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識博弈:跟著哈佛人了解博弈(2)
- 人際博弈論:掌控絕對優勢的交際策略
- 于鯤
- 3677字
- 2016-04-18 10:16:14
博弈啟示錄
生活中,人際博弈無處不在,人人都在進行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某個群體的博弈。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要運用理性智慧分析事件的原委,做出最合適、最正確、最科學的策略決策;同時,還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深入地學習博弈論,掌握人際博弈的本領,因為這是做出正確的策略選擇的前提。
博弈中的納什均衡
哈佛大學博士薩繆爾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他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即使是鸚鵡也可以被訓練成經濟學家,因為只需要學習供給和需求兩個詞?!彪S后,一位哈佛的博弈論專家把這句話的內涵延伸了:“這只鸚鵡若想成為經濟學家,還要學習納什均衡這個詞。”
由此可見納什均衡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納什均衡呢?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由數學博士約翰·納什總結提出的。在經濟學中,納什均衡指相關量達到某個穩定值。在博弈論中,納什均衡是指這樣一種對峙的局勢:假設有N個人參與博弈,無論誰單獨改變策略,都沒有人能得到更多的好處。當博弈的所有人都處于對抗狀態時,每個人都能威脅和要求另外幾個人,我們需要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避免大家各自追求個人的最大利益而不能相互妥協,甚至相互攻擊的結果。這個使得所有人都認同的基點就是納什均衡的平衡點。
在哈佛,導師們給學子們講授納什均衡時,常用這樣一個具體的事例。
某小鎮的主要交通線是一條橫貫東西的筆直公路,有兩家超市要在這個小鎮開分店,而兩家超市的商品以及商品的質量和價格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決定超市生意好壞的關鍵因素就是地理位置。如果超市離居民更近,那么超市的生意就能更好。因此,兩家超市都希望位置靠近更多的居民。
其地理位置我們用下圖表示。
其中A為這條公路的二等分點,B、C為公路的四等分點。我們假設B點為第一家超市的地點,C點為第二家超市的地點。這樣一來,A點左邊就是第一家超市的勢力范圍,A點右邊則是第二家超市的勢力范圍,兩家超市平分了這個小鎮的顧客資源。
可是,這樣的位置分配是不會穩定的。因為超市是以逐利為目的的,對它們而言,擁有更大的勢力范圍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顧客資源,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也就越大。為此,兩家超市都努力地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也就是盡量將位置選在離A點近的地方。
在兩個超市定位的市場競爭博弈中,居于B點的會努力向右靠,位于C點的會努力向左擠,最后的結局就是兩家超市都緊挨著位于中點A的位置,這就是納什均衡的位置。處于這個位置,誰也不愿意移開一點,因為那意味著市場份額的喪失,這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情況,也就是納什均衡。
當然,這是在假定博弈參與者是理性經濟人的前提之下才成立的。因為,理性人的特征就是唯利是圖,只要改變策略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他們就會選擇帶來更多利益的策略。如果超市經營者為了樹立親民形象,不希望居民認為他唯利是圖,那么即使將地點選在B點和C點也能保持相對穩定,但是這種情況下博弈的參與者并非理性的經濟人,因此即使情況相對穩定,也不是納什均衡。
總之,該博弈中的兩家超市擠在A點附近才是唯一的納什均衡的平衡點。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多家電視臺的主打節目在時間段上的重疊問題,本質上就是位置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博弈中的納什均衡點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個??傊{什均衡就是理性參與者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狀態,處于這種狀態中的任何參與者都不愿意首先改變自己的決策。
博弈啟示錄
生活中,彼此間或者出現分歧或者出現競爭的非合作博弈的情況經常發生。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努力追求納什均衡,這才是明智的。2004年4月2日,微軟公司和SUN公司攜手向全世界宣布:“微軟公司和SUN公司將達成一個長達10年的產業合作協議。”兩家公司的合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眾所周知,在過去的20多年里,微軟公司與SUN公司之間從市場競爭、技術競爭到兩個總裁之間的口水戰,明爭暗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是現在雙方達到了納什均衡。深得哈佛博弈智慧精髓的比爾·蓋茨選擇了與對手共同創造納什均衡,無疑是正確的,因為這讓彼此可以減少競爭的損失,共享市場利潤。
社會:沒有硝煙的博弈戰場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博弈戰場??纯聪旅孢@個實例,你會有所領悟。
杰弗里·瑞波特曾在哈佛商學院任職九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教授”。他曾向他的學生們說過這樣一件事:
那時,他在哈佛上大二。一次動物學選修課考試,教授推著一個蒙著布的巨型的類似鳥的標本走進了教室,學生們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兩條細長的腿和一些羽毛。考試的內容是對這個標本進行描述,但不能揭開蓋布,只能憑借自己所能看到的推斷性地描述它的遷徙特征、飲食結構、交配習性、科目屬種等。
雖然覺得荒唐,但是大多數人都開始寫觀察心得和結論。只有一位學生因為那塊蓋布而大動肝火,和教授吵了起來,結果,那位學生沒有通過考試。
在這場教授和學生的博弈中,那位放棄考試的學子因為不理智而采取針鋒相對的博弈策略,結果沒有通過考試。而大多數哈佛學子卻能夠理智地分析自己所面臨的情況,進而選擇正確的策略,從而順利通過考試,獲取勝利。一場平凡至極的考試就是一次博弈,擁有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獲勝。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博弈戰場。博弈不僅存在于哈佛學子之間,也存在于哈佛大學與哈佛學子之間。哈佛大學不僅在錄取哈佛學子時非常嚴格,連考核標準也極其嚴格,在哈佛大學,學子們成功拿到畢業證不是易事。各種嚴格的標準是哈佛大學給哈佛學子出的難題。在這場博弈中,學子們選擇的應對策略是努力達到要求,在對方的“為難”中成就自己。當然,哈佛大學也通過這種“為難”對方的博弈成就了學校的百年聲望。
作為社會縮影的哈佛是如此,社會更是如此。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隨時隨地要面臨各種博弈,博弈的“戰爭”貫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
孩子上學就是個典型。從孩子開始接受教育起,家長們就開始為孩子尋找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長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送孩子上高質量的幼兒園,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去名校讀大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優質幼兒園的孩子升入優質小學的概率更高,優質小學與優質中學、優質高中、名牌大學掛鉤,而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更容易擁有好工作,獲得高工資??梢哉f,家長自孩子上幼兒園到上大學的十幾年的時間里,都在不斷地做選擇,在進行著教育博弈。
此外,博弈“戰爭”還存在于學習的細節中。就以高考填報志愿為例,不是我們想上哪所學校就填哪所學校,我們還要考慮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為了避免“高分上低校”,并且確保能夠被錄取,我們就要揣測各學校的報考人數,推斷競爭的激烈程度……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行的博弈。
工作中更是處處存在著博弈“戰爭”。比如作為企業領導人,他會考慮怎樣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效益,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怎樣戰勝對手等。他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都會考慮許多,比如他在決定是否將自己的產品降價以及降價多少時,他會考慮降價是否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這種購買欲能夠使購買量增加多少,其他同類產品的廠家是否也會降價……他在與消費者、同行業、相關行業、市場進行著博弈。
博弈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博弈者是否足夠理性。一個理性的人在博弈的時候,會運用自己的理性思維以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為原則,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對策。從理論角度來說,這個對策就可以將利益最大化。比如你夢想到哈佛讀計算機專業,但是哈佛競爭激烈因而成功率很低,你的條件更適合申請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大學。那么,你完全可以放棄哈佛,這才是屬于你的最優策略。當然,很多時候你的最優策略對他人來說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而當你的感性思維控制了你的行為的時候,博弈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比如你懷疑你的戀人移情別戀了,你痛恨他用情不專,于是一氣之下將他打傷,你因此觸犯了法律。這時你不僅失去戀人,還自毀了前途。這個博弈結果就是最差勁的。在人際博弈的過程中,感性思維常常等同于狹隘無知,而理性思維則更有利于發揮智慧,讓自己在博弈之中占據有利位置。
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運用博弈論就可以創造交際的新局面。因此,無論何種情況,你的選擇一定要合情合理。所謂“合理”,即是符合理性思維,能夠獲得最大利益;所謂“合情”,即是符合社會基本道德,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寬容謙和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賞,做事也更容易成功。要做事先做人。人際博弈論告訴我們,倘若希望人際交往能夠向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采取非對抗方式。
看,社會中到處都是博弈的影子,社會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深諳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其中如魚得水。
博弈啟示錄
社會是個體博弈和集體博弈合力的結果,在社會博弈過程中,人們往往嚴厲打擊與社會整體利益相悖的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諸如擾亂社會治安、私自開礦挖山以及黑惡勢力等。要知道,維護了社會的整體利益,才能保障個人利益的實現。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形形色色的博弈。將博弈論中的精髓拿來為我所用,爭取獲得每一次競爭和選擇的勝利,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