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去過度膨脹的欲望、過高的期許、過多的營養、過量的煙酒、過快的節奏、過晚的睡眠,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在生命的大道上,我們如果能夠學會多給自己的心靈做做減法,很多疾病、痛苦就會減少,我們就能獲得生命的健康與真正的快樂。
養生要靠內求
中醫有一本典籍叫做《黃帝內經》,很多人分析為什么叫《黃帝內經》,有人說內經就是講內科的,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肯定是不了解《黃帝內經》也不了解中醫的,真正的中醫不會分科,因為在中醫看來天地人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各部分也都是息息相關的,不可能完全分開來看,現在醫院分的這個科那個科都是西醫的分法。
如果認真研讀《黃帝內經》就會知道,這是一部講內求的書。《黃帝內經》里面只有13個藥方,它并不倡導有病就趕快吃藥,求助于藥物,而是告訴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怎么能夠根本不生病,而不是有病了怎么去對付。所以,它講內求,向內看,回歸人體自身,教你認識自己的五臟六腑,了解這些臟器是怎么運行的,都有什么功能,看氣血是怎么流通的,我們在生活中要遵循臟腑氣血運行的規律,不要干擾它們的活動,生命才能健康長壽。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長壽都是要靠自求才能實現,這就是養生的要義所在。看看那些長壽老人們,有哪一個是靠著四處求醫問藥長命百歲的,他們能夠長壽都是通過順應自然、頤養身心求來的,這就是內求。
但是,世代以來,能夠潛心內求的人總是極少數,很多時候人們還是愿意相信哪里有著神奇的靈丹妙藥,吃上一粒便可長生不老。所以中國歷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因吃外丹仙藥致死,所以西醫的發展才能如此迅猛,因為內求實在是需要很大的意志力,需要一種敏銳的感受和領悟。相比之下,用眼睛向外看就簡單的多,借助醫療器械得出一個數據,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哪怕是需要很多繁瑣的檢查,要吃苦口的藥物,這也比內求要省心的多。
也有人會說:內求,什么是內求?這太虛了,沒有什么標準,沒有什么界定,怎樣就是內求了呢?而且現代人都講求效率,內求能有什么效果,多長時間可以看到效果,說內求可以健康長壽,幾十年以后的事誰知道啊,還不如病了就來點藥,馬上就不難受了,這多有效多快啊。所以,哪存在什么內求。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中醫也很浮躁,病人找他,他根本就不望聞問切,而是簡單的問兩句,就直接開藥,完全偏離了中醫的軌道。
其實,中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根本不用怎樣可以的去做,順因自然就可以了。比如我們老百姓都知道到了春天就應該多吃薺菜和香椿芽,祖祖輩輩都這樣,沒有深究里面的原因。其實,這里面就包含了中醫的道理。中醫認為:陽氣乃生命之本,春季正是陽氣生發的季節,而薺菜性平溫補,能養陽氣,又是在春季生長,符合春天的生發之機,所以春天吃薺菜對身體就比較好。另外,按照中醫理論,凡是向上的、生發的東西都是陽性的,而香椿芽長在椿樹的枝頭,又在早春就開始生長,這表明它自身有很強的生長力,代表著蓬勃向上的一種狀態,也能激發身體中陽氣的生發。可見,我們祖輩傳承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中就暗含著中醫養生的精妙。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中醫,思考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災難、瘟疫,為什么沒有滅亡,為什么能夠一直延續下來?在過去沒有西醫的年代里,人們是怎樣看病治病的?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能懂得內求對自己、甚至對整個國家有多么重要。
健身先要健心,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從“杯弓蛇影”的故事開去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健康。然而在生活中,經常發現有的人只重視身體健康,卻忽視心理健康。
俗話說:“健身首先要健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杯弓蛇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晉朝有個人叫樂廣。有一天,他的一個好朋友去看望他。樂廣拿出酒來招待他,倆人邊喝邊談。可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喝得很少,話也談得不多,一會兒便起身告辭了。這個朋友回到家里,頓時生起病來,請醫服藥也不見效。樂廣得知這個消息,立刻去他家探視,詢問病因。病人吞吞吐吐地說:“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時候,我仿佛看見酒杯里有條小蛇在游動,心里很不自在。喝了那酒,回來就病倒了。”樂廣想了想,便熱情地邀他再去他家飲幾杯,并保證能治好他的病。此次,倆人仍坐原位,酒杯也放在原處。主人給客人斟上酒,笑問道:“今天杯里有無小蛇?”客人看著酒杯,叫道;“有!好像還有。”樂廣轉身取下掛在墻上的一張弓,再問道:“現在,蛇影還有嗎?”原來酒杯里并沒有什么小蛇,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悟,疑懼盡消,病也就全好了。
有人花了38年的時間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心情舒暢的人,其死亡率很低,而且極少得慢性病。而精神壓力大的人,竟然有三分之一因重病而去時。很多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肺結核、哮喘等發病確與情緒有關。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
對于已經生病的人來說,心理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 “心病還需心藥醫”,患者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與醫生密切配合,可使重病減輕,使絕癥得到緩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去調節自身的心理活動,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只有長期地保持較好精神狀態,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情緒可以通過大腦而影響心理活動和全身的生理活動,從而影響我們的健康。積極的情緒能提高大腦皮層的張力,通過神經生理機制,促進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與協調,消極情緒則嚴重干擾心理活動的穩定,致使我們的體液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也隨之下降。
樂觀情緒是身心活動和諧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對自我前途和未來持冷淡態度是身體健康不良的預兆。有一位外國流行病學專家斷言,長期持有這種絕望意識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臟病、癌癥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這說明,樂觀態度對于健康大有裨益,悲觀絕望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樂觀情緒可以使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自動調節功能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也有利于促進人的知覺、記憶、想像、思維、意志等心理活動。
樂觀情緒能使人的大腦處于最佳活動狀態,能充分發揮有機體的潛能,提高活動效率,使人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安穩,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年輕時由于工作緊張,神經失調,身體虛弱。后來他不得不去看醫生,而醫生卻沒開藥,只說了一句話:“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仔細琢磨,悟出真諦。從此他經常抽空去看戲劇、馬戲和滑稽戲,不久健康狀況大有好轉。
而不良情緒對人的神經系統刺激較大,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易波動,經常生氣發怒,大發雷霆,整天在這樣情緒下過日子,就很容易損害健康。因此,要想保證身體健康,我們必須要學會控制情緒。
性格與健康——牽一發而動全身
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性格與健康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心情好了健康就會好,人的身體健康了心情也就會好一些。
性格包括心理的各種因素和健康是很有關系的。實際上十九世紀的時候德國的醫生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比如脾氣比較暴躁,工作成就特別大的人容易得冠心病。系統進行研究是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開始的,發現性格與心血管病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老是精神不集中,心情焦慮、急躁,就容易出交通事故。如果是長期焦慮、緊張、恐懼就容易得高血壓。心情壓抑、忍氣吞聲、長期悲觀失望,眼淚往肚子里咽的人容易得腫瘤,容易引起內分泌混亂。再比如有的人精神狀態不好,突然受到一個打擊后出現斑禿。
現在世界上公認的有四種性格,具體說有A、B、C、D四種性格,我首先要聲明一點這里的A、B、C、D和血型沒有任何關系。
A型性格(急躁好勝型):
性格特點是:急躁、好勝、快節奏、高效率、過分抱負、支配欲強、好競爭、思維活躍、 反應敏捷等。
這一類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甲亢、糖尿病。相關內容我在后面會有詳細講述。
B型性格(知足常樂型):
性格特點是:節奏慢、安靜、順從、知足、缺少抱負、不喜競爭、甘居中游、中庸、缺乏主見、多疑等。
B型性格的人容易患上想不通、失眠、抑郁、疑病、強迫癥,如反復洗手、反復關電燈等就屬于強迫癥。
C型性格(忍氣吞聲型):
性格特點是:壓抑、生悶氣、過度克制壓抑自己的情緒、有淚往肚里流等。
C型性格容易導致的疾病:腫瘤、促進腫瘤轉移、內分泌紊亂
D型性格(孤僻型):
性格特點是:孤僻、冷漠、消極、悲觀、獨處、沒有安全感等。
D型性格容易出現的健康問題是:心臟病、腫瘤、精神疾病、動脈硬化提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