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發展倫理學的范式轉換與建構(7)

(四)發展倫理學的選擇論建構

從發展倫理學的總體格局看,發展倫理學首先興起于美國、英國這些西方發達國家,雖然,可思波等學者認為發展倫理學可以并應該對發達國家本身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但從發展倫理學的實際運作看,其主要研究對象仍是發展中國家,其主體研究力量是發達國家的學者,其核心理念基本上是近代以來在西方所興起的價值理念。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逐漸興起發展倫理研究,但畢竟這種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相對獨立的話語體系。我們認為,應該構建一種具有綜合性、過程性,由具有不同文化特質的發展倫理學“具體樣態”組成的發展倫理學“學科生態”。

從學理上認識、確認發展倫理學自身的可選擇性,是構建發展倫理學“學科生態”,推進發展倫理學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明確發展倫理學自身的可選擇性,也就是明確:其一,發展倫理學具體學科樣態的多樣性;其二,不同文化主體建構不同形態發展倫理學的合理性;其三,發展倫理學本身隨著時代變化而轉換的發展性。發展倫理學本身的可選擇性,是作為選擇論的發展倫理學具有反思性、“反自身性”的重要表現。確認發展倫理學自身的形態多樣性、可選擇性,是從深層次上確認不同發展主體文化主體權、理論話語權的內在要求。明確發展倫理學本身的可選擇性,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生態關系”。

第一,“用倫理理解發展”與“用發展理解倫理”的生態關系。目前的發展倫理學往往更加注重用倫理來評價發展,而相對忽視用發展來定位倫理,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倫理學本身的發展性,發展與倫理、現代性與發展倫理學的生態互動。其一,沒有現代性的推進也就沒有所謂的發展倫理研究,在本體論意義上,發展倫理學是對現代性發展問題的自覺回應。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現代化進程中諸多選擇難題、選擇困境的集中涌現,是發展倫理學興起的根本原因。其二,發展倫理學的系統構建有利于我們全面認識發展本身的問題、趨勢、規律。發展倫理學對價值向度的自覺強調,有利于我們確認一種價值與發展相統一的現代性推進路徑。其三,現代性的多范式性、綜合性,為發展倫理學學科生態的多樣性提供了社會存在論基礎;發展本身的階段性轉換,必然推動發展倫理學學科樣態的生態轉換。總體上,現代性、倫理學、可選擇性三者的關系是:現代性是發展倫理學產生的本體論原因;現代性之可選擇性是發展倫理學之可選擇性的社會存在論基礎;而多樣、可選擇發展倫理學“學科生態”的深層構建又會推進人們深層確認現代性本身之可選擇性。

第二,發展倫理學不同研究范式之間的生態關系。目前的發展倫理學主要有三種范式,一是“理想范式”,以確認理想的發展目標、手段及其關系為特點,比如古萊的發展倫理學;二是“問題范式”,以揭示發展實踐與發展理念為問題的特點,比如可思波與阿馬蒂亞·森的發展倫理研究;三是“制度范式”,以揭示目標發展制度中的問題及倡導合理的發展制度為特點,比如克拉克的發展倫理研究。在《發展倫理學的范式研究》一文中,筆者認為,發展倫理還存在一個基礎性范式:“規律范式”。“規律范式”的特點在于揭示現代性轉換、發展的具體規律,從社會規律這個層面揭示現代性的問題原因及其解決方式。以上范式具體關聯、歷史互動,構成一個具體的、過程性的、可選擇的發展倫理學“范式生態”。發展倫理學研究范式的可選擇性,不僅表現在不同的發展主體、不同研究者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對四種范式進行選擇、綜合,更表現在人們可以根據發展實際與學科推進情況發展新的范式。“范式學”意義上,發展倫理學的學科活力正源于新范式的不斷產生,不同范式的生態互動。

第三,發展倫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生態關系。雖然,古萊、克拉克、可思波等學者都認識到發展倫理學本身的交叉性、跨學科性,但從實際發展看,發展倫理學呈現出一種比較強烈的體系化、固化傾向,基本上形成了以人性、自由、公正、平等等為概念體系,以世界貧困、國際救助、發展代價等問題為具體研究對象的發展倫理學體系。比如,可思波就認為,構建范疇體系,是發展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我們不抽象反對發展倫理學的范疇體系的獨立化,但問題在于,當發展倫理學努力構建自身獨立地范疇體系時,如何保持與其他學科的生態對話關系。如果沒有了這種對話,從對話中產生的發展倫理學,如何繼續發展?人們還能以此為基礎反思不斷變動的時代問題嗎?顯然,始終保持發展倫理學與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對話,是使發展倫理學保持活力,使其保持可選擇性的重要基礎。從發展倫理學自身看,要保持這種對話態勢,就需要自覺認識、深層確認發展倫理學學科本身的過程性、具體有限性;充分認識到發展倫理學是一門以價值為導向的發展學,但這門發展學并不具有絕對性、至上性。以有限、過程為特質的生態觀,是構建開放的發展倫理學“學科生態”的一個重要觀念基礎。

總之,發展倫理學是一門選擇論,更是一門全面、具體意義的“自覺的選擇論”,構建作為“自覺的選擇論”的深層發展倫理學,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它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層確認發展倫理學的學科本質,推進發展倫理學本身的發展,也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現代性的問題本質,更加自覺地、全面地構建全球發展公正性。

[1]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Zed Books Ltd,1995,p.21.

[2]Des Gasper,The ethics of development,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Preface,p.Ⅺ.

[3]同上書,p.15.

[4]同上書,p.18.

[5]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Zed Books Ltd,1995,pp.5-8.

[6][美]德尼·古萊:《發展倫理學》,高铦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頁。

[7]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Zed Books Ltd,1995,p.8.

[8]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Zed Books Ltd,1995,p.8.

[9][美]德尼·古萊:《發展倫理學》,高铦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頁。

[10][美]勞倫斯·邁耶等:《比較政治學》,羅飛等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69頁。

[11]參見[美]勞倫斯·邁耶等:《比較政治學》,羅飛等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

[12]參見[美]威廉·A·哈維蘭:《文化人類學》,瞿鐵鵬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

[13]參見[美]安德魯·芬伯格:《可選擇的現代性》,陸俊等譯,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14]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t: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Zed Books Ltd,1995,p.22.

[15]Des Gasper,The ethics of development,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p.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镇雄县| 武隆县| 三原县| 和田县| 龙泉市| 广东省| 蓝田县| 台东市| 石河子市| 博兴县| 凭祥市| 若羌县| 新晃| 始兴县| 平果县| 东乡县| 洪洞县| 高清| 大足县| 绍兴县| 凤山县| 信阳市| 东丽区| 酒泉市| 淮北市| 桂平市| 河南省| 利津县| 广东省| 黄大仙区| 广河县| 无为县| 大悟县| 张家界市| 息烽县| 大邑县| 那曲县| 禄丰县| 左权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