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在歷史與經濟之間(5)

探春強調了利的重要性是對傳統觀念的突破,但她并沒有打破,也沒想打破傳統觀念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甚至還沒有寶玉個性解放的意識。由此而形成的賈府政治體制盡管風雨飄搖,卻也仍在維持。在一切照舊,而且也不想改變的情況下,包括承包制這樣的改革當然必定失敗。舊體制的突破是漸進的,但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舊體制,漸進式改革肯定無法成功。

也許我們這樣評論探春改革的得失有點太現代化了。不過,如果不進行這種分析,就難以從中汲取教訓。20世紀60年代時,赫魯曉夫在蘇聯也進行了類似探春的改革,但蘇聯原有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不變,改革受到舊勢力的頑強抵抗,終于失敗了。1964年赫魯曉夫下臺使剛剛拉開的改革序幕又拉上了。接著由勃列日涅夫演出了一場復辟的鬧劇,赫魯曉夫也終于成為一個悲劇人物。平心而論,我總認為無論赫魯曉夫犯了多少錯誤,他至少是一個想改變舊體制的人物。他的悲劇在于想在維護舊體制的情況下進行改革。探春與赫魯曉夫自有天壤之別,但他們改革的初衷、路徑與結果又是何其相似!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當然就探春承包制的改革而言,本身也有缺點。薛寶釵就批評探春的改革只考慮到承包者的利益,而沒有考慮承包者手下那些普通人的利益。寶釵對承包者說:“你們只顧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里卻都不服,只用假公濟私的,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掐幾枝花兒,你們有冤還沒處訴呢。他們也沾帶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的,他們就替你們照顧了。”在《紅樓夢》中,我還是喜歡寶釵這個人的。黛玉那點小心眼還真讓人受不了。寶釵的這段話說明了,改革要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僅僅是承包者得利益,其他人狀況得不到改善,改革也難以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個利益協調問題,賈府亦不例外。可以說改革是能讓多數人獲益的帕累托改善。寶釵真是一個有心計的人。這種心計不是小心眼,是看問題更全面和深刻。應該說,探春的改革也有些許效果,這與寶釵以旁觀者清的身份指點迷津分不開。蘇聯赫魯曉夫的改革并沒有給廣大群眾帶來更大好處,這也是他失敗并受指責的一個原因。還應該指出,以后蘇聯的改革更多強調了精英們的利益,以至于形成巨富的寡頭,有權貴資本主義的傾向。這些都是忽視了寶釵的利益均沾原則。改革真需要寶釵這樣的旁觀者。

曹雪芹當年寫《紅樓夢》只是要寫下自己刻骨銘心的經歷和感受,也許他并沒有更多的意思。但一部作品的偉大與不朽就在于能給人許多啟發或思考。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評論《紅樓夢》,或稱之為呼吁個性解放,或稱之為反封建,或稱之為揭示階級斗爭,或稱之為反映文學永恒的主題——生、死與愛。無論如何評論,都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我想換個角度來讀這部經典,這里也算對《紅樓夢》的一家之言。評論得是否有理,不能由專家評定,也無法請教曹雪芹先生,只能看讀者有沒有從中受到啟發。

這也是我敢以外行身份妄評《紅樓夢》的原因。

談武林話經濟

十多年前,我乘飛機去西安講學。上飛機后我就埋頭讀《書劍恩仇錄》。讀到陳家洛等好漢與壞人張召重打得刀劍齊飛、鮮血橫流時,突然覺得腿上濕了——莫非我也中劍了?這時聽到空姐一聲“對不起”——原來她把茶水灑在我腿上了。鄰座的一位老先生給我拿出了紙巾,還批評了那位空姐。于是我們就攀談起來了。他得知我是大學經濟學教員時,驚訝地問:“你還看這種書?”我說:“華羅庚先生把武俠定義為‘成年人的童話’,許多大學者都是武俠迷呢!”他又問我:“武俠對經濟學有什么啟發呢?”這個問題此前我還沒想過。但經濟學是研究人的行為的學問,武俠所描述的正是人類行為之一。武俠這個世界中反映出的人類行為規律,應該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受這位老先生的啟發,此后我在讀武俠時總在思考武俠中的經濟學含義。

什么是理性人的最大化行為

武林好漢們也是人,無論他們有多高超的武功或高尚的人品,他們行為的目標也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以最大化為目標是包括武林好漢在內的所有人——抽象意義上的人——的本性。

一說到最大化,人們馬上聯想到物質利益或貨幣收入最大化。這是對經濟學的誤解。其實最大化既包括貨幣內容也包括非貨幣內容。經濟學家經常以貨幣內容為分析對象,例如收入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等等,無非是因為貨幣內容可以量化,可以用數學工具分析,并非它是最大化唯一的內容。在現實中往往非貨幣內容比貨幣內容還重要。人所追求的最大化其實是幸福最大化。沒錢絕對不幸福,但有錢也不一定幸福。有人估計,總體而言,金錢對人幸福的貢獻為20%左右。可見在最大化中非貨幣內容還是相當重要的。

武俠小說中盡管也反映了人貪財的一面(如金庸的《連城訣》),但更多的還是其他追求。武林高手們或者家財萬貫,或者起碼是過著中產的日子。幸福中20%的貨幣內容對他們來說已不成問題,所以追求的是另外80%的非貨幣內容。在經濟學中,實現了最大化的行為稱為理性行為。當這種最大化限于貨幣內容時可以用數學分析得出明確的結論。經濟教科書教的主要是這種內容。但在涉及非貨幣內容時,事情就不那么簡單了。在讀武俠小說時,我想得更多的是從非貨幣內容的角度看,什么才是理性人應該追求的最大化行為。

薩繆爾森給出的幸福方程式是: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人的主觀感覺,取決于偏好,每個人的偏好不同,即追求的目標函數不同,同時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還要付出成本。因此,我想從目標函數、成本-收益分析和欲望三個方面來分析各位武林高手的最大化行為是不是理性的。這里我集中分析兩個人——古龍《楚留香傳奇》中的楚留香和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

楚留香和岳不群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他們都在追求最大化,誰的最大化更加理性呢?我們用構成幸福的要素來分析他們的最大化行為。

從目標函數來看,楚留香的目標函數是多元化的。作為一名大俠,他有劫富濟貧(偷了富家的東西給窮人),為朋友兩肋插刀,主持武林正義等目標。這些給他帶來俠義的好名聲,在江湖上受到尊重,這當然是一種極大的滿足(精神滿足)。同時他也重視物質享受,住在精巧的三桅船上,有美女李紅袖、宋甜兒、蘇蓉蓉相伴,美酒佳肴,享盡物質滿足。他生活得舒適高雅,又未失去武俠的豪氣。相比之下,岳不群追求一元化目標——當武林盟主,成為第一高手,其他能使人幸福的因素,親情、正義、美色、物質享受,都不在他的目標函數之中。僅從目標函數來看,楚留香當然比岳不群理性。根據效用理論,當從既定目標出發去追求效用的實現時,追求多元化目標,各種效用不會遞減,總效用最大化;而追求一元化目標,一種效用在遞減,最大化的總效用當然要低。

再從成本-收益來看。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追求什么目標都有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問題。楚留香追求從多元化目標中得到效用時,當然有成本,比如去為武林主持正義、為朋友幫忙,就要放棄船上的溫柔世界和享受(機會成本),要有金錢與精力支出(直接成本),還有種種意想不到的危險(風險)。但與他獲得的尊重和自我理想實現的效用相比,還是收益大于成本。特別是他武功超人,機智靈活,總能化險為夷,最終毫發未傷。岳不群則不同了,為了當武林盟主而不惜一切代價。這代價有:眾叛親離,愛徒令狐沖、愛妻和愛女都離他而去(機會成本);為練神功“揮刀自宮”,成了不男不女的東西(直接成本);玩盡詭計和陰謀,不僅勞神費力,還失去武林人士的尊重,被稱為“偽君子劍”(據說越南國會開會時,往往把偽君子稱為岳不群),這種名聲的損失也是成本;至于追求武林盟主過程中的種種所作所為,都成本頗高。但到手的武林盟主卻由于各派爭殺而無人真正當回事。說成本遠遠大于收益也不為過。

由這兩點來看,楚留香的效用遠遠大于岳不群。那么欲望呢?楚留香盡管是名噪一時的大俠,但看不出有什么武林稱雄的野心。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正義感或朋友義氣。他沒有什么宏偉的志向,只想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岳不群卻是野心大得很,有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且別說武林盟主已是極大的欲望,而且,像岳不群這樣的人,即使當了武林盟主也不會滿足,恐怕下一步要一統江湖正邪兩派。野心家的欲望是無窮的。

楚留香的效用大于岳不群,而欲望又小于岳不群,當然應該是楚留香的幸福大于岳不群(在我看來岳不群的幸福是負的)。他們都在追求最大化,但顯然楚留香是理性的,岳不群是非理性的。所以,讀過這兩本書的人都對楚留香仰慕不已,而對岳不群極其鄙視。

武俠小世界,人生大社會。武俠小說反映了人生。其實在現實中也有不少人類似岳不群:人生目標一元化(為錢或為名),為實現效用付出的代價太大(為錢而忘家,為名而失去人格),野心太大(總想成巨富和名人)。這種人也像岳不群一樣不會是幸福的。經濟學讓我們更理性地追求最大化,這也是武俠小說的意義。

武林中的產品差異化競爭

大大小小或強或弱的門派,各懷絕技形形色色的高手,組成了武林這個特殊世界。各個武俠門派和高手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頗像無數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個人在市場上競爭。所以,可以用經濟學中的市場競爭理論來解釋武林中的爭斗,也可以透過武俠小說中對武林各派爭斗的描述來加深對競爭理論的理解與運用。

武林不是一個壟斷市場,如果只有一個武林派別一統江湖,也就沒有武林了。沒有武俠各派的爭奪,縱然金庸、古龍有再高的天賦也寫不出這么吸引人的武俠小說。武林甚至也不是一個寡頭市場。盡管武林中不同時期都有一些顯赫的大門派,如許多書中都有的武當、少林,或者正邪兩派,也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通神,或張無忌、楊過這樣的超級大俠,但他們都稱不上寡頭,難以像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這樣的寡頭控制美國汽車市場,或像波音和空客那樣的寡頭控制世界大型民用客機市場。說到底,我把武俠定義為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中企業成功的關鍵是產品差異化競爭,即創造出有自己特色的產品。這就是說,在這種市場上有產品差別才有壟斷,有壟斷才有成功。所以,壟斷競爭市場上企業成功的關鍵是靠產品特色建立自己的壟斷地位。如果把這些話講給武林各派掌門人聽,他們自然會不屑一顧。但實際上他們正是這樣做的。武林爭斗的目的是建立本派在武林中的至高地位——壟斷地位(盡管也打著什么主持正義之類的旗號),這種地位是在比武(武林競爭的主要形式)中形成的。他們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則是本門獨特的武功——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產品特色。其實不僅取勝必須如此,即使只為了在強手如林的武林中生存下來,也要靠自己本門的特色。

在金庸的筆下,各門派的絕活精彩紛呈。具有悠久歷史的武當、少林自不必說。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使一幫叫花子也能馳騁天下。甚至藍鳳凰這樣來自邊疆的小女子也能以防不勝防的施毒術,令天下武林人士膽寒。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各門派的武功,那你會驚嘆小小武功,有多少創新,又有多少差異。古龍似乎更注重情節的曲折性,武功不像金庸筆下那么多變。他筆下的英雄,無論小李飛刀李尋歡還是西門吹雪,都以出手快見長:對手什么也沒看見,已經人頭落地,刀又回到了手中。快也是一種特色。在這個競爭的武林中,武功沒什么太大特色者,如滄州的小門派,就無以生存,遇強敵則潰敗了。讀武俠時人們往往會被各種武功所吸引,聽王語嫣(《天龍八部》中人)講各派武功,你不能不對這小女子有幾分敬意。在敬佩之余,你要想到這就是產品差別的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昭觉县| 夏津县| 麟游县| 日土县| 中山市| 泸定县| 台安县| 萨迦县| 西昌市| 呈贡县| 南丹县| 黑龙江省| 丽江市| 龙井市| 年辖:市辖区| 郴州市| 益阳市| 黄平县| 揭西县| 扬中市| 忻城县| 满洲里市| 德昌县| 华蓥市| 山西省| 承德县| 巴楚县| 涞水县| 沈阳市| 遵化市| 蛟河市| 黑河市| 苍溪县| 湖北省| 镇坪县| 青铜峡市| 奎屯市| 巴彦县| 怀宁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