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廟 一在州儀門之東。一在西城外。以包城移入西門內。明崇禎間,郡人王立本捐修。國朝康熙八年,僧方真募修。
山神廟 在城南三十里。
河神廟 一在城北坡下。明弘治十八年建。國朝順治九年,州民張一鄉募修。一在東郭山觀音殿之西,康熙間,僧法峻募建。一在東關關帝廟左。一在東關娘娘廟后。一在康家灘。
井神廟 一在城東南上。——今廢一在城外井溝橋。
火神廟 在城內鐵山東。
龍神廟 一在南郭關帝廟之東。一在靜樂都五十里龍池之旁。一在義合都三十里。元至正十年修。一在鏟燠。一在康家灣。一在下園頭。一在王家灘。一在古佛寺旁。一在關家溝梁。一在石旂鋪南。一在新畦村。一在東溝徐家。四鄉尚多,難以備載。
八蠟廟 在南郭關帝廟之西,明萬歷間,知州胡楠重修。
囗囗廟 在州東六十里義合都銀爐山。
蝗蟲廟 在州南八十里。舊址久廢。國朝順治間蝗至,復建。
藥王廟 在見龍書院之前,明萬歷間,知州胡楠以人不知醫藥建。國朝康熙間,知州蘇東柱修。
馬神廟 舊在州儀門之西,明萬歷四十一年,知州胡楠建于按察司舊址。國朝順治間,知州楊士重修。
北岳廟 在南門外之東。明天啟間鄉官張元重建。國朝順治間,鄉約嚴、喬利見、僧寬普募修。康熙間,郡人袁允吉金妝圣像兩壁。——有碑
三皇廟 在州治之東。久廢。
關帝廟 一在州治東南。一在南門甕城。一在鐵山。一在城隍廟東。一在南郭八蠟廟東。一在東溝坡底。
護國顯應王廟 神姓崔氏,祁州鼓城人。唐貞觀中,舉孝廉,為長子令。開元間,封顯圣護國嘉應侯。歷化加封。廟在州市東。金皇統九年,郡人張順元建。元大德甲辰,李廷顯重修。有碑記。久廢。
靈感廟 俗傳文殊菩薩化現,在州西南后會村。每旱禱雨立應。康熙間,吏目錢萬芳重修。
圣母廟 一在城內。明崇禎間,郡人王宗本重修。一在東郭山,鄉官王邵重修。國朝康熙間,僧法峻重修。一在州東陳家梁。三十一年,東魯異僧明行募建。郡庠生袁變募建佛殿,名圣感寺。
二郎廟 在城北河神廟之東南。
三官廟 在城南門外之西。明萬歷間,知州劉希皋建。(有碑記)崇禎九年,僧惟一、糾首嚴可奇募緣重修。國朝順治間,知州安世鼎、僧忠壽重修。康熙三年,僧方潤募修。三十一年僧園登募修。
真武廟 一在城西南隅。一在苦水溝。一在城外東南隅觀音殿之西。一在南郭文昌祠之后。國朝康熙間,僧維亨捐修石。建靈官殿于上,與黑虎殿相對。一在北門外。二十五年,知州高起鳳因開北門建。
寺觀
寶積寺 在里仁巷。去州治西南七十步。元大德七年建。明景泰二年重修。——系祝厘處僧正司在焉。崇禎八年,郡人陳嘉言、僧忠響建藥師殿于內。
承天寺 在舊鐘樓北。在州治東南三百步。元時建。明永樂間重修。萬歷甲寅,僧正先重修。國朝順治間,僧廣福募修禪室。康熙間,僧廣祿展天王殿至鐘樓舊址。移建鐘樓于天王殿之東。郡人閻芳內建觀音殿一間。今地基崩壞。康熙四十八年,僧明教重修。
興隆寺 舊名資福寺。在州東南三十里義合都橋頭村。宋熙寧元年建。
花佛寺 在州南十五里宣化坊花佛村。元至正間,石崖崩出石佛數百尊,州人建寺,舁置其中。
壽圣寺 在州東三十里義合都峽查村。金大定十年建。國朝康熙三十八年,庠生袁變募修。
神峰寺 在州南四十里廟溝村。
金峰寺 在州南五十里靜樂都牙前塔。金時建。國朝康熙間,郡庠生袁變募金重修。
靈泉寺 在州南九十里。
彌陀寺 在州西南三十里靜樂都花園村。元至正十五年建。
西云寺 在州西三十里靜樂都。
龍泉寺 在州西南六十里靜樂都林遮峪村。元至正二年建。
深溝寺 在州正東十五里。國朝順治間,僧祖緣(一名鐵羅漢)創造。石窯內塑佛像。
蒼水山寺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元時建。
廣仁寺 在南關。明崇禎間,鄉官王邵建。為寄旅(櫬)之所。兵毀。
保安寺 明萬歷七年建。
天慶觀 即三清觀。元時建。明天順間重修。今敝壞,將廢。
青楊觀 在州東南二十五里。元太德九年建。久廢。
觀音殿 一在城隍廟東。一在城隍廟北。一在寶積寺門東。一在城外東南隅。國朝順治九年,鄉耆嚴可奇、僧道遠重修,石窯三間。十三年,僧真德又建三教閣于上。康熙十年,僧廣崇募緣重修圪。四十七年園重修。一在東郭山。國朝康熙間,僧法峻重修,石洞于旁,內塑觀音像。(有碑記)一在王家灘,義民王迪祥募建。
白衣殿 舊在東南城隅。郡庠生崔嵩建。國朝順治六年兵毀。一在城外東南隅觀音殿鐘樓洞內。康熙四十一年,僧園塑像于中。一在寶積寺西。康熙間,廩生楊永芳、胡貢寶建。一在城外水陸殿東。康熙十五年,鄉官白眉建。三十六年,知州唐文德重修。
彌勒庵 國朝順治七年,醫生焦炳文,舍其馮家十字宅為庵,塑像延尼焚修。
水陸殿 一在南門外,系知州胡楠生祠改建。國朝康熙四十七年,僧明教重修。一在東溝。明天啟七年僧性榮創建。僧寬普重修。
閻羅殿 在州東南十里,宋元佑間建。明崇禎間重修。(有碑記)
十方院 在州東張家灘。國朝康熙間,東魯異僧明行、郡人張福募修。
十王殿 在州東康家灘飛龍山。又郭家灘亦建。
胡洵陽曰:保德彈丸地耳,何寺廟之多,釋事之眾乃爾?蓋地近邊,俗好佛,喪葬必延僧。男婦多居士。即有嚴禁之者,未幾且弁髦之也。,所賴士大夫講明家禮以移易,則披剃者自少,而丁口將盡歸版籍矣。
張溥曰:保郡彈丸一邑,而寺觀之設,星羅棋布,論者謂邊俗好佛,喪葬專用浮屠,實使之然。然考其創始于金十之二三,于元十之七八,明雖間有,大率更新而已。揆厥所由,咎可知也。鳴呼!上有好者,下必有甚況。顏曰敕建,安知非賣兒貼婦之為,又豈啻風草之從耶。尤可恨者,清凈明宗諸教于今日熾,榛蕪正道,煽惑人心。雖有明禁,而愚民趨之若狂。不知何日得掃除也。噫!
祠宇
趙公明宇生祠 在寶積寺東,祠報包城也。知州胡楠扁曰“名世芳標”。(有碑記今碑存寺廢)詳見《憲澤》并《藝文志》中。
韓公敬廷生祠 在趙公祠右,亦為包城也。知州胡楠懸扁志其事。今扁與祠俱廢。詳見《名宦》并《藝文志》中。
胡公洵陽生祠 一在南門外,即今水陸殿地。祠壁繪公興厘善政四十六款。有碑記。兵毀。其余鄉城共祠四十余所。今雖盡廢,而德澤未泯。詳見《名宦》并《藝文志》中。
二賢祠 在上街。為明守高公崗鳳、王公甲、胡公楠建。有碑記。國朝順治六年,牛逆據城,拆毀。前三日,李生敷榮,夜夢三貴人,峨冠博帶,燈燭前導,郡吏擁從,相與談笑而去。是三公者,生為名宦,沒為明神,雖歷久而不替也。今碑記磨滅,不可復識。惜哉!
刑部固山生祠 在城隍廟西。刑部姓李,諱瑣太固山額貞墨。順治六年,提兵討逆,受降時戮軍宥民,全活甚眾。民德之。知州安世鼎建祠。今廢。
樓公生祠 在中街。公諱希昊。順治六年,公以兵備道,往來供應。知州安世鼎建祠。康熙間,知州高改為義學。
趙元帥祠 在州東義門都三十里。相傳即宋鄉賢趙寧也。其子孫奉祀。
陳烈女祠 在南郭。明貢生陳家藎女。(有碑記)祠后為知州徐效奇所毀。康熙間,其侄孫孝廉大謨重建一間。今存。詳見《節婦》并《藝文志》。先農壇 舊志缺,今在南關龍神廟后。正殿三間,東西官廳破廢。壇內田約十余畝。舊存(神)倉一座。
寶積寺 乾隆三十一年,監生白地、康汝明、僧凈德等募化重修。五十年,鄉約張福保、王福喜、王士美、蘇麟、張密、陳如柏、王大富、閻有壽等鳩工丹告竣。
承天寺 乾隆四十四年,州民王募資重修。
帝君廟 乾隆四十六年,州民徐學士、姜廷鈴等募資重修。
三官廟 乾隆三十一年,監生白地、生員魯騰蛟、僧德馨等募資重修。
東岳廟 乾隆五年災,八年,州民錢文成、韓大貴、僧明知等募資重修。
彌勒庵 乾隆四十八年,生員李泰、州民楊世標、徐保現、焦其秀等募資重修。
姜都督祠 (忠臣見舊志)在南門外廟坪。雍正十一年建。
往鑒
宋
貞宗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數萬騎,奉肖太后令,寇嵐、武、保德諸軍,高繼祖擊敗之。
徽宗建中靖國二年,金取遼山后嵐、武、保德、諸軍。
欽宗靖康元年,金粘沒喝攻太原,悉破嵐、保諸軍。
明
正統四年十月,也先入寇,至西莊村。
成化十五年,火篩寇偏關,至王家寨。
正德十一年,寇至東南大塔鋪。
嘉靖十八年,俺答大舉入寇,至城下。所過殘滅。二十年至三十二年,無歲不擾邊然。或以飽獲而歸,不至深入。四十一年,又入寇。攻破崖寨窨洞無數。董家梁、賈家梁,離城一里之地,賊憊睡熟,放馬至東溝,無人敢近。州民慷慨夜獲賊馬一匹。四十三年,賊由河西五虎山下,踏冰橋過河入犯,殺死防御把總王宰及官軍三百余名。前后灘居民被殺掠甚慘。四十四年,又由偏關入寇,至東南柏森村、叢林村、趙家及城沙坪演武廳、南關。殺掠男婦無慮數千余口。四十五年,由唐家會,踏冰入犯,殺死本所千戶徐堯臣及軍人百余名。又數日,從賈家灣踏冰入犯,搶至前鄉馮家川等處,人煙盡絕,鬼磷宵寒,禍酷,此歲為甚。隆慶元年十月,賊自河曲、保德入犯汾、石。
胡洵陽曰:細閱保德邊患,亦大足寒心矣。患之,而思以防之,如前志所謂包城、添兵、演武、蓄水、除器械五款,詎非先事之劃然,此特為城中計耳。至四鄉九寨,歲久傾圮,未暇修及,乘時為民請命,不能無望于上人之見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