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自動自發,打造積極主動的正能量型員工(1)
- 方法總比困難多(修訂版)
- 宿春禮 邢群麟
- 4822字
- 2016-03-03 14:59:55
第五節操之在我,自我倍增的能量修習術
想爬梯子,先把手拿出口袋
在工作中,我們也許會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就像想爬一架梯子一樣,只要爬上去,就能看到最美的風景,但是實際上,我們卻始終把手放在口袋里,遲遲不開始爬梯子的行動。
有人列了這樣一個關于行動力的調查清單:
1.從工作清單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越臨近deadline,越想做其它事。
2.每次開工都要整點開始,一點半、兩點、兩點半,卻遲遲無法動手。
3.在決定靜下心來做最重要的事時,還要先跑去沖杯咖啡,總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時機”去做重要的工作。
4.不容許別人占用或浪費自己的時間,而自己卻不珍惜時間。
5.本來在著手一項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拋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在以上的5條中,如果你有其中的3條,就說明你缺乏行動力,應該注意改變一下自己,不要因行動的拖延,讓原本很好的創意和想法付之東流。
優秀的員工懂得,行動是將思想化為現實的捷徑,一張地圖,無論內容多么翔實,比例多么精確,也永遠不可能帶著主人周游列國;嚴明的法規條文,無論多么神圣,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滋生;凝結智慧的寶典,永遠不可能締造財富。只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規、寶典、夢想、計劃、目標具有現實意義。
美國著名企業家、戴爾電腦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常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試一試!”唯有試一試,才能夠將宇宙間的能量轉化為財富。否則,便只能像故事中的小姑娘艾米一樣,把所有的時間浪費在思考上。
艾米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她每做一件事時,都把時間花在準備工作上,而不是馬上行動。
和艾米住在同一個村子里的索頓先生有一家水果店,里面出售像本地產的草莓這類水果。一天,索頓先生對貧窮的艾米說:“你想掙點錢嗎?”
“當然想,”她回答,“我一直想有一雙新鞋,可家里買不起。”
“好的,艾米。”索頓先生說,“格林家的牧場里有很多長勢很好的黑草莓,他們允許所有人去摘。你去摘了以后把它們都賣給我,一夸脫我給你13美分。”
艾米聽說可以掙錢,非常高興。于是她迅速跑回家,拿上一個籃子,準備馬上就去摘草莓。
這時,她不由自主地想到,能先算一下采5夸脫草莓可以掙多少錢比較好。于是她拿出一支筆和一塊小木板,計算結果是65美分。
“要是能采12夸脫呢?”她計算著,“那我又能賺多少呢?”
“上帝呀!”她得出答案,“我能得到1美元56美分呢。”
艾米接著算下去,要是她采了50、100、200夸脫,索頓先生會給她多少錢。她將不少時間花費在這些計算上,一下子已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她只得下午再去采草莓了。
艾米吃過午飯后,急急忙忙地拿起籃子向牧場趕去。而許多男孩子在午飯前就到了那兒,他們快把好的草莓都摘光了,可憐的小艾米最終只采到了一夸脫草莓。
回家的途中,艾米想起了老師常說的話:“辦事得盡早著手,干完后再去想。因為一個實干者勝過一百個空想家。”
一個實際的行動,勝過一百個空想。這句話簡潔而睿智地道出了行動的重要意義。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能力過人,但是他的能力從未被估量過,我們也不能憑任何先例而判定他能做什么,因為他曾嘗試過的是那么少。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輝煌的夢,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一生書寫輝煌。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成功,更不可能擁有輝煌。任何成功都是在付諸行動的基礎之實現的。縱然有無數美好的設想與計劃,如果只是停留上腦海中而不采取行動,也只能是枉費心思了。
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問他,雄辯之術的首要是什么?他說:“行動。”第二點呢?“行動。”第三點呢?“仍然是行動。”不管一個人有多么完美的計劃,也不管他把準備工作做得多么天衣無縫,光靠想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的。有些人有很多美好的夢想,可就是不愿踏踏實實去做,結果只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想爬梯子,要先把手拿出口袋,這是一名員工進行自我管理的行動力法則。只有將手拿出來,才是開始了美好結果的啟程,才有可能抵達成功的頂峰。
做問題獵手,而不是問題獵物
工作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然存在。人與問題的關系是獵手與獵物的關系。要么,人是獵手,問題是獵物;要么,人是獵物,問題是獵手;不是你消滅它,就是它消滅你。
大文豪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的開篇寫到: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
其實,成功的人并非就沒有遭遇過難題,只不過他們沒有被困難所征服罷了。我們只有主動尋求方法,做問題獵手,第一時間解決好工作中遭遇的每一個問題和困難,才能領略到心靈釋放和智慧碰撞所帶來的淋漓酣暢。
找出突破點、找對方法是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不對,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而一個真正的“問題獵手”,不僅能做到未雨綢繆,而且能做到“一擊斃命”。
成為“問題獵手”,要習慣于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是任其發展到不可收拾的狀態而措手不及。而且還要學會提出問題。
因為若要高效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方法比什么都重要。有人視問題為“龐然大物”,心生疑懼,只能做問題掌中的“獵物”;有人卻視之為“紙老虎”、“黔之驢”,積極發現其致命區,一矢中的。
很多時候,成大事者和平庸之流的根本區別之一,就在于他們是否在遇到困難時理智對待,主動尋找解決的方法。一個人只有敢于去挑戰,并在困局突圍而出,才能奏出激越雄渾的生命樂章,最大化地彰顯人性的光輝。
有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三兄弟就代表了工作中的三種人。
日本劍道大師冢原卜傳有三個兒子,都向他學習劍道。一天,卜傳想測試一下三個兒子對劍道掌握的程度,就在自己房門簾上放置了一個小枕頭,只要有人進門時稍微碰動門簾,枕頭就會正好落在頭上。
他先叫大兒子進來。大兒子走近房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枕頭,于是將之取下,進門之后又放回原處。二兒子接著進來,他碰到了門簾,當他看到枕頭落下時,便用手抓住,然后又輕輕放回原處。最后,三兒子急匆匆跑進來了,當他發現枕頭向他直奔而來時,情急之下,竟然揮劍砍去,在枕頭將要落地之時,將其斬為兩截。
卜傳對大兒子說道:“你已經完全掌握了劍道。”并給了他一把劍。然后他對二兒子說道:“你還要苦練才行。”最后,他把三兒子狠狠責罵了一通,認為他這樣做是他們卜傳家族的恥辱。
卜傳憑什么原則給三個孩子不同的評價呢?其中的一點,就是對問題的覺察。大兒子能夠以最敏銳的思維覺察到問題,并且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二兒子發現問題晚,但當問題發生時,處理得當;三兒子根本沒有發現問題,當問題出現時,便采取極端的應急方式進行處理,結果把不應該砍掉的枕頭砍掉——自己創造了新的問題。而一個優秀的人,總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問題,并進行妥善處理。
優秀的人總能主動去提出問題,并且具有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只要有問題,這就是我的問題。不管前面是否有權威人物,是否有比自己更有學識和能力的人,我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人選。
發現感、機會感與使命感緊緊相連,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具有優勢。即使在開始時沒有知識等方面的優勢,但最后最能出成果的,必然是他們。
最后,做問題獵手,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要問題”:
第一,向“關鍵點”要問題。關鍵點往往決定全局,因此,我們要重視:哪些點、哪些環節、哪些崗位、哪些人、哪些時間是關鍵的?“關鍵點”抓準了就會“綱舉目張”。
第二,向“薄弱點”要問題。一個鏈條有10個鏈環,其中9個鏈環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獨有一個鏈環的承受拉力只有10公斤,那么這個鏈條總體能承受的拉力取決于最薄弱的那個環節,只能是10公斤。
第三,向“盲點”要問題。盲點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像盲點要問題,就是要到我們容易忽視的點、崗位、部門、工序、人員、時間等上面,去發現問題,或去防止問題的發生。
第四,向“奇異點”要問題。奇異點,是異乎尋常的點。異常現象可以提供新的機遇,或者引發創新,帶來變革,也可以引發破壞,從而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第五,向“結合點”要問題。上下級之間、家庭與工作單位之間、前后工序之間、甲乙方之間、單位與外部環境間、計劃的兩個環節之間等,都屬于兩個事物的連接部位,即結合點。結合點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為什么?因為結合點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們注意力的關注點。
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全力以赴地解決問題的人,最終,問題一定會被他所擄獲,成為獵物。而這樣的人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問題獵手,機會和成功也就會向他迎面走來。
保持陽光心態,尋求正向能量
“陽光心態”這個詞可能我們經常聽到,但是有一個事實是:我們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它的內涵,也沒有將其很好地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陽光心態是一種巨大的正向能量,它有這樣具體的內涵:不能改變環境就適應環境;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不能向上比較就向下比較。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計算,如果給A、B、C、D……X、Y、Z這26個英文字母,分別賦值為:1、2、3、4……24、25、26,這26個數值,那么我們就能得出如下有趣的結論:
Luck(好運):L+U+C+K=12+21+3+11=47%
Love(愛情):L+O+V+E=12+5+22+5=54%
Knowledge(知識):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
Hard work(努力工作):H+A+R+D+W+O+R+K=8+1+18+4+23+15+18+11=98%
Attitude(心態):A+T+T+I+T+U+D+E=1+20+20+9+20+21+4+5=100%
這個計算可能并不能確切地說明什么,但是,在這里一個重要的事實得到了驗證,那就是: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心態”,才是使我們達到100%圓滿狀態的因素。
哈佛教授亨利·霍夫曼說:“你是否快樂或痛苦,不完全取決于你得到什么,更多地在于你用心去感受到了什么。”這里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用心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就是快樂;感受到向下的力量,就會痛苦。
與陽光心態相反,心理學家把心靈的陰影稱為“每個人背上負著的隱形包裹”。讓心靈蒙上陰影和灰暗,就像背著沉甸甸的包袱上路,充滿艱辛又很難有所作為。關于此,我們還可以更形象地理解:晴朗的天氣,如果我們面向陽光,會覺得心靈被照亮;如果我們背對陽光,我們便會看到地上留下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看著陽光我們會內心光明,充滿向上的動力;而看著陰影,我們的內心會很快被灰暗籠罩,缺乏前進的激情。“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來臨,”19世紀的浪漫主義代表,小說《金銀島》的作者羅勃·史蒂文生寫道,“不論工作有多苦,每個人都能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而這就是生命的真諦。”這正是陽光心態的力量。
在工作中,尤其是遇到困難和瓶頸的時候,擁有陽光態,也就擁有了點石成金的力量。下面是塑造陽光心態,尋求正向能量的5個工具。
第1個工具:改變我們的態度。
我們改變不了事情本身,但是能夠改變對這件事的態度。很多時候,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態度。一個人因為某件困擾自己的事所受到的傷害,不比他對這件事的消極看法更嚴重。一旦態度變了,事情也就跟著變了。
第2個工具:學會享受工作的過程。
學會體會工作的過程,結果也壞不到哪里去。有陽光就會有陰暗面,有工作就會面臨困難。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只盯在黑暗處,抱怨工作太繁瑣,就會錯過很多美好,享受不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第3個工具:壓力太大的時候要學會彎曲。
工作中我們難以避免地會感受到壓力,如同氣球承壓到極限會爆炸一樣,我們的內心達到一個壓力極限時,也會難以承受。如果把自己局限于一個固定的框架,無疑是加劇壓力對我們的沖擊。學會彎曲,就是要尋求突破,扭轉和釋放壓力,用彎道給壓力一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