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平衡你的內心——做一次心靈大掃除(2)
- 心理平衡術:讓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 文成蹊編著
- 3979字
- 2016-05-06 10:51:26
其實,適當地追求名譽和財富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名譽和利益看成是體現自身價值的唯一方式,那就有些過了,如此一來,不僅不會從名譽和財富中獲得滿足,反而會因為對名譽和財富的長時間過于執著地追求而導致身心疲憊,更有甚者會理智全失,鑄成大錯,遺恨終身。
古今中外,這樣的前車之鑒不在少數。
物理學家焦耳就曾為爭奪“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第一人”的名號而猛烈地攻擊過當時他的競爭者邁爾。后來,邁爾終于不堪重負,選擇了跳樓,雖然有幸被救,卻成了瘋子。
一位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就這樣成了一位精神病患者,而這也成為焦耳一生的污點和遺憾。
僅僅因一個名號,就中傷他人致使他人失去才華甚至險些喪命,而焦耳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本來他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對競爭對手的猛烈攻擊卻讓人看到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利欲熏心。
且不說焦耳因追逐名譽而傷害到他人,單就他自身而言,追逐名譽并未給他帶來多好的聲譽,反而影響了他在人們心中的光輝形象,這一點,甚至貫穿他的一生。試想,如果焦耳懷著一顆平常心,還會為了爭奪“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第一人”的名號而不擇手段嗎?顯而易見,焦耳的內心因為過于看重名利而失去了平衡,因此再也保持不住平和的心境,這樣的后果是既害了他人,又累及自身。可見,過分看重名利,就會導致內心失衡,產生抱怨、怨恨、嫉妒等不良情緒。
名利可以成為追求事業成功的人的動力,但是如果過分看重,少了淡泊從容的心態,則容易導致內心失去平衡,產生抱怨、憤恨等不良心理,從而影響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其實,除了名利之外,還有許多東西能夠體現個人的自我價值,能夠讓人獲得滿足,所以說,如果只為名利而努力并不能讓一個人過得更輕松和幸福。人生如此短暫,何苦要被名利牽絆住呢?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個追求成功而又淡泊從容的人,只有這樣自身的心境才會平和。
讓我們來看一個做到淡泊名利的例子:
我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學術上的成就、追求更大的成功,但是卻從未為名利所累。
馬老曾經因“新人口論”而被批判,甚至被撤了北大校長職務。那天,他正在家里接受“隔離審查”。得到消息的兒子匆忙從外面回來,氣憤難平地說:“爸,你被撤職了?他們怎么可以這樣冤枉你?”
馬老當時正在看一本書,就淡淡地答了一聲:“噢!”
兒子當時看到自己父親一副“沒事兒人”的樣子,也就沒了脾氣。
十幾年后,國家為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同時也恢復了他北大校長的職務。
他的兒子一聽說,馬上高興得從外面趕回家,告訴他:“爸,你官復原職了!”
他同樣以淡淡的一聲“噢”做了回答。
事例中的馬寅初先生無論是被撤職還是官復原職,都以淡淡的一個字“噢”回應了一下,可謂是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也正是因為他淡泊名利,所以才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心境平和地度過一生。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只有擁有淡泊從容的心態,才能不因一時成功而得意忘形;不因一時失意而自暴自棄、喪失信念;不因環境的改變而驚慌失措、自亂陣腳。無論條件如何變化,都能一如既往地充滿希望,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信念、追尋自己的夢想……
所以,讓自己保持一種淡泊名利的心境吧,這樣才能使自己遠離名韁利鎖,才能擁有一種平和的幸福。
心理平衡小課堂
淡泊名利需要一個人平衡自己的內心,需要心境平和,這樣你就能在生活中少一些名利上的爭奪,讓你活得更加輕松。擁有了平和的心境,你就不必羨慕他人頭上的那頂美麗的光環了,因為天使也賦予你同樣的光環,只要你盡自己所能地去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做到問心無愧,那么,你的光環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越自省越清醒
現今許多人懂得“自加”,卻不懂得“自減”,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長于責人,拙于責己”似乎是現代人的通病。例如,在工作中,雖也勤勤懇懇、忙忙碌碌,卻不分主次,缺少明確的目標和有效的方法,最后使工作進度停滯,甚至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進程,以至于遭到他人的指責或是領導的批評。這時,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比竇娥還冤呢!付出如此多的辛苦,非但不落好,還要聽到如此多的批評之聲。其實,如果你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或正在遭遇這樣的情況,大可不必生氣懊惱,不如進行一下自我反省吧,看看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
自我反省,是一種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方式。只有能夠做到自省的人,才會避免諸多不良心理的產生。諸如抱怨、憤怒、悲傷、沮喪等,同時,也可能會因此而影響到人際交往。所以,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勤于自省,如此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摸清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只有明確自己的不足的人,才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這樣的人才會避免更多錯誤的發生,同時也能夠讓自己的人際關系向良性發展。
關于松下前總裁松下幸之助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由于一位下屬缺乏經驗而導致公司的一筆巨額貨款難以收回,松下幸之助知道后勃然大怒,在大會上狠狠地對這位造成損失的下屬進行了批評。但是會后不久,松下幸之助認真地反省自己的言行,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深感不安。在那筆貨款發放單上自己也是簽了字的,下屬經驗欠缺沒有摸準情況,但是自己卻也因為疏忽而簽了字。所以,自己也應該負責的。既然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那么就不應該這么嚴厲地對下屬進行批評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他馬上給那位下屬打了電話,誠懇地向下屬表示了自己的歉意。恰巧那天下屬喬遷新居,松下幸之助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登門祝賀,還親自為下屬搬家具,忙得大汗淋漓。而且,在這之后,松下幸之助也沒有把這件事情置于腦后,一年后的這一天,這位下屬很意外地收到了松下的一張明信片,上面留下了松下的一行親筆字:“讓我們忘掉那可惡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看到松下的親筆信,這位下屬的心中感到無比溫暖。
作為領導,對下屬發怒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別說下屬的確犯錯了,即使下屬沒有過錯,領導在心情不好時也可能會沒事兒找事兒,這雖不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是也被很多人接受了。像松下幸之助這樣的領導,對下屬發火也無可厚非,畢竟那個下屬也的確有過錯。但是松下幸之助在批評完下屬后,并沒有覺得心安理得,而是開始反省自己在這件事中也是有責任的,不應該全怪下屬。經過反省后,他又主動地給下屬認錯。這種積極自省又不端架子的行為使得松下幸之助的領導形象更為光輝。可以想象,那位下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定會盡職盡責。也會對松下幸之助更為忠心、更為敬重。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缺點,也可能會在生活或工作中犯下各種錯誤,對于自己的過錯,一定要積極反省,這樣才能避免錯誤蔓延。對于他人的過錯,也要首先自省,看看在他人的過錯中自己是否也有失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此,才會成為一個自知的智者,才會成為一個被他人尊重的人。
當然,自省的內容不一定全部是反面內容,有時候正面的內容也需要加以總結鞏固,因為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會使你變得更加理智。所以說,自省不僅是在自我否定中實現蛻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在自我肯定中讓自信和希望成長的過程。一個懂得時刻進行自我反省的人,才能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不斷地進步,甚至趨向完美。
心理平衡小課堂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者無不經歷過幾番蛻變,蛻變的過程,也就是自我意識提高、自我覺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而自省則是自我實現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內心會因之更加輕松、平衡,心智也會因之不斷提高,心靈也會隨之不斷升華。
別隨波逐流,做本色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之處,這種獨特之處便是一種本色。每一位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注意到了自己的本色,保持住了自己的本色,并把它發揮到極致。
而那些總是隨波逐流的人,卻往往在模仿或追隨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自我,恰如“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里的那個去學邯鄲人走路的人,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步法,連自己本來的走路步法都忘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其實關于模仿跟風的現象,娛樂圈里頗為突出。無論是影視題材方面的模仿,還是剛出道的藝人對已經成名的藝人的模仿,都是極其常見的。
但是,這樣的模仿就真的有效嗎?有誰見過模仿秀會比他模仿的那個人更出名的?倒是那些做真實的自己的人,反而個性鮮明,引人注目。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不追隨他人,做本色的自己需要的是一種自我肯定和自我賞識,這樣的自信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贏得他人的喜愛的。
美國偉大的喜劇演員卓別林,在剛開始踏入影視圈時,導演堅持讓他模仿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德國喜劇演員,可是卓別林不為所動,潛心研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表演方式,終于成為喜劇大師級的人物。
卓別林正是因為堅持做本色的自己,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表演方式,成為影響世界的喜劇大師。
所以說,無論生命最初是怎么開始的,最終我們都要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做本色的自己。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許多形形色色的人,而他人又極有可能成為自己的模仿對象。追隨大眾可能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使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所以你應該標榜個性,做最真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就做一叢灌木;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就做一棵小草。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船長,必須有人當水手。只要你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水手也一樣能成為他人眼中的優秀者。
不模仿他人,也許你不是最好的個體,但卻是獨一無二的。
保持本色并不是鼓勵你抱殘守缺,不思進取,陷入從眾的輪回,而是要你善于發現自己的特長,保持自己的特色,不在隨波逐流地模仿他人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就像愛默生在其散文《自恃》里所說的:“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之中,他一定會在某段時間確信,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不論好壞,他必須保持本色。縱使宇宙之間充滿了好的東西,不努力什么也得不到。你所具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獨一無二的,除了你之外,沒有人知道你能做什么,而這都是你必須去努力才能找到答案的。”可見,要想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就需要保持本色。本來的才是真實的,真實的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