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塑造完美自我的心理策略(1)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絕對主角。過什么樣的生活、成就什么樣的人生、實現什么樣的個人價值,這些都是由自己決定的。只有擁有了一個相對完美的自我,才有可能實現夢想,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自我”可以成就或者毀滅我們的人生,其結果如何就要看我們如何塑造“自我”了。

1.用“WHWW”法則來了解自己

有自知之明,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更是一種高深的智慧。對自己評價得過高,就會自大,無法看到自己的短處;而把自己估計得過低,就會自卑,從而對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準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總有很多人處于一種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狀態中。一方面,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卻又在應該展現自己時畏縮不前。的確,客觀而全面地了解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對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又何談塑造完美的自己呢?

一般來說,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社會閱歷、經驗、個人修養水平等休戚相關。經驗閱歷越豐富、個人修養水平越高,對自己的了解就越深、越客觀。

1994年,著名心理學家日莫曼提出了針對自我監控的“WHWW”法則。所謂“WHWW”是指“why(為什么)、how(怎么樣)、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日莫曼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歸結到這四個基本問題上來進行分析,因此,用通過從這四個基本問題對個體活動的詮釋來了解自己,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why(為什么)”是用來發覺個體動機的,弄懂了這個問題有利于我們決定是否參與行為活動,它體現了個體的自主愿望。

“how(怎么樣)”是用來考察個體行為所產生的效果的,體現著個人的覺察水平。

“what(是什么)”是用來明確個體的活動方法和策略,是個體計劃和設計能力的一種體現。

“where(在哪里)”是用來讓個體了解自身所處的情境的,當然它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的內容。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體現著個體對環境的覺察力,是個體敏銳感官和多智的一種體現。

如果我們能夠用這四個角度來分析自己的行為,我們一定能夠加深對自己的了解。比如:當我們非常緊張地參加晉升演講時,我們對于“為什么”的回答——渴望晉升,說明自己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對“怎么樣”的回答——由于緊張所以表現欠佳,體現出我們自信心不夠、準備不充分;對“是什么”的回答——完全沒有策略章法可言,說明我們做事沒有計劃;而對“在哪里”的回答——臺下那么多人,一定有很多人在等著看我的笑話,說明自己是一個極為敏感脆弱的人。這樣,我們通過用“WHWW”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就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般而言,人們或多或少都在這四個問題上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在“為什么”問題上存在不足的人大都缺乏成功的動機、沒有什么必勝的信念,進取心不強;在“是什么”問題上有缺陷的人沒有合理的計劃,整天忙忙碌碌,卻總是徒勞無功;在“怎么樣”問題上有不足的人往往沒有目標,終日盲目地得過且過、無所事事;而對“在哪里”問題上不健全的人,往往有自卑或自負的消極心理。

“WHWW”法則,不僅能夠讓我們及時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陷,而且還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等很多的個人心理情況,是我們了解自己的好工具。

2.打造良好的個人形象

生活中,我們常聽人說“某某人面善”、“某某人一看就不是個好人”等。對于那些看起來“賊眉鼠眼”和“慈眉善目”的人,相信大家在內心都會對兩者有個最基本的判斷,通常情況下,多數人都會認為前者非奸即盜,后者卻是大慈大悲,無論是小說里描寫的人物形象,還是熒屏上詮釋的人物角色,大都與普通人對人物本質的判斷相似。很顯然,這是在以貌取人。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以貌取人,都是心理上的“體貌效應”在起作用。所謂“體貌效應”是指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導致認識上的偏見。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身材和容貌對其生活、工作、交際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由于多數人在判斷人時都容易受到“體貌效應”的影響,從而導致判斷上的失誤。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羨慕那些身材勻稱、容貌姣好的人。因為在眾人看來,這樣的人會散發出一種無形的魅力,讓人羨慕的同時還想接近他。相反,身材不好或容貌丑陋的人往往會容易被冷落。

1969年,蘭德和阿倫森曾做過一個名為“假扮法官”的試驗。他們要求被試者以法官的身份來描述臺下站立的“罪犯”的罪行,結果,那些魅力十足、英俊高大、容貌絕佳者被判處的刑罰相對于那些身材矮小、面貌丑陋者而言,要輕很多。

另一組心理學家也做了一個試驗:他們找來幾百名大學生,男女人數相同,讓他們每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跳上兩個半小時的舞蹈。幾曲舞跳完后,心理學家問他們是否還想繼續與對方跳舞。結果表明,那些魅力十足的帥哥與漂亮迷人的美女被再次選擇的人數是那些無魅力、長得丑的人數的兩倍。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體貌效應”存在。因此,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具體地說,你可以從下面這幾方面加以注意:

(1)唇紅齒白,人所共好。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試想,如果對方的牙齒上有食物殘渣或煙垢,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你還可能喜愛他嗎?

(2)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心理學家們將服裝對個人形象引起的效用稱為“延長自我”現象。整潔、明快、入時的裝束會使人顯得有精神、有活力,從而使你的魅力值提升。

(3)龍行虎步,自是非凡。這樣的走姿可以展示積極的內心狀態,從而使他人對你產生好感。

(4)坐如鐘。從心理學角度看,正確的坐姿往往意味著敢于面對現實、誠實、有才干等這樣一些良好的個人特質;而蜷曲著身體則意味著內向、防衛傾向較強、很難與周圍的人合作。

(5)立如松、站如石。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站姿與其個人影響力、氣魄等息息相關。

(6)飾物雖小,卻是你的象征。生活中,人們常常通過一些細節來評判一個人,并且覺得細節更加可信。因此像飾物這樣的細節,你同樣不能忽視。

(7)言為心聲。在你的語言中,最好不要頻繁地出現“我認為”、“以我的觀點來看……”等含有“我”的語句,這樣會引起他人的反感;當然,當你需要強調突出自己的時候例外。

(8)禮貌細節。相信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沒有禮貌的人,而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也不可能會有多大的成就。因此,你一定要注意禮貌細節,比如:乘自動扶梯時靠右邊站立,左邊是留給有急事的人上下的;與朋友談話時,一般保持在60厘米的距離會比較讓人覺得安全;與人交談時不要把手插在褲袋中等。

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對個人的自我價值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維持你自己良好的個人形象是你想要成就完美自我,不得不注意的事情。

3.打造良好的個人第一印象

無論是在私人生活中,還是在職場、工作中,你給人的第一印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指出:人們對一個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人們對這個人后來的看法,其后的看法與第一印象會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說,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會決定其后人們對你的態度。你如果想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美好的,那么你就必須給對方絕佳的第一印象。

以下這些心理秘訣,對打造絕佳的第一印象而言,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幫得上你的忙。

第一,微笑。“微笑”是打造絕佳第一印象的頭號策略,同時也是最簡便易行的。

“微笑”能夠成功地向他人傳達四種強有力的積極信息:①信心,微笑是信心的一種體現,試問,當自己正因為某種事物,比如自己或者周圍的環境、事物而感到緊張不安,沒有信心、彷徨無助的時候,他還有可能微笑嗎?②快樂,微笑傳達了快樂,快樂能夠帶給人非常舒適的心理體驗,因此,快樂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人、更有魅力、更討人喜歡。③熱忱,具備了“熱忱”才能擁有感染力,這是給人以好印象的根本要素。④喜愛與贊同,你的微笑是在告訴對方:你來到此地,碰上對方、和對方相處讓你非常愉快;從而讓“相悅定律”產生效用,讓對方同樣喜愛你。

看,微笑能帶給我們這么多的好處,還等什么,從這一刻開始就微笑吧!當然,要確保形成好的第一印象單有“微笑策略”還是不夠的,讓我們繼續。

第二,會見之前先在對方的潛意識中埋下良好的伏筆。

“定勢”能夠戲劇性地影響人們的最初感知,也就是說,人們以前的心理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后來的心理活動形成一種準備狀態或心理傾向。這一點已經被研究所證實。

心理學家進行過這樣一項測試:在被試者背完“魯莽、自負、冷淡、頑固”這些詞語后,給他介紹一位虛構人物,被試者對其形成了“傲慢又喜歡冒不必要的險”的負面印象;而當他們背的詞語是“冒險、自信、獨立、堅持”時,他們則傾向于對人物形成正面的印象。

所以,要是你想給某人以絕佳的第一印象,就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在對方的潛意識中埋下良好的伏筆。比如:你在求職時,想在面試中留給人力主管們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你的簡歷應該多多使用那些代表肯定、有力、明確、熱情、機智的形容詞,而不光是介紹你自己、你能做些什么。

掌握了這兩個心理策略,就能極大可能地在對方心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如果第一印象已經形成、并且不甚理想,是否還有挽回的機會呢?當然,如果你在與對方的第一次會面中做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不合適的蠢事,那么現在只有一件事能幫到你,那就是對對方說:“我真難為情!”

為什么要說這句話?而不是做些別的什么呢?因為這句話傳達了三個非常重要的信息:①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你已經知道錯了,以后也不大可能會再犯了。②這說明你是人而不是神,這樣讓你變得和對方更加接近。③這是一種誠實的體現,試問,誰會討厭誠實的人呢?

事實上,當你犯了錯,并且愿意誠實地認錯、并為之負責的時候,也會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4.讓你人見人愛的心理操縱術

為什么人對他人有喜歡和討厭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怎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喜愛而不是厭惡呢?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個體的潛意識運作的結果。在這個運作過程中,有9大心理學法則和現象影響、左右甚至改變著人們對他人的看法。如果你能學會運用它們,何愁你不能人見人愛呢?

1.在對方心情好的時候出現

由于“聯想法則”的存在,如果“你”和“引起對方快樂的刺激物”同時出現,那么對方就會將“你”和“刺激他快樂的事物”聯想到一起,從而將你也看做是讓他快樂的“功臣”,進而對你產生好感。

那么怎樣判定對方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一般來說,你可以從這兩點來判斷:①你和對方打招呼時,他的笑容有沒有在整張臉上蕩漾開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說明他心情很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心情不大好、笑容只是出于禮節。②你與對方是否有更多、更直接的目光接觸,如果的確如此,那么說明他心情不錯,如果他看下面或者旁邊,目光在你的身上游走,那么他的心情往往不怎么好。

2.常在對方面前晃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刺激物反復出現,并且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不是消極、負面的,那么,人們對該刺激物的欣賞或喜愛的程度會隨著刺激物出現的頻率而增強。也就是說,你和某個人接觸得越多,對方就越喜歡你。

如果你想要成為人見人愛的人,就應該多和人接觸;而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很神秘,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那只會讓你變得不“可愛”。

3.“喜歡”要讓對方知道

“相悅定律”指出,人們往往更喜歡那些也喜歡自己的人。一旦對方發現你喜歡他,他就會受到自己潛意識的驅使,進而去發現你的可愛之處。所以,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并尊敬你,你得先讓他知道:你喜歡并尊敬他。

4.相似才相吸

無數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更容易喜歡上那些和自己有相似點、共同點的人。因為彼此間具有相似的經歷,所以在心理上往往會有一種“他也經歷過這些,他是了解我的人”的看法,有一種溫情的感覺,進而喜歡上對方。

所以,當你和人接觸時,一定要注意尋找你們的相似點,和“目標人物”談話時,談你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5.讓對方產生好的感覺

你讓他人產生了什么樣的感覺,他就會對你持何種態度。你讓他產生了好的、積極的感覺,他就喜歡你;你讓他產生了難受的、消極的心理感受,他就討厭你。

也就是說,你要做個懂得贊美、真誠親切、溫暖熱情的人,這樣才能帶給他人積極、愉悅的感受。

6.與對方保持一致

喜歡一個“看起來和自己一致的人”,這是由人的潛意識所決定的。人往往會從潛意識里去信任那些與自己一致的人,不論對方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因為一致性即代表“戰友”、“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舟山市| 新野县| 南康市| 阿勒泰市| 内黄县| 台南县| 汝城县| 新沂市| 巴塘县| 长乐市| 黄浦区| 福贡县| 吉安市| 峡江县| 三台县| 陈巴尔虎旗| 额尔古纳市| 青神县| 湘西| 清苑县| 武乡县| 政和县| 辽阳市| 图们市| 资溪县| 滨州市| 东安县| 温州市| 阳朔县| 上林县| 盐城市| 蒲城县| 汉源县| 太仓市| 松桃| 四会市| 恩平市| 山东省| 蒲城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