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氣血和暢延壽年——御醫推薦給皇帝的益氣養血食譜(1)

第一節血盛則氣旺,氣旺則生血

中醫認為,氣是指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如飲食中的水谷之氣,吸入之清氣(即氧氣)等,即所謂“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另外,氣還指生命活動的動力,如臟腑之氣。

氣分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先天之氣也稱為元氣,稟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氣為由肺吸入之清氣與脾胃運化水谷所產生的水谷精微之氣結合而成。先天之氣與后天之氣合而稱為真氣或稱正氣。

真氣充遍全身,以營養機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內在動力。真氣偏盛偏衰直接關系著人體的健康狀況。

血的生成,來源于水谷之精氣,通過脾、心、肺的作用化生而成血,故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升”的說法。血運行于全身,循環不息,以營養機體各部。血盛則形體也盛,血衰則形體也衰。血的化生與運行必須依賴于氣的作用,所以說,“氣為血帥”,“氣行血自行”,“氣滯血亦滯”。但氣的這一功能的實現,又須依賴于血的營養,故又有“血為氣之母”的說法。

氣屬于陽,血屬于陰,氣與血之間具有陰陽相隨、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無不傷及氣血。所以,“治病之要訣,在明氣血”。所謂調和氣血,是根據氣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異常,以及氣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采取“有余瀉之,不足補之”的原則,使氣順血和,氣血協調。

益氣養血類食物:辣椒、橘子、南瓜、大棗、桂圓、小米、粳米、蓮子、黑豆、黑米、山楂、豆漿、雞蛋、烏雞、羊肉、狗肉、桑葚、黨參、枸杞、首烏、人參、阿膠等。

第二節益氣養血食譜

秦始皇與龜鹿金丹

據說,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雖獨尊天下,卻還是為不能長生不老而煩惱。一天,丞相趙高上奏說修煉成仙者可煉出不死之丹,秦始皇便廣詔道士煉丹。楚中方士南山道長奉旨煉丹,年復一年,終于煉成“龜鹿金丹不老丸”。始皇服后果然氣血兩旺,精神大振。

道士自知此丹不可長生,后來就逃隱山中。到盛唐開元年間,道長后裔便把當年替秦始皇煎煉的“龜鹿金丹不老丸”偕同秘方一并獻給了當朝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晚年縱情酒色,雖年過花甲亦不倦,全仗此丹之神功。“龜鹿金丹不老丸”從此成為皇宮內室的御用秘方。

制法:

取龜膏、鹿脂適量,煎熬煮烤。

用法:

伴酒沖服,每日1丸。

功效:

鹿龜相輔,陰陽可平補。該丹可益氣旺血,補腎健脾。

劉邦與龜肉湯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漢高祖劉邦未做皇帝時,家境貧寒。他經常到賣肉的樊噲的小店里吃“霸王餐”,樊噲很是惱火。一天下大雨,樊噲料定劉邦不可能來了,便在肉湯里加了好些調料,精心烹制。誰知剛把肉湯做好,劉邦又出現在他面前。樊噲疑惑地問:“這么大的雨,橋都被沖跑了,你是怎么過的河?”劉邦指了指腳底下說:“是這只大烏龜馱我來的。”樊噲一怒之下,宰了烏龜,把龜肉放在肉湯里一起煮了。這樣一來肉湯更加鮮美,樊噲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據說,劉邦做了皇帝后,御醫認為此湯可大補,還經常推薦他喝“龜肉湯”呢!

制法:

將切成方塊的半個龜肉、半斤豬蹄、3錢人參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冷水,用小火煮熟,用鹽調味,即可。

用法:

食肉飲湯,可加佐料。

功效:

可益氣生血,大補虛損,適于貧血短氣、身體虛弱者食用。

漢武帝與蘭生、葡萄酒

據史載,漢武帝宮中,有蘭生酒、百末旨酒、馬酒、葡萄酒,還有屬于淡酒的紫紅華英、九丹金液、太清紅云之漿。蘭生酒是有著蘭花清香的一種美酒,是漢宮中皇帝后妃們喜愛的名酒。百末旨酒就是采選一百余種名花異草的花末雜于酒中,制成一種奇香撲鼻的美酒。

大約三千年前,我國即有很多原生葡萄,最早對葡萄的文字記載見于《詩經》,《周禮·地宮篇》稱葡萄為蒲桃,為皇家果園的珍異果品。古代我國西域(現時的新疆一帶),盛產葡萄和葡萄酒。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由此可見當時葡萄酒釀造的規模和釀造技術水平。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將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促進了中原地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發展。

葡萄酒深受漢宮皇族們的喜愛,被視為奇珍。漢武帝也很愛葡萄酒,自己舍不得喝,特地用作迎接西王母降臨的飲品,以求得長生。

三國時期,曹丕也愛飲葡萄酒,曾說:葡萄酒甘于曲酒……善醉而易醒。在較長的時期里,葡萄酒都被視為“珍異之物”。直到南北朝,葡萄仍為難得之物。有人向北齊皇帝獻一盤葡萄,居然得到一百匹絹的重賞。唐太宗也是一個葡萄酒的愛好者。在貞觀十四年(640年)他平定西域高昌古國(今吐魯番)后,得到了葡萄的新品種馬奶葡萄,“并得其酒法”釀造葡萄酒,便自己動手,植馬奶葡萄于園中,釀造葡萄酒,號稱“芳香酷烈,味兼醍醐”。唐代釀葡萄酒風氣甚盛。李世民、李白、王維、岑參等人的詩文,對葡萄酒都有吟詠。宋元之際,葡萄酒逐漸大眾化。

制法:

1.自然發酵法

葡萄酒無需酒曲也能自然發酵成酒的。從西域學來的葡萄釀酒法應是自然發酵法。唐代蘇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須曲,而蒲桃、蜜等酒獨不用曲。”葡萄皮表面本來就生長有酵母菌,可將葡萄發酵成酒。

2.加曲發酵法

我國人民長期以來用曲釀酒,所以在傳統觀念中,釀酒時必須加入酒曲,于是在一些史料中,可看到一些畫蛇添足的做法。如北宋的著名釀酒專著《北山酒經》中所收錄的葡萄酒法,卻深深帶上了黃酒釀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氣上,用杏仁五兩(去皮尖)。蒲桃二斤半(浴過,干,去皮、子),與杏仁同于砂盆內一處,用熟漿三斗,逐旋研盡為度,以生絹濾過,其三半熟漿潑,飯軟,蓋良久,出飯攤于案上,依常法候溫,入曲搜拌。”該法中葡萄經過洗凈,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為一種配料,因此不能稱為真正的葡萄酒。

用法:

佐餐,每日適量。

功效:

御醫認為,蘭生、葡萄酒具有益氣補血之功效,其味辛甘,性溫,可以散寒祛濕,活血補暖,起到溫陽補血、緩解疼痛的效果,是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佳品。

南北朝名品桑落酒

桑落酒是我國傳統的歷史名酒,產于山西永濟市。據文獻記載,此酒已有1600年的歷史。相傳為河東劉白墮首創,因于十月桑落時釀制,故名桑落酒。

據說劉白墮自幼以釀酒為生,有很高的釀酒技術。他的釀法很奇特,酒釀成之后,用壇子盛上酒在太陽下曝曬,經過十天,然后收藏,雖經十天曬酒味不變,酒量也不減少。“飲之香美,醉而經月不醒。”據說是當時皇宮的珍物,達官貴人都把桑落酒作為禮品相互饋贈,但因交通不便,一旦得到,猶如鶴從千里之外飛來,因而又給此酒起了個雅號“鶴觴”。

民間有“不畏張弓挾刀,唯畏白墮春醪”的歌謠。宋太祖趙匡胤沒有當皇帝前,在蒲州飲了桑落酒,覺得甘美爽口,即位之后,就把此酒作為皇帝御酒,歷代詩人歌詠者甚多。

北周文學家庾信在他的《就蒲坂使君乞酒》一詩中寫道:“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香。”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稱贊:“桑落氣熏珠翠暖,柏枝聲引莞弦高。”宋代詩人陸游寫道:“夢每輕千里,愁偏怯五更。殷勤桑落酒,好為解余酲。”明代的《酒史續編》中寫到:“桑落酒……名最古,色白,鮮旨殊甚,味宛轉舌端不窮。以甘,均不可多飲。”

桑落酒至清末失傳。現經永濟縣人民政府派出專人追查歷史文獻,考究釀造工藝,終于得到了釀制桑落酒的秘方,于1979年試產出首批桑落酒。

制法:

以優質大麥、豌豆、綠豆制成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用當地桑落甘泉為釀造用水,采用傳統的清蒸、清渣地缸發酵工藝,經清燒流酒,經陳貯一年、勾兌等工序配制而成。

用法:

早晚溫熱服,每次酌量。

功效:

酒質清香純正、綿甜爽口,兼有順氣活血、逐寒蓄熱、祛風明目之功效。

唐太宗與櫻桃

櫻桃,又叫鶯桃、朱果、櫻珠等,因搶百果之先,故有“春果第一枝”之美稱。櫻桃歷史悠久,《禮記》:“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傅咸《粘蟬賦序》說:“櫻桃,為樹則多蔭,為果則先熟。”經歷代栽培,如今櫻桃遍布大江南北。我國櫻桃以安徽太和金紅櫻桃、江蘇吳縣糯櫻桃、南京垂絲櫻桃和銀紅櫻桃、山東萊陽短柄大果櫻桃及浙江諸暨短柄櫻桃等為上品。

櫻桃紅艷嬌小,惹人喜愛,古人常以之喻美好的事物,如言女子口唇之美謂“櫻桃小口”或“櫻唇”;唐代新進士及第有“櫻桃宴”等;陽春三月稱“櫻筍時”,時令佳饌稱“櫻筍廚”。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愛吃櫻桃,而且寫下一首《賦得櫻桃》的詩:“華林滿芳景,洛陽遍陽春。朱顏含遠日,翠色影長津。喬柯囀嬌鳥,低枝映美人。昔作園中實,今為席上珍。”歷代不少文人墨客對櫻桃也稱頌備至,如杜甫、梅堯臣等。

制法:

1.櫻桃甜湯:鮮櫻桃4斤,糖2斤。櫻桃洗凈,加水煎煮后,再加白糖繼熬一、二沸后停火備用。此湯具有促進血液再生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

2.櫻桃酒:鮮櫻桃1斤,米酒2斤。櫻桃洗凈置壇中,加米酒浸泡,密封,每2~3日攪動1次,15~20天即成。此酒具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風濕腰腿疼痛、屈伸不利及凍瘡等病癥。

3.櫻桃醬:櫻桃2斤,白砂糖、檸檬汁各適量。選用個大、味酸甜的櫻桃,洗凈后分別將每個櫻桃切一小口,剝去皮,去子;將果肉和砂糖一起放入鍋內,上旺火將其煮沸后轉中火煮,撤去浮沫澀汁,再煮;煮至黏稠狀時,加入檸檬汁,略煮一下,離火,晾涼即成。此醬具有調中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于風濕腰膝疼痛、四肢麻木不仁、消渴、煩熱等病癥。

4.櫻桃汁:櫻桃1兩,冷開水1杯。櫻桃洗凈后去核,加冷開水攪成櫻桃汁,供飲(可加適量糖調味)。此汁具有潤澤皮膚的作用,可消除皮膚暗瘡疤痕。

用法:

食法多樣,每次適量。

功效:

櫻桃,既是佳果,又為良藥。古代御醫認為,櫻桃味甘性溫,可補中益氣,祛風勝濕。主治病后體虛氣弱、氣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風濕腰腿疼痛、四肢不仁、關節屈伸不利、凍瘡等病癥。但櫻桃性溫熱,不宜多食;熱性病及虛熱咳嗽者忌食;櫻桃核仁藥用時應小心中毒。

宋高宗與宋嫂魚羹

“宋嫂魚羹”是南宋的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六年,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閑游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今開封)人,隨皇上遷至此,在西湖邊以制魚羹為生。高宗命其上船,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贊賞,并念其老,賜予金銀絹匹,從此聲名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名京城的名肴。

制法:

鱖魚1條(約重1斤)。熟火腿少許,熟筍半兩,水發香菇半兩,雞蛋黃3個。蔥段、姜塊(拍松)、姜絲、胡椒粉、紹酒、醬油、精鹽、醋各適量,清湯半斤,濕淀粉半兩,熟豬油1兩。

1.將鱖魚剖洗干凈,去頭,沿脊背片成兩爿,去掉脊骨至腹腔,將魚肉皮朝下放在盆中,加入蔥段、姜塊、紹酒、精鹽稍漬后,上蒸籠用旺火蒸片刻取出,揀去蔥段、姜塊,鹵汁潷在碗中,把魚肉撥碎,除去皮、骨,倒回原鹵汁碗中。

2.將熟火腿、熟筍、香菇均切成細絲,雞蛋黃打散,待用。

3.將炒鍋置旺火上,注入熟豬油,投入蔥段煸出香味,舀入清湯煮沸,揀去蔥段,加入紹酒、筍絲、香菇絲。再煮沸后,將魚肉連同原汁落鍋,加入醬油、精鹽內攪勻,待羹汁再沸時,用濕演粉調稀勾芡,然后將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湯再沸時,加入醋,并灑上六成熱的熟豬油,起鍋裝盆,撒上熟火腿絲、姜絲和胡椒粉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可多食。

功效:

此菜鮮嫩滑潤,味似蟹羹,故有“賽蟹羹”之稱。御醫認為,其營養豐富,可益氣活血。其中鱖魚(又名桂花魚)肉質豐厚堅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肉刺少,可補五臟、益脾胃、充氣胃、療虛損,適用于氣血虛弱體質,可治虛勞體弱、腸風下血等癥。

宋宮御用蘇合香、長春法酒

宋朝的宮廷酒也叫內中酒。實際上宮廷酒是從各地名酒之鄉,調集酒匠精心釀制而成的。

蘇合香酒:這是北宋宮廷內的御用藥酒,甚為珍貴。

鹿頭酒:一般在宴會快要結束時才啟封呈上。

薔薇露酒和流香酒:這是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慶壽時,宮中供御酒名薔薇露酒。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

長春法酒: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賈秋壑獻給皇上的釀法。

制法:

蘇合香樹,我國廣西有栽培。初夏時將樹皮擊傷或割破,深達木部,使香樹脂滲入樹皮內。至秋季剝下樹皮,榨取香樹脂,即為普通蘇合香。如將普通蘇合香溶解于酒精中,過濾,蒸去酒精,則為精制蘇合香。《本草綱目》說:“氣香竄,能道諸竅臟腑,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氣。”每一斗美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即為蘇合香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广丰县| 株洲县| 德州市| 连山| 休宁县| 丹凤县| 尼玛县| 灵石县| 罗定市| 新河县| 南平市| 玉龙| 静安区| 莱州市| 陵川县| 濮阳市| 江川县| 德格县| 大姚县| 白水县| 大英县| 公安县| 仪征市| 汪清县| 荃湾区| 施甸县| 类乌齐县| 普定县| 曲沃县| 巴楚县| 苍梧县| 衡水市| 阳东县| 五大连池市| 巴林右旗| 岳阳市| 萨迦县| 嵊州市| 茶陵县|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