你就不得不在這個目標和那個目標之間疲于奔命,這是一種沒有目的、缺少頭腦而且效率非常低下的工作方法。
福威爾·伯克斯頓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勤奮和對目標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求某個目標時,他從來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正是對自身奮斗目標的清醒認識和執著追求,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
配合一項“明確的主要目標”做事的習慣,將幫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項工作上,使你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事實證明,最著名的成功商人都是那些能夠迅速而果斷做決定的人。他們在工作時,總是先有一項重大的特殊目的作為他們的主要目標。
下面就是一些最著名的例子:
伍爾沃斯的“明確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在全美國各地設立一連串的“廉價連鎖商店”,他把全部精神花在這件工作上,最后他終于完成了此項目標,而這項目標也使他獲得了成功。
雷格萊專心于生產及制造一包5美分的口香糖,結果使他賺進數以百萬計的利潤。
愛迪生專注于調和自然法則的工作,并努力貢獻出比其他人更多、更有用的發明,最后成為一名偉大的發明家。
杜何帝專心于建造及經營公用事業工廠,并使他自己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英格索致力于生產廉價手表,終于使全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鐘表,也使他獲得了大筆財富。
史塔勒專心于經營“親切服務的旅館”,使他成為富翁,也使得住進他旅館的幾百萬房客大感滿意。
巴尼斯專心于銷售愛迪生牌語音機,他在年輕時就宣布退休,那時他已經為自己賺了用不完的錢。
威爾遜專心于問鼎白宮長達25年之久,最后終于成為白宮的主人,這應感謝他深深懂得堅持一項“明確的主要目標”的價值。
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使他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李特頓在聽過一次演說后,使他內心充滿成為一名偉大律師的欲望,他把一切精力專注于這項目標上。據說,他目前已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律師,每一個案件的收費很少低于5萬美元。
洛克菲勒專心于石油事業,使他成為他那一時代最有錢的商人。
福特專心于生產廉價小汽車,結果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富有及最有權勢的人物。
卡內基專注于鋼鐵事業,積聚了龐大的財富,他的姓名被刻記在美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里。
吉列致力于生產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把臉刮得“干干凈凈”,也使自己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產柯達小照相機,為他賺進數不清的金錢,也為全球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康威爾專心于單獨發表一篇演說《滿坑滿谷的鉆石》,結果使他獲得了超過600萬美元的報酬。
赫斯特專心于創辦煽情性的報紙,使他賺入幾百萬美元。
海倫·凱勒專注于學習說話,因此,盡管她聾、啞、盲,但她最后還是實現了她的“明確的主要目標”。
派特森專心于發展及生產收銀機,使人們大感方便,結果自己成為一名富翁。
福烈茲曼專心于生產低微的小小酵母餅,行銷全球。
菲爾德元帥專注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連鎖店,結果成功了。
菲力普·亞莫爾專心發展肉食品事業,建立了龐大企業。
萊特兄弟專心于發明飛機,結果征服了天空。
普爾曼專心于發展臥車車廂,這個念頭使他成為富翁,使無數人獲得舒適的旅行。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所有成功的人物都是把某種明確而特定的目標當做他們努力的主要推動力。如果我們確定的目標被證明是正確的,那就應該像衛星導航船一樣,堅定不移地為目標而奮斗。風平浪靜時,衛星導航船將一直朝著它要到達的港口航行;風起云涌時,衛星導航船即使在狂風暴雨中也會一直堅持著它的航線。衛星導航船在海中航行時永遠只會看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它所要到達的港口。不管天氣怎么樣,或者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它到達港口的時間會在幾小時之內就被預測出來,一艘想到達波士頓的船絕不會在紐約出現。
確立目標,為未來勾畫藍圖
紀伯倫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在生活中沒有目標的人,很容易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諸如憂慮、恐懼、煩惱和自憐等情緒的困擾。所有這些情緒都是軟弱的表現,都將導致無法回避的過錯、失敗、不幸和失落。因為在一個權力擴張的世界里,軟弱是不可能保護自己的。
一個人應該在心中樹立一個目標,然后著手去實現它。他應該把這一目標作為自己思想的中心。這一目標可能是一種精神理想,也可能是一種世俗的追求,這當然取決于他的本性。但無論是哪一種目標,他都應將自己思想的力量全部集中于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上面。他應把自己的目標當做至高無上的任務,應該全身心地為它的實現而奮斗,而不允許他的思想因為一些短暫的幻想、渴望和想象而迷路。只有這樣,他的人生藍圖才會越來越宏偉。
有一年,一群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臨出校門,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另外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古人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在設定終生目標后,應該將目標分成幾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然后為每一步小目標規定切實可行的期限。這樣,從一開始我們就能看到成功,有利于自信心的不斷提高。這有點類似于遠征,通過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地走,最終到達目的地。每走完一段路,離目標更近,自信心也就更強。
我們每一天都應問自己:
現在在人生之中算是一個什么樣的時期,是不是符合發展目標?每天都在做什么,得到的是不是現在最想要的或是最應該得到的?明天應該做什么,下一步應該做什么,要為達到目標準備些什么?手里的東西是否可以放下,是否真的愿意……
幾十年前,一個在貧民窟里長大的、身體瘦弱的窮小子,卻在日記里立志長大后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后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最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的前提需要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一步步地走下去。一天,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后,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產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3年后,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雕塑似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稱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10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于,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9年后也終于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4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57歲的他退出了影壇,轉而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
就像施瓦辛格一樣,渴望杰出的人都應該有一個目標,都應該有一個對未來人生的規劃,都應該知道自己每天應當做些什么,都應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你需要有一個詳細的個人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可以是一個5年的計劃,也可以是一個10年、20年的計劃。不管屬于何種時間范圍的計劃,它至少應該能夠回答如下問題:
我要在未來5年、10年或20年內實現什么樣的一些職業或個人的具體目標?
我要在未來5年、10年或20年內掙到多少錢或達到何種程度的掙錢能力?我要在未來5年、10年或20年內有什么樣的一種生活方式?
好好計劃每一天的生活。你希望和誰在一起呢?你要做什么?你要如何開始這一天?你要朝哪一個方向努力?你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希望你從起床開始一直到上床,全天都有妥當的計劃。親愛的朋友,別忘了,你所有的結果與行為都來自內心的構思,因此就照你所期望的方式,好好計劃你的每一天吧!用你的實際行動讓自己的藍圖更加美麗!
明確的目標讓你充滿信心和激情
安利事業部創始人之一、200萬員工的跨國企業領袖理查·狄維士先生說過,沒有目的的人生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年齡多大,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只有設定了目標,人生才有了真實的意義。只有擁有目標的人,才會在生活中迸發出強烈的自信與激情。
有個年輕人去采訪塞繆爾·斯邁爾斯博士。塞繆爾·斯邁爾斯博士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雖然已經70歲高齡了,卻保有相當年輕的體態。
“我在許多年前遇到過一個中國老人,”斯邁爾斯博士緩緩地說道,“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在遠東地區的俘虜集中營里。那里的情況很糟,簡直無法忍受,食物短缺,沒有干凈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瘧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戰俘在烈日下無法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死已經變成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扭轉了我的求死意念—一個中國老人。”
年輕人被斯邁爾斯博士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著,要爬上通了電的圍籬自殺是多么容易的事。過了一會兒,我發現身旁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太虛弱了,還恍惚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俘營區里,怎么可能出現一個中國人?
“他轉過頭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救了我的命。”
年輕人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斯邁爾斯博士繼續說,“‘你從這里出去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突然間,我認為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么困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離戰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
“中國老人的問題不只救了我的命,它還教了我從來沒學過卻是最重要的一課。”
“是什么?”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
“目標?”
“是的,目標,值得奮斗的事。目標給了我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沒有目標地活著,但是要真正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就必須有生存的目標。偉大的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沒有目標,日子便會結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沒有目標的日子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人沒有了生存的目標,生命的意志力就會下降;相反,有了目標,就會覺得生活更加有意義,目標會給你的生活注入一針“興奮劑”。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在為老年人開辦的療養院里,有一種現象非常有趣:每當節假日或一些特殊的日子像結婚周年紀念日、生日等來臨的時候,死亡率會戲劇性地降低。他們中有許多人為自己立下一個目標:要再多過一個圣誕節、一個紀念日、一個國慶日等。等這些日子一過,心中的目標、愿望已經實現,繼續活下去的意志就變得微弱了,死亡率便立刻升高。
生命是可貴的,并且只有在它還有一些有價值的事需要去做、去實現時,才能得以延續下去。事實上,每個人都知道在生活中樹立目標的重要性,然而,或是受別人影響,或是出于對生活的漠然,大街上的大多數人都在跟著漫無目的的人流緩緩走過人生。
你也許還記得阿拉伯神話故事《天方夜譚》。“阿拉丁神燈”可能是很多人最喜歡的一段,那么你可能也曾幻想自己手中能有這樣一盞神燈:只要用手摩擦一下,就能從里面跑出一個精靈,幫助你實現心中的愿望,而且它還不止讓你實現3個愿望!
其實,夢想就是隱藏在你身上的那個精靈,只要你決心喚醒它,它便能使你的人生無往不利。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的,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像在路途中認出了北斗星一樣,可以在你迷路的時候指引你走正確的道路。大部分人之所以失敗,就在于他們都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因此,他們永遠也沒有熱情和勇氣踏出他們的第一步。
當你研究那些已獲得永久成功的人物時,你會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各有一套明確的目標,都已定出達到目標的計劃,并且花費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上杰出的成就來自于明確的目標,并在此目標的指引下,實現了人生的輝煌。
高能物理學是當今世界物理研究中熱門而高深的課題,許多著名物理學家都在專心致志地研究它,而且發展很快。丁肇中說:“在高能物理的研究中,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所以我的目標只能是第一名,別無選擇。”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實驗條件,不知疲倦地進行研究。1965年,他應德意志電子同步加速中心負責人的邀請,在漢堡舉行了著名的檢驗量子動力學的實驗。此后10年中,他不斷向著他的目標前進。
終于,丁肇中在1974年11月發現了“J粒子”,并在兩年后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實現了他力爭第一的目標。
明確的目標可以讓一個人充滿自信和激情。當一個偉大的目標或一個非凡的計劃激勵著你的時候,你的心靈會超越它平常的界限,你的各種潛力和才能都開始復蘇,你會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奇妙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