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釋氏稽古略
  • 覺岸
  • 4856字
  • 2015-12-26 23:42:13

十四祖龍樹大士 西天竺國人也。亦名龍勝。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彼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能睹之。祖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彼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并彼眾等咸愿出家。祖為剃落。命諸圣與授具戒。其國先有外道五千余眾。作大幻術。眾皆宗仰。祖悉化之令歸三寶。祖因之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于世。不啻其千萬偈。悉皆方便。開釋正法。以應其機宜。于后乃命迦那提婆曰。如來以大法眼付囑迦葉。乃至于我。我今付汝。聽吾偈曰。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于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付法已入月輪三昧。廣現神變。復就本座。凝然禪寂。迦那提婆與諸四眾共建寶塔以葬焉。當此奏始皇帝之世也(正宗記)。

二世

胡亥。始皇帝少子也。元年秋陽城人陳勝(字涉)。陽夏人吳廣。起兵淮西。蘄州下相人項梁。起兵于吳。狄人田儋起兵于齊。勝廣詐稱大楚。勝自立為將軍。廣為都尉入據陳。陳中父老請立勝為楚王。九月劉季兵起于沛。是曰沛公。天下豪杰皆起爭應立六國后。項梁者楚將項燕之子也。項籍(字羽)梁兄之子。二年趙高害李斯死。二世以高為丞相。沛公還攻豐拔之。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居巢人范增年七十。說梁立楚后。求得楚懷王之孫曰心。夏六月立心為楚王。從民望也。三年關東皆叛。趙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謀易上更立王子嬰樂乃將吏卒千余人。入望夷宮。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王弗許。又曰。愿為萬戶侯弗許。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丞相。為天下誅足下。麾其兵進。二世乃自殺。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乃立始皇故太子扶蘇之子嬰為秦王。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子嬰為其二子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恐群臣誅之。佯以義立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來。來則殺之。已而果自來。子嬰遂刺殺高于齋宮。三族其家。子嬰立。在位四十六日。十月。沛公至灞上。子嬰降。

二世元年壬辰

魏 王咎 元年  趙王 武臣 元年  齊王 田儋 元年

楚隱王陳勝  燕王韓廣元年 漢五年漢滅之

二年癸巳

魏王 豹元年 漢二年九月滅之  趙王 歇元年 漢三年漢滅之  齊王田佐元年 漢四年漢滅之

夏六月項梁立楚懷王孫心為楚王  韓王 成

二世三年甲午漢元年也

韓王 鄭昌 漢三年漢滅之

子嬰

始皇太子扶蘇之子。立四十六日。十月。沛公至灞上。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沛公西入咸陽。

右秦自昭襄王至子嬰。合五十年。天下歸漢。

西漢

劉姓。以火德王。都長安(今安西路京兆即秦之咸陽也。雍州之域。高祖改曰長安)。漢初用秦正。以十月為正月。至武帝太初元年。始用夏正建寅為正月。漢五年天下既定。婁敬戍隴西過洛陽。因虞將軍見上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宜都之。上問群臣。張良曰。婁敬說是也。即日車駕西都長安。拜婁敬為郎中。賜姓劉。

高祖

諱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在秦為泗上亭長(兗州也)送徒役驪山。徒多道亡。邦縱其囚自匿于沛。秦二世元年。沛父老立季為沛公。蕭何曹參等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應之。秦二世三年十月。先入關至灞上。秦子嬰降居。數日項羽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秦民大失望。項羽陽尊楚懷王心為義帝。都郴(今桂陽邑。荊州之域)分天下王諸將。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河南府路徐州)。立沛公為漢王。都南鄭(今陜西興元路郡名漢中)。二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等三人。以距塞漢路。漢王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噌皆勸之。蕭何諫之。乃遂就國稱漢元年。以何為丞相。次拜韓信大將。引兵出襲雍。雍王章邯戰敗走。塞王欣翟(直格反)王翳皆降。以其地為渭南河上上郡。漢二年冬十月。項王密使九江王欒布等擊義帝殺之江中。漢王南渡平陰津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王曰。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項羽無道放殺其主。大王宜率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諸侯而伐之。于是漢王為義帝發喪以告諸侯。趙王陳余遣兵助漢。項王雖聞漢東欲遂破齊而后擊漢。漢王以故得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遂入彭城。項王聞之。自以精兵二萬人至彭城。大破漢軍圍漢王三匝會。大風折木發屋。窈冥晝晦。楚軍大亂壞散。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審食其從太公(漢王父也)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項王常置軍中為質。漢四年漢遣侯公說項王羽請太公。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洪溝(今鄭州也)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楚歸太公呂后。乃引兵而東歸。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曰。漢有天下太半。楚兵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從之。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王至固陵(今汴梁路汝寧府光州固始地)十二月。項王至垓(音該沛郡)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遂潰圍南出馳至烏江(今淮西和州地)。烏江亭長艤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焉。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漢王即皇帝位于氾(敷劍反)水之陽(今濟漢界)。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六年夏尊大公為太上皇。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章者歷數之章術。程者權衡丈尺斛斗也。歷家至朔同日謂之章。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也。程如稱石程書謂律度量衡之則也。文中子孝宣以章程練名實。謂法令成章之品式爾)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封功臣為列侯。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歲崩。

惠帝

盈。高祖太子。在位七年。壽二十四歲。

呂后

諱雉姓呂氏。惠帝母。惠帝崩。太后取后宮美人子為太子立之。太后臨朝稱制。四年少帝知而言之。太后遂幽少帝永巷中。立恒中王義為帝。更名弘不稱元年。以太后制天下事故也。至文帝立。皆滅之于邸。八年秋七月太后崩。壽七十二(在位八年)呂祿呂產欲作亂。太尉周勃等誅諸呂。諸大臣相與陰謀。使人召代王。上天子璽符代王。讓者五。遂乃即天子位。

文帝

諱恒。高祖第三子。封代王。陳平周勃既誅諸呂。遣使迎王至長安即帝位十六年。又后元七年在位。共二十三年壽四十六崩。帝除去肉刑。務行寬大。身衣弋綈。帷帳無文繡。治灞陵(葬所)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鐵為飾。因山不起墳帝專務以德化民海內殷富。天下斷獄數百。幾致刑措。

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 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謁龍樹龍樹先以滿缽盛水置座前。提婆以一針投之。欣然契會。既得法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凈德。園樹生耳如菌。取而食之。隨取隨長。祖至其家。長者問菌所自。祖曰。汝家曾供養一比丘道眼不明。虛沾信施。報為木菌。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復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其樹不生耳長者年八十一。樹果不生菌。長者舍第二子羅睺羅多隨祖出家。祖度之。至巴連弗城。有諸外道掩抑佛法。祖往化之。有不從者。發百千難問。祖恣其無礙之辯。一皆折之。由是廣造論議。若有百論之類是也。勝事既集。以法付羅睺羅多。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于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已而入奮迅三昧。體放八光而趣寂滅。眾興塔葬焉。當此漢文帝之世也(正宗記)。

景帝

啟。文帝太子。即帝位七年。又中元七年。又后元三年共十七年。壽四十八。帝以笞法五百三百太重乃更滅笞法。遵文帝之業。移風易俗。黎民淳厚。周云成康。漢稱文景。

武帝

徹。景帝子。在位五十四年。壽終七十一。罷黜百家表章以六經興太學修郊祀定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帝雅好儒術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趙綰。請立明堂以朝諸侯。薦其師申公。時年八十余。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巡狩改歷服色。帝招四方賢材之士。莊助最先進(漢書作嚴助避明帝諱也)后得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吳人牧皋。濟南終軍。并在左右。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命司馬遷造漢太初歷。以寅為正月歲首。色尚黃。數用五。然而行兵用武。外開四夷。至于榷酒酤管鹽鐵。鑄白金造皮弊。帝時始有年號。自古帝王未有也。即位初曰建元元年建元(六)元光(六)元朔(六)元狩(六)元鼎(六)元封(六)太初(四)天漢(四)太始(四)征和(四)后元(二)。

十六祖羅睺羅多大士 迦毗羅國人也。行化至室羅筏城。謂徒眾曰。此有圣者當紹祖位。至金水河于石窟。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伺之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知金在井金體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往返征詰。難提豁然即求度脫。祖以右手擎金缽。舉至梵宮。取彼香飯。大眾有郤。即命難提分座同食。眾復疑之。意其師弟子混而無品。祖知之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今與吾分座之者。乃過去娑羅王如來也。應物而降跡耳。難提知眾有慢。乃曰。佛滅度后人無至信。正念輕微不信真如。唯愛神力。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取其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大眾見之即生欽慕悔過作禮。于是祖命僧伽難提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付法已安坐歸寂。四眾建塔。以閟全身。當此前漢武帝之世也(正宗記)。

昭帝

弗陵。武帝子。在位十三年。壽二十二歲。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太仆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受武帝顧命遺詔政政。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議罷搉酤。始元元年。遣王平等持節行郡國。問民疾苦冤夫職者始元(六)元鳳(六)元平(一)。

十七祖僧伽難提大士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生而能言。常贊佛事。年七歲以偈告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許其在家出家。復命沙門禪利多為之師積。十九年舍離王宮。入定金河大巖石窟。又十年得法已行化至摩提國。至山峰下。見一童子持圓鑒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曰百歲。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曰。汝善機耶。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祖曰。汝手中者當何所表。曰諸佛大圓鑒。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彼父母聞其子語。即舍令出家。祖度之授具戒。名之曰伽耶舍多。他時風吹殿鈴聲。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舍多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心復誰乎。舍多曰。俱寂靜故。祖曰。善哉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祖付法已。右手攀樹而化。眾議奉全身塔于高原。眾力不能舉。即樹下阇維。收舍利起塔。當此漢昭帝之世也(正宗記)。

昌邑王

賀。哀王之子。武帝孫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無嗣大將軍霍光與群臣議立王。王素狂縱。六月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帝每不受諫。在位二十七日。皇太后詔廢之送昌邑邸。迎立武帝曾孫病已于民間。為昭帝嗣更名詢(本紀)。

宣帝

詢。初名病已。武帝戾太子。據生史皇孫。史皇孫生詢武帝曾孫也。即位年十八。在位二十五年壽終四十三。帝興自民間。知民疾苦。自大將軍霍光薨后。始親政事。魏相丙吉為相。黃霸龔遂董為太守。信賞必罰。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地節三年。丞相韋賢以老病罷就第。丞相致仕自賢始五鳳四年。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置常平倉。谷賤增價。糶以利農。谷貴減價。糶民便之。賜壽昌爵關內侯。甘露三年。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名。惟霍光不名。但曰太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詔諸儒講五經同異。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谷梁春秋博士。黃龍元年崩 本始(四)地節(五)元康(四)神爵(四)五鳳(四)甘露(四)黃龍。

東漢光武建武十九年。追尊宣帝曰中宗。

元帝

奭。宣帝子。在位十六年。壽四十三。班彪贊曰。臣外祖兄弟為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書史。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上牽制文義。優游不斷。帝寬弘盡下出于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竟寧元年五月崩 初元(五)永光(五)建昭(五)竟寧(一)。

成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三门峡市| 沈阳市| 黄大仙区| 德惠市| 长岛县| 吉林市| 白沙| 称多县| 嘉祥县| 公主岭市| 栾川县| 通榆县| 兴和县| 碌曲县| 江陵县| 盖州市| 固安县| 吉林市| 定安县| 常州市| 台山市| 吴桥县| 松溪县| 城固县| 余江县| 双辽市| 德昌县| 鞍山市| 诸城市| 彝良县| 龙岩市| 曲松县| 仁寿县| 吐鲁番市| 田东县| 湖州市| 武鸣县| 花垣县| 察哈|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