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心理學(彩圖精裝)
- 立群
- 2185字
- 2019-01-02 17:38:23
第一節 什么是心理學
在有文字記載以前,早期的人類就一直關心自己及其周圍的世界。他們想知道人的思維方式,什么使人產生了愛與恨,人是怎樣掌握語言的等。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最終促使了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19世紀以前,哲學家還錯誤地認為心理就是“靈魂”。首先開始真正科學地研究心理過程的是生理學家,他感興趣的是腦和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心理學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始于1879年,威廉·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僅隔4年,斯坦利·霍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又建立了一所心理學實驗室。
早期的心理學更多地受到人們信念的影響,這些信念是關于“心理是怎樣活動的”或者“應該形成怎樣一個學派”來研究它。這些心理學的思想常常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社會上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這幅圖畫是墨漬測驗的一張樣例。把這幅圖畫呈現給被試者,要求他們描繪自己看到了什么,他們的回答常常反映了其人格特點。對多數人來說,這個測試揭示了心理學的本質——它告訴我們關于自己的一些東西,以前我們無從知曉的東西。
構造主義建立在威廉·馮特的試驗工作基礎之上。構造主義采用機械觀,將心理過程解析成各個組成部分——被稱為“心靈主義”,并以此來理解心理過程。
機能主義是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研究心理的機能比研究心理的結構更為重要。
誕生于1910年的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整體經驗”,而不是構造主義所說的“部分”。格式塔心理學家主要研究視知覺,不過他們的思想也滲透到心理治療領域。他們認為在治療心理疾病患者時,應考慮到患者生活的各個方面。后來,這一觀點成了現代“家庭療法”的基礎。
醫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學說,他認為無意識心理過程導致了精神焦慮和心理疾病。他對許多行為的解釋被應用到了社會生活中。

這是心理學中許多關于“早期生活經驗對自我發展影響”研究中的一項。兒童是怎樣學習的?是什么導致了其后來生活中的問題行為?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
20世紀20年代,約翰·華生建立了行為主義,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對其作了進一步發展。他們都認為心理學家應該研究可觀察的行為,反對用其他方法研究內部心理過程。行為主義對教育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提出了通過適當的“強化”,能夠促進人和動物的學習行為和控制人類大多數的不良行為。
人本主義心理學信奉現象學的思想,反對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該學派認為人類既不受無意識過程的控制,也不為條件反射所塑造,而靠自由意志能夠解決自身的問題。卡爾·羅杰斯根據這一理論觀點發展了一套心理治療的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治療師幫助病人找到認識他們自己的辦法,并幫助其恢復健康。因此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小組治療,如“偶遇”小組,以及自助運動。
心理學的研究及其各種流派的觀點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性壓抑導致許多問題”的觀點,已經對20世紀20年代社會觀念的解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行為主義提供了一種社會模式:在這個社會里每個公民都能被“教育好”,并且都能被社會所操縱。相反,人本主義提出的個人價值的觀點似乎削弱了人在社會中的競爭性。
產生于20世紀中葉的認知心理學被認為是心理學中反對行為主義的一場革命。心理學家又重新開始研究心理,但是所采用的方法卻是客觀地測量外部行為。這樣,使心理學更加具有科學性,為人類平等提供了心理學的依據,因為人類都擁有正常的認知能力,而不管他們學到的經驗是多少。
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上最顯著的變化可能是擴大和借鑒了一些新興中間學科的研究方法。許多心理學家與生理學家緊密合作,努力探討特定行為與腦和神經系統的聯系。比如,腦成像技術使研究者能夠觀察到:人在進行不同的心理活動時,大腦被激活的部分也不同。在人們感知或解決問題需要進行推理時,觀察感覺傳入的變化如何改變心理加工過程,這已經成為一件可能的事情。
進化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流派之一,并且正對其他學科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隨著科學的進步,心理學家能夠檢測關于行為的遺傳性,這引起了一些心理學家的關注,并提出,有利于生存的行為可能像身體特征一樣能被繼承下來。
心理學也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自身得到了發展。交叉學科就是典型的例子,如與計算機專家一起合作建立心理過程的計算機模型;與語言學家一起合作研究人是怎樣學習說話、閱讀和書寫的;與人類學家合作研究文化怎樣影響人的行為,并通過比較和對比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們的思維過程、社會態度和行為,努力揭示種族、性別、社會階層等社會和角色因素對行為的影響。由認知心理學、神經生理學和計算機科學聯合而成的認知科學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因此,在簡單介紹了心理學各流派的觀點之后,可以看到,心理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規范的實驗科學。在這門學科當中,傳統的各個流派的排序已經不重要了。然而,各流派的思想痕跡還是可以看到的,特別是在應用心理學中。例如,心理學治療師可以利用行為塑造的方法,可以運用卡爾·羅杰斯的來訪者中心療法,或者心理動力學療法(現代精神分析)。甚至有些心理學家自稱是“折中主義的”,這就是說,他們將利用任何一種有效的方法。一些研究者也可能自稱是某一學派,但是他們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搜集資料和解釋心理活動上,而不是努力去發展某一特定的理論學派。對他們的學術歸類,更多的是根據其研究領域,而不是根據其理論派別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