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膀胱】

靈蘭秘典論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注 膀胱為水腑,乃水液都會之處,故為州都之官。水谷入胃,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故為津液之所藏,氣化則水液運行而下出矣。】

氣厥論

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

【注 膀胱者,胞之室也,沖任起于胞中,為經血之海。胞移熱于膀胱,是經血之邪移于膀胱,故溺血。熱則水道燥涸,故癃閉也。】

標木病傳論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胻酸,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注 此腑邪傳臟,水泛土敗而死。病先發于膀胱,則小便閉;五日而之腎,則少腹脹腰脊痛;一日而之胃,則腹脹;一日而之脾,則身體痛。冬雞鳴在丑,乃少陽太陽生氣之時,氣絕而不能生也。夏下晡,乃陽明生氣之時,陽明之氣亦絕矣。】

靈樞經

本輸篇

膀胱出于至陰,至陰者,足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滎;注于束骨,束骨,本節之后陷者中也,為俞;過于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于昆侖,昆侖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為經;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

【注 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天也。水中之生陽,上合于天。水隨氣而運行于膚表。】

經脈篇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顖項痛,目黃,淚出,鼽衂,項背、腰尻、腘、踹、腳皆痛,小指不用。

【注 太陽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腰似折、腘如結者,病在太陽之氣而有似乎形證也。太陽為諸陽主氣而養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則為痔,經絡內薄則為瘧,厥逆于下則為癲狂。顖、項、鼽、目、腰、背、腘、踹諸證,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膀胱經諸穴歌 足太陽,六十三。睛明攢竹,詣曲差五處之鄉;承光通天,見絡郄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風門開兮肺俞當。厥陰心膈之俞,肝膽脾胃之藏。三焦腎兮大腸小腸,膀胱俞兮中膂白環。自從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髎,在腰四空以相將;會陽居尻尾之側,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兮二椎之旁,三椎魄戶,四椎膏肓。神堂譩嘻兮鬲關,魂門兮陽綱。意舍兮胃倉肓門,志室秩邊胞肓。承扶浮郄與委陽,殷門委中而合陽。承筋承山,到飛揚輔陽。昆侖至仆參申脈,金門探京骨之場,束骨通谷,抵至陰小指之旁。】

【分寸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內眥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發際上五分。五處發上一寸是,承光發上二寸半。通天絡郄玉枕穴,相去寸五調勻看。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二寸枕骨現。天柱陷后發際中,大筋外廉陷中獻。自此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大腸十六之下椎。小腸十八膀十九,中膂內俞二十椎。白環廿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會陽陰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諸穴了。又從脊上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戶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嘻膈關七,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倉穴已分。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論。十九胞肓廿秩邊,背部三行諸穴勻。又從臀下陰文取,承扶居于陷中主。浮郄扶下方六分,委陽扶下寸六數。殷門扶下六寸長,腘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骨約紋里,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腳跟上七寸,穴在腨腸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間,外踝七寸上飛揚。輔陽外踝上三寸,昆侖后跟陷中央。仆參亦在踝骨下,申脈踝下五分張。金門申脈下一寸,京骨外側骨際量。束骨本節后陷中,通谷節前陷中強。至陰卻在小指側,太陽之穴始周詳。】

經水篇

足太陽外合于清水,內屬于膀胱而通水道焉。

【注 清水與黃河分流,而膀胱為津液之腑。六腑皆濁,而膀胱之水獨清,故合清水屬膀胱而通水道焉。】

病傳篇

病先發于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注 按此發明標本病傳論膀胱病一節未發之意也。】

淫邪發夢篇

厥氣客于膀胱,則夢游行。

【注 客于膀胱,則夢游行,太陽之氣虛行也。】

扁鵲難經

膀胱腑形象

四十二難曰: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

中藏經 【漢 華佗】

論膀胱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與腎為表里,號水曹掾,名玉海也。足太陽是其經也。總通于五腑,所以五腑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小便不利,熱入膀胱,則甚氣急而小便黃濇也。膀胱寒,則小便數而清白也。又石水發則根在膀胱,腹脹大者是也。又膀胱咳而不已,則傳之三焦,腸滿而不飲食也。然上焦主心肺之病,人有熱則食不入,寒則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語聲不出也。實則上絕于氣不行也,虛則引起氣入肺。其三焦之氣和,則五臟六腑皆和,逆則皆逆。膀胱中有厥陰氣,則夢行不快,滿脹則小便不下。臍下重悶或有痛絕,則三日死,死雞鳴也。

膀胱腑形象之圖

見圖

下連前陰,溺之所出。

千金方 【唐 孫思邈】

膀胱腑論

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于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迭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膀胱實熱

左手尺中神門以后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逆滿,腰中痛,不可俯仰勞也,名曰膀胱實熱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后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胞轉,不得小便,頭眩痛,煩滿,脊背強,名曰膀胱實熱也。

膀胱虛冷

左手尺中神門以后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腳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轉筋,惡風,偏枯,腰痛,外踝后痛,名曰膀胱虛冷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后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肌肉振動,腳中筋急,耳聾,忽忽不聞,惡風颼颼作聲,名曰膀胱虛冷也。

胞囊論

胞囊者,腎膀胱候也,貯精津液并尿。若臟中熱病者,胞濇小便不通,尿黃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數而多白。若至夜則尿偏甚者,夜則內陰氣生。故熱則瀉之,寒則補之,不寒不熱依經調理,病不生矣。

醫學入門 【明 李梴】

膀胱腑賦

膀胱上口闊二寸半,而盛溺九升九合,中廣九寸而重九兩二銖。無出竅也,資氣海以施化,腑名津液。

【膀胱以虛受水,為津液之腑,有上竅而無下竅,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瀉,氣海之氣不足,則秘隱不通。】

透絕頂也,司升降之消息,官號州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文水县| 二手房| 保山市| 定安县| 台山市| 海伦市| 晋宁县| 深泽县| 临江市| 达日县| 杭锦后旗| 海晏县| 手游| 佛教| 南昌市| 哈巴河县| 赣榆县| 万载县| 巴中市| 崇明县| 新绛县| 方城县| 阜城县| 恩平市| 云南省| 兴仁县| 洞口县| 阿拉善左旗| 精河县| 勐海县| 惠来县| 四会市| 兰溪市| 逊克县| 夏河县| 霞浦县| 连南| 双牌县| 望都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