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停武試議

  • 校邠廬抗議
  • 馮桂芬
  • 1418字
  • 2015-12-26 18:35:15

天下有優劣高下顯然為眾目共知共見,雖親愛不能阿私,雖仇讎不能沮抑,無可幸亦莫或屈者,莫如武事。凡弓力之強弱,射中之多寡,非文藝之無定評比也。自順治十二年復行武殿試,遂與文科一一相準,視漢六郡、良家、羽林、期門,唐翹關、負重之選,殆于過之。選舉之法不可謂不備,宜乎網羅天下豪俊而無或遺矣。乃事竟有大不然者,何哉?則以右文左武之見太重,而循名責實之道不講也。承平日久,文吏視武弁如奴仆。郭隗曰:“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故武科一途,衣冠之族不屑與,一也。力士多出藜藿,而試事之費十倍于文,寒素不能與,二也。武職有教師壟斷,非其素識無門可入,窮鄉僻壤不得與,三也。所取之途既狹,故所得之才不真。試以常人之有文學者十人與十文生校,其勝文生者究少;以常人之有勇力者十人與十武生校,其勝武生者比比皆是矣。雖舉人、進士亦然。

當世為大將、立大功者,行伍多而科甲少,武科之不得人,視文科尤甚。故武職以行伍為正途,而科甲不與,顯與國家設科之意不合,而沿襲具文何為者?夫優劣高下既有一定之數,何取乎一日之短長,何取乎一人之衡校,何取乎關防之瑣碎,何取乎考試之勞費?宜停罷大小一切武試,一歸之薦舉,仍存進士、舉人、生員為出身之名,專以膂力為高下,不與選階,而綠營之遷擢必由之。法由兵部明定一格,舉若干斤者中生員選,若干斤者中舉人選,若干斤者中進士選,無論滿漢,直省一律遴選,無定額。令各州縣于書煙戶門牌時,凡有成童以上力能舉若干等斤者,造冊由縣而府,而督撫、學政,考驗符合,皆登之冊,禮之如文士,刪一切前跪、報名等例。其中進士選者,給咨送部引見授職,內用者留京營學習,外用者回省營學習,余分別作為舉人、生員,皆留營學習,序補弁兵額。其不愿留營,愿仍就士農工商舊業者,雖狀元授職后亦聽,逾時愿至者亦聽。三年一舉,著為令,嗣后綠營弁兵無出身者不得補。凡以武改文者,武生作為佾生,舉人以上作為附生,一體肄業,皆仍其章服。

或曰:專以膂力為高下何也?曰:此就其易見而難強者用之也,旁涉于馬步弓刀,即有一日之短長,即有幸有不幸,不如專憑膂力為一定不可易。或又曰:不與選階何也?曰:專憑膂力,可為兵不可為將,可為裨將不可為大將,或兇悍,或貪黷,或膽不足臨陣,或智不足制敵,或才不足馭下,雖有膂力,猶之不可用也。歸營學習,令上司廉察之,昭其慎也。或又曰:不分省分又無定額何也?曰:文試之就地定額,無定評也。顯然有定評而顛倒高下,此何理也?余嘗遇順德府一武童,百人之敵,以射中不及數,三黜于小試,而吾吳與試即取中,猶不及額。圣人之治天下曰平,若是者平乎,不平乎?或又曰:聽其以武改文何也?曰:宋嘉定十年,始定武舉不得應文試,是武舉應文試,古之道也。庶幾有文武全才出其間,漸可復文武不分之舊。或又曰:聽其來去自如何也?曰:此牢籠天下勇士之術也。驍雄悍鷙之徒,輒多不喜束縛,故不肯就我。又其人往往不事生產,至他日迫饑寒流而為匪,雖欲就我而不能。今于弱冠之初,以舉人、進士之榮名為招,明示以無所束縛,必欣然就我。迨饑寒既至,更無不就我之理。是有余者以虛文縻之,不足者以實惠撫之。始有余而繼不足者,則又預為之地以待之。吾知甘于為匪者少矣,一轉移間舉前三弊而一空之。有科目之榮,無武夫之辱,衣冠何至不屑?一也。按戶而求,不遺僻遠,二也。不經教師,無所浮費,三也。如此則羅致既廣,不特干城腹心之選可收實效,兼可以清伏莽之源,而弭無形之患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横峰县| 东明县| 手机| 邵阳市| 方正县| 弥勒县| 永川市| 泸定县| 西畴县| 仪征市| 皋兰县| 新余市| 通海县| 尼玛县| 杭锦后旗| 望谟县| 白玉县| 得荣县| 桂平市| 曲水县| 扶风县| 浙江省| 柳江县| 南部县| 石首市| 宜黄县| 安福县| 闸北区| 客服| 桃源县| 泉州市| 棋牌| 丹江口市| 东辽县| 长岭县| 突泉县| 四川省| 闽清县| 高雄市| 佛冈县|