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雄風長振春宵暖——御醫推薦給皇帝的補腎壯陽食譜(2)

乾隆與清宮壽桃丸

清宮壽桃丸,原名“蟠桃丸”,為昔日清宮御用藥膳,是清朝89歲“古稀天子”乾隆的養身保健秘方。

制法:

用驢腎、鹿腎、狗腎、人參、天冬、麥冬、枸杞子、地黃、當歸、益智(鹽制)、酸棗仁(炒)、分心木(炒焦)等13味,熬制而成。

用法:

口服,每次酌量,1日2次。

功效:

補腎生精,益元強壯。用于肝腎精血不足、氣血兩虧者。可治腎虛衰老所致頭暈疲倦,記憶力衰退,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眼花流淚,夜尿多,尿有余瀝等癥。

驢腎、鹿腎、狗腎可補腎益精;人參能補氣生血,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大腦機能,增強智力及記憶力;益智仁溫脾,暖腎,收攝精氣;生地清熱養陰、涼血、潤燥;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潤腸;天門冬養陰潤燥,清肺止咳;胡桃肉溫補肺腎,潤腸通便。

乾隆與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龍井翠綠欲滴,蝦仁白嫩晶瑩,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

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后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采摘炒制的龍井茶葉,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節),屬茶中的最佳品。龍井茶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并被列為貢品。河蝦被古人譽為“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補腎、壯陽、解毒之功效。

據說,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微服遨游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到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用新采的龍井、炭火燒制的山泉沏茶呈上,乾隆大悅,便想帶一點回去品嘗,可又不好開口,便偷抓了一把,藏于便服內的龍袍里。待雨過天晴告別村姑,繼續游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腸饑,在西湖邊一家小酒肆入座,點了幾個菜,其中有炒蝦仁。點好菜后他忽然想泡茶解渴,于是他一邊叫店小二,一邊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時見乾隆的龍袍,嚇了一跳,趕緊跑進廚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一聽圣上駕到,極為恐慌,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蔥段撒在炒好的蝦仁中。誰知乾隆嘗了此菜,禁不住連聲稱贊:“好菜!好菜!”

后來,御醫認為此菜有滋補功效,便將其列入皇帝養生食譜之中。從此這盤忙中出錯的菜,便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饌佳肴。

制法:

活大河蝦2斤,龍井新茶少許,雞蛋1個,紹酒、精鹽、淀粉各適量,熟豬油2斤。

1.將蝦去殼,擠出蝦仁,換水再洗。這樣反復洗三次,把蝦仁洗得雪白取出,瀝干水分,放入碗內,加鹽、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黏性時,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漿。

2.取茶杯一個,放上茶葉,用沸水泡開(不要加蓋),放一會兒,濾出部分茶汁,剩下的茶葉和汁待用。

3.炒鍋上火,用油滑鍋后,下熟豬油,燒至四五成熱,放入蝦仁,并迅速用筷子炒散,取出,倒入漏勺瀝油。

4.炒鍋內留油少許置火上,將蝦仁倒入鍋中,并迅速倒入茶葉和茶汁,烹酒,加鹽,顛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用法:

作佳肴食用,可多食。

功效:

補腎壯陽、開胃,營養豐富,可抗衰老。

嘉慶與炒香螺

香螺生活在淡水中,肉質鮮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民謠說“一口香螺王十里香,忘記姓李還是姓張”。據說清代嘉慶皇帝曾欽點香螺為宮廷御菜,至今史逾百年。

制法:

香螺三斤,咸菜心一兩,紅椒一粒,香菇二錢,熟筍二兩,香油、蔥頭、胡椒、紹酒、雪粉、魚露各少許。醬碟:醬油、醋。

把香螺打破去殼,除去腸和尾,洗凈,切成球形。香菇切片,咸菜切片,紅椒切絲待用。將螺肉抹上雪粉水,入鍋用熱油炸后撈出,把筍花、咸菜片、香菇片、紅辣椒、蔥頭一起下鍋翻炒,再加入香油、魚露、胡椒、紹酒調味,用雪粉水勾薄糊淋上即成。

用法:

每日適量食用。

功效:

健腎,滋陰壯陽,長肝、健脾。《本草綱目》說,其味甘,無毒,對目赤、肝火及腸胃等疾病有藥膳功能,聰耳明目,可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

道光與文樓蟹黃湯包

江蘇淮安蟹黃湯包是楚州傳統名吃。楚州河下古鎮文樓,歷來是文人騷客集聚之處。清道光初年,文樓店主采用武樓酵面串湯肉包的技術工藝,改創水調面湯包。

據說,道光皇帝南巡時,曾品嘗蟹黃湯包,龍顏大悅,夸道:“真乃人間第一鮮呀!”更有詩贊曰:“桂花飄香菊花黃,文樓湯包人爭嘗。皮薄蟹黃餡味美,入喉頓覺周身爽?!?

每當螃蟹上市,食客爭去文樓品嘗,店里供不應求。諺云:“文樓湯包,吃得等不得?!?

制法:

以肉皮、雞丁、蟹黃、蝦米、海參、竹筍等20多種原料制成脂膏狀包入薄面皮。經籠蒸熟,膏餡即化為液態,包子呈半透明狀。

用法:

食時拌以香醋、姜末和香菜,先輕咬小口吸湯。

功效:

營養豐富,具有補肝腎、生精血之功效。

宮廷補品蟲草燉老鴨

鴨歷來是人們愛吃的家禽之一。宋徽宗趙佶不僅喜食鴨脯,更嗜好鴨掌。相傳“甫里鴨羹”即為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創制。大文豪曹雪芹愛食烤鴨,曾對友人說:“若有人欲快睹我書(指紅樓夢)不難,惟日以南酒(紹興酒)燒鴨享我,我即為之作書?!?

蟲草燉老鴨曾是宮廷常用補品。御醫認為,此菜可助腎陽,益精血,滋陰補虛。方中一偏于補陽,一偏于補陰。

制法:

老公鴨1只(約2斤),冬蟲夏草12根,鹽適量,蔥2根,姜10~15片,料酒4大匙。

1.將老鴨洗凈,放沸水中氽燙后撈出,夾凈細毛。

2.冬蟲夏草洗凈,與鴨子、蔥、姜、料酒一起放入陶鍋或沙鍋中。

3.加入浸沒鴨子的清水,上籠蒸或直接用小火煨,至鴨肉酥透。

4.加鹽、調料調味即可。

用法:

空腹溫熱食用。

功效:

冬蟲夏草,能生精髓、補腎氣、補肺氣,達到平補陰陽,有“南方人參”稱譽。而鴨的營養價值也較高。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鴨甘,大寒,無毒。鴨肉有清肺解熱,滋陰補血之功。清李漁說“諸禽尚雌,而鴨獨尚雄”,“諸禽貴幼,而鴨獨貴長”。養生學家也有“爛煮老雄鴨,功效比參芪”之說。冬蟲夏草與鴨肉共燉,稱為“合蒸大補”清補結合,即可食用、又可療疾,為病后調理、體弱虛損之保健食療,是一味營養價值高、滋補強壯之藥膳佳肴。

宮廷藥酒期頤酒

此酒為清代宮廷著名藥酒,主治腎陽不振。

制法:

當歸、陳皮各四兩,黑豆半斤,紅棗一斤,肉蓯蓉、菟絲子各六兩,金釵、石斛、牛膝、枸杞子各四兩,淫羊藿六兩,仙茅半斤,無灰好黃酒三十斤,好燒酒七十斤。

將上藥制為粗末,裝入絹袋,浸于上述兩種酒中,封固容器,隔水加熱,然后取出,埋于土中七日,取出后便可飲用。

用法:

每次酌量,早晚各1次。

功效:

此方可見清代名醫項天瑞匯纂的《同壽錄》。期頤酒可以說就是百歲養生酒。酒中枸杞子、菟絲子、肉蓯蓉補腎益精;淫羊藿、仙茅溫腎助陽,強筋健骨;當歸、紅棗、黑豆補血養血;枸杞子、牛膝養肝補血;石斛養胃氣、益胃陰,助紅棗、黑豆補脾陰;陳皮芳香醒脾,加于諸補藥之中,可避免膩滯之弊;枸杞子、菟絲子、石斛又有養肝明目之功;酒能助陽活血,祛風通絡。主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腰膝無力,小便頻數,余瀝難盡。如冬季倍感寒冷,手足不溫者,可酌加肉桂與酒中飲用。

宮廷珍品鹿茸

鹿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遠在漢代,即有“鹿身百寶”之說,民間用鹿產品向皇帝進貢,皇帝也用鹿產品作祭祀。據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鹿血、鹿腦、鹿尾、鹿腎、鹿筋、鹿脂、鹿肉、鹿骨、鹿齒、鹿髓等都可入藥。

鹿茸是雄鹿的尚未角質化或稍角質化的幼角(亦稱袋角)的干燥制品。鹿茸作為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即已收錄?!侗静菥V目》說:鹿茸“氣味甘溫無毒、益氣壯志、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癥”。

歷代宮廷都把鹿茸視為益壽延年的最佳良藥。乾隆皇帝的延壽醫方“健脾滋腎壯元方”中有鹿茸,慈禧太后的長壽方“培元益壽膏”中有鹿茸,就連為慈禧熬制的膏藥中也少不了鹿茸。

制法:

1.鹿茸酒

鹿茸半錢,山藥6錢,白酒1斤。

取鹿茸、山藥(切片)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取白酒1斤,將紗布袋放入酒瓶內蓋好蓋,封口,浸泡7天即成。每次半兩,每日1~2次飲用。

2.鹿茸枸杞豬腰湯

鹿茸2錢,枸杞子5錢,豬腰2個(去內膜,切碎)。

將豬腰放入鍋中,加生姜小炒至熟,與鹿茸、枸杞子放入鍋內隔水燉熟,調味即成(進食時可加半匙白酒)。每星期可食用一兩次。

3.肉蓉鹿茸雞湯

雞肉約1斤,肉蓯蓉、熟地、菟絲子、山萸肉、遠志、淮山、鹿茸各少許。

雞肉洗凈、斬塊,與鹿茸一齊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置鍋內用文火隔水燉,備用。

將肉蓯蓉、熟地、菟絲子、山萸肉、遠志、淮山分別用清水洗凈,一齊放入鍋內,加水煎汁,湯成去渣留汁,把藥湯沖入雞湯中,調味供用。

4.鹿茸水鴨湯

水鴨1只,鹿茸少許,生姜3片。

水鴨剖凈,去內臟,洗凈斬件;生姜刮去皮,洗凈切片。將以上備用料一起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調味供用。

5.川芎鹿茸羊肉湯

羊肉3兩,鹿茸片、川芎、鎖陽各適量,紅棗6粒。

羊肉洗凈,用開水拖過,切塊;川芎、鎖陽、紅棗(去核)分別用清水洗凈,備用。

將備用料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去渣調味,食肉飲湯。

用法:

適量食用或飲用。

功效:

補腎陽、益精血。用于腎陽不足、陽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長、精衰、血少、消瘦乏力等癥。

宮廷核桃鴨子

此菜為宮廷常用的養生食譜,御醫認為可強腎補虛。

制法:

老鴨1只,核桃仁4兩,荸薺3兩,雞肉泥2兩,蛋清、玉米粉、料酒、鹽、食油、蔥、生姜、油菜末各適量。

1.將老鴨宰殺后用開水氽一遍,裝入盆內,加入蔥、生姜、食鹽、料酒少許,上籠蒸熟透取出晾涼,去骨,把肉切成兩塊。

2.把雞泥、蛋清、玉米粉、料酒、鹽調成糊。

3.把核桃仁、荸薺剁碎,加水糊內,淋在鴨子內膛肉上。將鴨子放入鍋內,用溫油炸酥,瀝去余油,用刀切成長條塊,放在盤內,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適用于腎虛咳嗽、腰痛、陽痿、大便燥結等癥。鴨肉味甘、咸、性微涼,能補陰益血,清虛熱。核桃仁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潤腸通便。荸薺味甘,性寒,能清熱生津,化痰消積,補腎溫肺,化痰止咳。

宮廷補品豇豆粥

講究粥食,是宮廷藥膳的一大特點。在《皇帝節次照常膳底檔》中,便記載著清朝皇帝每頓膳食都有幾種粥。如薏仁米粥、豇豆粥等。

制法:

豇豆4兩,粳米2兩,精鹽少許,素油少量,清水適量。

1.將豇豆摘洗干凈,切成寸段。粳米淘洗干凈,用鹽稍腌。

2.取炒鍋上火,放入油燒熱,下豇豆煸炒后取出。

3.取鍋放入清水、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將成,加入豇豆,略煮即成。

用法:

以鹽調味后進食。早晚各1碗。

功效:

補腎固精,補氣健脾。適用于脾胃虛弱,泄瀉吐逆,腎虛遺精,小便頻數。每日早晨空腹進食,尤能補益腎氣。

宮廷耐老酒

帝王養生,常飲保健酒,此酒為歷代宮廷必備。制法可見宋《太平圣惠方》。

制法:

生地黃半兩,枸杞子半斤,滁菊花半斤,糯米5斤,細曲4兩。

先將生地黃、枸杞子、滁菊花搗成碎末,置于藥鍋中,加水,煎取一半,倒入凈器中,等冷備用。次將細曲搗成細末。糯米洗凈蒸煮。瀝半干,待冷后和入細曲末,然后倒入凈器中,與藥汁攪拌均勻,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發酵。21日后,壓濾去糟渣,裝瓶備用。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少許,每日3次,以效為度。

功效:

滋肝腎,補精髓。主治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須發早白,腰膝酸軟。方中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能養陰生津,補肝益腎。《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枸杞子性味甘平,歸肝、腎、肺經。有滋補肝腎、明目、潤肺的功效?!渡褶r本草經》謂其能“補益精氣”?!妒朝煴静荨吩唬骸澳芤嫒?,去虛勞?!倍吲c能疏散風熱的白菊花釀成藥酒,能平和藥性,有滋養肝腎、補精髓、延年益壽的功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长治市| 喜德县| 四川省| 双江| 浦城县| 衡东县| 宁夏| 宁安市| 苍山县| 广东省| 慈利县| 沙湾县| 民和| 临武县| 华容县| 衡阳县| 黄山市| 延吉市| 仙游县| 林西县| 阳原县| 尼勒克县| 墨江| 潜江市| 大宁县| 桑日县| 凤台县| 祁连县| 永州市| 万年县| 曲麻莱县| 伊春市| 金堂县| 若羌县| 济南市| 东安县| 攀枝花市| 贵南县| 永善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