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科抄出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董題報嘉慶十四年六、七月間,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水沖沙壓田園請豁除銀榖一案,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題,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查得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董疏稱:『接準部咨:「嘉慶十四年六、七月間,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水沖沙壓田園八十五甲二分七厘一毫,遲至十八年始行咨部。前以一隅偏災、未經詳報、旋經械斗、未經勘辦為詞,今復以重洋遠隔,風信靡常,往返報查,以致稽遲。且此案沖壓田畝至八十五甲有余之多,未據奏報有案,國賦攸關,未便準豁。應令該撫題報到部,再行核辦。至歷年無征供耗銀榖,轉飭在于地方官暨率轉之道府名下,照數著賠,并將歷任遲延職名查取送部核議」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布政使明山詳:「準護臺灣道蓋方泌移,據署臺灣府鄭佐廷詳,據署臺灣縣溫溶覆稱:查嘉慶十四年六、七月間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水沖沙壓田園八十五甲二分七厘一毫,先據該里民等赴縣呈報,前縣程文炘因系一隅偏災,當時未經通報。隨據該里民林和等赴府請勘,經蒙飭縣勘詳。前縣程文炘飭開甲數,繒圖請勘。該戶等正在開報間,旋值漳泉民人分類械斗,未及勘辦。前縣程文炘旋于嘉慶十五年七月十五日病故。迨前縣黎溶接任,催據該戶等造具圖冊勘明,即于十六年七月初六日通詳。嗣蒙飭委署嘉義縣翟淦會同查勘相符,請自嘉慶十四年起豁除供餉。復蒙飭令于十七年起匯案請豁。輾轉駁查,重洋隔遠,風信靡常,以致遲至十八年始蒙詳咨,奉部駁查。隨經查明,據實具詳。復奉部駁,并飭賠歷年無征供耗銀榖,查取遲延職名。再四復查,此案實先因前縣程文炘拘于一隅偏災,未經通報,繼緣查辦械斗,未及勘詳。前縣黎溶接辦,復因往返駁查,重洋阻滯,彼此遲延,均屬實在情形,委無稍有捏飾。且查長興、仁德,此兩里佃民陳顏、黃榜等被沖田園,亦系一隅偏災,未經通報,已邀豁免有案。其林和等事同一轍,應請將該戶應免供耗銀榖,仍自嘉慶十七年為始,準其一體豁除,以蘇民累。所有著賠歷年無征供耗銀榖,實非無故稽遲,懇請邀免賠完,并免開參等由,由府道核明轉移前來。覆查此案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嘉慶十四年六、七月間先后被水沖陷田園八十余甲,該里民赴縣呈報,乃前縣程文炘拘于一隅偏災,不為轉報;該里民復赴府請勘,批縣勘詳,程文炘令各里民開明甲數候勘,適值查辦淡漳械斗中止;程文炘旋于嘉慶十五年七月十五日病故。迨前縣黎溶接任,催據該戶等造具圖冊勘明,于嘉慶十六年七月間通詳,飭委署嘉義縣翟淦會同覆勘相符,請自嘉慶十四年起豁除供餉。復經駁飭,應自十七年為始匯案請豁。重洋往返,以致至嘉慶十八年始行詳咨。是此案已經歷任道府縣逐細查覆,被水屬實。惟奉駁查辦遲延,應將歷年無征銀榖分晰著賠。查原咨已有聲明十四、十五、十六等年應完銀榖,業已飭據各該戶照數補完,應毋庸議。尚有十七年分一年銀榖,現準臺灣道移覆,并未議賠。若再行令臺灣查覆,愈致稽遲,應行遵照部咨,一面詳請先行專案具題,一面移飭將十七年分銀榖在于地方官暨率轉之道府名下照數賠完,仍取現任道府縣無捏印結到日,另行核詳咨部。所有查辦遲延職名,亦經前咨開明,實系前縣程文炘,業已病故,應請毋庸置議。其嘉慶十八年起,案經咨報到部,應請援照該縣長興、仁德此兩里佃民陳顏、黃榜等嘉慶十四年間被水沖壓田園亦系一隅偏災,遲至嘉慶十八年始行請豁,已邀準自嘉慶十八年為始,援例請豁,并核與本年欽奉恩詔內開:各直省坍沒田地,其虛額仍相沿追納者,地方官查明詳請豁免之諭旨亦屬符合。相應查照原報冊結轉造司冊結,改請自嘉慶十八年為始,準其援案邀恩豁免,以蘇民累。合就詳候察核會題請豁,并移令臺灣道轉飭將嘉慶十七年分銀榖分賠完解,仍取現任道府縣無捏印結,并將原送縣冊結改換請豁年分,另行咨部辦理」等情。臣覆查無異。除冊結送部外,理合具題。再閩浙總督系臣本任,毋庸會銜,合并陳明』等因前來。查嘉慶十四年六、七月間,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水沖沙壓田園八十五甲二分七厘一毫,應征供榖四百五十五石二斗九升二合七勺,耗羨銀二十二兩七錢六分四厘六毫三絲五忽,勻丁銀四兩五錢一分一厘八毫九絲三忽零,丁耗銀四錢六厘七絲零。前據該撫請豁,經臣部核駁,并令將無征銀榖在于地方官暨率轉道府分賠在案。今據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董題報,查明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林和等田園被水屬實,嘉慶十四、十五、十六等年應完銀榖,業已飭據各該戶照數完補,十七年一年銀榖移令臺灣道轉飭分賠完解,改請自十八年為始,該戶應完銀榖照數豁除等語。臣部查坍沒田地虛額錢糧,自應查明豁免。今臺灣縣廣儲西里地方里民林和等田園八十五甲二分七厘一毫,既稱嘉慶十四年間被水屬實,應請旨準其豁免。所有歷年應征銀榖,除十四、十五、十六等年業經該業戶照數補完,應毋庸議;其嘉慶十七年應征銀榖,應令該撫轉飭地方官暨臺灣道府著賠,并造具著賠各員姓名銀數報部查核等因。嘉慶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題,本月二十日奉旨:依議,欽此。
嘉慶二十五年六月十七日,福建巡撫部院韓準戶部咨。
閩浙總督鍾祥福建巡撫魏元烺會奏緩征臺灣縣屬永凝等七里正供錢糧片
再臣等于本年十一月間,接據臺灣府詳報:臺邑入秋以來,雨澤愆期,雖經設壇虔禱,未沛甘霖。及至九月,風燥日烈,益形亢旱,晚收不免歉薄,糧價亦覺增長。業由府飭縣速赴各鄉確勘,先將被旱窮民妥為撫綏,一面委員細查,是否成災,另行辦理等由。當經批檄嚴飭委員,遍歷各莊,逐細查勘稟復去后,續據署臺灣道周凱具稟:鳳山一縣,晚禾收成六分有余;嘉義一縣,收成六分;該二縣民力尚不至于拮據。惟臺灣一縣,據該縣托克通阿詳稱,親詣各鄉逐莊查勘,東北各里向有埤圳通引溪流,藉資灌溉,晚禾均無妨礙,核計分數均在六分;其沿西一帶,濱臨大海,水皆斥鹵,向無栽種田禾;東南各里,藉有鯉魚潭水分流車灌,亦在五分有余;獨永凝、新昌、武定、永康、文賢、崇德、仁和等七里,離溪較遠,難以引導,經該鄉民汲水分灌,歉熟錯綜不一,約計分數亦在五分;其高阜之區,泉脈不通,桔槔難施,田禾盡形枯槁,現已拔除,諭令一律改種雜糧,以資生計。似此被旱歉收者,每里亦不過數區。雖不成災,民情究屬拮據,應請將永凝等七里應完本年正供錢糧,緩到明年早收后帶征等情。
臣等查臺灣孤懸海外,民食最關緊要。九月以后,臺地各屬糧價,未據造報,而臺灣縣屬之永凝等七里地方被旱,民情拮據,系屬實情。巨等與藩司相商,所有臺灣縣永凝等七里應征本年正供錢糧,合無仰懇皇上天恩,準其緩征至明年早收后帶征,以紓民力。除檄飭臺灣道府查明緩征錢糧數目、另行造冊詳送咨部外,合將緩征緣由附片奏聞,乞伏圣鑒訓示。謹奏。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會奏。
臺灣道周為恭錄朱批上諭行知事:道光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奉巡撫部院魏抄案為照本部院于道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會同督部堂附片具奏,臺灣縣屬本年晚稻收成歉薄,勘不成災,請將永凝等七里本年正供錢糧緩至明年早收后帶征,以紓民力一件,今于本年正月二十五日奉到朱批:另有旨,欽此。同日承準軍機處夾單內開:道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內閣奉上諭:鍾祥等奏,查明被旱地方,懇請緩征等語,福建臺灣縣本年入秋以后,雨澤愆期,高阜之區,收成未免歉薄,民力頗形拮據,加恩著照所請,所有臺灣縣屬之永凝、新昌、武定、永康、文賢、崇德、仁和等七里應征本年正供錢糧,俱著緩至明年早收后帶征,以紓民力。該督等即刊刻謄黃,遍行曉諭,務使實惠及民,無任胥吏舞弊,用副朕軫念民依至意。該部知道。欽此。
臺灣鎮武攀鳳臺灣道熊一本會奏臺灣猝被風災情形折
為遵旨確勘臺灣屬縣前被風雨、均不成災、業經府縣籌恤周妥、毋庸接濟、恭折覆奏、仰慰圣懷事。竊照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由軍機處抄發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初十日內閣奉上諭:『葉長春等奏臺灣屬縣猝被風雨動款急賑一折,臺灣府境于六月初旬大雨連宵,颶風間作,臺灣等縣海口淹斃居民三千余人,殊堪憫惻。已據鎮道碾榖提銀赴各鄉分別賑濟。鳳山縣阿公店間有失所之人,由該縣撫恤。著劉韻珂派委妥員,詳細查明被災輕重,妥速經理。所請動用倉榖、銀兩,是否足敷賑濟?務使海疆窮民,不致一夫失所。其該縣倒塌城垣、衙署、營汛、監倉等所,及近山、近海田園,有無沖壓情形,并著飭該道確勘,迅即核實辦理,欽此』,欽遵到臺;仰見皇上矜恤窮黎、軫念海疆至意,曷勝欽感。
遵查此案:臺灣府屬各縣于六月初旬猝被風雨,當經前署鎮臣葉長春會同臣一本督同臺灣府知府同卜年查明大概情形,將動用銀榖急賑緣由先行陳奏,并聲明飭委廳縣營員趕緊查辦在案。嗣于各處水退之后,該委員等分往南北兩路逐細清查。
據署臺防廳同知噶瑪蘭通判徐廷掄會同加升銜臺灣縣知縣胡國榮督帶紳理及總董、地保等查驗臺邑境內,惟附近海口之文賢、永凝、新化、永康、武定等五里被災較重,房屋倒塌者七百二十六戶,難民一千八百六十二名口;其次長興、仁德、效忠、安定、善化、歸仁、保西等七里,房屋倒塌者四百二十八戶,難民一千零十三名口。此外離海較遠之新昌、廣儲、大穆降、崇德、永豐、新豐、依仁、仁和等八里,房屋倒塌者一百零二戶,難民五百四十名口:總計被災一千二百五十六戶,難民三千四百一十六名口。經知縣胡國榮捐出制錢二千五百二十七千二百文,棟選知縣林俊元、職歲貢吳勉欽、生員吳尚霈、監生楊克修四人各捐錢二百八十千文,并由縣將領出義倉榖一千石全數碾米勻派散給。凡倒塌房間者,每戶給錢一千文,令其搭蓋草寮。其難民人等,每名給米一斗五升、錢七百文,暫資糊口;一俟七月半后,各處栽插秋禾,該民人等即可傭耕度日,不至失所。鹿耳門海口一帶,淹斃淘海民人三百四十二命;遭風商船十一只,淹斃水手四十命;由署同知徐廷掄捐制錢一千四百五十千文,雇船撈尸,買棺埋葬。陸地倒塌房屋壓斃一百零三命,由臺灣縣胡國榮捐制錢二百零六千文,飭役殮埋。安平二鯤身外港被風擊碎呂宋國夷般一只,查驗難夷二十六名,由臺灣縣安置館舍,發給衣食;撈獲濕米,估值銀九十六兩零,擊碎船只,該夷目自愿在臺變價,估值銀四百四十二兩零;該難夷等應得例賞銀三百六十四兩,均飭縣如數墊給;另飭臺防同知撥配商船,派委員弁丁役護送到省,照例辦理。所有城垣、營汛、監倉,間有損壞,業經詳修等因。
又據署同知徐廷掄會同署鳳山縣知縣云霄同知玉庚查驗鳳山境內,東南近山,西北近海各莊田畝,俱在近山處所。該委員等先由近山之岡山、興隆、觀音山、大竹里、小竹里、九曲塘等處周歷履勘,詢之地方耆老,均稱該處猝遭風雨之時,早稻已收,晚禾尚未栽插,于農事并無妨礙。雖山下之田難免山水灌注,而山皆巨石,不至壓田,田有深溝,不至積水。其各家房屋,四圍皆有護莊竹木,間有滲漏處所,隨時即可修補,不至坍塌。細查莊內莊外,并無被淹被壓斃命之人。又由近海之東港、西港、山豬毛、下淡水等處察看,市肆民居,均系磚墻瓦屋,并無損壞形跡。惟海邊荒埔地面,窮民搭蓋草寮棲止,淘摸海物為生,忽于夜間風雨交作,海水沸騰,草寮被風吹去,人民之逃避不及者,被水淹斃,統計數十里內,檢獲海岸遺尸二百三十二具。當經該縣捐制錢四百六十四千文,飭役殮埋。查驗中路之埤頭、南仔坑、半屏、阿公店、大湖等處,惟阿公店地勢高平曠衍,民房倒塌一百九十四間,難民五百八十四名口,悉由該縣捐資撫恤。每房一間,給錢一千文修補;每民一口,給錢一千文度活。現在秋秧已插,農事需人,均可不至失所。城垣、倉庫、監獄,均無損壞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