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9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743字
  • 2015-12-27 00:21:39

瘧病論

夫瘧者。皆因風寒之氣所為也。故夏傷于暑。秋必病瘧。邪氣客于陽明。則寒栗鼓頷。

巨陽虛。即頭項腰脊痛。三陽俱虛。即骨寒而痛。故中外皆寒。陰氣逆極。即復出之外。故陽盛傷于藏至遠

治五臟瘧諸方

夫肝病為瘧者。令人色蒼蒼然。氣息喘悶戰掉。狀如死者。若人本來少于悲恚。忽爾嗔怒。

所傷夫心病為瘧者。令人心煩。其病欲飲清水。多熱少寒。若人本來心性和雅。而忽卒急。

反于常倫。或言未終。便住。以手剔腳爪。其人必死。名曰行尸。此心病之證也。虛則補之。

實出肺爾里手己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宜溫藥。若脈數而緊者。可發其汗。凡脈浮大者。不可針灸也。凡療瘧。于發前先如食頃。乃可以治之。過則失時也。

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膚消瘦。不能下食。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虎頭骨(一兩半涂酥炙黃) 地骨皮(一兩) 川升麻(一兩) 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兩去苗) 石膏(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熱。或為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變成勞瘧。積年不瘥。宜服蜀漆丸方。 蜀漆(半兩) 烏梅肉(半兩微炒) 石膏(一兩細研)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恒山(麝香(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粥飲下亦得。

治肝瘧久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酒拌微炒) 恒山(一兩銼) 知母(半兩) 犀角屑(半兩) 朱砂(半兩細研)龍骨(半兩)甘草(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心瘧。令人心煩渴。欲得飲水。寒熱不歇。乍來乍去。不思飲食。恒山散方。 恒山(一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兩) 石膏(二兩) 烏梅肉(三七枚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蜀漆(二兩) 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瘧。發歇不定。大黃丸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恒山〔一兩(分)〕 香豉(四十九粒) 砒霜(一分細研)鱉甲(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后三味。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用桃仁冷醋湯下二丸。忌食熱物。

治心瘧。神驗朱砂丸方。 光明砂(半兩細研) 恒山(一兩) 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朱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時再服。

又方。 麝香(一分) 金箔(三十片) 黃丹(一分炒令紫色) 朱砂(一兩) 砒霜(一分)上件藥。都細研令勻。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中指節上。用緋帛裹系一丸。發前。以冷醋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治脾瘧。由熱氣內傷不泄。故為脾瘧。令人病腸中熱痛。外寒。腸中鳴。轉汗出。 恒山恒山(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知母(一兩) 豉(一合)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麝香(一分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溫酒服二十丸。

臨發再服。

治脾瘧。霍亂吐逆下利。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高良姜(一兩銼) 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麝香(一分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以溫酒一合半。納藥一丸。研破。食前服之。

治肺瘧。來去不定。其狀。令人心寒。甚即發熱。熱則多驚。如有所見者。犀角散 方。 (半兩銼) 糯米(八十一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都搗令碎。以水五大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分為五服。于發時前。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瘧。煩熱嘔逆方。 知母(一兩) 柴胡(二兩去苗)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瘧。腰背痛。手足寒。食少無力。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虎頭骨(二兩涂酥炙令黃) 人參(一香(一分細(一兩) 肉蓯蓉(一兩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治腎熱為瘧。令人凄凄。腰脊痛宛轉。大便難。忽然手足寒。恒山散方。 恒山(一兩) 烏梅肉〔一兩(二七枚)搗〕 香豉(一合) 蔥白(一握)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于欲發時前服盡。

治溫瘧諸方

夫溫瘧者。得之冬。中于風寒。寒氣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出。因遇大內出曰溫 治溫瘧煩悶。麻黃飲子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牡蠣粉(一兩) 蜀漆(半兩) 甘草(半兩) 犀角屑(半兩)知母(半兩)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一日服盡。

又方。 恒山(半兩) 甘草(半兩生用) 冬瓜汁〔一斤(升)如無生者煎汁亦得〕上件藥。細銼。以冬瓜汁宿浸。早朝煎五六沸。去滓。分為二服。空心一服。發前一服以得吐為妙。

又方。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甘草(一兩生用) 冬瓜汁(四合) 車前葉(一握無葉取子二合) 恒山(半兩)上件藥。都銼。以漿水一大盞半。并冬瓜汁宿浸。欲發日五更初。以急火煎取一盞。

去水 治溫瘴痰瘧悉主之。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 恒山(一兩銼)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香豉(一兩炒干)川椒蓯蓉(一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溫瘧痰壅。發歇寒熱方。 恒山(二兩銼) 香豉(二合炒干)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寒瘧諸方

夫寒瘧者。由陰陽相并。陽虛則陰勝。陰勝則寒發于內。所以內外俱寒。故病發。但顫栗而鼓頷也。

治寒瘧。陽虛陰盛。內外俱寒。四肢顫掉。恒山丸方。 恒山(半兩) 野貍頭骨(一分) 虎頭骨(一分) 猢猻頭骨(一分) 天靈蓋(一分) 綠豆末(三分) 臭黃(一細研) 砒霜〔三(一)分〕 乳香上件藥。并生用。搗羅為末。用軟飯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修合之時。勿令孝子女一丸 治寒瘧。但寒不熱。四肢鼓顫不止。朱砂丸方。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半兩細研) 砒霜(一分細研) 恒山(一分銼) 虎頭骨(一分涂酥炙令黃)分) 阿魏(一分) 巴上件藥。搗羅為末。端五日修合。用醋煮面糊。和搗三(一)二百杵。丸如豌豆大。用緋帛裹用者 治寒瘧不止。雄黃丸方。 雄黃(一分) 硫黃(一分) 朱砂(一分) 麝香(半兩) 阿魏(半分) 桂心〔二(一)分末〕 干姜(一分生用) 巴豆(一分去皮心以水二升煮水盡壓去油研如面)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綿子裹一丸。安在兩耳中。及男左女右。以緋帛系一粒于臂上。一粒可治七人。

治寒瘧神效方。 砒霜(一兩以醋漿水一碗于端午日日未出時以慢火熬如稀糊便入后藥) 朱砂(一分細研)白芥子〔一兩(分)〕 阿魏〔一兩(分)〕 香墨(五錢)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砒霜煎和丸。如黍米粒大。每于未發前。以冷醋湯下一丸至二丸忌食熱物。

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宜用此方。 朱砂(半兩細研) 虎頭骨(半兩) 猢猻頭骨(半兩) 砒霜(半兩) 天靈蓋(半兩) 阿魏(半兩) 安息香(半兩)上件藥。生搗羅為末。入朱砂研勻。于端午日午時。用白團和丸。如豌豆大。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定后用緋絹袋子盛。系于中指上。若登溷即暫解卻。一丸可治七人。

又方。 白芥子(一分) 朱砂(一分細研) 阿魏(一分) 恒山(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朱砂研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未發前。以醋湯下三丸。

又方。 砒霜(一分) 朱砂(一分) 阿魏(一分) 麝香(一分)上件藥。同研如粉。以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未發前。以冷醋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又方。 阿魏(一分) 安息香(半兩) 蘿卜子(半兩) 蕪荑(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暖水調下。如不能服散。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以溫右。

又方。 獨顆蒜(一顆) 黃丹(半兩)上件藥相和。五月五日午時。同搗一千杵。丸如黑豆大。候發時。以溫茶下二丸。

治癉瘧諸方

夫癉瘧者。由肺系有熱。氣盛于身。厥逆上沖。氣實而不能外泄。因所用力。腠理開舒風故但熱不寒。氣內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令人消鑠脫肉。故名曰癉瘧。其狀熱而不寒。陰氣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 。手足熱而嘔也。

治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宜服香豉飲子方。 香豉(半合) 蔥白(七莖切) 恒山〔二(三)分〕 川升麻(一兩) 鱉甲(一兩半涂醋炙令黃上件藥。銼碎。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一日服盡。

又方。 恒山(一分) 甘草(一分生用) 地骨皮(一分) 生鐵(一斤打碎如棋子大)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一(二)大盞。于星月下浸一夜。橫刀一口。安在藥上。早晨煎取一盞。去滓。空腹分為二服。重者不過兩劑瘥。

治癉瘧。發時大渴。寒熱不定方。 砒霜(半兩細研) 綠豆(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麝香(一分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夜露一宿。發日平旦。以冷水下一丸。臨發前再服一丸。忌食熱物。

治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宜服此方。 恒山(一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黃丹(一兩炒令紫色) 香豉(一合炒干)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至發日。空心煎桃仁湯下十丸。于發時前再一服。

又方。 朱砂(一分) 砒霜(一分) 馬牙硝(一分) 猢猻頭骨(一分末) 麝香(一錢)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于發時前。以冷生姜茶下二丸。

忌食熱物。

又方。 地黃汁(一升) 砒霜(一兩細研) 蠟(半兩)上件藥。將地黃汁于瓷器中。以慢火煎。入砒霜。不住手攪。煎如膏。次入蠟又煎。令消。丸如綠豆大。每至發日。空心。以井華水下三丸。未瘥。發前更服三丸。忌食熱物。

又方。 砒霜(一分細研) 甘草末(半兩)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未發時。及空心。以井華水下二丸。

忌食熱物。

治勞瘧諸方

夫瘧久不瘥者。則表里俱虛。客邪未散。氣血虛弱。真氣不復。因其寒熱不止。食飲漸少。肌膚羸瘦。顏色萎黃。四肢無力。故名勞瘧也。

治勞瘧。四肢羸瘦。不思飲食。恒山飲子方。 恒山(三分) 烏梅肉(七枚微炒) 豉心(半兩) 桃枝(一握) 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虎頭骨(三〔二(三)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上件藥。細銼。都以酒四大盞。浸一宿。明旦煎取二盞。去滓。空心分為三服。

治勞瘧。發歇不恒。日漸羸瘦。豉心飲子方。 豉心(一合) 雄鼠糞(一分燒灰細研后入) 童子小便(二大盞) 甘草(半兩炙令微赤)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二分) 烏梅肉(七枚微炒)桃心(一握) 柳心上件藥。細銼。投入小便內浸一宿。明旦煎取一盞二分。去滓。下鼠糞灰。地黃汁。攪令勻。分為三服。空心一服。食后一服。近晚一服。

又方。 蜀漆(半兩) 甘草(半兩) 天靈蓋(一兩涂酥炙令黃) 生黑豆(一合)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烏梅肉 竹葉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空心一服。未發前一服發時一服。

治勞瘧。連年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虎頭骨(一兩涂酥炙令黃) 天靈蓋(一兩) 川升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皮(一兩) 木香(一兩) 檳榔(一兩)兩細研)桃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煎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勞瘧。寒熱發作無時者。蜀漆丸方。 蜀漆(半兩) 烏梅肉(半兩微炒) 川升麻(半兩) 石膏(一兩細研) 知母(半兩) 白薇(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恒山(半兩銼)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葳蕤(半兩)麥門冬(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此方神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贵南县| 德令哈市| 抚宁县| 五家渠市| 宁陵县| 金阳县| 孙吴县| 天柱县| 凤阳县| 博客| 册亨县| 泽州县| 宁海县| 利津县| 桐梓县| 阿拉尔市| 昭平县| 京山县| 孟州市| 南木林县| 彭州市| 罗定市| 阿拉尔市| 兴海县| 岚皋县| 兖州市| 周至县| 云阳县| 天门市| 新建县| 泽州县| 黔江区| 蓬安县| 赤峰市| 通渭县| 临武县| 全椒县| 育儿| 嘉祥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