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人生如水,心門即是生門(2)

唐代豐干禪師,住在天臺山國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后,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與他成為莫逆之交。恰得因知寒山貧困,將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吃。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寒山點頭稱是。后來有人說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臺州有閭丘胤問豐干禪師,世界上哪里有真的菩薩呢?禪師說寒山、拾得就是,胤便千里迢迢趕去拜會二人。二人見到胤大笑說:“豐干饒舌,彌陀不識?!蹦蠎谚壬忉尨颂幷f,二人稱豐干才是彌陀的化身,可惜世人沒有慧眼,看不清罷了。寒山、拾得說完這些話就隱身巖中,再看不見蹤影。胤叫人把二人的事情作成詩詞題在石壁間,到現在都留在那里。而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為世事所纏縛,灑脫自在,俯仰大笑間一派自然,不慕虛名,實在叫人欽羨。其實二人是不是真的菩薩不重要,因為他們的心中已經有了菩薩,生活得就像菩薩,這種境界絕妙得很。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蘊藏著無限的哲理與深意,它就像一本很厚的書,只有用心去讀,才能品味到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處處有真實。只有駕馭了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遠。深知了生活中的訣竅,才能活得越自在、越灑脫、越游刃有余。生活閃現著智慧與學問,只有用心去領悟,才能體驗到自在的真諦。所以,有時候不需要對生活種種形勢計較太多,只需一點淡淡的隨性,心中有菩薩,生活即菩薩,獲得真正的自在與快樂也就不難了。

自在是一種獨到的體驗,只要樂趣真實常在,你就會發現活著本來就是一種幸福,無論雅俗,都會活得有滋有味,也用不了太多的心思。比如說,你有大本事或小本事,朋友多,路子廣,會有種種發跡的機會;你擁有愛情,擁有家庭,擁有多彩的故事,你總有一些盼望,會發現一些趣事,甚至某個消息、某個話題、某種現象都能讓你興奮。這興奮可能很俗氣,讓人瞧不上眼,或為人不值,但只要你是真的獲得快樂的體驗也就夠了。即使遇上不稱心的事,也不要固執地堅持,死守住那份痛苦,跟自己過不去,這樣你便能從容應付,瀟灑地走出困境?;蛟S一時解不開也用不著煩躁,因為未來的日子還很長,眼前的所有不幸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滄海一粟,而你的幸福卻是這些小波濤的匯集,最終掀起的是讀懂生活的大浪。

水中奧義即是命中玄機

古語有云:“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闭驹阽R子面前,自己的模樣一清二楚,所以南懷瑾先生才說,觀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因為鏡如水,水即是鏡。但鏡、水之間的大不同是,水蘊涵的內容更多,變化也更多。人生在世,若能將水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可謂完人,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也。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保持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在南懷瑾先生的大智大慧中,對“水”的眷戀和解讀尤為深刻,他從儒、佛、道三家圣哲對水的贊語中參悟了人生的諸多道理:儒家精進利生,道家謙下養生,佛家圣凈無生。一水猶如三面古鏡,觀照人生的不同趨向,何時何地應當何去何從,某時某刻應當如何運用,只要看看水波的動向,便可自照、自知、自處。

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樣,善于自處而甘居下地,所謂“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樣,善于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所謂“心善淵”;行為舉止同水一般助長萬物生靈,所謂“與善仁”;言語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所謂“言善信”;立身處世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所謂“正善治”;擔當做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所謂“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蕩的趨勢而動蕩,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所謂“動善時”;遵循水的基本原則,與物無爭,與世無爭,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便是掌握天地之道的妙用了。這是南懷瑾先生借用老子的觀點所講述的道理。關于“水”性人生,東方的觀點與西方的差異并不大,西方哲學家藍姆·達斯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病入膏肓、僅剩數周生命的婦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壞到了極點。藍姆·達斯去安慰她說:“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間呢?”

他剛對婦人說時,婦人顯得十分惱火,但當她看出藍姆·達斯眼中的真誠時,便慢慢地領悟了他話中的誠意?!罢f得對,我一直都在想著怎么死,完全忘了該怎么活了?!彼燥@高興地說。

一個星期之后,那婦人還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滿感激地對藍姆·達斯說:“這一個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陣子幸福多了?!?

“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婦人學會了心往好處想,便能在離開人世前仍能感到一絲幸福,快樂地合上雙眼,相信她死后能進入天堂;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樣,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離開人世,死后可能會進入地獄。

把心放得平坦,如水般自然,生死對于一個人來說都可以安穩度過,活著始終快樂,死也并不難過,所以南先生告慰人們,心往好處想,不論何時何事,只要仍在人間,就要自在逍遙,因為天堂和地獄就在人們的心中,選擇哪一個,都由自己來決定。

中國古時有一位官員被革職遣返,他心中苦悶,無處排解,便來到一位禪師的法堂。禪師靜靜聽完了此人的傾訴,將他帶入自己的禪房之中,桌上放著一瓶水。禪師微笑著說:“你看這只花瓶,它已經放置在這里許久了,幾乎每天都有塵埃灰燼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這是何故嗎?”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將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淀到瓶底了?!?

禪師點點頭:“世間煩惱之事數之不盡,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揮之不去,那就索性記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厭惡地振蕩自己,會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淀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凈了?!惫賳T恍然大悟。

“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這是水的寬容,南先生十分推崇此等厚德載物的品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使萬物得其潤澤,而不與萬物爭利;永遠不居高位,不把持要津,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世界中,寧愿自居下流,藏垢納污而包容一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其氣節之高尚,實為上乘。

佛說“大海不容死尸”,說明水性至潔,表面藏垢納污,實質卻水凈沙明,晶瑩剔透,至凈至剛,不為外物所染。儒家觀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蚱涑A鞑幌ⅲ芷占耙磺猩铮械?;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有義;浩大無盡,有道;流幾百丈山澗而不懼,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正直;無孔不入,明察;發源必自西,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凈,善于變化。

以上便是水的大境界,左看右看都是包羅萬象,毫無破綻的。因此南先生主張:觀水學做人。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態,和其光,同其塵,愈深邃愈安靜;至柔而有骨,執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齊心合力,激濁揚清,義無反顧;靈活處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器而變,因機而動,生機無限;清澈透明,潔身自好,纖塵不染;一視同仁,不平則鳴;潤澤萬物,有容乃大,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

逍遙快活一世人,豈因怨氣折身心

有人問過孔子:你的弟子中哪一個最好學呢?孔子撫須微笑:顏回最好學,心平氣和,做人認真,可惜最是命苦,英年早逝。他死后,幾乎沒看到好學的人。南懷瑾先生評價說,孔子顯然最得意的弟子便是顏回,因為圣人曾不止一次地稱贊過顏回的品性修養與人格魅力。在孔子看來,顏回一直踏實探求著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不遷怒于人,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人太少見了。生活中,能夠做到像顏回一樣“制怒”的,恐怕很困難,因為怒氣向來是最難容忍的。

有一位青年脾氣非常暴躁、易怒,經常愛與人爭執,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有一天,這位青年到大德寺游玩,碰巧聽到一位禪師正在說法,他聽完后受益匪淺,甘愿痛改前非。于是他對禪師說:“師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發生口角了,免得人見人厭,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會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禪師說:“何必呢,就讓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為什么要這樣忍受?”

“這沒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當作蚊蟲之類停在臉上,不值得與它打架或者罵它。雖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禪師說。

“如果對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頭打過來時,那怎么辦?”

“一樣呀!不要太在意!這只不過是一拳而已。”

青年聽了,認為禪師說得太沒道理,終于忍耐不住,忽然舉起拳頭,向其頭上打去,并問:“和尚!現在怎么樣?”禪師非常關切地說:“我的頭硬得像石頭,沒什么感覺,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青年啞然,無話可說。

心胸寬闊、心態平和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面對別人的挑釁和辱罵,只要我們能夠平靜對待,不把它們放在心上,那么所有的責難就會煙消云散。更有趣的是,當你視別人于無物的時候,往往會令對方毫無辦法、自討沒趣,很快便會悻悻然離開。有人說,世界上最無敵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怕死的,另一種是不動心的。如果能以自己的不動應付對方的動,就像太極中的以柔克剛,無堅不摧,如此自己便到了無敵的境界。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動”的境界通常被人們稱之為涵養。

在一輛行駛的公共汽車上,人雖然不多卻沒有空位,有幾個人還站著,吊在拉手上晃來晃去。一個年輕人身旁有幾個大包,手里拿著一個地圖在認真研究著,眼里不時露出茫然的神色。他猶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問售票員:“去頤和園應該在哪兒下車???”售票員是個短頭發的小姑娘,正剔著指甲縫呢。她抬頭看了一眼小伙子,說:“你坐錯方向了,應該到對面往回坐。”要說這些話也沒什么錯,小伙子下站下車到馬路對面去坐也就是了!但是售票員可沒說完,她又說:“拿著地圖都看不明白,還看個什么勁兒?。 ?

外地小伙子可是個有涵養的人,他嘿嘿笑了笑。旁邊有個大爺可聽不下去了,他對外地小伙子說:“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換904能到。”要是他說到這兒也就完了,那還真不錯,既幫助了別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爺又說了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吶,沒一個有教養的!”

站在大爺旁邊的一位小姐不愛聽了:“大爺,不能說年輕人都沒教養吧,沒教養的畢竟是少數嘛!”這位小姐顯得真有教養——要不是又說了那最后一句話:“就像您這樣上了年紀看著挺慈祥的,不也有很多不干好事的嗎?”

馬上就有幾個老年人指責起了那位小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恭城| 岳池县| 井冈山市| 大田县| 盐津县| 石棉县| 南安市| 托克托县| 定兴县| 迁安市| 屏东市| 桂林市| 长寿区| 商水县| 依兰县| 新晃| 防城港市| 眉山市| 耒阳市| 交城县| 甘谷县| 娄底市| 盘锦市| 永靖县| 抚顺市| 蓬溪县| 民勤县| 高平市| 云浮市| 佛坪县| 河南省| 陕西省| 云和县| 永胜县| 额敏县| 定陶县| 田东县| 昌黎县| 花莲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