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關于空間與時間觀念(2)

  • 人性論
  • (英)大衛·休謨
  • 4807字
  • 2016-03-14 12:13:51

看一眼我面前的這張桌子,一下子就足以令我形成廣袤的觀念。因此,這個觀念是從當時出現于感官面前的某個印象中得來的、同時表象那一印象。我的感官傳來的只是通過某種方式排列的色點的印象。假如我的眼睛還可以感覺到任何其他的物體,希望有人將那個物體指給我看。但是如果這個人不能再向我指點任何其他的物體來,那么我們就能斬釘截鐵地說,廣袤觀念只能算是這些色點與其呈現方式的一個復本。

假設在我們最開始用以得到廣袤觀念的那一占用空間的對象或是色點組合中的所有點是紫色的,那結果必然會是:當那個觀念每重復出現一次時,我們不但要把那些色點排入同樣的秩序中,還要把我們所熟悉的那種確切的顏色加在那些點上;但是我們以后又看到了其他顏色,比如深紫、紅、綠、黑、白,并且看到了這些顏色的多個不同種的組合,發現了由這些顏色組合的色點的排列彼此之間也有類似之處,所以我們就盡可能地消除顏色自身的特點,只按照那些色點同樣的呈現方式或排列方式產生一個抽象觀念。此外,當這種相似關系發展到一種感官的對象之外,觸覺印象從對象每個部分的排列上同樣被發現和視覺印象相似的時候,這個抽象觀念還能根據兩者的這種相似關系,把兩者全都表象了。實際上任何抽象觀念都是某種觀點下的用以考察的特殊觀念,但是因為這些抽象觀念附著在了一般名詞上,所以它們才能夠表象許多的觀念,而且被包含在一些細節上極其相似、在其他細節上卻極為不同的那些對象。

還有一個比空間觀念包含了更多觀念的抽象觀念,但其在想象中卻被一個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確定的特殊觀念來表象;時間觀念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時間觀念來自我們各個知覺的接續,這些知覺有可能是觀念、印象,反省印象,還有可能是感覺印象。

正如空間觀念是我們從可見的與能夠被感知的那些對象的排列方式中得到的一樣,時間觀念則是我們由觀念與印象的接續中產生出來的;時間絕不會獨自出現在心靈之中,或引起心靈的關注。比如,酣睡的人或沉浸在某件事情當中的人都意識不到時間的存在,由于他時慢時快地接續著各個知覺,所以在他的想象中便會表現出長短的不同。英國哲人約翰·洛克曾經說過,我們的這方面知覺存在著某一種界限,心靈的原始的本性和結構決定了這種界限,一旦超出了這種界限,那么外界對象對于感官的影響便不能起到加速或延緩我們思想的作用了。如果你迅速地旋轉一塊燒紅的煤塊,它就會在你的感官面前顯示出一個有如火圈的映像;而它在各次旋轉之間似乎也不存在任何時間上的間隔。這是由于人類知覺的接續速度趕不上傳遞給外界對象的運動的速度。我們在沒有了接續知覺的情況下,便不會有時間概念,盡管對象中確實存在著真正的接續。根據以上這些以及許多其他的現象,我們就可以說,時間不能獨自或者隨著穩定不變的對象出現在我們心中,它總會在某種變化著的對象的知覺的接續中被發現。

要證明這一點,我們需要加上下面的這個論證,這樣在我看來這個論證就似乎具有十足的決定性與說服力了。顯然,各個部分組成了時間或者持續。因為,情況如果不是如此,我們就不能夠對一個或長或短的持續進行想象。另外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這些部分是不能相互共存的:由于各個部分的共存性質是從廣袤得來,當然,這恰恰就是廣袤與持續的不同之處。既然時間是由各個不共存的部分組成,那么如果不變的對象產生的只能是共存的印象,它就無法形成能夠賦予我們有關時間觀念的任何印象;所以,時間觀念絕對是來源于可變對象的接續,并且剛開始出現時的時間必然離不開這種接續現象。

我們已經知道,時間剛開始在心中出現的時候,一直都在與可變對象的接續現象進行著一種結合,要不然就不會引起我們對它的任何知覺;現在我們必須進行一番討論和研究,假如我們想象不到關于任何對象的接續,那么我們能不能想象時間,及其是否能夠在想象中獨自產生一個明晰的觀念。

要想知道在印象中互相結合著的那些對象能否在印象中進行分離,只看這些對象之間有無差異就行。如果有,顯然它們能夠分別想象。依據前述的原理可知,存在差異的事物都是能夠加以區分的,而所有能夠區分的事物又都能進行分離。反之,這些對象如果沒有差異,也就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離;但是在時間與我們的接續知覺相比較而言,就是這樣的情況。時間觀念并不是來自一個可以明顯地區別于其他印象并且和其他印象混雜著的特殊印象,時間觀念完全出現于印象在心中呈現時所利用的方式中,但它并不屬于那些印象中的某一個。我們時間的印象與觀念可以形成于笛子上吹出的五個音調,但時間并沒有表現出聽覺以及其他的任何感官上的第六個印象,也不是心靈自身依賴于反省找出的第六個印象。處在這種特殊方式下的時候,這五個音的心中并沒有激起任何情緒和任何感情,從而可以使心靈在注意到它時可以激發出一個新的觀念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個新的反省觀念的產生,那種情形是必要的,并且即使心靈反復地思考一千次它的全部感覺觀念,都是無濟于事的,都不能從它們中間得到任何一個新的原始觀念,除非大自然增添了心靈可以感到從那樣一種思考中生發出來的某種新的原始印象的官能構造;但是在這里心靈只覺察到了不同的各個聲音的出現方式;隨后心靈不用想到這些特殊的聲音就能夠立刻單獨想起這個方式,并且可以將這個方式結合于任何其他的對象。的確,某些對象的觀念是心靈的必要條件,一旦離開了這些觀念,心靈永遠也不會有關于時間的任何概念;這個概念只能在某種排列方式——相互接續的主式中的不同的對象、印象或觀念中出現,因為它不是以任何最初的獨立印象的身份出現的。

我知道,有人認為一個恰當的意義上的持續觀念能夠被應用在完全不變的對象上。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世人的普通想法,甚至于哲學家們亦會有同樣的看法。不過只要我們根據前面的結論便可以知道,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在前面得出的結論是,持續觀念都是來自可變對象的持續現象,而絕對不會被任何穩定的、不變的對象傳到心里。因此,由此得出的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一條結論是:既然從這樣一個對象無法得到持續觀念,所以持續觀念在所有確切的意義下,都不可能應用于這樣的一個對象,同時沒有任何變化的東西也無法說成是具有持續。觀念一旦與虛構分開便永遠不能表象或者應用于任何其他對象,所以它將永遠表象著它們由此得來的對象以及印象。我們究竟要憑借哪種虛構,將時間觀念應用于不變的對象之中,甚至按照常規設想持續同時充當著運動與靜止的衡量標準?我們對于這點,以后會加以考察。

還有一個十分有決定性的論證,它確立了現在的我們有關空間觀念與時間觀念的學說,即使它自身僅建立在“組成我們時空觀念的都是不可分的那些部分”的那個簡單原理上。這個論證或許值得進行一番考察。

因為任何能夠區別的觀念同時都是能夠進行分離的,我們可以任取一個復合的廣袤觀念中產生的那些簡單且不可分的觀念,為了可以對其進行單獨考察,我們將它與其他一切觀念分開,然后判斷出它的本性和性質。

顯然,這個觀念并非廣袤觀念。這是因為廣袤觀念是由多個部分組合而成的,而依據假設這個觀念是完全簡單、不可分的。它有可能是非實在物體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既然真實的復合廣袤觀念是因這類觀念組合而成,假如這些觀念僅僅屬于一些非實在物的話,那就會出現一個非實在物組合而成的真實存在,這是一種荒謬的說法。所以,在這里我必須要問,對于觀點——簡單而不可分的點到底是指什么呢?如果我的回答令人感到新奇,那不足為奇,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幾乎還從來沒有被想到過。我們常常喜歡爭辯數學點的本性問題,但卻不怎么討論數學點的觀念的本性。

視覺和觸覺這兩個感官把空間傳入人心,所有不可觸知的或不可見的東西都不會顯示廣袤。那個表象廣袤的復合印象是由無數較小的印象所組成的,對視覺和觸覺來說這些較小的印象是不可分的,可以稱之為顏色和堅固性兼而有之的原子或粒子的印象,然而這還是不夠的。這些原子不但必須既是有顏色的又是可觸知的,才可以在我們的感官前有所呈現,同時我們還得留住它的顏色以及可觸知性的觀念,做到這些,才能使我們的想象對其接納,能夠被心靈想象的只是這些原子的顏色或者可觸知性的觀念。如果排除這些能夠感知的性質的觀念,這些原子相對于思想和想象來說便全然不存在了。

部分是這樣的情形,整體亦如此。一個點如果沒有被看成有顏色或者可觸知的,它就不能把任何觀念傳給我們,因而需要靠這些點的觀念構建的廣袤觀念也就無從談起。如果廣袤觀念真正存在(我們意識到它的確是真正存在的),那么它的組成部分也一定是真正存在的,而為了獲得這種存在,也就不得不被認為有顏色或可以觸知的。因此,除非空間或者廣袤觀念被認為是我們的視覺或者觸覺的對象,否則我們不會形成這樣的觀念。

同樣的推理還說明了,某種真實的對象或存在也必然存在于時間的不可分的一剎那,這種真實對象接續的結果是形成了持續,使它可以為心靈所想象。

第四節為反駁給出的答復

空間和時間的體系是由緊密相連的兩個部分組成的。依賴于下面進行的這個推理連鎖的是第一個部分。心靈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廣袤或持續的觀念都不是用較小觀念或若干部分組合而成的,而是由數目一定、簡單、不可分的觀念組合而成的。因此,空間與時間有可能是符合于這個觀念才得以存在的。如果有可能,我們就能說,其實它們的存在是符合這個觀念,因為其自身含有的無限可分性是絕對不可能相互矛盾的。

體系的另一部分是前面部分的結果。由空間與時間觀念分解成的那些部分,直至不可分的程度;因為這些不可分的部分本身是非實在物,所以如果沒有真實存在的某種東西來加以填充的話,后果是無法想象的。因此,空間與時間觀念并非個別的、獨立的觀念,它只是對象的存在方式或是一種秩序的觀念;換言之,我們想象不出一個沒有物質存在的真空與廣袤,也無法想象一段不存在任何真實的存在物的接續以及不斷變化著的時間。由于我們體系兩部分的緊密相連,所以我們也會同時研究對這兩個部分所提出的那些反駁;首先我們要研究的是那些有關廣袤的有限可分說的反駁。

(1)我要研究的第一個反駁,實際上它更適合于用來證明此體系兩部分之間的密切關系和依賴。經院中有人主張說,廣袤一定無限可分,因為數學點的理論是何其的荒謬。之所以說這個理論是荒謬的,那是由于數學點實際上是一個非實在物,它跟其他任何數學點結合的結果絕無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要是數學點的非實在物與物質的無限可分性之間沒有任何中介的話,那么這絕對應該是一種具有決定性的反駁。但顯然這里有一個中介,這就意味著我們能夠給這些點一種顏色和堅固性。兩個觀點的荒謬之處在于這個中介的真實性和正確性。物理點——另一種中介——的理論真是荒謬至極,不屑反駁。正如物理點如此的被假設,一個實在的廣袤不能脫離了彼此差異的部分而獨立存在;而所有差異的對象都能通過想象對其進行區別和分離。

(2)假如廣袤是用一些數學點組合而成的,那么它們之間一定會相互滲透。第二個反駁便由此得來。簡單而不可分的一個原子在與接觸另一個原子時,必然滲透其間;由于它無法借助它的表面部分與另一個原子接觸,因為假設它原來是極其簡單的,這就把一切的部分排斥在外了。所以,第一個原子必然和第二個原子產生密切接觸,以致用它的全部本質進行接觸;這也就是相互滲透的定義。但不可能有這種滲透,所以也就不存在數學點。

我可以用一個更為準確的滲透觀念來取代這個滲透觀念,從而給予這個反駁一個答案。假設我們談到滲透時所指的意義有兩個,在它們的范圍之內有兩個沒有空隙的物體彼此相互靠近,以致緊密無間,令結合而成的那一個物體在體積上絲毫不大于兩個物體當中的任何一個;即我們在談到滲透時指代的意義。但十分明顯的是,這種滲透僅指兩個物體中其一被保存了,而另一個被消滅了,但同時我們亦不可能具體識別出哪個被保存了,哪個被消滅了。在對其接觸之前,我們有兩個有關物體的概念。接觸了以后,我們就只有一個有關物體的概念了。對這樣兩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內存在的,并且性質相同的物體,心靈無法保留它們彼此之間的任何差異的概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忻城县| 吉隆县| 卓尼县| 巧家县| 云南省| 阜宁县| 沙湾县| 易门县| 顺昌县| 奉节县| 承德市| 六枝特区| 岳西县| 米泉市| 郑州市| 花莲市| 阿鲁科尔沁旗| 怀来县| 黄梅县| 崇明县| 泸定县| 温宿县| 盱眙县| 孝昌县| 瑞丽市| 元江| 郎溪县| 京山县| 渝中区| 阜新| 汽车| 武山县| 郧西县| 宜宾市| 玛纳斯县| 额济纳旗| 拜泉县| 青州市| 萍乡市|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