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掌握了中醫養生,也就找到了防病治病的捷徑(8)

人的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地方,人體各器官和組織在耳朵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一旦受到疾病侵犯,耳上的某個特定穴位就會產生預警信號,因此,當刺激某個耳穴時,就可以診斷和治療體內相應部位的疾病。很多中醫高手還可以通過觀察耳部皮膚顏色的深淺變化,有無凹凸變形、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等現象來協助診斷疾病。比如在冠心病病人的耳垂處??梢姷揭粭l斜形的皺痕,此皺痕被稱為“冠心病溝”。耳垂對血管缺血現象很敏感,一旦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冠心病,耳垂組織就會發生缺血現象,并發生一定程度的萎縮變化,依據這條斜線狀的皺痕來診斷冠心病,準確率是非常高的。

刮痧和按摩是頸椎病的克星

許多人因職業原因患有頸椎病,去醫院拍了片子,醫生建議做牽引,但效果并不佳。而且每天去醫院在時間上存在麻煩。其實這是因為沒有搞清病因,因此久治不愈。其實,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心血管淤阻造成的頸部供血不足,二是脊椎受損在先(主要是腰、骶椎的勞損),進而影響了頸椎的供血。知道了病因,解決起來就不難了,用刮痧配合按摩的方法最妙。例如,如果前后俯仰頸痛,病在膀胱經,就先刮膀胱經;如果左右轉側疼痛,病在小腸經,就先刮小腸經;痛連后背的就從膏肓、厥陰俞開始刮,然后再刮脖子;只是中間頸椎痛的,從后發際順脊椎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為止。

如果使勁刮都不出痧,就用按摩法;但不可光按摩頸椎,一定要上按摩入發際,下按摩至尾椎,對整條督脈進行按摩。用掌根或肘按摩較為方便,痛點處要仔細按摩直至不痛。按摩頸椎時一定要輕柔,絕不可貿然用力,否則易造成頸椎的進一步損傷。

由此可見,中醫治療疾病也可立竿見影,刮痧和按摩就是頸椎病的克星。

捶背可行氣活血、舒經通絡

與饑餓療法相同,捶背也是一種早已流傳在民間的健身法。在農村和一些居民區,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兒孫給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頓時輕松愉快,與兒孫談笑逗樂。捶背與民間流傳的“刮背療法”是同一種作用。傳說西漢武帝天漢元年,中郎將蘇武受命率將士前往匈奴議和,議和未成,反被牽連到謀反事件中,受到匈奴提審,蘇武深感有辱君命,氣急之下,拔出佩刀向胸部刺去,昏倒在地。搶救醫生忙命人掘出一個大坑,坑中置火,蘇武被放在坑上伏臥著,醫生拍他的背部,引出淤血,把蘇武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這就是“拍背急救法”的奇特療效。

中醫認為,捶背可以行氣活血、舒經通絡、健身防病。這是因為人體的背部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而且人體五臟六腑皆系于背,十二正經和十二腧穴都集中在背部。長期堅持捶背可以保持經絡的暢通,自然就百病不生了。另外,堅持捶背還可改善背部的營養狀態,具有寧心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對于長期臥床的老人來說,每天捶背不但可以振動呼吸器官幫助排出痰液,還可以幫助排出肺泡中的廢氣,從而起到防治墜積性肺炎的作用。對于有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及感冒風寒等病的老人,捶背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捶背的方法也很簡單,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方法,均沿脊柱兩側進行。拍法,即用虛掌拍打患者的背部;擊法,即用虛掌、掌根、掌側叩擊患者的背部。手法均宜輕不宜重,力求動作協調、節奏均勻,著力富有彈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輕拍輕叩,可以自己捶打,站著和坐著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臥。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鐘60~100下為宜,以不痛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30分鐘為限。

需要注意的是,捶背時應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拳上;捶打速度要快慢適中,剛柔相濟,捶擊的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為宜。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可用輕而緩的手法,此法能抑制肌肉和神經緊張;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可用強而快的手法,此法能使肌肉緊張、神經興奮。而那些患有嚴重心臟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椎病變以及晚期腫瘤的患者則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捶背是舉手之勞,只要持之以恒,一定會達到養生健身的效果。

舒筋活絡、延緩衰老,每天捏捏腋窩就能辦到

按捏腋窩可使人舒筋活絡、調和氣血、延緩衰老。

首先,可大大增加心肺活量,使全身血液回流暢通,高效促使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

其次,可使體內代謝物中的尿酸、尿素、無機鹽及多余水分能順利排出,增強泌尿功能,并能使生殖器官和生殖細胞更健康。

最后,可使眼耳鼻舌和皮膚感官器官在接受外界刺激時更加靈敏。

夫妻間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鐘,不僅可幫助消化、健脾開胃、增加食欲,還能防治陽痿陰冷。

按捏腋窩簡單易行。自我按捏時,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運用腕力,帶動中、食、無名指有節律地輕輕捏拿腋下肌肉3~5分鐘,早晚各1次,切忌用力過分。

郁悶時拍拍胸脯,來個雙手合十

身心健康是正常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的重要保證,但如今很多人被壞心情困擾著:工作不順心、感情遇到挫折、婚姻出現危機……

那么該如何解決壞心情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呢?

拍胸脯。有心的人可能會留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生氣或心情極度郁悶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去拍胸脯,而且這樣做我們會覺得舒服很多。

其實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拍打胸脯,實際上打的是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是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是主喜樂、主高興的。如果膻中穴不通暢,人就會郁悶,這對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在西醫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從人出生以后它就會慢慢退化,所以我們要經常按摩刺激這個穴位,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另外,心臟的毛病多反映在心包經上,所以,拍打心包經上的膻中穴也可以緩解心跳加快帶來的不適。

我們知道佛家對人表示問候和尊重時,都會雙手合十,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雙手合十其實就是在收斂心包。雙手合十的動作一般停在膻中這個位置,掌根處正好是對著膻中穴,這樣做人的心神就會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會閉上,因為心收斂了,眼睛自然也會收斂。一個美國的醫學院教授就曾指出,人在雙手十指相貼、掌心相對時,可以身心放松,最大限度地進入一種全身心徹底松弛的狀態,使人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如果一個人每天能利用30分鐘至1小時做這個簡單的動作,久而久之就會對身體大有裨益。

此外,還有一種解郁、解壓的方法——撥心包經。每天晚上用手指掐天泉穴10遍,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排去郁悶和心包積液,增強心臟的活力,從而提高身心的代謝功能。

別人生氣我不氣,我找太沖穴出氣

太沖穴位于足部的背側,腳大拇指與第二個腳趾的中間。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因此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沖穴找到形質。

在中醫里面,肝被比做是剛直不阿的將軍,肝臟的陽氣是很足的,火氣很大,是不能被壓抑的。肝主筋,中風后遺癥的患者通常都是手腳痙攣,這證明肝臟已受傷。肝開竅于目,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澀,視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如果一個人整天精神渙散,思想難以集中,魂不守舍,證明其肝氣虛弱。有的人夜里總做噩夢,兩三點鐘便會醒來,再難入睡,這是肝臟郁結的濁氣在作怪。

按摩太沖穴有利于疏肝理氣,緩解易生氣、睡不好、壓力大的煩惱心情。

此外,太沖穴還可以在你發燒的時候幫你發汗,可以在你緊張的時候幫你舒緩,可以在你昏厥的時候將你喚醒,可以在你抽搐的時候幫你解痙。

按摩太沖穴可治療感冒: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腳后跟內踝下方推按,連續推按5分鐘,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沖穴由下向上推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5分鐘。按摩后,即刻會感到咽痛減輕,其他癥狀也會隨之減輕;堅持按摩幾天,病癥就能痊愈。

打通任督二脈也就打通了全身經絡

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任督二脈這兩條經脈是最為重要的。督脈是統領所有陽脈的,任脈是統領所有陰脈的,所以至關重要。

任脈督脈都起源于胞中(相當于女子子宮或男子的精室),任脈從胞中出來以后,經過會陰穴(也就是前后二陰之間),向前往上走經過腹部、胸部,一直往上,到達喉嚨處。然后是環繞嘴唇一周,再繼續往上行走,到眼眶底下散開。督脈從胞中出來后,往后往上沿著脊柱行走,一直到頭頂,然后沿著頭部中線往前往下,最后到上嘴唇的位置。當然任督二脈還有一些支線運行。

任脈主管生殖,同時它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被稱為“陰經之海”。所有的陰脈都會聚于任脈,它行走在人體前面的正中線,人體的前面為陰,后背為陽。任脈統領所有的陰經。

督脈,統領人體的所有陽經,被稱為“陽經之?!?。所有的陽脈都會聚于督脈,它行走在人體后背的正中線。

人體有病往往是因為任督二脈不通,任督二脈通則全身經絡通,所以打通任督二脈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呵護身體,留住健康

七招,留住飄逸的秀發

頭發是觀察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好好保養它,以便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那么,具體該怎么保養呢?

1.經常按摩頭皮

提到頭發的保養,很多人會想到洗發膏、護發素等,其實有個簡單,而且能從“根”上護發的方法——按摩頭皮。

頭皮上有很多經絡、穴位和神經末梢,按摩頭皮還能刺激頭皮,使頭皮上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毛囊所需的營養物質增加,有利于頭發的生長,并能防止頭發變白、脫落。此外,按摩頭皮能夠通經活絡,刺激末梢神經,增強腦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把按摩想象得很復雜,其實按摩很簡單,可以在每日的早、晚,用雙手手指按摩頭皮,從額骨攢竹穴位開始按摩,經神庭穴位、前頂穴位到后腦的腦戶穴位,用手指各按摩數十次,直至皮膚感到微微發熱、發麻為止。

2.千萬不要像搓衣服一樣洗頭發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洗頭發時像洗衣服一樣反復搓洗,殊不知這樣很容易使頭發絞結、摩擦而受損,甚至在拉扯中扯斷發絲。

正確的洗發步驟是,洗發前先用寬齒梳將頭發梳開、理順,用溫水從頭皮往下沖洗頭發,洗發水擠在手心中,揉出泡沫后均勻抹在頭發上,然后用十指指肚輕柔地按摩頭皮幾分鐘,再用手指輕輕捋發絲,不要將頭發盤起來或搓成一團,保持發絲垂順。

3.洗頭發時最好水洗

干洗頭發是發廊流行的洗頭方式,直接將洗發產品擠在頭發上,然后噴少許水揉出泡沫,按摩十幾分鐘后沖洗掉。很多人覺得這既是一種享受,又能將頭發洗得更干凈。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是大錯特錯的。干燥的頭發有極強的吸水性,直接使用洗發劑會使其表面活性劑滲入發質,而這一活性劑只經過一兩次簡單的沖洗是不可能去除干凈的,它們殘留在頭發中,反而會破壞頭發角蛋白,使頭發失去光澤。

另外,中醫認為洗頭發的時候做按摩很容易使寒氣入侵。理發師在頭發上倒上洗發水,就開始搓揉頭發,再按摩頭部、頸部。按摩使頭部的皮膚松弛、毛孔張開,并加速血液循環,而此時頭上全是冰涼的化學洗發水,按摩的直接后果就是吸收化學洗發水的時間大大延長,張開的毛孔也使頭皮吸收化學洗發水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寒氣、濕氣也通過大開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環進入頭部。由此可見,洗頭發還是水洗的好,同時在洗頭時不要做按摩。

4.“發常梳”,但一定要有個限度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里有個“發常梳”。經常梳頭是一項利于生發、護發的保健運動,但是凡事都應有度,梳頭也是如此,應該有個合理的限度。調查研究證明,如果連續梳刷50次,甚至100次以上,很容易會因梳頭過度,增加頭發負擔,使頭發受損,不但不能達到按摩效果,反而更加刺激皮脂腺,使發根過于油膩,發尾易于干枯、斷裂。而適度合理的“發常梳”是: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到頸部。早晚做10次。

5.睡覺時要把頭發散開

人工作了一天,晚上要睡覺休息,頭發也一樣,扎了一整天,晚上一定要散開來。尤其在春天,由于是生發的季節,不管是晚上還是白天,都不要把頭發扎成馬尾辮,而要讓它散開,這樣才能讓它生發起來。

6.等頭發干了再去睡覺

很多人洗完頭發沒等頭發干就去睡覺,殊不知,經常這樣會引起頭痛。因為大量的水分滯留于頭皮表面,遇冷空氣極易凝固。殘留水凝固于頭部,就會導致氣滯血淤,經絡阻閉,郁疾成患,特別是冬天寒濕交加,更易成病。所以,洗完頭后一定不要馬上睡覺,要等到頭發干了再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馆陶县| 石楼县| 奉新县| 诸城市| 雅安市| 成都市| 娄底市| 开阳县| 城口县| 从化市| 奉化市| 长岭县| 长兴县| 诏安县| 英超| 宣汉县| 蚌埠市| 栾城县| 马龙县| 洛隆县| 九台市| 南康市| 彰化县| 桓台县| 门源| 谷城县| 安平县| 湖北省| 深泽县| 高青县| 拉萨市| 塔河县| 柳江县| 灵宝市| 武乡县| 哈巴河县| 泉州市| 榕江县| 乌鲁木齐市|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