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0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889字
  • 2015-12-27 00:21:39

治勞瘧發歇。寒熱體瘦。四肢疼痛。或時煩渴。宜用此方。 砒霜(半兩) 朱砂(一分) 雄黃(一分) 阿魏(一分) 麝香(三分以上并細研)虎頭骨(一分涂酥炙黃) 蛇骨(一分酒浸炙微黃) 恒山(一分銼) 猢猻頭骨(一分炙黃) 天靈蓋(一枚燒令白色上件藥。初夜都去一茶床上安排。用香一爐。凈水一盞。于北斗下露之。才明收之。候五月帶之 治勞瘧痰滯。發歇不定。鱉甲酒方。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恒山〔三分(兩)銼〕 川升麻(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烏賊魚骨(一兩)上件藥。細銼。以絹袋盛。用酒六升。浸三五日。每服一中盞。暖令溫。空心服之。或吐即瘥。未吐再服。

治勞瘧極效。紅英丹方。 雄黃(一分細研) 朱砂(一分細研) 硫黃(一分細研) 天雄(一分生用去皮臍) 丁香(一分) 虎頭骨(一分生用) 黃丹(一分) 赤小豆(一升) 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取甲子日合。用粟米飯和丸。如小豆大。男左女右以 治勞瘧。及瘴鬼等瘧。悉治之。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銼去皺皮炙干) 恒山〔三(二)分銼〕 川升麻(三微赤銼)知心(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未發前。

空心 治勞瘧久不瘥。桃仁丸方。 桃仁(二兩和皮尖生搗) 恒山末(二兩) 豉(三兩新好者)上件藥相和。搗五七百杵。如干未丸得。即入少許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

以溫酒下五丸。食后候腹空時。再服之。如渴。即煎烏梅湯冷呷。勿雜食物。

又方。 砒霜(一錢) 阿魏(一錢) 天靈蓋(一錢炙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小豆大。發前。以溫水下五丸立效。忌食熱物。

治久患勞瘧瘴等。宜服此方。 寒水石(三分細研) 砒霜(一兩細研)上以濃紙兩重。糊粘于銚子底。將砒安中。次以寒水石蓋上。以匙緊按。將一瓷盞子蓋又于將 又方。 恒山(一兩末) 朱砂(一兩細研)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溫水下三丸。臨發時又服三丸。以瘥為度。

又方。 鱉甲(三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上搗細羅為散。未發時。以溫酒調下二錢。臨發時再服。

治勞瘧時久不斷。宜服此方。 牛膝(二握去蘆頭)上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去滓。分為二服。未發前服。臨欲發再一服。

又方。 馬鞭草汁(五合)上以酒一小盞相和。暖令溫。欲發前頓服。

又方。 鼠尾草(一握) 車前葉(一握)上件藥。并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分為二服。欲發前服之。

又方。 瓜蒂(二七枚)上搗碎。以水一小盞。浸一宿取汁。欲發前頓服。吐之即效。

又方。 桃花(一兩)上搗細羅為散。食前。以水調服二錢。日二服瘥。

又方。 八月上寅日。采取麻花。

上搗細羅為散。每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白狗糞(燒為灰)上研令極細。每于發前。以水調二錢服之。

又方。 燕子糞(一合末之)上候發日平旦。以酒半碗浸。攪起。令患人兩手把當鼻下嗅取氣。便不發。神驗。瘥后未得飲水。

又方。 豉心(一兩炒干) 生砒(一錢)上件藥。都研令勻。入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發時。先以溫豉湯下三丸。立定。

又方。 野狐肝(一具陰干)上于重五日更初。往北斗下受氣。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用緋帛子裹一丸。于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系之。

治山瘴瘧諸方

夫山瘴瘧。生于嶺南帶山水之處。其狀發而寒熱。休作有時。皆因游溪源。中于濕毒瓦斯故也。其病重于傷暑之瘧矣。

治山瘴瘧方。 鬼臼(半兩) 赤小豆(三分) 鬼箭羽(半兩) 朱砂(半兩細研) 雄黃(半兩細研) 阿魏(半兩別研)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酒煎阿魏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粒。以緋絹系中指上。男左女右。嗅之。如未瘥。即以井華水服一丸。即瘥。

又方。 恒山(一兩銼) 桃仁(六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別搗為膏) 豉(一合炒干)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生用。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桃符湯下二十丸。欲發時又服三十丸。即瘥。

治山瘴瘧。寒熱頭疼方。 恒山(半兩) 烏梅肉(七枚微炒) 豉心(半兩) 桃枝(一握)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雄鼠糞(上件藥。細銼。以酒一大盞半。浸一宿。明旦以重湯煮十余沸。去滓。分為三服。空心一服。良久再服。欲發時一服。

治山瘴瘧及時氣。茵陳丸方。 茵陳(二兩) 大麻仁(五兩研如膏) 豉(五合炒干) 恒山(三兩銼) 梔子仁(二兩) 鱉甲〔一(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芒硝〔二(三)兩細研〕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以意 治山瘴瘧。發作寒熱方。 恒山(三兩) 烏梅肉(二七枚) 甑帶(三寸) 真緋絹(三寸) 獨顆蒜(一枚)上件藥。以酒二大盞。煮取一盞。分為二服。初一服未發前服之。后一服臨欲發服之。

如其形候。欲似不發。即止。方便安臥。頭左側安之為佳也。

治山瘴瘧。糕角飲子方。 米糕角(半兩九月九日者) 寒食飯(二百粒) 恒山(一兩銼) 豉(一百粒) 獨顆蒜(一枚)上件藥。以清水二大盞。浸一宿。至五更初煎至一盞。去滓。空腹頓服。當下利為度。

治山瘴瘧。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宜服此方。 鯪鯉甲(十四枚微炒)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柴胡(一兩去苗) 恒山(二兩)虎頭骨(一兩涂醋炙微黃)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上件藥。都細銼。以酒三盞浸一宿。發前。稍稍暖飲之。勿絕。

治山瘴瘧不相染。除毒瓦斯方。 香豉(一合)上以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又方。 生葛根不限多少。

上搗絞取汁。極意飲之。去熱毒瓦斯。自然而瘥。

治鬼瘧諸方

夫鬼瘧者。由邪氣所為也。其發作無時節。或一日三兩度寒熱。或兩日一度發動。心神恍惚綿歲 治鬼瘧。發動無時節。寒熱不定。麝香丸方。 麝香〔三兩(分)細研〕 朱砂(三分細研) 砒霜(半兩細研) 恒山(半兩銼)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虎頭骨(半兩涂酥炙微黃) 甘草(半兩生用) 川大黃(半兩生用)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前三味令勻。五月五日。以粽子和丸。如梧桐子大。臨欲發時以溫酒下三丸。得吐瀉為度。

治鬼瘧。神效手把丸方。 猢猻頭骨(半兩) 虎頭骨(半兩) 貓兒頭骨(半兩) 砒霜(一分細研) 恒山(一兩銼)朱砂阿魏(一分)以緋時 又方。 雄黃(半兩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 砒霜〔二(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阿魏(一分) 虎頭骨(半兩涂酥炙令黃末)上件藥。都研令細。用綠豆面糊和丸。如豇豆大。于發前。先以冷醋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治鬼瘧。或發或止。經久不瘥方。 野貓肝(一具用瓷瓶盛納熱豬血浸封口懸放別處待血干取肝用之) 猢猻頭骨(一兩) 狗頭骨(一兩) 虎頭骨(一兩) 麝香(一分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男左女右。以緋帛于中指上系一丸。即瘥。如未瘥。即以醋茶下一丸。甚妙。

治鬼瘧神效方砒霜(半兩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阿魏(一分細研) 乳香(半兩細研) 安息香(一分) 綠豆(一分末) 猢猻頭骨(一分) 虎糞中骨(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男左女右。手把一丸。便臥。一炊久起。便瘥。

治鬼瘧。納藥鼻中立可方。 天靈蓋(一分) 猢猻頭骨(一分) 臭黃(一分細研) 阿魏(一分) 乳香(一分)麝香〔一錢(分)細研〕 藜蘆(一分去蘆頭) 黃丹(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豇豆大。欲發前。先以綿裹一丸。

納鼻中瘥。

治鬼瘧。連年不瘥方。 恒山(一分) 朱砂(半兩細研) 黃丹(半兩炒令紫色)上件藥。以水一大盞浸。用刀子攪三二十下。橫刀子于藥上。置于星月下一宿。至發日平明。以刀攪。冷服半盞。至發時前。又服半盞。候藥力散。即得食。

又方。 砒霜(一分) 蜘蛛(三枚)上件藥。同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綿裹一丸。男左女右。納耳中。

治鬼瘧。進退不定。神效方。 人膽 朱砂 雄黃 麝香(各等分)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用綿裹一丸。納鼻中即瘥。每丸可治二人。

又方。 阿魏(一分細研) 野狐肝(一具并膽收于新瓦罐內貯陰干為末)上件藥。都研令勻。用醋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如未瘥。即以緋帛系中指上。亦不住嗅之。

又方。 雄野狐糞(一分) 蝙蝠糞〔三(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實大。臨發時。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嗅之 又方。 砒霜(半兩細研) 五方桃心(一握)上先東次北。逆取五方足。于砂盆內。研令細。次下砒霜相和。研勻。丸如梧桐子大。

臨發前。以新汲水下二丸。忌食熱物。

又方。 猢猻頭骨(一枚燒灰)上細研為散。空腹。以溫酒調一錢服。臨發時再服。

又方。 桃心(一大握)上搗絞取汁。分為二服。于發日早朝。以井華水半盞調服。至臨發再服。

治瘧諸方

夫 瘧者。夏傷于暑。其病。秋則寒甚。冬則寒輕。春則惡風。夏則多汗者。然其蓄作有時。以瘧之始發。先起于毫毛。呻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疼痛。寒去則外內皆熱。頭痛。

如渴則寒外皆于皮之以以隔 治 瘧。積年不瘥者。宜服知母飲子方。 知母(半兩)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恒山(一兩銼) 烏梅肉(七枚微炒)豉心(一百粒) 粳米(一百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大黃(半兩)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浸一宿。五更初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臨發前再服。以利為度。每日發與不發。皆得服之。待遇發后。即得吃食。

又方。 恒山(半兩銼) 甘草(二兩生用) 川大黃(半兩) 桂心(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腹溫服。欲發前再服。

治 瘧久不瘥。虎頭骨丸方。 虎頭骨(二兩涂酥炙微黃) 朱砂(半兩細研) 恒山(一兩銼) 甘草〔一兩(半)銼生用〕牡蠣(二兩微炒) 附子(兩銼碎微炒) 桃仁(三十枚湯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朱砂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發前。以桃符湯下十丸。

治 瘧。或發或歇久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二七枚) 恒山(三兩末) 香豉(二兩) 桃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上件藥。都搗如泥。以少許蜜。和搗二三百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 瘧。連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蜀漆丸方。 蜀漆(一兩) 烏梅肉(一兩微炒) 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 知母〔二(一)兩〕 白薇(一兩) 甘草升麻(一兩) 葳蕤(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又方。 鯪鯉甲(二七枚炙黃) 鱉甲(一兩生用) 烏賊魚骨(一兩) 附子(一分生用去皮臍)上件藥。細銼。以酒三盞浸一宿。發前。溫酒頓飲之。一日斷食。

又方。 朱砂(一分細研) 恒山末(三分)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于發日平明。以溫水下五丸。至夜然后食之

治間日瘧諸方

夫間日瘧者。此由邪氣與衛氣。俱行于六腑。而有時相失不相得。故邪氣內搏于五臟。

則道遠氣深。故其氣行遲。不能與衛氣皆出。是以間三兩日而作也。

治間日瘧。身體壯熱。時發增寒。大便秘澀。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赤芍藥(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大青(一兩)知母(一兩)炒) 天靈蓋(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調天靈蓋末前服之。

治間日瘧。或隔日。或三五日。發動無時。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 恒山(半分) 鱉甲(一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桃仁〔二(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 糯米(五十粒) 烏梅肉(一枚) 野狼牙(半分)上件藥。都細銼。用酒一大盞半。浸一宿。五更初煎取八分。去滓。分為二服。空心熱服。將欲發時再服。

治間日瘧。發作無時。寒熱不止方。 恒山(一兩)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升麻(一兩) 梔子仁(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空腹。以溫水調二錢。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間日瘧。寒熱不止。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 桃仁〔二(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地骨皮(一兩)豉心(一兩炒干)升麻(一兩) 人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暖漿水下二十丸。晚再服之。

治間日瘧。或夜發者方。 恒山(二兩) 秫米(一百粒) 竹葉(一兩) 石膏(二兩)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浸藥。露經一宿。明旦煎取一盞二分。去滓。分為二服。

空心一服。未發前一服。當日勿洗手面及漱口。勿食。并用藥汁涂五心。及胸前頭面。藥滓置于頭邊。極妙。

又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 恒山(三分) 桂心(一分)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去滓。分為二服。空心熱服。臨發前再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栾川县| 铅山县| 安平县| 宁国市| 兴国县| 大石桥市| 香河县| 香格里拉县| 石阡县| 湖州市| 武义县| 社会| 济源市| 庆元县| 额敏县| 吉木萨尔县| 都兰县| 扶余县| 保山市| 曲阜市| 瓦房店市| 芦山县| 宝应县| 郑州市| 精河县| 原平市| 霍山县| 康乐县| 东至县| 疏勒县| 合肥市| 杭锦旗| 佛学| 阜平县| 禹城市| 晴隆县| 托克逊县| 尤溪县| 门源|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