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0歲前:注重禮儀,用風度和魅力去征服別人(1)
- 30歲前學做人30歲后學做事
- 張易山
- 4841字
- 2016-03-15 17:18:07
成功人士大多具備一個特點:用風度和魅力去征服別人。30而立,你的事業成功與否與你的個人魅力有直接的關系。禮儀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風度和魅力,還能反映一個人的個人學識和修養。
1.注重個人儀表,有魅力才有吸引力
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在交際場合,一個人的儀表裝扮都是有所講究的。
小楊平日里比較懶散,對自己的儀表沒有太多的講究。他往往是衣服堆了一堆才去洗,頭發長得太長才去理。在上學時,他一直維持著這種生活習慣,覺得已經習以為常,司空見慣。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他的這個壞習慣,不僅讓他丟了女友,還丟了工作。
原來在一次和朋友的約會上,小楊的女友準備將他介紹給其他朋友。但是小楊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他穿了一件很隨意的衣服去了比較正式的場合,這樣顯得他有點格格不入。事后女友感到他給自己丟了面子,和他吵了一架,生性好強的小楊也是毫不相讓,最后兩人提出了分手。
就在那幾天,小楊運氣實在不好。因而剛剛和女友分手,心情十分糟糕,整天悶悶不樂,工作也是心不在焉。在一次和客戶見面,又是由于他隨意的著裝,讓客戶覺得小楊的公司對自己不太重視,于是宣布退出合作,就這樣公司的訂單被撤消了。為了懲罰他,老板將他炒了魷魚,勒令他辭職。
小楊不注重個人儀表,結果連連受挫。其實在交際場合,一個人的儀表如同自己的一面鏡子,只有穿著大方、打扮漂亮的人才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一個人邋里邋遢、丟三落四,別人一定對他敬而遠之。因此,一個人的個人儀表是他社交成功的關鍵。
個人儀表由容貌和服飾組成,其中個人容貌又被稱為個人儀容,由發式、面容以及人體所有未被服飾遮掩的肌膚(如手部、頸部)構成;而服飾是個人形體的外延,包括衣、褲、裙、帽、襪、手套等各類服飾。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個人儀容方面的知識。
(1)發式
發式因人而異,這要根據一個人的臉型、膚色、體形來決定,同時還要符合他的職業、身份與個性。頭發整潔、發型大方是發式美的最基本要求。對于男士而言,整潔大方的發式常常給人留下神清氣爽的印象,而披頭散發則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對于女士而言,適合自己的發型才是最重要的。發式美是構成社會生活美的一部分。隨著人類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對發式美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藝術化。
(2)面容
面容是人的儀容之首,由于性別差異,男女在面容美容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于男人而言,一般情況下,要養成每天修面剃須的好習慣。如果一個人胡子拉碴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往往被認為是對他人不敬的表現,是十分失禮的行為。對于女性而言,要想皮膚白嫩,平時要多吃蘋果、海帶、蜂蜜之類的營養品。
(3)頸部
頸部很容易顯現一個人的年齡,所以平時要像保養臉部一樣保養頸部。保持頸部皮膚的清潔,加強頸部運動與營養按摩,這樣會促使頸部皮膚繃緊,光潔動人。頸部的營養按摩一般從20~25歲開始為宜,如果年齡增大,皮膚會隨之衰老,待出現皺紋以后再尋找消除妙法,恐怕會事倍功半。
(4)手部
人們經常用“心靈手巧”來形容一個人,然而對手的保護卻很容易被人忽略。因此適度地保護與美化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容忽視的。要經常保持手部的清潔,養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習慣。
在社交場合中,除了容貌,服飾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只有服飾與儀容間相配合,一個人才會散發出獨特的個人魅力,否則會給別人留下一種不倫不類的印象。所以一個人注重儀容,同樣也要注重服飾,因為儀容和服飾融合在一起,會顯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2.注重穿著服飾,別讓你的形象丟分
“人靠衣衫馬靠鞍”,注重穿著服飾將會打造個人的良好形象。
著名人類行為學家邁克爾·阿蓋爾做過一個實驗:他自己分別以不同的裝扮出現在同一地點,其結果卻大相徑庭。當他身著西裝彬彬有禮地出現在人群時,向他問路或問時間的陌生人大部分是上流社會的人物;而當他裝扮成無業游民的樣子出現時,接近他的人大部分竟然是流浪漢。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著裝服飾對人的影響極其重要。
一個人穿著得體,服飾大方,不僅能贏得他人的信賴,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還能夠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與之相反,一個穿著不當、舉止不雅的人通常會被降低身份,損害形象。由此可見,服飾裝扮也是一門藝術,它既要講究協調、色彩,也要注意場合、身份。“人靠衣衫馬靠鞍”,服飾是個人形體的外延,具體包括衣、褲、裙、帽、襪、手套等各類服飾。對于個人身體而言,服飾起著遮體御寒、美化形象的作用;對于社交場合而言,服飾又是一個人身份與個性的代表,它顯示著一個人的品味、涵養和心理狀態。一個人的服飾與穿戴者的氣質、個性、身份、年齡、職業以及穿戴的環境、時間協調一致時,才能真正起到美化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就應該對自己的著裝服飾予以重視,力求做到服飾美。只有在平日里養成干凈利索的好習慣,就不會讓自己在關鍵時刻出丑。一個人在穿戴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穿著服飾要符合環境的重要
置身于不同的環境、場合,應該有不同的服飾穿戴。比如,身居家中,可以穿隨意舒適的休閑服;上班時,應身著端莊典雅的職業裝;出席婚禮,服飾的色彩可鮮亮點;而參加吊唁活動,服飾則以凝重為宜。
(2)所選服飾要適合自己的角色
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有時候要轉換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必須有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服飾的穿戴方面也應該表現出不同點。無論你出現在哪里,無論你干什么,最好先弄明白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然后再考慮挑選一套適合于這個角色的服飾來裝扮自己。
(3)要揚長避短,適合自身的條件
人們追求服飾美,就是要借服飾來裝扮自身,即利用服飾的質地、色彩、造型、工藝等因素來美化自己。在了解服飾諸因素的同時,人們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揚長避短、揚美避丑的目的。比如,身材矮小者適宜穿著造型簡潔、色彩明快、小花型圖案的服飾;膚色偏黃者,最好不要選與膚色相近或較暗的顏色,如棕色、土黃、深灰、藍紫色等,它們容易隱藏人的生機和活力。
(4)衣服色彩要隨季節而變化
季節變化也是穿戴時要考慮到的一個方面。比較理想的穿戴,不僅要考慮到服飾的保暖性和透氣性,在其色彩的選擇上也應注意與季節相適宜。如春秋季節適合穿中淺色調的服飾,如駝色、棕色、淺灰色等;冬季服飾色調以偏深色為宜,如咖啡、藏青、深褐等色;夏裝可選絲棉織物,色調以淡雅為宜。
由于性別差異,男士和女士在穿戴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要求。對于男士而言,他們的服飾應體現出穩重、專業、令人信賴的特點。在正式場合,中國人一般多以西裝來代表男人的身份地位,因此,西裝就成了男人最主要的選擇。下面談一下穿西裝應有的儀表。
男士西裝依扣式排列可分為單排扣樣式和雙排扣樣式。單排扣西裝多為三件式,即配背心一件。由于近來背心已逐漸被淘汰,不穿背心的形式已相沿成習。坐下時,為求舒適,西裝扣可打開,但起身或行走時,應扣上西裝紐扣。穿雙排扣西裝則不必穿背心,應扣上明扣及暗扣,這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西裝給人以穩重、信任、帥美的感覺,但是剪裁須合身。在穿戴前要將西裝熨燙得平整筆挺。穿戴時注意將西裝口袋的袋蓋放在外面,盡可能使西裝上下身同一色系,這樣較能凸顯紳士氣派。
男人在穿西裝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禁忌。(1)忌西褲過短(標準西褲長度為褲長蓋住皮鞋);(2)忌襯衫放在西褲外;(3)忌不扣襯衫扣;(4)忌西服袖子長于襯衫袖子;(5)忌西服的衣、褲袋內鼓鼓囊囊;(6)忌領帶太短(一般長度應為領帶尖蓋住皮帶扣);(7)忌西服上裝兩扣都扣上(雙排扣西服則應都扣上);(8)忌西服配便鞋(休閑鞋、球鞋、旅游鞋、涼鞋等)。
女士在著裝時,同樣也要講究一些禮儀規范。現代女性應該追求的目標是在規范的約束下穿出自己的特色,穿出自己的品位。如果女士在著裝時講究禮儀,不但可以使人顯得年輕靚麗,還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
著裝是一門難得的藝術,各位女性要根據自己的體形、膚色、面貌來選擇適合的服裝,力求起到揚長避短、修飾美化的作用,盡量把自己的萬種風情更好地展現在他人面前。
一般情況下,女性著裝禮儀包括以下幾方面:
(1)根據身材選服裝
服裝的款型、大小應與女性的身材相統一,只有穿戴得體,才能凸顯女性特有的美感。如:身材嬌小的女性,穿著肥大、寬松的服裝勢必會給別人留下邋遢的印象,相反,緊身的上衣和長褲則顯得比較合身;肩寬者要穿運動型服裝,可以顯示出款式與檔次;身材高大魁梧的女性,穿較為緊繃的衣服顯然不太合適,因為這樣會使身材顯得更臃腫,最好選擇大方得體、質地柔軟的衣服,當然不能過于肥大,否則會影響美觀;身材矮胖的女性,不適合穿淺顏色的衣服,那樣會顯得更胖、更矮,最好選擇有深藍色條紋的深色衣服,這類服裝產生的收縮感能使人顯得苗條;身材瘦高的女性,淺顏色的服裝將是她們最好的選擇。
身材決定著穿戴服裝的款式和型號,同樣也決定著色調的搭配。一般來說,身材瘦小的女性,比較適合穿著明亮度較高、顏色較淺的服裝,這樣會使自己顯得高大豐滿;身材寬胖的女性,選擇深顏色的、明亮度較低的服裝最合適,這樣可以顯得苗條一些;體形有缺陷的女性,可以采用花色面料,因為這種面料有修飾、遮掩體形的作用,比如腿型不美的女士可以穿著花裙裝,上身可穿素色衣裝。
(2)根據膚色配服裝
膚色較白的女性,選擇服裝時,以色彩艷麗明亮為主,這樣會將白皙的膚色映襯得更有光澤,突出健康活力;膚色較黑的女性,不適合穿顏色較深、光亮度較暗的衣服,如純黑色、深褐色、深綠色、紫色等,這樣會把皮膚映襯得更黑。一些色彩較明亮的服飾是黑皮膚女性的最好選擇,這樣可以使膚色發亮,富有光澤。
女士著裝搭配原則講究的是:上明下暗,上淺下深,如:奶黃色上衣配棕黃色褲子、白色皮鞋,這種搭配將端莊、穩重、高雅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兩種明亮度相差不多的色彩,必須分開,以免出現搭配不當的現象,如奶黃與橙黃、綠與藍、綠與青紫、紅與橙黃等,這幾組顏色的服裝,搭配起來必須分開,否則會顯得特別刺眼,影響美觀。
女士出席正式場合時,應選擇正裝,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可彰顯自己高貴的氣質。在著正裝時,應注意“三色原則”。所謂“三色原則”,就是要求正裝的顏色盡可能少于三種,如米色上裝、深藍色裙子、黑色皮鞋、白色手提包搭配在一起,顯然不得體。顏色太雜,服裝就失去了原有的修飾效力,更不用說揚長避短了。
(3)不要過于張揚
女性在不同場合要穿不同樣式的衣服,但在選擇衣服時,要本著與場合協調統一的原則,千萬不要穿一些過于出眾的衣服,否則會使社交形象大打折扣。一般情況下,在出席比較正式的宴會時,女士應選擇高貴、文雅的晚禮服;出席輕松自在的聚會時,著裝可稍微隨便一點,但注意不要太過于暴露、時尚;出席工作會議時,可穿比較端莊的職業套裝。“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女性來說,更是如此。如果說,巧妙得體的著裝能夠使女性登上美麗人生的大船的話,那么按照禮儀穿衣,則可撐起大船的風帆,帶女人駛向幸福的彼岸。
3.掌握交談禮儀,這樣你才有親和力
俗話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每個人不能隨心所欲,胡亂講話,有時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傷及別人的自尊。所以每個人在與別人的交流中要掌握必要的交談禮儀。只有將它們運用于實際,一個人才會贏得別人的歡迎與認可,雙方才會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的話,他們的友誼才會更進一步。
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表達要準確,口齒要流利
試想一個人在與別人交談時詞不達意、吞吞吐吐,講話含糊其辭,那么別人會很難聽懂他的意思,不知道他的主張。這種人只會讓別人敬而遠之。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在講話時應避免過多的口頭禪。比如有的人講話時經常說“依我看”,他說10句話,就有七八句話講“依我看”。這樣只會引起別人對他的反感。
在講話的過程中,每個人要避免用過多的方言,同時注意不要講一些書面語。如果一個人經常說自己家鄉的方言,這會讓別人不知所云,聽不懂他的意思。如果一個人在日常交流中總是講書面語,這會使人感到他是在賣弄學問、顯示自己,讓人感到十分迂腐,不識時務,影響講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