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衡你的內心——做一次心靈大掃除(1)
- 心理平衡術:讓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 文成蹊編著
- 4947字
- 2016-05-06 10:51:26
種種煩惱雜陳于內心,人們很容易成為煩惱的附庸,被煩惱綁架,內心失去平衡……這時就需要我們給心靈洗洗澡,做一次心靈大掃除,把煩惱清除出內心,將積極、樂觀、從容留在心中。
為疲憊的身心尋找一處棲息地
一個發條上得十足的表不會走得很久,一輛速度經常達到極限的車往往會壞,一根繃得過緊的琴弦往往容易斷,一個心情煩躁、緊張的人往往容易生病。而一個人背負的心靈包袱越重,那就代表著他前行的阻力越大,這樣就容易使他的內心失去平衡,內心的天平就傾斜于對過往的遺憾、悔恨等,最終變得舉步維艱,也難以抓住快樂和幸福。相反,如果在感到疲憊時懂得給自己的身心尋找一處棲息地,便會使身心得以調整,使長期壓在心靈上的包袱得以放下,如此這般,再次上路時,才能輕裝前行。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馬斯·庫克船長,曾經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一次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奇遇。
當時,他正率領船隊航行在大西洋上,浩瀚無垠的海面上空出現了龐大的鳥群。數以萬計的海鳥在天空中久久地盤旋,并不斷發出震耳欲聾的鳴叫。
更奇怪的是,許多鳥在耗盡了全部體力后,義無反顧地投入茫茫大海之中,海面上不斷激起陣陣水花……
鳥類學家們對這種現象十分驚奇,在長期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來自不同方向的候鳥,會在大西洋中的這一地點會合,但他們一直沒有搞清楚,那些候鳥為什么會一只接著一只地心甘情愿地投身大海。
這個謎團終于在上個世紀中期被解開了。
原來,海鳥們葬身的地方,很久以前曾經是個小島。對于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們來說,這個小島是它們遷徙途中的一個落腳點,一個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島”,一個在它們極度疲倦的時候,可以棲息身心的地方。
然而,在一次地震中,這個無名的小島沉入大海,永遠地消失了。
遷徙途中的候鳥們,依然一如既往地飛到這里,希望在這里能夠稍作休整,擺脫長途跋涉帶來的滿身疲憊,積蓄一下力量開始新的征程。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它們卻再也無法找到它們寄予希望的那個小島了。早已精疲力竭的鳥兒們,只能無奈地在“安全島”上空盤旋、鳴叫,盼望著奇跡的出現。
當它們終于失望的時候,全身最后的一點力氣也已經耗費殆盡,只能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汪洋大海中的點點白浪,營造出一個個瞬息即逝的“小島”。
故事中的候鳥在勞累時尚且需要一個休憩身心的海島,更何況背負著眾多生活壓力的人呢?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在人生漫長的“遷徙”旅途中,誰都可能有身心疲憊的時候,因此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憩息身心的地方。否則,當你感到疲憊時,便無處棲身休息,如此會使身心不堪重負,那么,我們也會成為長途飛行后精疲力竭的海鳥,在絕望中墜入大海。
那么,怎樣做才能為自己的身心找到理想的棲息地呢?
首先,要意識到身心需要適時地放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里,每個人都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因此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各種壞情緒,比如沮喪、失望、疲憊。這也正是時下很多人總是把“活的太累”掛在嘴上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些人雖然知道很累,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心累”的感覺需要及時地進行調整,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這種“心累”的感覺非但沒有減輕或消失,反而愈發強烈。其實,當你感到“心累”的時候,就應該馬上提醒自己,是時候給自己的心靈安排一個歇腳的地方了。只有適時地放松身心,才能使整個人積聚更多的力量前行。
其次,要為放松身心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單單意識到身心需要適時地放松遠遠不夠,關鍵還要找到為身心減負的有效方法,找到那處真正可以使自己身心得以放松的棲息地。比如繁忙的工作之余,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喝個下午茶,邊喝茶邊聊天,工作的疲憊和生活的煩惱都會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調侃擠走;難得的假日里,只身去一個書吧或圖書館,讓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也讓哲理開解自己的心胸。其實,方式有很多,即使是打打球,爬爬山,購購物,聊聊天,都比始終埋頭于繁重的工作中或固執地將自己置身于無盡的煩惱中要好很多。
從昨天的風雨里走過來,每個人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霉氣,心頭多少會留下一絲疲憊和煩惱,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但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心靈包袱,持續地焦躁、憤懣、后悔,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于放棄了現在和未來。正如一位名人所說:“心靈有時應該得到放松,這樣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及其本身?!睘榱俗屪约旱纳硇闹匦抡一鼐眠`的寧靜,就不要把自己的神經之弦繃得太緊,適時地為自己的心靈放假或松松綁,才能平衡好自己的內心,而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犒勞和獎賞。
心理平衡小課堂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在適時的地方暫停下來,把心靈的包袱放下,把痛苦和煩惱驅除出自己的內心,然后輕裝前行。再次感到疲憊時,再次找個棲息地,再次清理掉那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精神包袱,再次輕裝前行。
走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
曾有人說:“晴天的路走過一百遍也不會有足印,而陰雨天的泥濘中卻可留下哪怕是走過一次的腳印?!钡拇_是這樣,如果只走在平坦順暢的柏油路上,的確少了泥濘和坎坷,你的腿腳也會輕松很多,甚至會健步如飛,然而當你回頭看的時候,卻沒有一絲印跡??梢?,坦途固然有坦途的好處,但是泥濘之路也并非一無是處。它能夠磨煉人的意志,強健人的步伐,并且往往正是因為舉步維艱,才會讓人在以后回頭看時,發現那堅定而清晰的腳印,這時,成功會因為來之不易而顯得彌足珍貴,喜悅也會比一帆風順后的喜悅多很多。
泥濘就是生活中的挫折、失敗等任何阻礙我們前行和成功的消極因素,我們不能因為處于這樣的情境中而感到悲傷、沮喪,致使內心失衡,要以堅定的態度迎著挫折走過去。只有走在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深深的足印,也只有那些在風雨中走過的人們,才知道痛苦、快樂、生活究竟意味著什么。
1982年,18歲的馬云第一次高考失敗,之后他當過秘書、做過搬運工,后來,因為讀了路遙的代表作《人生》,決心再次參加高考。
1983年,再次高考,再次落榜。
1984年,馬云又參加了高考。這次他終于進入了杭州師范學院本科英語系。畢業后,馬云當了一名英語教師。
1994年,30歲的馬云開辦了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互聯網,就認定這是一個金礦。
1995年4月,他投入7000元,并向親戚湊了兩萬元,創建了“海博網絡”,產品就是“中國黃頁”。營業額上去了,互聯網普及了,馬云卻因為與杭州電信實力懸殊,而被迫與之合作。之后,馬云和杭州電信分道揚鑣,放棄了自己的中國黃頁。
他的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緊接著,他又遭遇了第二次創業失敗。但是這一次次的失敗并沒有讓馬云放棄創業之路。
1999年2月,馬云開始向18位創業伙伴發表了激情洋溢的創業演講。這次注冊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辦公地點就設在馬云家中,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里坐了35個人。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網站創辦,并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平臺。
馬云兩次高考落榜,做過搬運工、蹬過三輪、當過小販,也曾兩次創業失敗,推出中國黃頁的時候被人稱為騙子,創建“阿里巴巴”的時候被人稱做瘋子……這些挫折在他的生命中都留下了痕跡:頑強、肯吃苦、不認輸、不放棄。正是這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才成就了一個成功的馬云。馬云的內心并沒有為挫折所占據,而看不到人生的重大意義,更沒有因之內心失去平衡,正是他人生路上的腳印才成就了他的事業。
實際上,當你回望挫折——這泥濘人生路上的腳印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是如此的必要,如此地豐富了你的人生。一個人若總是一帆風順,那么他的內心往往是脆弱的,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唯有經歷了失敗的磨礪,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扛得住巨大的打擊。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自己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作為一個人,要是不經歷人世上的悲歡離合,不跟生活交戰,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義。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命運總會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跟你開個玩笑,讓你栽個跟頭、跌一跤。沒關系,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往前走,讓挫折和苦難沒有機會再來打擾你。不要懼怕人生的泥濘,挫折之泥濘和價值之腳印在內心應該是平衡的,不應偏頗于任何一方面,否則,泥濘就會成為無底的深淵,腳印就會成為得意忘形的資本。
心理平衡小課堂
尼采說:“命運?。≌埬阕岄_,我充滿信心地走過來了!”這是對生命中那些挫折的蔑視,他不相信命運,充滿信心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走過了泥濘,以后的人生路才能更平坦;從泥濘中爬起來,才能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才能平衡好自己的內心;只有走過了風雨,才能知道風雨過后的天空是多么美麗。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都會有得有失,其實這也是必然的,“得”與“失”,這是一對矛盾的整體,只有“得”就無所謂“失”,而只有“失”也就無所謂“得”。人生是無常的,世界上沒有永不凋謝的花兒,金錢、名譽、地位等也不會永遠存在,因此,我們也不要為此而患得患失。而關鍵要做的是,培養自己“得不喜,失不憂”的心懷,正視“得”與“失”,努力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的發生,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愿望為依據的。不管你樂不樂意,該發生的自然還是要發生。如果是令你高興萬分的事情發生了,也大可不必得意忘形,因為得意背后也可能有失意隨行,面對你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時,也大可不必懊惱沮喪,因為壞事的另一面往往是好事。所以,無論是什么事情,都不如平靜而坦然地接受、冷靜而理智地面對。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都不應該是讓你感到欣喜若狂或低落悲傷的理由,因為這些都可使你的心偏離軌道。
通常情況下,得之太多心便會飄飄然,失之太多心又會漠然,而這兩種情況都屬于一種失衡的狀態,這種狀態自然不利于我們平衡內心的悲喜,那么,在這種忽喜忽憂的情況下,還怎能奢望得到內心的寧靜呢,更不要談取得成功。
其實,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者,都是那些能夠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衡的人。他們在遇到任何事情時,都不會有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好事情發生時,他們不會得意忘形,壞事情發生時他們也能看到充滿希望的一面。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這樣的人。
愛迪生的工廠發生了火災,近百萬元的設備化為烏有。七十多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場,員工們都認為面對廢墟一片,他一定會暴怒至極。然而當愛迪生的兒子在失火的地點尋找到他的父親時,發現愛迪生站在火堆旁?;鸸庹罩鴲鄣仙n老的臉,他的白發和胡須在火光中隨風微微飄動,他沉默地注視著無情的火焰吞噬著自己多年的心血。
他的兒子想把他拉開,愛迪生卻對他兒子平靜地說道:“快去把你的母親叫來,讓她也看看這罕見的場面!恐怕她以后再也沒機會見到這種壯觀的景象了。盡管燒吧,讓我們的過失也一同被大火燒得一點不留!如此我們便又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在大火吞噬了自己費盡心血才建立起的工廠時,愛迪生沒有像眾多遭遇如此災難的人那樣氣急敗壞,也沒有悲傷惋惜,更沒有被火災嚇倒,而是以一種平靜淡然的心態來看待眼前的這種得失,甚至還從中看到了希望——又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了。
這是何等睿智的人,而他的這種睿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擁有。細想來的確是這個道理,既然已經不可挽回,何苦還要讓自己的內心失衡呢?因失衡而引起的悲傷、生氣、抱怨又有什么用呢?還不如好好欣賞一下奇觀,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經歷,更不如試著去發現壞事情里體現出的好的一面,從而激勵自己重頭再來。
其實何止是失去的回不來,人生中的很多已經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也會失去,這些皆由不得我們,既如此,還要計較那么多做什么?
心理平衡小課堂
面對“得”與“失”,人們的內心常常會失去平衡,變得焦躁不安,甚至悲觀絕望,只有擁有了“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心態,才能夠保持內心的平衡。因此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吧,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從容不迫地恣意暢快地去抒寫幸福人生!
淡泊名利方可心境平和
據《清代皇帝秘史》記載:
乾隆帝下江南時,曾來到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隨口問身旁的法磬禪師:“你在這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有多少只船?”
法磬禪師答道:“我只看到了兩只船,一只為名,一只為利?!?
法磬禪師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的確,名利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在他們看來,名利是實現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這也是為什么生活中會有人常常以名譽和財富來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