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別人的故事里,讀懂你自己
最新章節(jié)
- 第7章 我也是你,莊周曉夢迷蝴蝶
- 第6章 我不是你,要找到真正的自我
- 第5章 深陷泥淖,山重水復疑無路
- 第4章 化身戲子,在別人的故事里流淚
- 第3章 與你共鳴,遇見未知的自己
- 第2章 追求不同,卻幸入藕花深處
第1章 推薦序:別忘記自己才是人生特殊性的根本
人是一種天生迷戀圓形的動物。
當人們看到一張紙上畫了缺口子的圓形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把它畫全了,這樣看著就舒服了。
生活中越是那些劇情圓滿、有始有終的故事,越能讓人的精神得到撫慰。
畢竟我們小時候都是從別人講述的故事里學到經(jīng)驗,體會愛情,然后懂得生命的秘密。
這些故事是一代代人傳唱的歌謠,從過去的《史記》,到今天的動漫電影,都是人們獲取經(jīng)驗的途徑。
從清晨睜眼,手機新聞的推送、地鐵廣告的閃過、單位人事的復雜……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故事講述得天花亂墜來影響你,改變你,試圖提供一條你不得不走的捷徑,進而影響你的生活。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已然迷失在別人的故事里了,無數(shù)的人生建議,無數(shù)的人生指導,而結(jié)果卻是“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今天推薦你一本書,它想告訴你的是“在別人的故事里讀懂你自己”。如果說每天從早到晚接受的信息是給你注入了各種能量,這本書的作用就是為你“消磁”。
書中的語言通俗而親切,就像鄰居家的姐姐在向你娓娓道來,每一個段落都像是一面面小鏡子,映照出生活的模樣。
這本書告訴你:“不要過度放大別人給出建議的重要性,別忘記了自己才是你人生中特殊性的根本。”看這本書的時候仿佛隨帶舒緩的背景音樂,像是晚上十點半關(guān)上燈的房間中,電臺里傳出的情感廣播。
特別推薦給在都市生活而想享受片刻心靈寧靜的人,畢竟在這個人人都期盼佛性心態(tài)的時代,做到這一點真的是太難了。
作者提到了她看村上春樹的《尋羊歷險記》時擔憂的事情:“活到26歲,然后死去。”很多人的肉體雖然還活著,可是人已經(jīng)不再追求夢想,而是被這個社會馴化、教養(yǎng),最終成為孩童們所鄙視的大人。
而這種過程,就是精神上的死亡,按照這個標準,你是活到了幾歲才死去的?我們都應(yīng)該在精神上保有一片珍貴的自留地,哪怕只是睡前用幾分鐘的時間讀這本書里的一段小故事。
讓我們堅硬的外殼里,依然有種子在閃閃發(fā)光,依然有你在為它灌溉夢想。
韓寒最近在自己的微博里怒懟一篇文章《摩拜創(chuàng)始人套現(xiàn)15億背后,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干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xiàn)幾億、十幾億。”
當然不是只有賺大錢才不會被拋棄,不是只有套現(xiàn)幾個億才是成功人士。這種講故事的人只是在刷存在,卻不能傳遞給我們真正的能量。
真正的好故事,不是讓你更加焦慮和制造恐慌,也不是灌一碗雞湯讓你安然地懶惰度日。真正的好故事,是教會你如何在別人的故事里認清自己,如何在26歲以后,依然神采奕奕,依然對生活充滿期待。
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成熟是你在乎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這些東西卻越來越重要,人越成熟反而內(nèi)心越會變得單純,返璞歸真。
讓我們一起徜徉在《在別人的故事里讀懂你自己》,讀好故事為自己“消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