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序(2)

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確立有個性的個人”,讓馬克思一生魂牽夢縈,從精神上和方向上決定了馬克思一生的理論活動。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就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或者說,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提出,要消除“個人力量轉化為物的力量”,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成為一種異己的力量的現象,從而“確立有個性的個人”,使“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又提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再次重申,共產主義社會就是要確立人的“自由個性”,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可以看出,無論是所謂的“不成熟”時期,還是所謂的“成熟”時期,馬克思關注的都是消除人的生存的異化狀況,實現人類解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主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是高度統一的。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

“形而上學就是一種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問,以求回過頭來獲得對存在者之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體的理解。”[13]“形而上學是包含人類認識所把握的東西之最基本根據的科學。”[14]海德格爾的這一見解正確而深刻。形而上學形成之初,研究的就是“存在的存在”,力圖把握的就是整個世界或宇宙的“最基本根據”和“不動變的本體”。

從歷史上看,形而上學在對世界終極存在的探究中確立一種嚴格的邏輯規則,即從公理、定理出發,按照推理規則得出必然結論。這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標志著作為理論形態的哲學的形成。然而,哲學家們又把形而上學中的存在日益引向脫離了現實的人及其活動的存在,成為一種抽象的存在。無論是近代唯心主義哲學中的“絕對理念”,還是近代唯物主義哲學中的“抽象物質”,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與現實的人和現實的社會無關的抽象本體。

因此,馬克思明確提出:“反對一切形而上學”[15],并認為拒斥形而上學之后,哲學應趨向現存世界和人的存在,對人的異化了的生存狀態給予深刻批判,對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給予深切關注。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重要的不是所謂的世界的終極存在,而是“對象、現實、感性”何以成為這樣的存在,人的存在何以異化為這樣的狀態。這樣,馬克思便使哲學從抽象的宇宙本體轉向人的生存的本體。換言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變革與重建,是同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馬克思對形而上學的批判沒有停留在“純粹哲學”的層面上,而是將這種批判同意識形態批判結合起來了。在馬克思那里,形而上學批判與意識形態批判同樣是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就意識形態表現為自在的存在、“獨立性的外觀”而言,它是虛假的;就意識形態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必然關聯而言,它又是真實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形而上學就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是以意識形態的方式發揮其政治功能,從而為統治階級政治統治辯護和服務的。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16]。

形而上學之所以成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因為形而上學中的抽象存在與資本主義社會中“抽象統治”具有同一性。“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互相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系的理論表現”[17]。“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因而,這就是那些使某一個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因而這也就是這個階級的統治的思想。”[18]

這就說明,現實社會中抽象關系的統治與形而上學中抽象存在的統治具有必然關聯性及同一性。用阿多諾的話來說就是,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原則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同一性原則不僅對應,而且同源,正是在商品交換中,同一性原則獲得了它的社會形式,離開了同一性原則,這種社會形式便不能存在。所以,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就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或者說,形而上學的同一性以意識形態的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發揮其政治功能。

“哲學只有通過作用于現存的一整套矛盾著的意識形態之上,并通過它們作用于全部社會實踐及其取向之上,作用于階級斗爭及其歷史能動性的背景之上,才能獲得自我滿足。”[19]哲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體系反映著特定的社會關系,體現著特定階級的利益和價值訴求。哲學既是知識體系,又是意識形態,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種信念。馬克思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馬克思那里,形而上學批判進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展開意識形態批判。在這種雙重批判中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客觀認知某種規律的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我們不能從西方傳統哲學、“學院哲學”的視角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應從形而上學批判與意識形態批判雙重批判的視野,從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一新的實踐出發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留給(后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任務就是去創造新的哲學介入的形式,以加速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霸權的終結。”[20]

馬克思的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又是與資本批判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在馬克思看來,無論是對形而上學的批判,還是對意識形態的批判,都應延伸到對現實生活過程的批判。這是因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如果在全部意識形態中,人們和他們的關系就像在照相機中一樣是倒立呈像的,那么這種現象也是從人們生活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正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倒影是直接從人們生活的生理過程中產生的一樣”[21]。在馬克思的時代,對現實生活過程的批判首先就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即資本批判。這是其一。

其二,歷史已經過去,在認識歷史的活動中,認識主體無法直接面對認識客體;同時,歷史中的各種關系又以“遺物”或“殘片”的形式、“萎縮”或“發展”的形式存在于現實社會中。所以,認識歷史應該也只能“從事后開始”,即“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22]。在馬克思的時代,這種“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社會是歷史上最發達的和最復雜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于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23]因此,要真正認識歷史,把握人類歷史運動的一般規律,就必須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批判,即對資本展開批判。“基督教只有在它的自我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可說是在可能范圍內準備好時,才有助于對早期神話作客觀的理解。同樣,資產階級經濟只有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自我批判已經開始時,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東方的經濟。”[24]

在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視野中,“資本被理解為物,而沒有被理解為關系”,而在馬克思的視野中,“資本顯然是關系,而且只能是生產關系”[25]。“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它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26]資本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它卻“采取了一種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們的勞動中的關系倒表現為物與物彼此之間的和物與人的關系”[27]。這就是說,資本不是物本身,不是物與物的關系,但又是通過物而存在,并表現為物與物和物與人的關系。同時,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資本賦予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最基本和最高的社會存在物,它自在自為地運動著,創造了一個不同于傳統社會的現代社會:“在土地所有制處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會形式中,自然聯系還占優勢。在資本處于支配地位的社會形式中,社會、歷史所創造的因素占優勢。”“如果說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一方面創造出一個普遍的勞動體系,——即剩余勞動,創造價值的勞動,——那么,另一方面也創造出一個普遍利用自然屬性和人的屬性的體系,創造出一個普遍有用性的體系,甚至科學也同人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屬性一樣,表現為這個普遍有用性體系的體現者,而且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在這個社會生產和交換的范圍之外表現為自在的更高的東西,表現為自為的合理的東西。因此,只有資本才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并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產生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它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階段,與這個社會階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為人類的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界才不過是人的對象,不過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認為是自為的力量;而對自然界的獨立規律的理論認識本身不過表現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為消費品,還是作為生產資料)服從于人的需要。資本按照自己的這種趨勢,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見,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現象,克服流傳下來的、在一定界限內閉關自守地滿足于現有需要和重復舊生活方式的狀況。資本破壞這一切并使之不斷革命化,摧毀一切阻礙發展生產力、擴大需要、使生產多樣化、利用和交換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28]

資本是一個不斷自我建構和自我擴張的自組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不僅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改變了人與人的關系,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而雇傭工人只是資本自我增值的工具;資本不僅改變了與人相關的自然界的存在屬性,而且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存在形態,創造了“社會因素占優勢”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有機體制本身作為一個總體有自己的各種前提,而它向總體的發展過程就在于:使社會的一切要素從屬于自己,或者把自己還缺乏的器官從社會中創造出來。”[29]這就是說,正是資本使資本主義社會總體化了。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具有支配一切的權利,資本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社會存在,就是現代社會的根本規定、存在形式和建構原則,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建制。

因此,馬克思以商品為起點范疇、以資本為核心范疇展開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本質上是一種存在論意義上的批判。換言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重建、對形而上學的批判是通過資本批判實現的。正是在這種批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揚棄了抽象的存在,發現了現實的社會存在,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秘密,并由此“透視出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發現了人與人的關系以物化方式而存在的秘密,并透視出人的自我異化的邏輯,從而把本體論與人間的苦難和幸福結合起來了,開辟了“從本體論認識現實的道路”,使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得到了本體論證明。

這表明,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學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哲學意義。同時,馬克思的資本批判不僅存在著哲學的維度,而且意味著“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嚴格表述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哲學)概念的產生”[30]。我們既不能從西方傳統哲學、“學院哲學”的視角去認識馬克思的資本批判,也不能從西方傳統經濟學、“學院經濟學”的視角去認識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實際上,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的邊界,越過了政治學的領土,而到達了哲學的“首府”——存在論或本體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只有在同馬克思資本批判的關聯中才能顯示出來;反之,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只有在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一更大的意識形態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就這種批判代表一個階級而論,它能代表的只是這樣一個階級,這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后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31]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融為一體,這是馬克思獨特的思維方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存在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昌都县| 榆中县| 九龙坡区| 伊通| 巴彦淖尔市| 木里| 江华| 平罗县| 永年县| 新昌县| 灵山县| 民权县| 西充县| 区。| 资源县| 扶绥县| 浦北县| 太和县| 光泽县| 伊金霍洛旗| 连山| 易门县| 同仁县| 璧山县| 庄河市| 米脂县| 花垣县| 太仆寺旗| 嘉义县| 建德市| 楚雄市| 肃宁县| 白玉县| 长泰县| 丹寨县| 无极县| 若羌县| 合江县| 洱源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