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釋氏稽古略
  • 覺岸
  • 4822字
  • 2015-12-26 23:42:13

驁。元帝太子。在位二十六年。壽四十五。建始元年封舅王崇為安成侯。賜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內侯。王氏專政。五侯驕奢并作威福。永始元年封王莽為新都侯。綏和元年十一月。大司馬王根薦莽自代莽為大司馬。時年二十八。莽折節散財交士以立名譽。綏和二年三月帝崩 建始(四)河平(四)陽朔(四)鴻嘉(四)永始(四)元延(四)綏和(二)。

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 摩提國人也。姓郁頭藍。父天蓋。母方圣娠。凡七日而誕。童時持鑒出游。遇難提得度。行化至大月氏國至一婆羅門舍。舍主鳩摩羅多年三十學梵志。適見祖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羅多應曰。此舍無人祖曰答無者誰。羅多聞語知是異人。據開門延接。祖指其舍檐之下犬宿之處為羅多曰。汝父埋金于此今為犬以守之。遂掘地果得金。乃發宿命智。投誠出家。祖度之授具已。祖以法眼付之。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得發萌。于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祖付法已。踴身虛空現十八變化火自焚。眾以舍利起塔供養。當此前漢成帝之世也(正宗記)。

哀帝

欣。元帝孫。成帝弟。定陶共王之子。在位六年。壽二十五。帝屢誅大臣。欲強主威。王莽辭以病免。帝崩無嗣。元后召王莽為大司馬。迎中山王衎而立之 建平(四)元壽(二)。

平帝

衎。元帝孫。中山王箕之子。在位五年。即帝位年九歲。太后臨朝。大司馬王莽秉政。元始元年賜莽號安漢公。四年夏加安漢公為宰衡。五年夏五月策命安漢公莽。以九錫攝行天子事。十冬二月。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詐作策請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縢置于殿前。敕諸公莫敢言。丙午帝崩。壽十四 元始(五)。

九錫 一車馬 二衣服 三樂則 四朱戶 五納陛 六虎賁 七斧鉞 八弓矢 九秬鬯

孺子嬰

宣帝玄孫。年二歲立之。有司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大后怒而力不能沮莽。如周公故事稱攝皇帝。吏民皆稱臣。禮儀皆如天子。元年五月詔莽稱假皇帝。以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以是冬十二月為明一正月。商正也。時孺子未即皇帝位。璽藏長樂宮。及莽即帝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旨以脅太后。太后出漢璽投之于地。策命孺子嬰為定安公 初始元年戊辰王莽纂位。

右西漢十四君合二百十四年。

新室

王莽。字巨卿。元城人。孝元皇后弟王曼之子。既移漢祚。封太皇太后王氏曰新室文母。去漢號莽恃其詐慝煩民玩兵罪盈怨積。天下怒之起兵誅莽。漢兵推立劉玄為帝。三輔豪杰共殺莽。莽篡位十四年。三輔者京兆左馮翊(同州也)右扶風(鳳翔府)建國(五)天鳳(六)地皇(三)。

更始

劉姓。玄名。字圣公。舂陵戴侯曾孫。即位。以劉秀(光武)為司隸校尉。繼立為蕭王。赤眉入關立劉盆子。而更始亡。更始在位二年。后漢光武建武元年。詔封玄為淮陽王。

劉盆子

城陽景王章之后。王莽末。樊崇起兵于莒。崇盧其眾與莽軍相亂。皆朱其眉以相認破莽軍。更始二年以盆子為天子。后漢建武三年降光武以盆子為趙王郎中。因病失目 右新室更始合一十六年。復為東漢。

癸未更始元年  王莽滅  梁王劉永據 睢陽稱帝元年  淮南王李憲據 九城稱帝元年

甲申 更始二年  劉永二年  李憲二年

成公孫迷據成都稱帝龍興元年  寧朔王隗囂 據秦州  乙酉東漢光武 建武元年

劉永三年  李憲三年  成 龍興二年

隗囂

劉永

梁王劉永。據睢陽稱帝。東漢光武建武四年戊子劉[糸*干]元年。次年己丑漢滅之。

李憲

淮南王李憲。據九城稱帝。至庚寅光武建武六年。漢滅之。

公孫述

據成都稱帝。始甲申終于丙申。建武十二年漢滅之。

隗囂

寧朔王隗囂公孫述立之據秦州。始甲申終甲午。漢建武十年隗純元年。光武滅之。

盧芳

據安定(今典元路涇州)號漢稱帝。始乙酉年曰元年。東漢建武十六年降于光武。

彭寵

漁陽守。據檀薊二州稱燕王。始建武丁亥終建武五年己丑。光武滅之。

張步

齊王。東漢建武三年丁亥。劉永立之。建武五年己丑。光武滅之。

十九祖鳩摩羅多大士 大月氏國婆羅門子。既得法眼。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阇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寶。而常縈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兇。便謂無因果虛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通。毫厘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佛說業通三世者。蓋以前世所作善業而報在此生。此生茍為不善。則應在來世。故人有此生雖為善而不得其福者。前惡之報勝也。今世雖作惡而不受其殃者。前善之勝也。茍以今生非得福報復務為惡。而來世益墮惡趣也。茍以此世得其福報。復務為善。而來世益得善趣也。又前世為善。其德方半。而改志為惡。及此生也。先福而后禍。此生為惡。其事方半。而變行為善。及來世也。先禍而后福。今汝父與汝之鄰。其善惡之應不以類至蓋先業而致然也。豈可以一世求之耶。時阇夜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祖曰。汝雖以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因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凈。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阇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既受具。祖曰。汝當紹行化跡。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于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又云。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凈之句。汝宜傳布后學。言訖即于座上以指爪[(牙*又)/(廠@力)]面如紅蓮華。出大光明照耀四眾而入寂滅。阇夜多起塔供養。當此王莽新室之世也(正宗記)。

東漢(都洛陽。今河南府路)

世祖光武皇帝

諱秀。字文叔。南陽人。漢景帝七世孫。長沙定王發之后南頓令劉欽之子。癸未更始元年為偏將軍行大司馬事。甲申更始二年立之為蕭王。擊銅馬賊。關西號為銅馬帝。初光武兵起綠林山(今江陵路荊門荊州湖北道也。禹貢制州之域)。乙酉諸將議上尊號。帝不許者三。四軍行到南平棘。諸將復固請之。耿純進曰。不正號位。士大夫望絕散去難可復合。行至鄗(京兆也)。乃命有司設壇場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大赦。帝在位三十三年。壽六十二歲崩。帝以仁厚之德濟英雄之志。即位十六年而天下為一。精勤為治。保全功臣。尊尚儒術。百姓又安。幸太學修文教。非警急不言軍旅。聘隱逸以為不賓之臣 建武(三十一)中元(二)。

世尊釋迦文佛 入滅至建武二十七年得一千載矣。

顯宗明皇帝

諱莊。光武第四子。帝遵建武法度。后妃之家不使預政。臨幸辟雍。養三老五更。至于羽林之士。悉通孝經。文教為盛。法令分明。永平三年圖畫中興功臣。列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又益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獨馬援以椒房之親不與焉。永平四年。東平王蒼來朝。帝問。居家何者最樂。對曰為善最樂。帝嘆曰。此言甚大可以保國二十八將者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復陳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肜銚期劉植耿純臧宮馬武劉隆 永平(十八)。

佛教流通東土之始 永平七年。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庭。旦問群臣。太學聞人傅毅奏曰。周昭王時。西域有佛出世。其形長一丈六尺。而黃金色。陛下所夢將必是乎。博士王遵推周書異記佐之。帝遂遣中郎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使西域求佛法。蔡愔等至天竺鄰境月氏國。遇梵僧攝摩騰竺法蘭二人奉佛經像來震旦(東土也)。遂同東還(永平十年至京)。摩騰入闕獻經像。帝大悅館于鴻臚寺。蘭亦間行而后至。帝于城西雍門外別立一寺。騰蘭居之。以白馬馱經而來遂名白馬寺。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費叔牙褚善信等忌之。斥言虛偽。騰蘭白于帝曰。吾佛出世間。法水火不能壞請與方士驗之。帝敕叔牙等。盡出所有奇經秘訣。與沙門所持來經像就焚之。正月十五日火作。而沙門諸經完然不燼。方士稽首欽服。帝益異之。由是騰蘭習漢言。久之譯四十二章經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五經。帝嘗幸其寺。騰蘭進曰。寺東何館。帝曰昔有阜無因而起。夷之復然。夜有光怪。民呼為圣冢。因祀之疑洛陽神也。騰曰。按天竺金藏詮所志。阿育王藏如來舍利于天下。凡八萬四千所。今支那震旦境中十有九處。此其一也。帝大驚。即日駕幸圣冢。而騰蘭隨往拜起。忽有圓光現冢上。三身現光中。侍衛呼萬歲。帝喜曰。不遇二大士。安知上圣遺祐哉。詔塔其上受制度于騰蘭。塔成九層。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現。有金色手出塔頂尺許。如琉璃中見。天香郁然。帝駕幸拜瞻。光隨步武旋繞。自午及申而滅。于時皇弟楚王英喜為浮圖齋戒。嘗奉縑贖繾。帝還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見漢書并費長房三寶紀)。永平十六年攝摩騰示寂。竺法蘭自譯經五部凡十三卷。帝在位十八年。壽四十八歲。永平十八年八月帝崩(本紀)。

二十祖阇夜多大士 中天竺國人也。既得法。行化至羅閱城。彼有辯論之師婆修盤頭。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凈無欲。祖欲度之。言以激之。盤頭發無漏智。憶念七劫前生安樂國。年垂老行當證果。見大光明菩薩。以策杖靠壁。禮拜菩薩。不知策杖倚拖畫壁佛面。成大我慢。遂失二果。今獲見師。愿垂慈誨。祖即告曰。汝久積德本。當繼吾宗。聽吾偈曰。言下合無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祖付法已倒立奄然而寂。阇維舍利建塔。當此后漢明帝之世也(正宗記)。

肅宗章帝

烜。明帝太子。務從寬厚。除慘酷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之令。盡心孝道。平徭簡賦。人賴其慶。在位十三年壽三十三。元和二年春正月。詔曰。令云民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谷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乙丑帝耕于定陶。進幸魯祠孔子于闕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二人。帝謂孔僖曰。今日之會。寧于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敞里。此乃崇禮先師。增輝圣德。至于光榮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孫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漢書) 建初(八)元和(二)章和(二)。

和帝

肇。章帝第四子。在位十七年。壽二十七。竇太后臨朝。以兄憲為侍中。永元四年。竇氏父子兄弟充滿朝廷專權。帝以中常侍鄭眾定議誅憲。宦官用權自此而始(漢書) 永元(十六)元興(一)。

殤帝

隆。和帝少子。元興元年十二月生。始百日和帝崩。帝即位。鄧太后臨朝。鄧騭為車騎將軍。改元延平。八月帝崩。太后迎清河王慶之子祐為和帝嗣。即皇帝位 延平(一)。

恭宗安帝

祐。在位十九年。太后臨朝。建光元年三月。皇太后鄧氏崩。凡鄧氏皆免官歸故里騭自殺。帝始親政事。宦者江京樊豐等。及乳母王圣與閻后妄造虛無。構讒太子。九月廢皇太子保為濟陰王。延光四年三月帝崩。壽三十二歲 永初(七)元初(六)永寧(一)建光(一)延光(四)。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大士 羅閱國人也。姓毗舍佉。父光蓋。母嚴一年十一禮光度羅漢。出家受戒。尋遇阇夜多大士。激發大慧。乃得付法。行化至那提國。彼國王名當自在。王有次子名摩拏羅。王舍出家。祖曰。善哉大王。能舍其子。即與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祖付法已。踴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眾瞻仰。虔請復座跏趺而逝。荼毗得舍利建塔。當此后漢安帝之世也(正宗記)。

北鄉侯

懿濟北惠王之子。延光四年三月。安帝后閻氏立之。后臨朝。十月北鄉侯薨。十一月中常侍孫程王康等十九人斬江京等。迎濟陰王保即皇帝位。時年十二。

順帝

保。安帝太子。既即位。遣侍御史持節。收閻顯及其弟耀晏誅之。遷大后離宮。封孫程等皆為列侯。是為十九侯。立皇后梁氏。在位十九年。壽三十歲 永建(六)陽嘉(四)永和(六)漢安(二)建康(一)。

正一道教 永和六年。四川西道成都路崇慶州鶴鳴山有士曰張道陵。自號天師。造符水醮箓之術。著道書二十四卷。百姓求其道咸歸焉。道陵死傳之子衡。衡死傳之子魯盛行于世。道家醮禱宗此。而始傳嗣及今。天下宗仰。是曰正一教焉。

沖帝

炳。順帝子。建康元年八月即帝位。太后梁氏臨朝。永嘉元年正月崩。在位一年。壽三歲 永嘉(一)。

質帝

纘。章帝玄孫。初沖帝崩。梁太后征清河王蒜及渤海孝王鴻之子纘。皆至京師。清河王年二十余。為人嚴重。動止有法。太尉李固欲立之。大將軍梁冀不從。與太后謀罷蒜歸國立帝。年八歲。帝聰慧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惡之。夏六月冀使左右置毒煮餅進之。帝苦煩甚崩。在位一年。壽九歲 本初(一)。

桓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苍南县| 永胜县| 岱山县| 白城市| 恩平市| 沙湾县| 英吉沙县| 平泉县| 临安市| 江山市| 长乐市| 云和县| 巍山| 景洪市| 平乐县| 永兴县| 十堰市| 沁阳市| 灵宝市| 林州市| 陵水| 舟曲县| 广安市| 彭泽县| 玉树县| 磐石市| 富民县| 高青县| 斗六市| 章丘市| 德钦县| 桃园市| 重庆市| 昌邑市| 五台县| 武隆县| 金华市| 汶上县| 遵义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